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北京大學 ,作者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
發布北大權威信息,展示北大校園生活,服務廣大師生校友。
小i導讀
2020年12月5日,北京論壇(2020)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隆重開幕。本屆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為主題,邀請了多位國內外政要、國際組織專家、名企高管和資深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共議全球面臨的重要挑戰。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多位高級顧問和學術委員應邀參會,共同聚焦疫情重襲下的全球治理和發展,著力探討全球健康、生態文明、數字人文、技術變革等多個話題,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推動實現各國共贏合作與文明和諧的未來。
我們面臨著幾代人都從未遭遇過的最大全球性挑戰……
中外人文交流需要尋找溝通的捷徑和事物的真相……
正視文明與文化,構思世界新範式……
2020年12月5日
聯合國秘書長、達沃斯創始人、
日本前首相、劍橋大學校長等
專家學者
線上線下雲集北大
觀點交鋒,暢談使命
論道世界未來
2020北京論壇
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隆重開幕
新冠疫情之下
環球同此涼熱
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
「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
——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
新挑戰和新機遇」
聚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發展
一同聽大咖學者這樣說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
開幕式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邱水平主持。邱水平代表北京論壇組織委員會向各位嘉賓學者的光臨表示誠摯的歡迎。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邱水平
邱水平指出,北京論壇已經走過了十七個年頭,它匯集全球智慧的頂尖學識,不斷推動不同文明間的互學互鑑,成為各領域翹楚雲集的高端國際平臺。我們深知,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探尋文明的共同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全人類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學術界同仁的熱情參與和積極貢獻。
大會致辭
第十屆、十一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二屆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北京論壇高端顧問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韓啟德在大會致辭中指出,促進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是我們共有的美好心願。為此,我們要以心相交、以誠相待,築牢國際交往的緊密紐帶;我們要教育引領、深化交往,發揮高等院校的使命擔當;我們要面向未來、打牢根基,培養青年一代的深厚情誼。希望北京論壇(2020)能聚焦全球發展,從多角度、多領域尋找各國間的合作共贏、文明互鑑之道,為未來播種、為明天耕耘,為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美好的世界不斷創造新的智慧之光。
第十屆、十一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二屆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北京論壇高端顧問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韓啟德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以視頻的形式向北京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不平等和分歧已經不斷加劇。此次疫情也為這些頑疾敲響了警鐘。目前,在健康、經濟、氣候等方面,我們面臨著幾代人都從未遭遇過的最大全球性挑戰。我們在接下來幾個月中所做的決定將影響未來幾代人的生活。國際合作至關重要。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在致辭中表示,面對疫情帶來的新變化,大學要堅守教育規律,也要勇於變革創新,才能有力應對疫情的衝擊,並主動引領社會進步。對此,郝平提出四點思考:大學要高揚人文精神,履行育人使命;大學要堅持創新引領,發揮科技力量;大學要更加開放包容,深化國際合作;大學要面向未來發展,改革教育模式。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
北京市委副秘書長鄭登文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向論壇的開幕致以祝賀,他表示在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格局深刻調整的時期,我們通過在線交流的方式,共同研討全球化的未來,這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市委副秘書長鄭登文
韓國SK集團全球董事長、北京論壇高端顧問委員會委員崔泰源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我們今天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環境。面對病毒肆虐的挑戰,我們必須團結起來,進行全球性的響應。他認為,我們需要努力提高「同理心」水平。這意味著我們能夠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理解那些遭受新冠病毒、環境破壞或人類冷漠和仇恨影響的人們的感受。他引用中國名言「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希望北京論壇能繼續引導和啟發我們。
韓國SK集團全球董事長、北京論壇高端顧問委員會委員崔泰源
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在視頻致辭中指出,我們深信國際社會各方合作的力量。政府當然要發揮主導作用,但要應對全球性挑戰,還需要商界、民間團體和年輕一代的參與。特別是大學,因為大學可以孕育新的想法、新的理念,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進步。我們必須重新找到世界的平衡。必須擺脫無處不在的兩極格局。他認為,實現這一切最重要的基石就是真相和信任。現在,大學要肩負起尋找事物真相的重任。只有當我們的國家和世界擁有建立在真相之上的機制,我們才能真正建立和恢復信任。
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
日本前首相、博鰲亞洲論壇諮委會主席福田康夫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在這個世界大變革時期,正視文明與文化,構思世界新範式變得非常重要。文明與文化不是相互衝突的,而是相互影響的,同時會以自然的形式升華為更高層次的文明和文化。儘管如此,仍會保留每個社會的特徵,即各自獨特的文化。所以請大家思考如何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讓文化與文明之間這種相互影響的進程更溫和、更「無痛」。使一切變得更人性化、更友好正是這個時代的要求。
日本前首相、博鰲亞洲論壇諮委會主席福田康夫
特邀報告
特邀報告由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錢乘旦主持。他表示,如今世界風雲變幻,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撞擊著世界的各個角落,讓人類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因此,北京論壇以「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為年度主題,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應對未來發展的各種因素,探索避免走向封閉對抗、零和博弈的光明之路。
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錢乘旦
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前主任,中央外事辦公室前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裘援平在特邀報告中表示,縱觀世界歷史,科技與經濟發展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戰爭與重大危機改變國際政治進程。這一個個重大全球性的危機事件,及其帶來的世界格局和國際體系的深刻變化,都在反覆地提示我們,世界不僅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且已經步入了全球化時代。
裘援平指出,全球化時代區別於其他時代的核心內容,是把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以全人類的和平共存和共同發展為主題展開的。時代的發展變化,必然要求人們的思維導向和戰略策略等做出相應調整,甚至是革命性的轉變,否則將難以適應、駕馭和影響新的時代。世界是如此,中國也是如此。目前看,全球化時代的階段性特徵和演進方向表現在經濟、社會、政治、安全、制度和文化六個方面。
裘援平強調,新時代,中國更要以天下觀天下、從世界看中國,用全球化時代的新視野內外兼修,與世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發展中破解難題,在合作中應對挑戰,共同推動時代的進步和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前主任,中央外事辦公室前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顧問裘援平
大會主旨報告
開幕式主旨報告部分由崔鍾賢學術院院長、韓國駐聯合國前大使樸仁國主持。
崔鍾賢學術院院長、韓國駐聯合國前大使樸仁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在主旨報告中就疫情與多邊合作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疫情蔓延的時刻,我們需要全球合作來應對這一國際健康危機。在某種程度上,科學家已經為此指明了道路——科學界在研製疫苗、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檢測過程中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有財政空間的國家,有能力採取行動確保經濟復甦的國家,必須行動起來。這些國家需要在全球復甦中竭盡全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
劍橋大學校長杜思齊(Stephen Toope)在主旨報告中引用「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指出全球大學也是如此。在這個充滿政治衝突的世界中,全球疫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我們的命運都是緊密相連的。我們這些大學要廣泛合作,應對全球共同挑戰。這些夥伴關係讓我們重申使命:去服務社會,解決社會問題。
劍橋大學校長杜思齊(Stephen Toope)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針對新冠疫情形勢與防控分享了中國經驗,並指出,冬天才剛剛開始,進入嚴冬以後,疫情會變得更加複雜。雖然中國成功地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只有同世界各國一起聯起手來,把全球的疫情控制好,我們才能夠擁有一個比較安全的社會環境。當前,全球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是如何把各個國家的疫情控制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國際疫苗研究所總幹事傑羅姆·金(Jerome KIM)在主旨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是在全球進行的。而且重要的是,新冠肺炎疫苗的生產也會在全球各地進行。我們需要在全球生產160億劑疫苗。我們必須相信國際主義和全球化。疫苗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並最終取得公共衛生的勝利。
國際疫苗研究所總幹事傑羅姆·金(Jerome KIM)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黃如在主旨報告中強調,科技變革正在對整個人類文明演進和全球治理體系發展產生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深刻影響,相比之前的科技革命,新一輪科技革命觸及面更深、更廣。科技的作用和影響在面對人類共同問題時更是不可或缺,包括應對像傳染病、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能源危機等這樣的全球性挑戰,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黃如
論壇會場
會場圖
論壇概況
北京論壇(2020)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為主題,邀請國內及國際知名學者和專家共同交流討論當下熱點全球議題。
本屆論壇下設八個分論壇,從全球健康、生態文明、數字人文、技術變革等方面聚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發展,著力探討如何在應對大變局帶來的嚴峻挑戰的同時,避免走向封閉、對抗及零和博弈,抓住變革中的歷史機遇,探索人類發展的光明之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從多角度、多領域尋找各國間的合作共贏、文明互鑑之道,描繪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的美好未來。
北京論壇創辦於2004年,每年舉辦一次,迄今已連續舉辦十七屆,有來自世界8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6500多位名流政要和知名學者參加了這一學術盛會。北京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總主題,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蘊為依託,致力於推動全球前沿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促進世界的學術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全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已逐漸發展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品牌和高端交流平臺。
本文轉載於「北京大學」,原文題目為《聯合國秘書長、達沃斯創始人、劍橋校長……北大論道!》
文章排版:劉聰
原標題:《【北京論壇】疫情重襲,世界如何重新找到平衡?聯合國秘書長、達沃斯創始人等雲端論道|視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