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網球拍產業的崛起了解臺灣碳纖維行業的啟蒙年代

2021-12-09 碳纖維研習社

整理/蘇格拉偉 (微信號:zahawe)

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亮麗耀眼的明星產業,多年來憑藉著成熟的加工技術、最具競爭力的製程、完整的代工體系、以及優秀的勞力,橫掃國際市場上,創下許多(臺灣第一)的記錄,不但賺取大量的外匯,也奠定了臺灣在國際經濟分工中(製造王國)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網球拍產業。

臺灣的網球拍產業,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替國外代工木製的羽毛球拍開始,經歷鐵拍、鋁拍的階段,1978 年由光男公司從國外引進碳纖維複合材料,開始製造碳拍之後,短短的幾年間,不但淘汰了木製球拍,改變了世界網球拍的產銷結構,成為網球拍王國,而且奠定了臺灣在全球複合材料加工技術上重要的地位。在這個打造網球拍王國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因緣際會引進一些簡單的複合材料的加工概念,接著在一群技術英雄幾近土法煉鋼的努力開發下,發展出一套最具競爭力的滾筒纏繞法用以製造預浸布,再用獨創的吹氣熱壓成型的方式量產球拍,不但掌握了幾乎全球所有品牌的訂單,而且在品質上也獲得國際的肯定。

簡言之,臺灣網球拍產業雖然產值不大,卻是臺灣工業化的縮影,其發展過程不但見證了臺灣經濟發展的生命力,更為下一個階段的產業升級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歷史啟示。

要了解臺灣網球拍王國的打造過程,就必須先了解國際網球運動的演變、以及臺灣的網球拍產業在這個運動的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網球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在特定的歷史時空所開啟的機會之窗,提供了臺灣網球拍產業的先行者躍上世界舞臺的可能性。這些拓荒者在歷史所提供的機會與限制下,所展現的眼界和魄力、所採取的策略與賭注、以及所成就的功業,界定了過去將近半個世紀以來,臺灣戰後產業技術發展的特質。

網球拍技術的變革:木拍

從人類使用材料的歷史來看,直到1970 年代以前,木材一直被公認最適合製作網球拍的材質。一般國際網球拍的收藏家,將1880年代到1920 年代的木拍,稱作是所謂的古董拍,剛開始是由一片片堅固的楔型木頭加以成型製作,後來才慢慢地使用削成薄片狀的竹子或木材,經過彎曲烘烤成型。1920到1940 年代的木拍,稱為「陳年木拍」,使用堆磚式的木材,並且加入一些空氣動力學的結構設計,皮革握把與拍型的設計也逐漸細緻化。

木拍的製作其實也是相當繁複的技術過程,牽涉到木材的切削、黏著、烘烤、彎曲成型、塗裝、補強等過程。一般比較高級的北美洲木材,由於木質纖維構造,使其具有撓曲性,彈性係數高,不易斷裂,正好適合作球拍。不幸的是,木拍此一天然材質,最大的致命傷在於太重而且剛性不夠。重量的考量,使得木拍不能做的太大,拍面大概70 平方英吋就是極限,穿網之後大概就達370 克以上。因為剛性不夠,所以發球的速度最高大約只能達到90mph 的極限。這和鋁拍、碳拍出來後,重量不斷降低、拍面積可以輕易到110 平方英吋以上、選手動輒120-130 mph 的高球速,當然無法相比。加上木拍受潮、易變形等缺點,的確造成相當的限制。不過,在鐵拍、鋁拍出現前,這些限制並沒有妨礙其近一百年的風行。從1917Wilson Manhattan 整支木拍成型的轟動,到臺灣1970年代從事木製網球拍的大廠,極盛時期一個月經常可以出到10 幾萬支的產量,就是最好的例子。真正使得木製球拍逐漸沒落、走入歷史的原因,一是因為鋁拍的革命性突破,二是因為價格因素使然。簡言之,運動器材的重要特質--不斷追求高度性能的競爭特性--深深影響到器材在設計與製造上的演變,更與臺灣網球拍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木製網球拍的演變,從1950 年代到70 年代,不論從形狀、外表塗裝、以及結構強度上都有細緻化的傾向。代表性的大廠品牌以Dunlop、Slazenger、Wilson、與Spalding 為主。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進展,就是第一代複合材料的概念出現:碳纖維加強片。

當年最轟動的一支球拍,要屬1953 年Dunlop 推出的Maxply Fort此一明星產品。這支球拍框、柄身、及握柄管皆為合板式木片貼合,肩部使用硫化纖維加強片,轟動一時,後來網球明星JohnMcEnroe也替這支球拍廣告。早期臺灣大量外銷的木製網球拍,也是同類型產品。同時間,可堪比擬的另一支球拍,則是WilsonJack Kramer。

木拍的流行與演變,一方面彰顯了木材本身作為天然材質應用在運動器材的長處與限制,同時也提供了臺灣躍上世界網球拍市場的一個機會之窗。這扇窗的打開,對於臺灣後來的網球拍產業的發展,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臺灣的機會之窗:與世界網球拍市場的接軌

臺灣網球拍業的出現,起源於 1960 年代替外商貿易公司代工木製羽球拍和網球拍開始。此一淵源,其實也刻畫了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後進國家,如何一步步納入世界貿易體系、在全球經濟分工中扮演關鍵角色的軌跡與關鍵機制。民國五十年代,豐原地區由朱濟誠先生所經營的華豐公司,就開始提供中小學生工藝、勞作課所用的木製球拍框的半成品,讓學生練習穿線,自己完成球拍的成品。不過,真正開始從事球拍的代工製造,應該要追溯到日本商人竹前先生所引進的貿易商機。竹前當時來臺生產木製羽球拍,產量相當大,外銷日本與東南亞等地。臺灣球拍界的開路先鋒,包括山河森創始人徐文乾先、羅光男先生、以及朱濟誠先生等都跟竹前有一段淵源。另外一條路徑,則是來自歐美國際貿易的機會:催化臺灣網球拍產業國際貿易的先鋒部隊,也就是以劉清繁先生為代表的臺灣第一代的貿易尖兵。劉先生原先與外商合資成立了甘百世企業,主要業務是進口運動器材,後來決定自行創業成立元運企業,跟當時美國的運動器材公司CrownSports Inc.合作。當時球拍界的元老級廠商,包括華豐、源民安、光男、東順、錦祥、龍臺、森湖等,也都是劉先生業務往來的對象。

早年臺灣從事作木製網球拍的代工,比較低價位的拍子,大都採用省產淺色木材,例如大白樹、九芎、木荷、烏心石舅,有時也採用孟宗竹或進口之南洋材。比較高級的拍子則採用來自北美或歐陸進口的Ash(梣木)、Maple(楓木)、Beech(三毛櫸)等木材。就像臺灣當年許多出口製造業的情形一樣,木拍大廠興盛的時候,一支木拍的出口報價可以高達10 塊美金,在70 年代的臺灣,臺幣兌換美元40:1 的年代,這種價格跟產量,所帶來的利潤是相當驚人!當年臺灣廠商生產的著名木拍,有光男代工的SpaldingImpact310、Impact444,森湖的SlazengerVintage,山河森的WilsonEpic等。

不過,隨著木拍技術的成熟,投入廠商不斷增加,價格也節節下降。在木拍的棺材上釘上最後一根釘子的,則是1976 年開始,鋁拍革命所帶來的重大變革。革命的主角就是Prince 公司的創辦人Howard Head。

木拍被取代的過程之所以非常迅速,有特殊的時空因素。按理講,木拍具有柔軟、減少振動等優點,如果維持在原來小拍面大小的產品,應該可以保有一定的市場,不至於被完全淘汰。之所以這麼快就被鐵拍、鋁拍完全取代,歸納起來有幾點原因:(1)新產品發展:木拍的缺點(太重)是因為新產品發展之後相對比較之後的結果。當年Prince 推出大拍面的突破,如果材質要使用木材,將會因為重量過重而不可行,因而限制了木拍只能生產中型拍;(2)相對製造成本:木拍若做中型拍面,則必須碳纖維補強,這麼一來,製造成本就與鋁拍相近、甚至更貴(當年木拍的成本是一支大約是5-8 美元,加上碳纖維成本變成10-15 美元,與鋁拍相近);(3)鋁拍的成本與木拍相近,但扭力較佳,遂慢慢地全面取代木拍。

在鋁拍的革命開始啟動前,還有一段鐵拍的插曲。1964 年,法國Davis Cup 選手、1926 年US Singles Championship,ReneLacoste(鱷魚牌服飾王國的創始人),設計一支鐵拍並申請專利,尋求跟Wilson 合作,最後由Wilson 的研發與製造團隊在1967 年推出著名的T-2000 的鐵拍。T-2000 暱稱steelie,為球星JimmyConnors 所使用,推出後熱賣並打破之前的銷售記錄,不久後便有數十款不同模型推出。Connors 當年在溫布登大賽的決賽中,以鐵拍痛宰Ken Rosewall 所使用的木拍,是網壇轟動一時的趣事。在T-2000 推出約18 年後,1985 左右,木拍幾乎消失了。1968 年,也就是網球運動職業化的第一年,Spalding 公司推出第一支鋁拍後,緊接著美國黑人選手著名的ArthurAshe 使用Head公司綽號「snowshoe」的鋁拍,贏得美國公開賽,更是掀起一陣旋風。但其實,Ashe 當年替Head 促銷的鐵拍,卻是主力產品。換言之,雖然鋁拍提供更大的威力,為業餘的網球人士所喜愛,但是多數頂尖選手仍然偏好木材的手感。鋁拍真正的革命,還欠東風,要等到1976年HowardHead 的大型拍面(overs誕生,才算真正來臨。

鋁拍的革命

1970年代,網球拍經歷兩個重大革命:新材料與新尺寸。原先的木拍,因為太重、剛性不夠,逐漸被興起的鋁拍和碳拍所取代。光男的竄起,一方面是在大型鋁拍的創新過程中,搭配掘起的Prince公司,雙雙躍上世界舞臺。更重要的是,透過獨創的碳拍製程,不但改變了世界網球拍的產銷結構,奠定了臺灣在全球複合材料加工的關鍵地位。

Howard Head 原為Head 公司的負責人,以產制滑雪器材聞名。後來對於網球產生興趣,乾脆將Head 賣給AMF 公司,自己另創了Prince公司。當年的Prince 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鋁拍革命的背後,蘊藏了幾段動人的故事。HowardHead 在雪橇界功成名就之餘,也一個業餘的網球玩家,兼具聰明工程師的特質。由於常常苦惱打球時會打偏、以及擊球不準產生的震動,他憑著工程師的直覺,將業餘網球玩家的挫折歸究於球拍的設計,索性自己摸索研發,開發出大型拍面的革命性設計。Head 設計的最關鍵點,在於將拍面放大以便增加擊球時對於角動量的抵抗。如此一來,網球拍面上所謂的最佳擊球區面積增加了四倍,而且降低了震動,減少網球肘的傷害。這個突破性的概念設計,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推出之後,使得Prince 的鋁拍銷售量創下至今沒有打破的歷史紀錄。

Head 大型拍面的革新之所以可能,是因為鋁合金的材質較輕、強度又夠,才可能允許設計者將傳統木拍的小拍面放大。更重要的是,使得Head 的發明點子得以推出到市場上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鋁合金的加工。

Prince 委託光男代工鋁拍量產時,開始是使用美國鋁業公司ALCOA開發的7046 的鋁條,抽成網球框所需鋁管直接運來臺灣。光男後來則開始跟本地的萬壽鋁業公司合作,開發省產6061 的鋁條。當年推出的第一支Prince Classic436的鋁拍,因為穿線強度與剛性的設計配合不好,尚未完全被接受。等到PrincePro 的型號一出來,立刻造成轟動,熱賣的程度,當時光男公司一個月趕工出拍可以高達15 萬支以上,而且連續暢銷了三、四年這種盛況,可見端倪。這個銷售記錄隨著日後網球人口的下降,以及球拍少量多元化的流行趨勢,至今仍然是網球界的歷史記錄。光男的絕佳代工組合背後,還有一段臺日技術交流的美談。日治時期,除了日本鋁業(臺鋁前身)外,總督府是禁止民間從事鋁製品(尤其是鋁擠型)的製造生產。戰後民間開始進入鋁業,但也只是生產鋁鍋、湯匙等家庭用五金用品。萬壽的創辦人萬常山先生,偶然在臺鋁看到擠型機,便決定自行設計並委外加工方式,開發一臺200 噸的擠型機,打造臺灣民間第一條鋁擠型生產線,並在1962年正式成立萬壽鋁業,正式投入這個行業。

當時臺灣的金屬工業只對鐵和銅有些了解,對鋁合金生產則是完全不熟悉,還停留在土法煉鋼的階段。鋁擠錠的選定就是將兩塊擠錠互相碰撞,凹陷較深的那一塊(表示硬度較低)放入爐內加熱後再擠制,避免誤用硬度高的擠錠、傷害模具和機器,順利產出擠製品。這種瞎子摸象的作法,只要碰到複雜一點的產品,就會問題叢生。萬常山因此下決心前往日本取經。

幾經努力後,輾轉認識當時日本的鋁合金權威潮田豐治博士。潮田博士在二戰期間是日本開發戰鬥機用鋁合金的功臣;戰後,深感日本鋁合金產業落後美國,決定赴美再深造。學成之後,潮田有感於赴美期間的艱苦與美國友人的協助,發願日後若遇有心人,將無條件予以協助。萬壽因緣際會結識潮田博士,懇切表達學習的決心與誠意,終於獲得潮田博士同意指導。

潮田開出的唯一條件是:購買一臺分光儀!他告訴萬常山,二隻擠錠放在桌面上,就算是再厲害的鋁合金權威也無法判定其成分,如果萬壽真有決心要突破,就必需要確認擠錠的材質。雖然可以採用化學方法分析,但至少耗時一星期,緩不濟急。因此採購分光儀是必須的選擇!

1960 年代一臺分光儀價值約500 多萬臺幣,當時萬壽所在的永康,廠房土地一坪才55 元,等於是用10 萬坪的土地去換一臺分光儀。以今天永康的土地市值計算,相當於一百多億的代價!不但如此,為了這臺當時國內最先進的儀器,還要建造專用實驗室、24 小時以5噸的冷氣機保持溫度與溼度。在那個困苦的年代,別說工廠,連辦公室都沒有冷氣。為了公司的永續發展,萬常山動員家族,決定「撩下去」購買這一臺分光儀。沒想到要辦理進口時,又被警備總部以設備內有真空管可以發射訊號到大陸為由,不淮進口。辛苦交涉後,終於獲淮用散裝零件方式進口,再耗費鉅資聘請日本技師來臺組裝!購入分光儀後,加上進口一噸的熔解爐,潮田博士真的依約來臺教授有關1000~7000 系鋁合金特性、調配、下料計算、熔解條件、材料分析、均質條件、擠型、熱處理及加工等相關技術,傾囊相授,而且持續二十幾年,奠定了萬壽鋁業在臺灣鋁合金的領導地位。

萬壽逐步掌握鋁合金的加工技術後,最經典的成就是上述那一段幫助光男公司開發6061 的鋁管,橫掃國際網壇,奠定網球拍王國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萬壽為了避免臺商割喉競爭的宿命,堅持獨家供應光男鋁管長達十年之久,這也是光男可以累積資本,造成碳纖維網球拍革命的重要關鍵。等到市場成熟後,萬壽才開始供應僑大、宙冠、呈佳等今天世界鋁拍的大廠。

鋁拍的成功,讓Prince 公司與光男打響知名度,也讓羅光男賺了大錢,累積了足夠的資本,進行下一個階段的碳纖維球拍的革命,締造了臺灣「網球拍王國」的美譽。

碳拍王國的建立

1970 年代中期光男掘起過程中,有一次羅光男在紐約的運動器材展瞥見一支剛剛問世、尚未量產的碳拍。羅光男以他敏銳的直覺,認定眼前這一支量輕、強度佳、不知什麼碗糕的產品將會是網球拍的未來!為了掌握這個可能性,羅光男尋尋覓覓找到當時在洛克希德(Lockheed)工作的一位臺灣留學生鍾秀雄(HarveyChung)。Harvey 這位新竹中學畢業、來自竹南鄉下的臺灣學子,因緣際會地加入當年研發碳纖維人造絲的先驅、美國氰胺公司第一批研發樹脂(纖維補強基材)的團隊。經過幾家參與早期復材工業研發的領航公司(包括HITCO、AVCO、ALDILA、LOCKHEED)的歷練後,Harvey 成為華人在這個尖端材料產業的先行者。更有意義的是,Harvey 在西方取經的先進知識,跟臺灣在地的技術傳統與企業家精神相連結,意外地重組了全球網球拍的產業鏈!

Harvey 跟羅光男說,要製造碳纖維網球拍,必須先製作「預浸布」這項複材半成品:將碳纖維絲含浸樹脂,經過適當加溫之後使樹脂進入部分聚合反應(半硬化)成為可供模壓成型的中間原料;然後再將預浸布按照結構與形狀的需要,剪裁後進行排疊,經過適當的加熱、加壓硬化後,成為球拍的結構體。

一九七零年代航太工業複合材料剛起步,製造預浸步的方法依賴熱溶膠(hot-melt)的製程,一臺機器動輒兩一、二千萬,而且含浸品質不佳,也不適合少量多樣的網球拍製程需求,這也是何以當時碳拍還無法量產的原因。Harvey 建議羅光男自行開發溶劑型(solvent-type)滾筒纏繞法,這項因為環保因素沒有被歐美國家嘗試的方法:設法讓碳纖維絲,經過樹脂槽充分浸透後,然後像織布一樣纏繞到滾筒上成為預浸布!但,要去哪裡找這種機器?!

看著Harvey 傳回來的概念示意圖,光男公司的老師傅張混湖先生,憑著多年打鐵所累積對機器的直覺,就找來一臺車床,在車床的旋轉軸上掛上一個鐵筒作滾筒,然後用橫向移動的車刀去帶動纖維絲,邊轉邊帶,就這樣打造了第一部的滾筒纏繞機。由於結構設計的需要,預浸布必需裁成不同的角度。張混湖靈機一動,想到把角度線直接刻在滾筒上,然後沿線割下來,就變成有角度的平行四邊形,再剪裁之後就成了有角度的預浸布。這個滾筒纏繞機的原始設計,二十多年來經歷五六代的改良與更新,至今仍然是所有球拍廠所使用機器的原型!獨創的機器,加上Harvey 獨家調配的樹脂配方,製作出能保留適度黏性(tacky)卻不黏手,方便排疊加工的溶劑型預浸布,一舉奠定了世界碳纖維網球拍革命的關鍵基礎。

球拍如何成型?光男的開發部隊將不同角度與大小的預浸布,卷製成管狀,入模成型時,一開始並沒有吹氣的概念,而是利用充填的發泡劑將預浸布撐開:這也是早期的碳拍會有吱吱的聲響、重量無法適當控制的原因。後來這一群黑手師傅想到「吹氣熱壓成型」的主意,找到在永備化工食品部工作的魏春榮先生,突發奇想地用熱狗腸衣(賽璐吩管)作為灌風的管子,在尼龍管問世前,竟成為獨步全球的碳拍王國的秘密武器!

簡言之,一套因為環保問題而被先進國家放棄的中間原料製程,到了臺灣的球拍廠商手中,不但將其優點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配合本土所獨創的成型方法,成功地量產碳纖維網球拍,造就了網球拍王國的地位!國際知名的Wilson 公司總裁Jim Baugh,在1990 年談到臺灣的成就時,就曾經說過:「Taiwan learned the art ofpressuremolding racket frames within two yearsafter a pair ofCalifornia companiespioneered the idea.Today, 85 to 90percent of tennis rackets are made inTaiwan.」

另一方面,光男公司的成功,讓國內的競爭對手,也開始投入這個新領域。原先做木拍的一些廠商,看到鋁拍與碳拍的價格差異,有的就乾脆跳過鋁拍,直接投入碳拍的研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河森公司。山河森投入碳拍研發的過程,代表的是日本技術系統失敗但非常有意義的嘗試。跟羅光男一樣,當時大家都搞不清楚碳纖維強化材料內容,也都在摸索一條能夠落實複材應用在球拍量產的預浸材料製程與成型技術。山河森藉由日本的NipponCarbon 提供技術的支援,採取所謂的編織法來製造預浸材料,並且用「外壓成型」的方法來入模。

編織的作法,就是將碳纖維絲編織成像繩索一樣,然後去浸樹脂,烘乾後再放入模內去發泡成型。這個作法最大的問題在於,成型過程的樹脂流動的不均勻與不穩定性。跟光男一開始的發泡成型一樣,不均勻結果會產生結構上的弱點,所以不良率很高,經常面臨退貨的命運。以今天的知識去理解,當時最需要的就是所謂的「非破壞性實驗」的方法去找出初胚硬化成型的結構弱點所在--在70 年代的臺灣,這註定是個不可能與不經濟的解決方法。相較之下,光男的溶劑型預浸布以及吹氣成型的方法,雖然也是包含有相當多的試誤成分,但是至少可以掌握方向,提供一個可能性、讓工程師去掌握成型的溫度、壓力、與最佳時間點。山河森的轉折,變成一個技術史上夭折的技術的經典案例。

光男採用滾筒纏繞法與吹氣熱壓成型的方法量產碳拍之後,在世界的網球拍界一夕成名,立刻將網球拍的出口單價跳升到40 美金以上。附加價值的提升,使得當時的競爭對手面臨很大的壓力。一方面,當時的兩大網球品牌Wilson 與Prince 在聖文森島(St.Vincent)與墨西哥也分別設有工廠進行碳拍的產制。可是他們的製程與成型設備,跟光男的方法相比,立刻變得沒有競爭力。再加上臺灣網球拍界,環繞著球拍廠所成立的模具廠、條釘、護套、握把、、等重要配件廠所具的效率與競爭力,使得外商零配件的運送速度與成本居高不下。這也歐美大廠相繼停止量產,將訂單全面轉向臺灣的關鍵原因。

光男的成功,成功改寫世界網球拍的產銷版圖,也帶領臺灣網球拍業者登上國際舞臺。許多臺中地區的球拍業者,或多或少都與光男具有直接或間接的淵源,碳纖維網球拍的全盛時期,臺中地區就有上百家球拍廠商。

製造王國的下一步回顧過去近三十年,臺灣網球拍代表性的主導廠商,1990 年代以前,光男公司為主力,山河森、拓凱、龍臺、遠太、萬通、波力、源民安、僑大、森湖、白馬傑及朋大等緊追在後。1990 年代中期以後,主要的代表廠商有拓凱、龍臺、僑大、山河森、源民安、森湖、鉅葉、呈佳、宙冠、波力等。此外,支持整個臺灣網球拍霸業的,還有一個綿延細密的產業結構。這些同樣體現臺灣人創新打拼精神的的螞蟻雄兵,代表性的廠商包括,模具界的駿耀、晟暘、恆品;皮革廠的明興、喬國、翰柏、住綸;鋁製加工的萬壽、雅思特;線材的耀億、彰晟、住綸、和榮;樹脂的南亞、富比利、大甲化工、裕博;水標的益豐、龍臺;紙卡印刷的捷訓、上造;條釘護套的福大、昌本、駿耀;穿線機的普萊欣、定偉;拍套的祥記、蔡商號、廣勵、香松、明廣;穿孔機的高田;網球的福人、至和等。

不要小看這個產值不大、至今生產線都已外移的產業。臺灣網球拍產業的成功,不但使得國際樹脂大廠紛紛棄守市場、成為大宗原料的供應商,各大品牌的公司研發設計完全仰賴臺商;更重要的是,她讓我們看清臺灣產業升級真正的機會與限制。臺灣今天遍地開花的自行車、高爾夫球桿、安全帽、醫療器材、乃至航太零組件等複合材料工業,事實上都是此一創新源頭「種瓢仔生菜瓜」的結果。

這是一個世界級的技術史故事。臺灣網球拍產業奮鬥的歷史軌跡,至今依舊是許許多多產業努力奮進的標竿。這也意味著,臺灣正在找尋一條不以軍事化管理、血汗工廠、與犧牲環境取勝,而是奠基在具有獨創技術利基的升級之路。在這個意義下,臺灣產業政策下一個階段的著力關鍵在於:培育一個具有獨特製造地位的企業家鄉!

您需要的碳纖維精華文章都在這裡了!

相關焦點

  • 碳纖維漫談:一篇臺灣人寫的碳纖維介紹,信息量很大
    設備簡單,進入門檻低,加上一開始說的臺灣整體產業環境相當優良,因此臺灣的複合材料廠商實在是數不勝數啊。說了這麼多無聊的話是不是想被人炮轟?不過複合材料這種東西製備工藝千萬種,碳纖維跟樹脂的搭配更是千奇百怪,這一領域絕對是易懂難精。臺灣複合材料公司又這麼多,每家公司都還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想要自以為是的介紹複合材料領域,難免不被炮轟。
  • 臺灣電子產業的危與機
    2008年10月,HTC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Windows和安卓的智慧型手機,在美國市場迅速崛起,曾一度拿下其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在智慧型手機風潮乍起的2010年到2011年,HTC屢獲大獎、股價翻番,貢獻了臺灣四分之一的出口增長份額。  但巔峰轉瞬即逝。過度依賴美國市場的HTC遭遇蘋果的專利訴訟被迫退出,無力在高端機市場與iPhone抗衡。
  • 2015中國網球拍十大品牌企業排名 網球拍選什麼品牌好?
    網球拍材料 碳鋁材料、碳鈦材料 價格比較便宜  網球拍材料 玻璃纖維 400--1200 元人民幣  網球拍材料 carbon /glass fiber(碳素材料/ 玻璃纖維 ) 價格一般700----1300 元人民幣  網球拍材料 carbon fiber (碳纖維) 價格一般1700---3000 元人民幣  碳纖維是一種高強度纖維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今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的報告指出,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年成長3.3%,中國臺灣增幅將達16.7 %,總產值將高達1027.3億美元以上,超越南韓,位居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說到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當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定離不開以下三個特徵:1. 代工模式。
  • 2018年海峽兩岸體育產業創新交流,臺灣歡迎您| 邀請函
    協辦單位:體銀商學院、體育BANK        目前大陸與臺灣體育產業交流已實現了常態化、規模化,兩岸在此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合作潛力巨大。亞洲第二大體育用品國際專業性展會「臺灣國際體育用品展」將於3月在臺北開幕,藉此契機,北京國體科技開發服務中心聯合臺灣運動產業協會,以及協辦單位體銀商學院、體育BANK同期舉辦「2018年海峽兩岸運動產業創新論壇」,來自政府、商業、學界、金融等體育各領域人士將圍繞體育產業前沿話題進行深入對話交流及前瞻性探討,旨在為行業內精英人士提供更多的視角,希望通過此次交流團活動,
  • 網球初學者應該了解哪些網球拍的參數?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現在球拍的最主流材質,碳纖的生產過程。 碳纖維材料是採用一些有機纖維(如尼龍絲、腈綸絲、人造絲等)做原料,將有機纖維放在稀有氣體中,在2000–3000度高溫高壓下炭化而成 碳纖維是纖維狀的碳材料,碳纖維是一種高強度纖維,就像繩子一樣柔軟,要與樹脂基體結合後,固化成型。樹脂的比列一般38%—-57%不等,樹脂含量越高網球拍的性能越差,價格越便宜。
  • 網球拍的那些事兒
    而如今納米科技飛速發展,碳纖維、火山巖纖維、石墨烯等等纖維混編的高科技網球拍成為主流。針對網球拍的相關產業以及技術革新不僅影響著職業網球球員技戰術的改進,網球場地的性能調整,比賽時長和觀賞性,甚至影響著一代球員的職業生涯。
  • 網球拍選購推薦:小白速成網球拍大神(持續更新)
    一、我為什麼買網球拍二、怎麼快速匹配自己需求的我網球拍三、拆解網球拍的專業參數四、按照預算、不同價位、型號推薦一、我為什麼買網球拍
  • 抖音(TikTok)在臺灣崛起
    根據音頻內容,Facebook開始意識到TikTok的崛起,扎克伯克開始計劃阻止其最新競爭對手TikTok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扎克伯格稱,Facebook將推出類似抖音的應用Lasso在Tiktok尚未進入的墨西哥市場進行實驗,此後再去其它Tiktok已經流行的市場競爭。Facebook、Twitter、SnapChat過去均將彼此視為競爭對手,但目前均已把TikTok列為頭號競爭對手。
  • 從臺灣音樂產業看政府資助藝術
    製冷觀察 | 從臺灣音樂產業看政府資助藝術編者薦言:政府該不該資助藝術?政府如何資助藝術?本文從臺灣音樂產業的過去與當下入手,簡析政府資助藝術的功能性和可行性,或許可以作為我們反思政府文化政策的一扇窗口。本期製冷劑的專欄作者——我們的朋友餃子面,坐標臺灣,獨立音樂愛好者。
  • 初學者如何挑選網球拍
    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學者如何挑選網球拍,歡迎閱讀!  初學者購買網球拍指南:  碳纖維材料是採用一些有機纖維(如尼龍絲、腈綸絲、人造絲等)做原料,將有機纖維跟塑料樹脂結合在一起,放在稀有氣體中,在2000--3000度高溫高壓下炭化而成 碳纖維是纖維狀的碳材料,一般用於航空、軍事等,英文 carbon fiber。
  • 觀察:臺灣石化產業現狀及展望
    1949年,中油公司(即後來的臺灣中油)從上海遷往臺灣建設高雄煉油廠,臺灣省石化工業自此揭開序幕,之後由臺塑公司於1953年設立臺灣第一家PVC廠,開啟了民營企業投資石化工業的開端。在此後6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通過石化下遊加工業逆向整合中、上遊石化原料行業,臺灣省建立了完整的石化工業體系。石化工業不僅是推動臺灣省經濟發展的關鍵性產業,同時還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
  • 【臺灣6月11-17日】探尋臺灣養老產業成功模式遊學
    許君強 恆安照護集團行政副院長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常務理事許君強任恆安照護集團行政副院長,在醫療及養老行業從業30餘年,專長於衛生法規、健康促進、醫務管理恆安集團是臺灣目前連鎖機構最多、服務人群最多、規模最大的老人多層級照顧服務集團。專題三:臺灣安養產業的規劃設計
  • 關於大陸和臺灣半導體產業
    除了梁孟松和蔣尚義,從臺灣過來的半導體人還有創辦中芯國際的張汝京、從聯發科跳到展訊的袁帝文、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入職紫光等等。 臺灣的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較早,張忠謀、曹興誠等第一批半導體人吸收了美國企業的經驗,把握住了晶圓代工的大時機,創立了臺積電、聯電等一批半導體廠商,隨著半導體產業的轉移,臺灣地區發展成半導體產業重鎮。
  • Wilson網球拍大事年表
    Wilson網球拍大事年表《Wilson Jack Kramer Pro Staff——成功之始》· 1979年,第一把經典碳纖維網球拍Wilson Ultra(Original)誕生,Wilson正式進入碳纖維時代。
  • 您了解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應用嗎(下)
    >
  • 臺灣專業的區塊鏈媒體平臺 blocktimes 舉辦《臺灣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發布會》千人參與、圓滿成功!
    內容概要臺灣社會對於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認知,再帶入當地行業中的各種角色,貼緊動態、深度剖析。其中一幅精緻的臺灣區塊鏈產業生態圖,描繪了當地區塊鏈媒體史上最完整的內容,更引發了巨量的社群分享。   blocktimes 透過這樣的產業報告加深與臺灣產官學三方的連結,我們也因此與眾多業內朋友締結戰略夥伴,若是您有意更了解臺灣的業內生態,blocktimes 提供的資源將是第一選擇。 Wade : 可以請 Amber 解釋一下臺灣區塊鏈的市場大概是多大?民眾對區塊鏈以及數字貨幣的認知水準怎麼樣?
  • 臺灣靈芝產業與學術研究概況
    在臺灣,標準化濃縮製劑的「科學中藥」成為多數中藥材新生的依歸,靈芝卻在產官學界的交纏引繞下轉型成「保健食品」的明星商品,同時間,靈芝的科學研究也在產業發展的推動下累積了豐厚的實力。作風極具爭議性,卻對臺灣靈芝產業發展和學術研究的推動扮演一定的角色。    另一種新型態的靈芝業者則是直銷公司。1986年臺灣連續發生多家直銷公司倒閉事件,造成直銷從業人員大幅流動,他們開始尋找高利潤的新商品,專賣靈芝保健食品的本土型直銷公司於是陸續成立。
  • 我們可以從臺灣半導體產業學到什麼?
    2005年5月16日,彭博商業周刊的封面以「臺灣為何重要?」為標題,點出了臺灣半導體產業在世界的份量。臺灣半導體如何成功?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教授張耀文指出:「產官學三位一體合作是成功原因。」張耀文認為,臺灣半導體產業是「臺灣的矽盾,是鎮島之寶」,各方面都很強。
  • 探索臺灣文旅產業競爭力之旅
    本行程最大特色在於整合了多項臺灣文旅產業,以旅遊專業的角度去詮釋臺灣文旅產業的商機何在,讓你親身感受臺灣文旅產業的奮鬥精神,在中國當前人們開始追求工匠精神以及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到品質消費、情感消費的當下,帶你一起探索臺灣文旅產業的競爭力從何而來,成功的商業模式有哪些是可以學習的? 【行程特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