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靈芝產業與學術研究概況

2021-02-17 中國靈芝研究

    臺灣靈芝產業與學術研究概況

                    吳亭瑤

                臺灣靈芝新聞網

編者按:本文引自2016《首屆國際食用菌文化大會論文集》。

    從十九世紀末以降,西方醫學與科學對中國、印度、西藏等東方傳統醫學造成極大的衝擊,迫使傳統藥物必須以科學作為標準。在臺灣,標準化濃縮製劑的「科學中藥」成為多數中藥材新生的依歸,靈芝卻在產官學界的交纏引繞下轉型成「保健食品」的明星商品,同時間,靈芝的科學研究也在產業發展的推動下累積了豐厚的實力。

     1970年代中期以前默默無聞

    1950年代,國民政府搬遷來臺,延襲自秦漢以來靈芝扮演長生不老仙草、歌頌帝王的角色,靈芝也曾一度扮演愛戴領袖的象徵。然而臺灣環境高溫多溼,造就靈芝「並不罕見」的先決條件,使得靈芝的神聖光環並未在政治場域發燒蔓延。

    不過,靈芝的藥用價值也沒有因為不難取得而受到特別關注。1972年時任藥政處長的許鴻源編著的《臺灣地區出產中藥藥材圖鑑》並未收錄靈芝。由於許鴻源擁有「順天堂藥廠創辦人」和「留日藥學博士」的背景,不可能漏列臺灣常見的靈芝,因而推論靈芝在1970年代初期並未被當作正式中藥材使用。

    在神話故事和武俠小說的影響下,當時一般的臺灣老百姓對靈芝的認識,多半停留在道家仙藥與武俠靈丹的想像,僅有極少數具中醫、西醫或國術師身份的民間人士,嘗試把野生靈芝當成藥來使用。

    1975~1985年:靈芝產業萌芽熱潮→價格崩盤→百家爭鳴

    1975年號稱「鍺能抗癌,而靈芝鍺含量高過人參」的營銷話術襲卷日本,為因應需求爆增的靈芝市場,日人開始來臺收購靈芝,成為臺灣靈芝發展的濫觴。

臺灣供應日本的靈芝,最初仍以野生為主。這時期亦開始有中藥房在靈芝供應商的引薦下把靈芝納為「中藥材」販售,並借鏡日本的應用經驗,教導民眾靈芝有何功效、如何煎煮服用。

     1970年代末期,在日本對靈芝的需求日益熱絡,以及臺灣洋菇外銷受挫、亟需尋求替代品的大環境下,促成靈芝人工栽培技術的快速發展,靈芝很快成了臺灣菇農普遍栽培的新興農產品。同時期臺灣科學家也受日本科研文獻影響,開始投入靈芝的藥理研究,其中又以時任臺灣大學生化研究所教授董大成最具代表性。

    1982年初,董大成在動物實驗基礎上發表的兩篇靈芝抗腫瘤論文,各以「人工栽培靈芝子實體熱水萃取物」和「野生無柄靈芝菌絲體及其發酵液」為原料,首開臺灣學者研究人工栽培子實體和菌絲體的風氣。始料未及的是,癌症在當年首次登上臺灣十大死因之首,媒體於是大肆報導靈芝抗癌的研究成果,使得靈芝身價瞬間爆漲,引發民間炒作靈芝療效、農民爭先栽種靈芝的熱潮。大量日本翻譯的靈芝著作也在此際被業者引進臺灣,成為民間獲取靈芝知識的主要來源。

    1982年底至1983年,靈芝價格水漲船高帶動靈芝栽培風潮,招引不肖商人趁機介入,詐欺案件頻傳;加上1983年日本本身的靈芝產銷供過於求,不再向臺灣收購,臺灣人工栽培的靈芝全都轉為內銷。兩者交互影響下導致靈芝價格暴跌,許多投資者和生產者慘賠。

    不過靈芝在臺灣並未泡沫化,反而因為原料充足加速靈芝商品化的在地發展,並促進學界對靈芝的研究和討論──舉凡靈芝的安全風險、療效範圍、適用對象、應用方式、有效成分、生長方式都是議論焦點,戰線也從封閉的實驗室延伸到公開的媒體,褒貶不一、莫衷一是的評論顯示學界對靈芝仍有很大的困惑與疑慮。

    業者間「靈芝是野生好或人工栽培好」的論戰,在科學論證的支持下與風險管理的認知下,人工栽培的靈芝(包括子實體與菌絲體)漸成主流。而隨著科學報告證實靈芝功效與成分之間的關係,以及受到日本翻譯著作的影響,所謂的功效成分(如多糖體、有機鍺)逐漸取代「野生與人工栽培之爭」,成為商人影響消費行為的營銷辭令。(註:事實上靈芝裡的有機鍺含量極低)

    1986~1990年:市場混亂缺行業標準,政府投入大型研究計劃

    在靈芝業者百家爭嗚的1980年代下半,出現了兩種新型態的靈芝業者,有別於過往的栽種者、中藥房和保健食品公司。一個是具有學者背景的業者,陽明大學生化所的李旭生副教授是最佳代表。其在1987年成立公司銷售靈芝產品,同時又以「科學家」身份透過媒體宣揚靈芝療效,還長期提供自家的靈芝菌絲髮酵多糖萃取物給多位學者作為實驗材料。作風極具爭議性,卻對臺灣靈芝產業發展和學術研究的推動扮演一定的角色。

    另一種新型態的靈芝業者則是直銷公司。1986年臺灣連續發生多家直銷公司倒閉事件,造成直銷從業人員大幅流動,他們開始尋找高利潤的新商品,專賣靈芝保健食品的本土型直銷公司於是陸續成立。直銷業特有的「口耳相傳」經營模式,迴避了法規上不可公開宣傳療效的限制,加速靈芝在民間的普及,卻也更加激化產品療效誇大不實、質量參差不齊、價格高得離譜等亂象。

    1987年7月八點檔連續劇《靈山神箭》開播,劇裡由童星扮演的「靈芝草人」讓靈芝變得更家喻戶曉,業者推廣靈芝產品更加得心應手,媒體也以更多版面報導專家學者對靈芝療效、毒性的不同觀點,一般民眾對靈芝也就愈感困惑。

    熱絡又混亂靈芝市突顯出建立靈芝行業標準的必要性,加上日漸衰落的「香菇王國」迫使臺灣菇菌產業必須轉型,以及民眾對於保健食品的需求,整個大環境迫使政府很難繼續袖手旁觀。當時的國策顧問、對臺灣經濟政策有極大影響力的李國鼎資政,於是在各方業者和學者的遊說下,促請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於1987年11月29日召開「靈芝研究發展研討會」。會議由享譽國際食用菇研究,時任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真菌學會與微生物學會理事長的王西華教授負責籌辦,地點選在臺灣大學農藝館,除邀集當時主要的靈芝學者介紹研究成果,會中還決議由行政院科學委員會(簡科國科會)投入「靈芝大型研究計劃」,以促進產業發展、建立行業標準為目的,成立五個研究小組(分類、栽培育種、加工、臨床評估,以及成分分析、生化和藥理作用),動員各學術機對靈芝進行系統化研究,臺灣主要的靈芝研究團隊儼然成形。

正當學者如火如荼投入靈芝研究之際,市場混亂的情況愈演愈烈。一方面,以鹿角靈芝突顯產品差異化的直銷業者,巧妙宣傳業主與政要在「靈芝研究發展研討會」上的合照,使業績由黑翻紅,引發業者間對於靈芝形態(鹿角或朵狀)與療效關係的大戰。另方面,靈芝產品摻假、摻西藥、摻劣質品的新聞甚囂塵上,造成消費者對業者誠信的猜疑,各家業者只好各顯神通尋找「專家」為產品背書。   

隨著1987年11月臺灣開放探親,兩岸交流日增,大陸靈芝臨床研究及應用方法傳入臺灣,更加「豐富了」靈芝療效的論述。

    其實關於「什麼才是靈芝」科學界已在這時期有了初步答案。當時正在臺灣大學農化所攻讀博士學位的許瑞祥,於1986~1988年與其指導教授王西華發表三篇論文指出,經基因鑑定、形態分析與交配試驗證實,臺灣栽培常用的靈芝起碼包括Ganoderma lucidum和Ganoderma tsugae(松杉靈芝)兩大類,臺灣的野生靈芝至少也有八種,它們的截然不同猶如雞跟鴨,但市場混用的情況卻非常嚴重。

    許瑞祥在1988年9月出版的科普專著《靈芝的奧秘》亦指出,使用的菌種、栽培條件、加工方式(熱水或酒精提取)不同,做出來的產品在成分和功效上也不會一樣,無法一概而論,亦非消費者所能判斷。而鹿角靈芝則是生長條件不佳導致的「畸形靈芝」,或許適合藝術觀賞用,但絕對不是什麼神奇的靈芝。

    此外,時任陽明大學生化所的蕭明熙,以及同樣師承王西華、當時已在臺北醫學大學任教的蘇慶華,亦在1986~1988年間提出「三萜類」、「固醇類」為靈芝的活性成分,與較早發現的「靈芝多糖」有不同的功效表現。

    1991~1998年:業者成為靈芝科學研究和教育推廣的贊助者

    1991年,責任重大的「靈芝大型研究計劃」隨著計劃主導人國科會生物處處長林榮耀的去職,僅以《中藥及靈芝研究》成果報告書悄然劃下句點。報告書中僅刊載菌種分類和部分栽培育種的研究結果,眾所期待的藥理、臨床和毒理作用則付之闕如。雖然最後未能協助建立靈芝的國家標準,卻已點燃臺灣學界系統化研究靈芝的火苗,為臺灣後來成為國際上研究靈芝的重鎮奠下根基。

    就在政府退出主導靈芝研究的這一年,在臺灣靈芝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直銷公司雙鶴企業(成立於1987年7月)出資成立微生物文教基金會,補助教授級的「專題研究計劃」和「碩博士論文研究」。原本被動依賴國內外研究論述的業者,反過來成了推動靈芝科學研究的引擎。

    1994和1996年,微生物文教基金會舉辦「第一屆全國靈芝學術研討會」和「臺北國際靈芝研討會」,會議中的成果發表,包括陽明大學教授王聲遠釐清「靈芝多糖的免疫調節作用與抗腫瘤活性的關係」,師範大學教授姜宏哲確認「鍺並非靈芝主要有效成分」,臺灣大學教授許瑞祥透過「靈芝屬菌種鑑定系統」的介紹提醒靈芝產品種源一致的重要性等等,均對靈芝的產業發展、學術研究和消費者認知起了指標性的影響和穩定軍心的作用。

    此時的靈芝市場也出現變化。1995年本土大型食品業(如葡萄王、統一、臺糖)投入靈芝市場,使得原本以直銷為主的靈芝產品,另外發展出「開架販售」的方式;靈芝產品的劑型也從原本的膠囊、顆粒,增加了飲品型式;靈芝產品的價格出現高價與平價之分,消費客層也從「病人」往「追求健康的人群」擴展。

    1997年,以靈芝菌絲體及其發酵液為靈芝產品主要原料的葡萄王公司,推出「一顆十元有找」的低價靈芝,並開始在電視上密集播送「靈芝的好壞決定在多糖體」的廣告,而且這一播就是十幾年,成為全臺最知名的靈芝廣告,卻也讓所有靈芝消費者陷入「多糖愈多就愈有效」的迷思,更突顯出靈芝知識教育的缺乏。

    1998年7月,原以補助學術研究為主的微生物文教基金會創辦《健康靈芝》季刊,由學者主編,以學理為根基,傳播正確的靈芝的知識與常識,並且從科學驗證與民間經驗兩種不同的角度,闡述靈芝的功效及其原理。後來隨著靈芝產業和研究的日益興盛,這本雜誌也成為兩岸靈芝業者自我提升的重要教材,亦是兩岸靈芝學者交流研究心得的重要媒介。

    1999年迄今: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功效評估再為科研添柴火

    靈芝在臺灣的療效論述,從1980年由學者引領風騷,1990年由業者強勢主導,到了2000年前後終於由政府掌舵,有了一個共同的衡量標準。

    鑑於1995、1996年發生多起「保健食品」吃死人或內容易混充造假的案件,主管機關卻遲遲無所為,擁有食品專業的立法委員郝龍斌於是在1996年12月舉辦公聽會,廣徵學界、官員和業者意見,提出「健康食品管理法」草案。該法案在立法院經過兩年的討論與協商後,在1999年2月3日三讀通過,並於半年後正式生效實施,為政府管理健康食品提供法律(而非行政命令)的依據。

    從此,「健康食品」(即大陸所稱的「保健食品」)正式從一般食品和藥品獨立出來成為法律專有名詞,而且必須經過科學驗證才能宣稱保健功效。也就是說,業者須將產品委託GLP實驗室進行安全性與功效性評估,再把評估報告與產品資料送交衛生主管機關審查,通過後始能在產品包裝放上綠色楕圓形的「健康食品認證標章」(如下圖),並且宣稱經過認證的功效。

    「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十七年,截至今日(2016年10月10日)來共有八個靈芝產品(分屬五家廠商)取得健康食品認證,其中有四個產品同時取得兩項保健功效認證,通過認證的功效則集中在免疫調節、護肝、延緩衰老、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等四項。免疫調節的作用來自多糖,護肝主要源於三萜,延緩衰老呼應古籍對於靈芝「久食輕身不老」的評價,調整過敏體質則是調控發炎反應的結果,靈芝最主要的價值都表彰在這四項功效裡。

    雖然業者也可以選擇不把產品送檢驗、送審批,僅當一般食品販售(這時產品就不能宣稱功效,也不能自稱為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但幾家靈芝大廠還是以取得認證為標竿,由於擁有GLP實驗室的大學研究所是健康食品功效評估的主力,因此業者為了取得認證所而委託的試驗,便成了促進臺灣靈芝研究另一股動力。

    小結:產學兼具的靈芝實力,生技產業的成功希望

    臺灣從1975年作為日本靈芝原料供應者開始,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不僅建立了一條完整涵蓋菌種研發、原料栽培、加工製造到產品銷售的產業鏈,更累積了種源鑑定、藥理研究、成分分析、開發應用、基因轉殖等科技實力。這一路以來產業與學術界相互影響、教學相長,造就了臺灣的「靈芝實力」。

當臺灣希冀以保健食品產業為跳板,發展生物技術產業、進軍國際市場,卻又面臨大多數保健食品原料都是進口的現實下,條件齊備的靈芝是最能開啟成功之路的生技題材。

(本文經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教授許瑞祥審閱)

主要參考資料

1. 安勤之, 救命仙草、健康食品或生技靈藥?靈芝的科學、市場與療效政治.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博士論文, 2016.

2. 許瑞祥, 靈芝的奧秘. 正義出版社 (臺北), 1988.

3. 許瑞祥, 推動臺灣靈芝研究的領航員──王西華. 健康靈芝, 1999; 3: 25-26.

4. 許瑞祥, 靈芝──廿一世紀臺灣生物技術產業的試金石. 健康靈芝, 2000; 8: 15-18.

5. 微生物文教基金會, http://www.ganoderma.org.tw

6. 許瑞祥, 回顧臺灣靈芝現代化研究的奠基過程──臺灣靈芝研究家族族譜. 健康靈芝, 2008; 13-21.

7. 吳亭瑤, 1999-2008健康食品管理法邁向十年. 健康靈芝, 2008; 22-37.

8. 靈芝新聞網, http://www.ganodermanews.com

 

 

 

 

 

相關焦點

  • 【關注】權威日本學者及臺灣學者對靈芝的肯定!
    原來日本人並不是喝牛奶強國的,而且吃靈芝。日本京都大學食糧科學研究所農學博士葛西善三郎在所著的《靈芝的科學觀》中寫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因為吃靈芝而普遍地延長了壽命。」日本人研究靈芝已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可謂靈芝研究領域的領跑者。日本國會議員藤幫吉代在國會議案中曾正式提出「靈芝有助日本國民健康」的議案,從而達到快食、快眠、快便、快動的健康新標準。
  • 【中東歐·研究】波蘭產業概況
    一、波蘭經濟概況  波蘭的國民經濟分為以下領域:農業、林業(這些是第一產業)、採礦業、加工業和建築業、貿易、交通和通訊、建築貿易、縣域經濟、房地產(這些是第二產業)、科學、教育、文化、旅遊、醫療和社會服務、行政管理、司法和國防(這些是第三產業)。   如今波蘭是歐盟第七大經濟體。
  • 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謝顒丞來我校學術交流並獲聘客座教授
    新聞網訊 9月7日,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謝顒丞教授來我校學術交流,並獲聘我校客座教授。校黨委書記、校長範躍進會見謝顒丞,對他的來訪表示歡迎。8日上午,謝顒丞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博學廳作了題為《臺灣數字文創產業發展實務與人才培養》的講座。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汪黎明主持講座。
  • 助力靈芝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聊城市農科院舉行三方交流座談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謝曉麗 通訊員 李洪霄 魏洪江為更好的提升聊城靈芝品質,發掘靈芝健康價值,助力聊城靈芝產業做大做強,12月9日,聊城市農科院邀請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唐慶九、馮娜研究員及聊城市人民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姚玉民主任等專家共同探討聊城靈芝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問題
  • 以色列生命科學產業概況
    以色列生命科學產業概況在以色列,生命科學已經發展成為跨學科聯合應用的高科技產業體系,包括醫療設備、醫療保健信息技術、治療學、診斷學、生物材料、生物信息學、遠程醫療、工業和農業生物技術等子行業。憑藉雄厚的科研實力、有力的政府支持、企業的創新精神、多元的資本供給,以色列生命科學產業構建了一整套的商業化模式,在全球範圍正持續走強。
  • 齊齊哈爾市高校與臺灣高校建立長期學術合作關係
    齊齊哈爾市高校與臺灣高校建立長期學術合作關係 2020年01月10日 14: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來源:黑龍江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月10日訊  日前,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副校長賴奎魁等一行5人到齊齊哈爾市交流訪問,並與齊齊哈爾大學籤署合作備忘錄,建立長期學術合作關係。
  •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趙榮瑞教授來體育學院作學術報告
    4月25日上午,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運動學院院長、球類運動學系主任趙榮瑞教授做客體育學院,在學院電教室為部分教職工及全體研究生作了題為「運動與壽命的關係」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體育學院副院長李鵬主持。趙榮瑞首先介紹了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基本情況,對競技運動學院的概況、師資力量、教務教學、訓練競賽、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簡單介紹。接著他結合自身多年的研究心得闡述了運動與壽命之間具有的密切聯繫。
  • 臺灣學術造假5怪象,教團批:臺灣是學術詐騙的天堂?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日臺灣政治人物論文爭議引發討論,各界熱衷「論文普篩」,私校工會昨日引述國際「論文撤稿監視(Retraction Watch)」部落格的統計,2012到2016年,臺灣因為偽造審查而被撤稿的國際論文有73篇,且學閥們造假之後也未受嚴懲。
  • 產業觀察 | 臺灣地區體育消費動滋券速覽
    臺灣地區春節期間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以室內營運為主的健身運動及球類技擊運動和在戶外進行的馬拉松路跑賽事及單項運動競賽相繼喊停,對於當地體育產業發展造成了較大衝擊,從業者遭受重創。有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體育產業的損失超過600億美元。
  • 【體育旅遊】臺灣體育產業知行體驗之旅
    政、產、遊、學全方位,高規格的官方參訪研習活動。多彩的臺灣體驗之旅,不僅讓您擁有難得的學習,更助您結交事業的夥伴。>◆ 場館考察:臺北小巨蛋——臺灣首座室內多功能體育館高雄龍騰國家體育場——2009年世界運動會主場館◆ 臺灣休閒旅遊新體驗:【日月潭自行車環湖】(美國CNN及知名旅遊網站Lonely planet評為全球十大最美麗的自行車旅遊景點
  • 仙芝樓靈芝又拿下一個國家級項目
    2020年9月,伴著金秋的一場微雨,南平浦城鎮山下鄉,那片被層層山林環繞的仙芝樓靈芝基地,芝農們正忙著最後一個芝棚的靈芝採收。這一季靈芝豐收,意義重大。這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閩產高品質道地中藥材靈芝、 太子參規範化種植及精準扶貧示範研究」項目正式立項後,仙芝樓迎來的第一個豐收季。
  • 【普潔培訓.臺灣行】2016年臺灣ADT牙科技師國際學術研討會&器材博覽會!
    ;器材博覽會2016Taiwan ADT大會為同步提升全球牙科技工產業競爭力,進一步促進國際間牙科技師及學術交流,擬於2016年6月4日、6月5日(星期六、日)在臺灣臺中金典酒店13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健行路1049號)舉辦學術研討會、產業博覽會、海報論文競賽及牙體形態雕刻比賽活動。
  • 既是藥材又是盆景 靈芝種植成脫貧「靈藥」
    17日,在位於岫巖前營鎮西大營村的河畔靈芝種植基地裡,一盆盆流光溢彩的靈芝奪人眼球,一盒盒強身健體的保健品琳琅滿目。大棚內,50萬段菌棒已進入成熟期,一排排的菌帶裡,靈芝如祥雲一般正在生長。2011年以來,前營鎮把靈芝種植作為特色產業來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示範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創建靈芝種植基地,走「產學研一體化」之路,使靈芝產業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有效助推了精準扶貧工作。
  • 李曄:講好「中國靈芝」故事 | 封面人物
    在他的帶領下,仙芝樓始終將自主創新與產學研相結合,不僅建立了兩大國家級科研中心,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建立了靈芝行業的首個院士工作站,圍繞項目與人才培養展開深度合作,不斷創新靈芝藥理、技術方面的研究。截止目前已獲得了25項國家發明專利,覆蓋靈芝栽培、質量控制、深加工技術、產品開發等各個核心環節。
  • 靈芝—人類的健康新衛士
    無論國內外還是國外,無論生物家還是醫學家,對它的研究的腳步,千年來從來沒有停過,但人們對它認識至今很有限,但就這有限的認識已經對全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既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還不需要任何的光合作用,這個神奇的寶貝就是靈芝!
  • 臺灣籤訂的涉外「經濟協定」概況(上)
    一、臺灣籤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概況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是兩個或多個經濟體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目的在於促進經濟一體化,其目標之一是消除貿易壁壘,允許產品與服務在經濟體之間自由流動。這裡所指的貿易壁壘可能是關稅,也可能是繁雜的規則等等。
  •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向臺灣崑山科技大學贈書(圖)
    >  26日上午,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簡稱藏研中心)學術訪問團到達臺灣崑山科技大學圖書館參觀訪問,並向該館贈送了藏學主題圖書。  學術交流團以藏研中心北京藏醫院副院長王維強為團長,團員除藏醫藥、社會經濟、當代及歷史研究等專業的學者外,還來自《中國藏學》雜誌社、北京藏醫院、中國藏學出版社等單位。
  • 【普潔培訓.臺灣行】2016年臺灣ADT牙科技師國際學術研討會&器材博覽會
    ;器材博覽會2016Taiwan ADT大會為同步提升全球牙科技工產業競爭力,進一步促進國際間牙科技師及學術交流,擬於2016年6月4日、6月5日(星期六、日)在臺灣臺中金典酒店13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健行路1049號)舉辦學術研討會、產業博覽會、海報論文競賽及牙體形態雕刻比賽活動。
  • 中醫養生教你吃靈芝,5大好處值得你收藏
    關於靈芝的文獻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典籍《山海經》有炎帝之女魂飄姑瑤山化作靈芝的傳說。自古以來,歷代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都極其崇敬和信奉靈芝。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詳細記述秦始皇三派方士到海上尋找靈芝仙草的章節。後來,人們把靈芝當成吉祥徵兆之物去讚頌。
  • 觀察:臺灣石化產業現狀及展望
    一、2019 年臺灣石化產業概況 (一) 整體石化產業概況 2019年,臺灣石化基本原料及中間原料產量呈現跌多漲少的格局。 (二) 細項產業概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