近日,一張疑似08車族(大八輪)單管35mm自行高炮裝備部隊的圖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多人認為這是列裝的證據,但也有人表示懷疑。
具體型號未知,不過按照解放軍的命名規則,應該是P(炮)G(高)L(輪)-XX(定型年份),有可能是11或者12。
之所以有人懷疑,是因為從背景看不太符合解放軍部隊接裝新裝備的習慣,就孤零零一門炮,而自行高炮一般是以連為一個作戰單位統一接裝的。炮上也沒有掛個大紅花啥的,有可能是某個測試部隊或者部隊院校,至少是還處在試裝狀態。
果然,在2019年5月26日軍報記者發微博,標明目前這款火炮是裝備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鄭州校區的。
軍報記者微博中的單管35mm高炮,這也是第一張射擊的圖片,從飛出的彈殼來看射速不慢。
這款輪式單管35mm高射炮出現的也不算晚,算是08車族中曝光比較早的型號,但是相關圖片並不多,而且一直也沒確定是否裝備部隊。2014年說過一陣裝備了,但最後也沒有實錘。
最早的該型火炮清晰照片之一
由於假想敵有著非常強大的空中力量,因此解放軍陸軍對野戰防空體系的建設非常看重,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效仿蘇軍建立起一整套野戰防空體系(想學別處也沒有,美國陸軍野戰防空體系基本為零)。
集團軍一級是紅旗-16A/B,還裝備有部分59式57mm高射炮,別看57高炮老,彈道性能很好,進行現代化改裝之後可以承擔中低空的防禦。
57高老當益壯,還和紅旗-9做搭檔。
但是具體到旅一級就複雜了。目前重型部隊的履帶式防空裝備已經齊備,紅旗-17+PGZ-09/PGZ-95/04A的組合可以說很不錯了,而適用於中型部隊和輕型部隊的野戰防空裝備卻遲遲沒有露面。
PGZ-09可以說是解放軍頂尖重型合成旅的象徵之一。
這並非解放軍不想搞,實在是要把一款自行高炮系統(包括火炮,火控,觀瞄系統和可能的近程防空飛彈)安裝到一款最大載重在7噸左右的底盤上著實困難,更不要說猛士底盤了。即便是最新的三代猛士的單排卡車底盤,最大載重也就4噸多一點。這也是給中型旅和輕型高機動部隊配屬野戰防空最大的攔路虎:在保證性能的同時要儘量控制重量。
搭載122mm榴彈炮是目前大八輪已服役車型搭載的最重武器,紅箭-10可能已經逼近8X8底盤的極限,這可能也是大八輪版紅箭-10一直沒有服役的原因之一
猛士先不談,今天就說"大八輪"車族。解放軍一直沒有放棄為中型合成旅裝備自行高炮的努力,畢竟總用著牽引高炮和紅旗-7B實在不是事。
現在主流的速射炮結構有兩種,分別是轉管炮和轉膛炮。
轉管炮就是"加特林",彈膛不動而炮管連續不斷地旋轉。而轉膛炮則是類似左輪手槍,炮管不轉彈膛旋轉,只是在轉輪後面加個個不斷往復向彈巢內裝彈的自動機。
轉膛炮的射速較高,單管轉膛炮射速可達1200、1800發/分;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和轉管炮相比,重量較輕,體積較小。但身管和轉輪之間容易漏氣;長時間射擊轉輪會吸收大量的熱能,易引起膛內彈藥燃燒,發生危險;要求彈膛定位機構有很高的準確性和封閉性,以保證彈膛精確地對準炮管。
轉膛炮示意圖
轉管炮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馬達的轉數來調節射速;炮管高速旋轉可改變冷卻條件,另外由於火炮是由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但這種火炮的主要缺點是體積、重量都大,消耗能源多。
轉管炮示意圖
解放軍兩種都試過,轉管炮就是在大八輪上裝了個630近防炮(疑似H/PJ-13近防炮,就是022飛彈艇上那個),兩側再各加上兩具單兵防空飛彈,出現的也挺早,還進行過展示。但是在實際測試中發現備彈量少加上射速過快導致火力持續性不佳,最終還是沒有列裝部隊,轉入外貿。
最初該炮並沒有具體型號,直接就叫輪式30mm自行高炮系統,後轉為外貿,命名為CS/SA-5,圖中右側那個是CS/SA-1高炮,卡車版雙35高炮。
最後解放軍還是選擇了轉膛炮,之所以用轉膛炮,是因為這種結構體積小重量輕,射速也不慢(比轉管慢但依然算得上是速射炮),結構也相對簡單。因此轉膛炮經常作為戰鬥機的機炮使用,這些特點這對於載重量有限的大八輪底盤十分重要,所以最後解放軍還是選擇了單管35mm轉膛炮(不是單純的把PGZ-09劈一半下來,炮是一種炮,但是後面的系統完全不同)。
似乎是高配版單管35,名為SWS2型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側面加裝了TY-90防空飛彈,但是解放軍最後還是沒採用。可能是再加上防空飛彈和相應的火力通道太過複雜,重量也打不住,加之價格太過昂貴——單純一門高炮加上相應系統就很貴了,別說再加上四枚防空飛彈及相應系統,同樣轉入外貿。
轉膛炮解放軍還嘗試過中口徑的,比如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讓人眼前一亮的JRVG-1型76mm自行火炮系統
轉膛76mm速射炮,海軍口中船重工某所和北方工業聯合研製,炮也是海軍的76mm艦炮,高平兩用,也是轉膛原理,但是是三路供彈,射速極高。中口徑高平兩用速射炮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是過高過大過重(高度超過五米,長度……這麼說吧,這底盤是個加長的10X10)。
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問題是出在底盤載重不夠的話,不如等等更大更重的新型大八輪?解放軍已經在測試了,這算是一種從根子上下手的徹底解決方案。
測試中的新型8X8輪式裝甲突擊車,由於車位還帶著浮渡用的尾槳(浮渡性能是解放軍裝甲車輛的一項硬指標),估計戰鬥全重極限在25噸,雖然和西方那些動輒30噸的重型輪式戰車還有差距,但是比起全重21噸的08步戰要好。08步戰車是解放軍的第一代輪式戰車(或者說輪式平臺),設計時間早,當時技術能力較差,有很多遺憾和不足。08也不是不能改,但是看起來解放軍似乎打算直接搞個新的。
另外解放軍還在測試輪式紅旗-17防空飛彈(外貿型號FM-3000),據稱自用型號為紅旗-17A,採用專用的輪式底盤,是中型合成旅防空的主要飛彈武器。
如果紅旗-17A和輪式單管35mm高炮都裝備部隊了,那麼中型旅的防空火力會提升一大截,不能說和重型旅就一樣強了,但是也足以讓敵人的空中力量掂量掂量。
但是這兩個的價格可不便宜,防空武器一向昂貴,而且某種程度上在同等性能指標下,武器越輕越貴。成本永遠是武器裝備繞不過去的問題,尤其是大規模裝備的武器裝備。現在解放軍有相當數量的中型合成旅,未來還會繼續增加,中型合成旅本來就主打廉價與快速,如果不顧及成本,很可能造成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