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不少風雲人物擔任過「騎都尉」官職,其中兩位更是名震天下。一位是呂布,一位是曹操。
那麼,在三國,「騎都尉」是什麼樣的官職呢?
圖:三國時期「騎都尉印」
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印章館的三國「騎都尉印」
從歷史資料了解,兩漢時期的「騎都尉」是武將的職銜,這個職銜最早設置於西漢的漢武帝統治時期,在兩漢時期,騎都尉統領京城的羽林軍騎兵,承擔護衛皇帝的重大責任,也就是羽林軍騎兵首領。所領騎兵沒有絕對的人數配置,大約在1000名左右(約相當於近代軍隊裡的騎兵營)。
但在三國時,諸侯割據,各諸侯對於親信首領往往也授予「騎都尉」之職,以示榮耀和信任。
別看這個騎兵營長帶兵不多,但其職責重要性和實力絕對不容小覷——人馬絕對算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難怪「騎都尉」裡總出牛人。
今天先來說說第一位牛人——「騎都尉」呂布。
圖:三國第一猛將呂布
讀過三國的人一定都知道呂布,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他「有虓虎之勇。」坊間所傳三國二十四名將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這個排名有不同版本,但呂布的榜首位置卻公認無二,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也往往被後人視為武將的最高配置。由此可見呂布之「牛」!
圖:三英戰呂布
呂布,字奉先,生於公元160年前後。祖籍五原郡九原縣。西漢武帝始設五原郡,所轄範圍相當於今天的內蒙古巴盟東部、包頭市和伊盟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地。五原郡有十縣,九原縣地處最西,即今天的包頭市九原區一帶。
圖:五原郡地理位置示意圖
呂布的祖父和父親曾擔任過邊關武將,但官職不高,屬於當時的小武官。呂布從小勇武過人,弓馬嫻熟,練就一身過人的武藝。15歲時,因父親去世,後經人介紹離開九原郡,投奔到并州刺史丁原的門下。《三國志.魏書.呂布傳》中提到說青年時期的呂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以驍武給并州。」
在丁原處,呂布屢立戰功,北拒草原遊牧民族,縱橫草原,威震塞外,被人稱為「九原虓虎」。 并州刺史丁原其時還任職騎都尉(又一個「騎都尉」),屯兵河內,掌宿衛兵,丁原任命呂布為主簿,負責典領文書並協助其處理日常政務和軍務,「大見親待」,以為心腹,並認呂布為義子。
後來董卓與丁原爭權,「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在董卓送上赤兔馬並「誓為義子」後——三國時期「盟誓」儀式為人所重,「誓為父子」意味著雙方有「雖為道德卻同於法律意義上的,以及幾近實質性」的父子關係」——呂布殺掉了前任「義父」丁原,投靠了董卓(三國時期,時局多變,敵友無常,不斷改投他人陣營是尋常之事,但投靠他人同時還把主子(尤其「義父」)殺了以為投名狀在重孝廉的東漢末年,則性質完全不同,這是呂布身披「三姓家奴」惡名以及投降曹操後終被曹操所殺的關鍵原因)。
圖:「騎都尉印」
在董卓手下不久,呂布即由騎都尉升遷中郎將,封都亭侯(正是因為這個時期呂布任職騎都尉,負責京城羽林軍的軍事實權,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精銳部隊——當然包括繼承丁原任騎都尉時的老部下——這個官職也為其後來能夠左右京城政治走勢起到關鍵作用)。而在後來轉投王允並殺死董卓後,品布遷封為奮威將軍,儀比三司,進封溫侯。
圖:呂布受封「騎都尉」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無論何時,呂布在京城任「騎都尉」時的累積的千餘精騎始終是他最倚重和最得力的軍事力量——後來李傕、郭汜殺進洛陽時,呂布所率部突圍的五百校騎即是其騎都尉所屬精銳,以及投靠袁紹時,「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這部分精銳即為後來名震天下的三國四大特種部隊之一的「陷陣營」(先後為其親信高順和魏續所領導)。
從呂布受封「騎都尉」和「主簿」的官職看,他應該是文武雙全、有勇有謀之人。並不象《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有勇無謀」者。史書中能反映呂布有謀略的事件也不少,比如「轅門射戟」化解袁紹與劉備的戰爭危機(呂布背後是為了更好地保全自己「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
圖:「騎都尉印」封泥
另一個更典型的例子是寫信勸降蕭建的事。據《三國志》記載,其時東海蕭建為琅邪相,治莒城,欲保城自守,呂布書信一封給對方,信中道:「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餘裡,乃在天西北角,今不來共爭天東南之地。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布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可取布書與智者詳共議之。」
在這封信裡,呂布先說明自己所做所為是為了匡扶漢室,而且作為西北人也並不想在東南割據,再提出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最後以戰國時期典故為例,暗示並威脅對方莒城守不住。這封信充分展示了呂布作為主簿文官的筆桿子功夫,也取得了實際效果:蕭建見此信,即向呂布送禮以求交好。
圖:曹操殺呂布
只是時運不濟,加上呂布亦非帥才,最終敗於另一位「騎都尉」曹操手中,曹操雖有惜才之心,卻恐重蹈丁原、董卓覆轍,還是殺掉了呂布,一代猛將自此凋零。
附列部分曾在三國時期擔任過「騎都尉」的人物:
曹操: 光和末,黃巾起。(曹操)拜騎都尉,討潁川賊。
曹操:太祖起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從,遷陳留、潁川太守。
鮑信: 先是,(何)進遣騎都尉太山鮑信所在募兵。
李肅:(呂)布使同郡騎都尉李肅等將親兵十餘人,偽著衞士服守掖門。
沮授:沮授,廣平人,少有大志,多權略。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又為韓馥別駕,表拜騎都尉。
丁原: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高第: 闢公府,以高第拜騎都尉,遷陳留太守。
公孫瓚: 瓚將所領,追討純等有功,遷騎都尉。
韓浩: 韓浩者,.袁術聞而壯之,以為騎都尉。
曹休: 劉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徵之,以休為騎都尉,參洪軍事。
崔琰: 大將軍袁紹聞而闢之。 ……紹以為騎都尉。
程昱: (劉)岱表昱為騎都尉,昱辭以疾。
張楊:因(張)楊上還印綬,拜騎都尉。
司馬防:父(司馬)防,……少仕州郡,歷官洛陽令、京兆尹,以年老轉拜騎都尉。
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也。為郡吏,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
臧霸: 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
呂虔: 舉茂才,加騎都尉,典郡如故。
譙周: 以疾不起,就拜騎都尉,.
虞翻:騎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權欲殺之,.
嚴畯: 權以為騎都尉、從事中郎。
諸葛恪: 弱冠拜騎都尉
.
延伸閱讀:
石安書法臨作選(一)
【三國印章故事】「虎牙將軍」趙雲
石安印話(第40期):從"不無償贈書畫"倡議事件談藝術商業
石安印話(第37期):從西泠印社歷任社長當選緣由和貢獻分析難選原因
傳承.求變——海上印壇觀察與思考
文言印人小傳:趙之謙傳
文言印人小傳:吳熙載傳
文言印人小傳:來楚生傳
文言印人小傳:鄧石如傳
文言印人小傳:丁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