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來臨,各種小雜魚變得更加瘋狂,所以夏季如何在小雜魚眾多的魚情中釣到大魚,是野釣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野釣中,儘量減少小魚鬧窩,幾乎可以說是個永恆的話題。不過遺憾的是,只能減少小魚鬧窩,是無法根治的。或者說在野釣中小魚都不鬧窩了,那說明今天大魚也肯定釣不到。雜魚種類眾多,中上層的白條、小翹嘴,中下層的麥穗、鰟鮍,底層的蝦虎、棒花,對於野釣來說影響巨大。不過小魚鬧窩,總比蝦蟹鬧窩的好,這樣想想好像心裡還算平衡了一點。減少小魚鬧窩,從用餌的角度來說可以做這些調整。
一、味型的調整
小雜魚更喜歡味道濃的食物,腥或者濃香更容易招小魚。而大魚在夏季更喜歡味道清淡的餌料,比如各種穀物類的本味餌料,味道清淡是釣大魚減少小魚鬧窩的一大秘訣。味型的調整還可以使用一些小魚討厭的味型,比如微酸的餌料,發臭的餌料,辛辣的餌料,這些小魚都不喜歡,但是釣草魚和鯉魚反而有奇效。例如玉米粉、豆餅粉加韭菜末或者大蒜末,發酵一天釣草魚。或者玉米粒煮熟泡臭釣鯉魚,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二、狀態的調整
狀態包含的東西比較多,比如使用小魚吃不進去、咬不動的餌料也是可以的,也應該算狀態的一種。所以夏季玉米粒、麥粒等等自製餌料,在應對小魚鬧窩中有奇效。如果使用面餌,就需要注重狀態了。餌料霧化好,招小魚也鬧鰱鱅,所以餌料要粘一些,減少霧化。其次就是並非釣大魚就非要用裝備非常硬的面餌,柔軟黏性好才是應付小魚的最佳狀態,這樣也不會影響餌料的適口性,同時也提升了附鉤性。粘軟的餌料也能減少小魚鬧窩,但是中魚情況是硬餌比不上的。
三、比重的調整
調整餌料的比重,目的在於增加餌料的到底速度。在眾多小雜魚中,中上層的雜魚是最煩的,只要釣組入水雜魚就會追著餌料,如果餌料輕或者粘度不夠,很容易造成餌料沒到底魚鉤就上沒殘留的情況,小魚鬧窩最煩的地方也在這裡。所以加大餌料比重,讓餌料快速到底,讓小魚追不上也能減少小魚鬧窩的情況。中上層的白條和翹嘴,往往不會追到水底的,或者說就算追到底,一般都是雜魚中的佼佼者,個頭會非常大,10條就夠一盤子那種。增加餌料比重,就需要增加餌料中粗顆粒成分的含量。如果你不懂得多種餌料搭配的要點,最簡單的方法還是增加一點酒米。酒米可以增加餌料比重,跟餌料的味型也不易有衝突。如果多種餌料搭配,就需要注重主次分別,味型統一,狀態要好,還真不是太簡單的事。
四、窩料的調整
窩料的使用不當,也容易導致小魚鬧窩,而且比餌料更招小魚,畢竟打窩都不會只有一點點。夏季釣大魚,窩料也應該以糧食穀物或者穀物的下腳料為主,減少或者沒有細粉狀窩料。比如泡酸的玉米粒打窩,發芽的穀子打窩,或者烤香的豆餅塊打窩,南方釣友喜歡的糠坨等等,都是夏季主釣大魚,減少小魚鬧窩的好窩料,這樣的窩料誘魚和留魚能力都比較持久。
其實拉小魚也是非常有樂趣的,弄個兩斤回家油炸下酒。所以對於野釣來說,先弄兩斤下酒菜,再正經釣大魚,大多是這個思路吧。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