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和民營醫院該如何優化薪酬管理?

2020-12-18 健康界

績效工資改革是目前絕大多數醫院主要的薪酬改革內容,新醫改新形勢新時代,醫保引領醫改的作用更加凸顯,薪酬制度不僅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工具,更是醫院長足發展的戰略「利器」。

公立醫院績效管理迎來歷史性改革機遇期,而民營醫院的薪酬設計思路也需值得深究。

今天,我們請到三位專家分別為大家講解優化醫院薪酬管理、公立醫院人才保衛、非公醫療機構薪酬體系設計這三方面的相關問題思考。

一.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光鵬對於優化醫院薪酬管理的幾點看法

目前討論醫院薪酬是一個比較「尷尬」的時期,不論是政府還是醫院都處於兩難境地。

在國家政府層面,疫情期間,醫務人員在防疫中作出巨大貢獻,國家應該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表彰、保障、績效,但疫情加劇了經濟下行壓力,國家面臨脫貧攻堅、就業等硬任務,疫情後還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在醫院層面,疫情導致醫療需求受到抑制、服務量下降、收入減少,面對疫情露出的短板和弱項需要加強建設,公共衛生等任務也在增加。

醫院薪酬制度改革面臨的主要困難有:薪酬來源問題、編外人員問題、三醫聯動問題、社會保障問題、決定機制問題。

1. 關於薪酬結構,固定部分(保障性)與活的部分(激勵性)各自佔多少比例比較合適呢?

根據丁香人才開展的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在薪酬結構部分有一定的區別,公立醫院固定薪酬平均佔比 47%、民營醫院佔比 63%。在高線級城市,民營醫院會用更高比例的固定薪資吸引人才(一線:35%-87%)。

2. 關於內部差距,不同科室、崗位之間的差距應該拉多大?

根據丁香人才開展的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公立醫院科室間的差異可達 20-45%,民營醫院達到了 55-75%,民營醫院科室間較大的差別可能體現了以營收主導的薪酬體系,而公立醫院則更多體現了公平性。 

收入較高科室:骨科、外科、心內、神經、消化、口腔、眼科、腫瘤

收入較低科室:重症、呼吸、感染、傳染、中醫、護理、臨床藥學、公共衛生等

3. 精細化崗位設置、堅持以崗定薪

崗位工資作為該崗位的固定薪酬,在薪酬構成中應佔主要部分,以發揮基本的保障作用。

醫院根據崗位序列、層級、職責要求,確定不同崗位的崗位工資標準(崗位價值評估),實行以崗定薪。 

二. 浙江省舟山醫院黨委副書記嚴萬能以舟山醫院為例,談論對於公立醫院人才保衛的看法

1. 人才隊伍建設思考

舟山醫院領導層先後出臺了關心人才的 6 項具體措施。

1)新引進人才入職時,醫院指定專人為其提供「店小二式」服務,全程陪同辦理所有入職手續,並幫助聯繫解決人才公寓入住、子女入園入學等事務,甚至配偶就業或工作單位的聯繫等。

2)建立院領導聯繫人才制度,每位院領導聯繫 2-3 名專業拔尖人才、博士和新引進人才,關心人才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與困難。

3)開設專家餐廳,專門為正高級職稱專家和博士人才提供自助餐服務並給予額外的餐費補助,給人才們提供舒適的就餐交流環境。

4)全院性重大活動、重要會議時,邀請非中層幹部的博士人才參加。

5)院領導帶隊赴外地招聘人才、學術交流、考察工作時,優先安排出差地戶籍的引進人才隨同。

6)每年至少召開一次由醫院黨政主要領導主持參加的引進人才座談會,專題聽取引進人才的意見建議。

2. 持續完善引才育才的制度

近年來,舟山醫院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對醫療衛生專業人才的傾斜政策,不斷完善醫院人才引進培養的制度體系,先後出臺了 6 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1)為引進人才預留事業單位編制。醫院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經簡易招聘流程後,可優先辦理入編手續。

2)為引進人才提供職稱聘用優先政策。新引進的博士及以上人才,可申請在現有職稱基礎上高聘一級職稱兩年。

3)為引進人才提供優厚的保障政策。除給予政府規定的待遇外,醫院根據其專業能力、緊缺程度、職稱等級、學歷層次等,酌情給予額外的補助。

4)建立人才分層分類培養體系。

5)在個人成長方面,有計劃地進行鍛鍊和培養,統籌安排其擔任學術兼職。

6)重視引進人才所在學科建設,在人員、設備、用房等資源配置時給予傾斜扶持,積極為所在學科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給人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 切實加大選才招才的力度

深入分析醫院發展面臨的形勢,精準研判醫院在人才引進中面臨優勢和劣勢,通過丁香人才、人才獵頭公司等多渠道、多途徑招聘、引進各類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

1)編制學科人力資源配置規劃,建立人才招聘引進的長效制度。

2)將醫院人才招聘工作納入舟山群島新區緊缺高端人才招聘計劃、市人才儲備中心赴外地高校現場招聘高層次人才活動等,拓寬緊缺人才招聘渠道。

3)與丁香人才網合作,在網站發布高層次人才招聘信息,主要招聘博士及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微信推送、移動端招聘宣傳、電腦端招聘宣傳等形式,加大招聘力度。

4)實施精準招聘,在高校學生就業季,醫院分管領導帶隊赴東北高校開展校園招聘,利用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優勢,吸引東北地區醫學生來醫院工作。

5)定期組織市內公開招聘活動,招錄應屆碩士研究生或本科畢業生等實用性人才。 

6)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面試,一般都由黨委書記、院長親自出面接待,特殊情況下醫院主要領導親自上門面談邀請。

4. 醫院績效薪酬方案設計的總體思路

1)根據醫院上年度經濟運行和本年度全面預算編制情況,由上級部門審批核定本年度績效薪酬總額,醫院財務績效核算部門和人事部門編制全年和月度績效薪酬支出預算。

2)堅持「優勞多得、優績優酬、合理拉開檔次」原則。

3)月度獎金核算以考評工作量指標為主,半年度考評效益指標為主,年度考評綜合指標。制定內部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和指標體系,綜合考慮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範、技術能力、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等因素。

4)核心要求:一轉變、兩切斷、三傾斜、八要素。

一轉變:以收支結餘提成的分配模式,向建立多維度醫療服務價值考核評價的分配模式轉變。

兩切斷:切斷績效收入與經濟收入直接掛鈎的關係,切斷績效收入與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掛鈎的關係。

三傾斜:向直接為患者服務的臨床一線崗位傾斜;向高難度、高水平、高風險的技術項目傾斜;向承擔夜間值班、節假日上班的人員傾斜。

八要素: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病種 (技術) 難易度、成本控制、質控指標、滿意度、醫德醫風、科研教學。

5)臨床醫生、護士、醫技分別核算,醫生以醫療組為核算單元,護士以護理組為核算單元,各科室根據科室特點制訂二次分配方案,科內成立績效分配小組。

6)對於引進人才可在現有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工資待遇的基礎上,實行協議工資或保底年薪,下有保底、上不封頂。

三.首都醫療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董欣儀對非公醫療機構薪酬體系設計的思考

1. 非公醫療機構近幾年發展快速

2. 公立醫院與非公醫療機構薪酬設計差異

1)非公醫療機構薪酬設計缺乏平臺性的支持與研究

2)非公醫療機構薪酬設計要有吸引力

3)通過《丁香人才 2020 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我們發現非公醫療機構由於體制機制的差異及市場化運作方式導致薪酬設計與公立醫院在薪酬水平、固浮比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且上述差異在三四線城市反而更加明顯

數據來源:《丁香人才 2020 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

分城市級別看,平均薪酬水平差異明顯。 

⼀線城市平均薪酬達 25.3 萬,是⼆三線城市(19.0 萬)的 1.3 倍,是低線級城市(12.8 萬)的 2 倍。 

數據涵蓋綜合醫院常規對外招聘的 19 個熱門科室,分別為:眼科,骨科,口腔科,兒科,婦產科,皮膚科,內分泌科,消化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影像放射科,檢驗 。

3. 非公醫療機構薪酬設計的痛點與難點

1)數據參考差行業數據的不透明;科室間、地區間薪酬差異大;缺乏精細的薪酬調研報告

2)員工滿意度低:招聘難度加大;關鍵崗位人才離職率高;員⼯積極性差

3)人工成本佔比高人工成本佔總成本比高;人工成本佔總收入比重高

4)改革難度大:薪資具有剛性人資部門的管理過程中沒有起到推動作用

4. 不同時期醫療機構考核獎金管理特徵

相關焦點

  • 丁香人才發布《2020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 民營醫院高出公立醫院...
    平均年薪18.5萬 民營醫院高出公立醫院15%2019年初,全國醫療管理工作會議召開,強調要從投資醫院發展轉向擴大分配,科學制定醫院內部績效分配辦法,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多種分配方式。《報告》顯示,2019年醫院的平均現金薪酬為18.5萬,相比2018年(17.8萬),增長4 %。
  • 工資揭秘:公立和民營醫院區別有多大?
    還有某知名三甲醫院人事科科長也苦惱地表示,我們的主治醫幾乎是被瘋搶,因為經過我們教學醫院培訓後,這些主治醫已經成為了醫院的主力,結果卻培養一個挖一個,醫院成了訓練營……那麼,民營醫院,是不是真的像我們想像著那麼吃香?進了民營醫院,是不是再也不用考慮職稱、晉升之路了?
  • 全國植髮機構已達811家,公立醫院和民營機構該如何選擇?
    如何挑選成了消費者的「頭等大事」,公立醫院和民營機構到底該如何選擇?目前植髮市場上主要形成了四類玩家:一是以碧蓮盛、新生植髮、雍禾植髮、大麥植髮等為代表的全國民營連鎖植髮機構,佔據市場份額的35%;二是以恆博等為代表的民營非連鎖植髮機構,佔據市場份額的30%;三是以伊美爾、熙朵等為代表的民營醫美整容機構的植髮科室,佔據市場份額的25%;四是以上海長徵醫院、西南醫院等為代表的公立醫院植髮科室,佔據市場份額的10%。
  • 一個民營眼科醫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後疫情時代是否會催生新的公立「超級醫院」?對此的擔憂,折射出業內對民營醫院在醫療體系中角色和未來發展路徑的信心依舊不足。在新的外部形勢下,如何調整自己的方向、需要強化哪些自我優勢、得到怎樣的發展空間,是民營醫院管理者們要回答的問題。位於中原大地中心城市的鄭州某眼科醫院,床位上百張,是河南最早的民營醫療機構之一。
  • 民營醫院發展的玻璃天花板 公立醫院的體制因素
    無論辯論內容和結果如何,這一主題的設定本身,就凸顯出民營醫院發展的艱難性。事實上,以「民營醫院的春天」為主題的報導、演講、博文、辯論,自20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就從未間斷過,以致醫界新媒體上出現了以「民營醫院的『春天』多得令人懷疑」為題的評論文章,而《工人日報》的一篇報導,乾脆直言「民營醫院『春風』不斷卻等不來『春天』」。
  • 吳明彥:臺灣醫院的發展策略——公立和民營的管理式競爭
    到1985年之後,政府意識到,這些社會資本、民營資本進入之後,事實上幫政府解決了很多的問題,政府不需要蓋那麼多的醫院,公立醫院也不需要擴大了。漸漸地政府給公立醫院的補助也越來越少,那個時候就有了民營醫院大幅度的發展。
  •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創新崗位薪酬體系 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切實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即院長在醫院黨委領導下,依法依規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全面負責醫院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健全醫院職工代表大會、黨委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三級決策機制。按照全院五個院區一體化管理模式,優化設置班組管理架構和管理組、保障班組團隊工作模式。
  • 從新加坡醫療服務看基層醫療對公立醫院、高端醫療的啟示
    本文,我們從新加坡醫療服務中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競爭、分工,探討我國推進分級診療、家庭醫生過程應可借鑑的一些經驗,這對基層醫療領域下一步投資、經營、產出將有啟示。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演變、改革,我們看到:對公立醫院取消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的討論已經開始;對公立醫院薪酬分配製度改革的探索逐步推進;總理對「基層醫生評職稱要交論文是花架子」名句一出,馬上獲得各方輿論認可。同時,因為《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已經定調「醫療衛生事業應當堅持公益性原則」,因為廣大民營醫院目前仍集中在與二級、三級公立醫院競合的賽道裡,我們認為:我國基層醫療將迎來公立為主的存量改革。
  • 這家「臺灣人投資的醫院」,為何成了中國公立醫院的樣本
    醫院管理體制改革近30年,醫院都由東陽本土團隊管理打造;它是中國最早實施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公立醫院,也是最早完成公立醫院薪酬改革、推行精細化管理的醫院。它是中國縣級醫院的一個「異類」,在國內縣級公立醫院排名中,論規模,它很少進入前十。但在醫院精細化管理上,它又是眾多大城市三甲醫院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
  • 6位大三甲醫院院長親述:績效管理如何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崇雨田副院長:「國考」對於醫院是分裂式的提升張衛國書記認為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的頒發是對三級公立醫院提供一個導向標和發展目標的作用。國考的排名對一個醫院來說是面子問題,各家醫院院長雖然都重視,但是如何切實的提高醫院的有效的淨收入和醫院的競爭力?
  • 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怎麼改才能兼顧激勵和公平?
    現在還有不少醫院仍然停留在「擴大規模就是發展、收入增長就是發展」的理念上,想著如何向國家要項目資金擴大基建規模,如何向地方政府要增加財政補貼,如何向醫保博弈要求支付更多費用。醫院如果不改革觀念、適應變化,經營的困難就更大。因此,更新觀念、加快改革已經不能停留在口號上了。薪酬制度改革是醫院改革的基礎,如何改?如何改好?這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和技巧。一.
  • 民營醫院遭遇「生死」局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介紹,國家已經明確社會辦醫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但在本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中並沒有把這支重要力量納入統籌管理。因此,此次援鄂醫療隊是以公立醫療機構的力量為主,我們動員的319支醫療隊3383名醫務人員是一支民間的志願者隊伍,但到後來也被政府納入了一視同仁的政策關心對象。
  • 溫州市市級公辦醫院管理中心:公立醫院「大管家」 向全省介紹...
    □晚報記者 胡海珍圓滿通過大考 向全省介紹溫州經驗今年,溫州市作為國家臨床及中醫技能考試基地,首次接受了來自台州地區1508位考生,寧波地區312位考生。這對溫州市市級公辦醫院管理中心來說,無疑是一場無形的「大考」。該中心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高質量完成了市外考生的考務工作,交出了一份「滿分卷」——2020年醫師資格綜合考試通過率位列全省各地市第一。
  • 又增加了2398家民營醫院!
    從數據中看出:診療費用價格同比上漲,漲幅增大,公立醫院持續減少,民營醫院繼續擴張。較去年同期,公立醫院減少434個,民營醫院增加2398個。  2018年1-4月,全國醫院診療人次達11.3億人次,同比提高6.4%,其中:公立醫院9.6億人次,同比提高4.7%;民營醫院1.6億人次,同比提高17.6%。 政策帶動效果明顯,民營醫院在數量和診療人次上持續增加。
  • 「諾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一種「新文化...
    該院副院長錢菊英說,醫院從2017年開始,連續進行醫院內部臨床新技術應用推廣認證和評比,各個科室、專家都重視新技術的應用。醫療行為要符合標準規範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是三級公立醫院的核心任務。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四大指標中醫療質量排在第一位。如何抓質量?
  • 整形該如何選擇公立和私立醫院!
    風格一直比較保守,以不出醫療事故為主(雖然前段時間九院才出了事故看你是以什麼目的是選擇醫院,如果說你想要穩妥一點,保守一點的那種,就是公立。如果是以好看為前提,那當然選私立了。現在私立出事故的也少,畢竟在這些醫院看來你那幾萬塊錢,沒有醫院的牌子重要,要是把你做毀了,口碑差了,多的都出去了。
  • 就診量僅為公立醫院20%,有的大...
    12月15日晚間,新華醫療公告,擬將持有的淄川區醫院西院70%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出售,轉讓成交價格以最後摘牌價格為準。新華醫療表示,交易完成後,公司將退出該投資項目,可以及時收回投資,有利於公司優化資產結構,集中資源拓展主營業務。記者注意到,該醫院建設項目迄今尚未完工,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淄川區醫院西院營業收入為0,淨利潤為-258.92萬元。
  • 大浪淘沙,一位民營醫院副院長的命運沉浮
    林生告訴記者,其所在的民營醫院前身是某公司設立的企業職工醫院,1996年由當地衛生局確認為二級綜合醫院,2002年改制成民辦非營利性醫院。2008年醫院主要股東和管理團隊通過競拍成為另一較大醫院控股者,其骨幹力量幾乎全部移走,留下的大部分為後勤人員和部分醫技人員,同時,原址又被拆遷,成為真正的空殼醫院。
  • 「石家莊市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
    成立了由市長任主任、分管市長任副主任、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石家莊市城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礎上,依法履行公立醫院出資人的舉辦監督職責,特別是對市直公立醫院的規劃發展、黨的建設、財政投入、人事編制、薪酬制度改革等重大事項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多次召開城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部門聯席會議,聽取市直公立醫院醫院章程執行情況,研究市直公立醫院發展規劃
  • 【關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考核成績單公布!2成三級公立醫院收支...
    「績效考核工作不是為了進行排名,而是為了讓醫院能夠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朝向一個高質量的發展方向前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公立醫院數據的高質量和醫院管理的高質量,也希望各醫院真正的能通過績效考核的這些關鍵指標,找準各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