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想學習、想改革、想提升,本身這就說明了這所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全體老師還是在意學校的教育質量、在意學校的品牌的,這是好事。無論是學習衡中還是學習其他什麼中學的先進經驗,只要學到的是真的經驗,抓住的是問題的實質,我覺得都是好的,至少說明再努力再行動。沒有必要害怕和擔憂,關鍵是學習什麼?
衡水中學非常成功,各地學子爭相投奔而來,必然是有自己成功的方面。我們應該學習基於我們條件能夠有用的實質性的東西,透過現象的那些本質的東西。我倒是認為以下幾點值得大家思考。
1.嚴格的教師評價機制和靈活的用人體制。衡水中學在教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後輔導等等各方面對老師的教育教學過程以及結果,有嚴格的考評量化機制,直接和其工資待遇掛鈎。真正打破了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弊端。高工資高福利,極大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敬業精神。優者上,庸者下,直至淘汰,這樣的用人體制是哪個學校能夠學得來的?但至少我們可以借鑑,我們可以改革,我們可以向著這樣一個方向去努力。
2.集體教研、骨幹引領、規範運作的教學管理模式。我們各地中小學一直在強調集體教研、骨幹引領這樣的詞語,但有哪個學校真正做到了集體教研和骨幹引領呢?我們來看一看,衡水中學在疫情期間學生的網絡教學。他們不是每一個老師單打獨鬥的來進行自己的課程教學,而是由學校統一選擇的骨幹教師來進行網絡授課,其他的任課教師只負責學生的課業輔導和問題解答。學生日常的訓練乃至於作業都是全統一形式。這樣做既有利於進行比較教學,有有利於比較成績,而且解決了優質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有那個學校是這樣做的?
3.對待學生即嚴格管理又熱心服務。對於學生日常行為管理精確到分到秒,從起床到就寢,從放假到開學,從課上到課下,事無巨細,每一個環節都有標準可循,都有人管理,都有人負責。每天都有學習進步表揚、每月都有學科優勝獎勵。外地學生家長郵寄來的學習生活必需品都是班主任老師利用休息時間去收取。每一次開學、放假班主任老師都會在班級家長群中分享學校統一格式的通知。每一個細小的事情都被安排的井井有序。這個是我們那個學校學習來了?
我們很多學校善於學習人家一些形式的東西,例如被廣泛關注的衡水學校的跑場,東家學了西家學,到頭來有誰學到了位?有誰思考過他們的學生為什麼跑得那麼整齊的深層次的非客觀的因素?
可能會有很多人說衡水中學之所以發展好是源於生源質量高。不錯!現在我們看到的結果是生源質量很高,但又有誰在想他們開始的時候是什麼樣?怎麼會走到現在?回答只要一個,那就是堅持!堅持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堅持不斷的優化競爭機制。這個難道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