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星公司到瀕臨倒閉,這家創業公司犯了三個錯誤

2021-01-09 中國經營報

曾創下行業A輪融資額之最,也是中國無人車領域最被投資人看好的公司之一,如今卻瀕臨倒閉,在資本市場低價待售。究其原因,採訪指向三個明顯的事實:第一,創始團隊內訌;第二,融資款買理財觸動投資人風險紅線;第三,股權及治理結構極其不合理。

來源:鈦媒體 (ID:taimeiti) 作者:李勤

「在資本寒冬裡,我們不是死於缺錢,而是內部鬥爭。」

楊晨是Roadstar.ai(下文簡稱「Roadstar」)一名接近創始團隊的員工,近日向鈦媒體透露,Roadstar在經歷一系列管理層動蕩之後,已經讓投資人失去信心,上一輪投資方集體要求撤資,公司帳戶中近6億元資金被凍結。原Roadstar CEO佟顯喬也向鈦媒體證實,確已收到仲裁通知,正聘請律師積極應對。

Roadstar是一家自動駕駛明星公司,曾創下行業A輪融資額之最,也是本領域最被投資人看好的公司之一;如今卻瀕臨倒閉,正在資本市場尋求低價出售。

一位曾有意收購Roadstar的知情人士向鈦媒體證實,如今這家公司「正四處尋找收購方」,除了車企,Roadstar還在接觸香港資本機構,「作價數千萬美元,還不到之前(估值)的十分之一」。

「因資金被凍結,公司拖欠大量員工工資,所以公司現在一邊面臨投資人的撤資仲裁,一邊是勞動仲裁。」楊晨說,「如果有人願意低價接盤,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Roadstar.ai是深圳一家自動駕駛明星創業項目,與谷歌旗下的Waymo一樣,定位於研發 L4 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三名創始人分別是CEO佟顯喬、CTO衡量和首席科學家周光,三人曾是百度北美研發中心的同事。

2018年5月,Roadstar獲得1.28 億美元A 輪融資,由深創投和雙湖資本領投,估值達到4億美元,在當時創下自動駕駛行業同一輪次最高融資額。

在去年11月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期間,該公司也成為大會首次合作的初創無人車公司,在官方媒體下榻的酒店投放多輛自動駕駛車,提供接駁服務。

但就在公司處於上升期時,一則罷免聯合創始人的公告,暴露了Roadstar創始團隊的內部紛爭,也讓這家明星項目驟然停擺。

1月21日,Roadstar.ai發布公告,列舉其聯合創始人兼CTO周光私藏代碼、數據造假、收受回扣等違紀行為,並宣布罷免聯合創始人兼CTO周光在公司的一切職務,終止所有勞動合同。

據鈦媒體了解,本公告由Roadstar現任CEO衡量、原CEO佟顯喬等管理層開會決議後發出,而戲劇化的是,在CTO周光被「罷免」之前,CEO佟顯喬和首席戰略官那小川已經被董事會免職。

公司創始團隊的動蕩不斷,讓投資人失去信心。今年1月底,A輪投資人以「違反相關投資協議」為由,向Roadstar創始成員提起仲裁,要求撤回投資款。

「現在公司人都走了,只有創始人在和A輪投資人打官司。」一名Roadstar的技術員工向鈦媒體表示,初步的情況是,CTO周光被「罷免」後帶領一批技術人員成立了新公司,還有一批人被分流進另一些同城自動駕駛項目。

Roadstar一位希望匿名的天使投資人向鈦媒體確認了上述事實。

「如果不是創始人鬥爭,公司新一輪融資還是比較狠的。」楊晨苦笑了一下說,「此前幾個大型機構和一家全球頭部車企都曾經給出過TS,投前估值達到8億美元。」

內鬥「羅生門」

Roadstar創始團隊不和的消息早已通過不同版本在業內流傳,而將矛盾公開化的則是一則官方公告。

1月21日,Roadstar.ai官方公眾號發出《深圳星行科技有限公司關於處理周光違紀行為的公告》,罷免聯合創始人兼CTO周光在公司的一切職務,終止所有勞動合同。這則公告列舉了列舉了當事人周光私藏代碼、數據造假、收受回扣3大違紀行為。

公告發布當日下午,公司現任CEO衡量和原CEO佟顯喬接受了鈦媒體電話採訪。衡量表示,「公告中所列舉的周光的三大違紀行為都有相應證據,會在合適的時機公布。」

當天下午,公司現任CEO衡量和原CEO佟顯喬接受了媒體的電話採訪,衡量表示,公告中所列舉的周光的三大違紀行為都有相應證據,會在合適的時機公布。

就在衡量和佟顯喬接受媒體採訪時,在日本東京出差的周光得知被「罷免」的消息,隨即向媒體發出回應:之前的消息為顛倒是非,董事會和我完全不知情,明天我、投資人、股東,所有技術TL會接受採訪。

但是第二天,周光助理髮了一則採訪取消的通知後,隨即解散了媒體群。而對上述「罷免公告」作出公開回應的,是Roadstar天使輪和A輪投資方雲啟資本。雲啟資本向媒體發布了一則署名為「星行科技全體投資人」的聲明。

聲明表示,解除周光職務的決定有損公司和股東的核心利益,並且程序上也違反了與投資人的相關協議,並不生效,建議團隊成員充分溝通,消除分歧。

據鈦媒體了解,雲啟資本是Roadstar的天使輪和A輪投資方,持股17%,是公司最大機構股東,也和深創投、雙湖資本一道是Roadstar的三位機構董事會成員。

「在公司內部矛盾的處理上,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深創投、雲啟和雙湖在參與,三家機構的行動也比較一致。」楊晨向鈦媒體表示。

但為什麼投資人聲明是站在周光的立場上?一位Roadstar早期投資人告訴鈦媒體,「首先是因為周光在團隊的技術貢獻最大,之前他是首席科學家,現在是CTO,而且更重要的是,原來的CEO佟顯喬和首席戰略官那小川已經因為不少出格行為被fire,投資人沒法再支持他們。」

公開信息顯示,Roadstar公司成立之初,三位創始人的職位劃分是:佟顯喬擔任創始人兼CEO、衡量擔任聯合創始人兼CTO,而周光是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曾在華興資本從事創投服務的那小川因有融資貢獻加入Roadstar,擔任首席戰略官,有少量股份,但不在聯合創始人之列。

Roadstar.ai 即「深圳星行科技」股東持股圖(來源:啟信寶)

鈦媒體從多個信源處獲悉,佟顯喬和那小川是哈工大同學,2018年8月,投資人指責那小川在引進融資時隱瞞創始人內部矛盾,同時懷疑那小川未經董事會同意動用融資款項買入P2P理財產品,危及資產安全,因此要求那小川離開公司,遭到佟顯喬反對。

佟顯喬和投資人之間產生矛盾,被要求一同出局。而投資人為防止資產流失,要求掌控公司公章和網銀U盾,因此,佟顯喬陣營與站在投資人陣營的周光之間發生了爭奪公章事件。

不過,親歷過該事件的Roadstar財務員工韋青不願意稱此為「爭奪公章」。「先是周光去搶的,佟顯喬當時就是公司法人,他保管公章和使用公章,不是他的權利嗎?」韋青向鈦媒體表示。

另據媒體報導,雙方曾發生肢體衝突,報警之後才得以平息。而據楊晨回憶,這次事件確實讓各方的矛盾都被激化,「矛盾激烈的時候,投資人去公司要求佟顯喬交權,被保安攔在門外。」

9月份,Roadstar召開董事會,佟顯喬和那小川因票數不敵,被解除職位,原公司CTO衡量接任CEO,而首席科學家周光則接替衡量成為CTO。

CEO和首席戰略官被免職,Roadstar似乎可以駛入正常軌道,但未想到,現任CEO衡量和CTO周光的矛盾又趨於白熱化。

「雖然投資人推舉衡量擔任CEO,但只讓他負責市場工作,公司的日常運營由天使輪投資方貴邦資本派來的一名投資人負責。」楊晨透露。

一位Roadstar早期投資人也向鈦媒體表示,「安排衡量擔任CEO,本來就是過渡性的,他CTO沒當好,臨時CEO也當的不好」。

據鈦媒體從多個信源處獲悉,Roadstar公司約60名員工,有40多名技術員工,此前有10多名技術員工向衡量匯報,近30名員工向周光匯報,而衡量擔任CEO之後,技術員工全部向周光匯報。

原CEO佟顯喬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周光曾令其下屬給投資人寫信,推薦其當CEO。多重威脅,讓衡量無疑感到佟顯喬的覆轍將在自己身上重蹈。

2018年12月中旬,衡量將在美國度假的佟顯喬召回,Roadstar的兩任CEO在公司內部被稱作「復仇者聯盟」,聯手發出了1月21日那則「罷免」周光職位的公告。

而從多家媒體的報導來看,衡量和周光的矛盾在公司成立不久就已經出現,比佟顯喬和周光的矛盾還要早。

倉促創業,互信缺失

2016年3月,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被通用汽車集團斥資10億美元收購,掀起國內自動駕駛創業大潮。

「早期的融資就是靠刷臉,我就說了下要做自動駕駛,團隊和方向還沒確定,就拿到了幾百萬美金融資。」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自動駕駛項目AutoX創始人肖健雄,曾向鈦媒體回憶起早期的融資經歷。

在百度北美研發中心供職的程序界大神樓天城和百度無人車首席架構師彭軍,也於2016年中雙雙離職,同年年底成立Level 4自動駕駛項目Pony.ai(小馬智行),在種子輪即引入紅杉中國基金和IDG資本兩大明星機構。

資本迅速湧入讓同在百度北美研發中心工作的佟顯喬、衡量和周光看到機會。衡量在接受鈦媒體採訪時坦言,「我們也是看到Pony(小馬智行)創業之後,覺得這是個很大的機會,因此決定聯合創業。」

雖然沒有樓天城和彭軍的名氣響亮,但佟顯喬、衡量和周光都已經擁有自動駕駛行業的光鮮履歷。

Roadstar.ai三位創始人信息

公開資料顯示,Roadstar公司CEO佟顯喬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無人車方向博士,曾就職於蘋果特殊項目組、英偉達自動駕駛算法組,在百度矽谷團隊負責無人車定位和地圖,CTO衡量曾就職於特斯拉 Autopilot組、谷歌地圖街景組,在百度擔任自動駕駛項目組技術委員會核心委員。

相比於佟顯喬和衡量,周光幾乎沒有其他工作經歷,其從德州大學博士畢業後,即加入百度矽谷無人車團隊,負責標定、感知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公司中的職位稍弱,是首席科學家。

從領英等平臺信息來看,Roadstar三位創始成員的共事時間並不長。衡量是2016年4月加入百度,而佟顯喬和周光都是8月份加入,而同年12月底,三人決定聯合創業。

不僅共事時間不長,三人在百度期間的職位相當,且都未擔任過高級管理崗位。

「雖然劃分了CEO、CTO和首席科學家,但三個人心裡誰都不服誰,因為都是技術入股,誰也沒出錢,所以在股權分配上很難讓步。」張池是參與過Roadsta早期融資的員工,其向鈦媒體透露,之所以推舉佟顯喬當CEO,是因為佟顯喬表現得相對成熟,曾墊付了不少差旅費和註冊公司費用。

張池對鈦媒體講述了該公司早期融資的一個插曲:三位創始人曾與順為資本接觸,希望獲得雷軍的投資。當時(創始團隊)提出的股權分配是絕對平均(即三人按1:1:1分配),順為方面認為「三人不成熟」,拒絕提供融資。

而為了推進融資,三人勉強通過了CEO佟顯喬持有更多股份的方案,CTO衡量和首席科學家周光的股份則保持一致。經過天使輪和A輪融資後,佟顯喬持股16.8%,衡量和周光分別持股10.2%,差距並未拉開,也即,三個創始人沒有一個擁有絕對控制性的股權份額。「佟顯喬多持有的那一部分股份其實是口頭承諾代持期權池。」張池說。據張池的觀察,三位創始人之間缺少足夠的信任。

除了缺乏互信,三人的工作節奏也出現了齟齬。

一位離職員工向鈦媒體輪廓化地描述了對三位創始人的印象,「佟顯喬像個國企領導,2018年中以後就不太負責技術工作,衡量像個大學教授,說話慢條斯理,喜歡科普,而周光更像個大哥,能和下屬打成一片,和大家討論技術。」

多位Roadstar員工也向鈦媒體表示,在工作當中,周光是最有創業節奏的一個,在Roadstar的技術貢獻也很大。

Roadstar曾經與豐田合作過自動駕駛大巴的技術定製項目。一位參與過該項目的員工向鈦媒體表示,「周光做事情非常快,一個星期就把項目做完了」。此外,跟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合作,也幾乎是周光一個人指揮完成。

2017年底,Roadstar計劃回國發展,那小川和佟顯喬在深圳搭建總部,留在美國的衡量和周光則因工作節奏不同產生了矛盾。

周光指責衡量「總是把論文上的東西傳達一下,自己不執行,也不抓進度」 。這位離職員工還告訴鈦媒體,「一次投資人試乘出了問題,周光也將責任歸在衡量負責的規劃控制組。」

因此,早在2018年3月,佟顯喬和那小川就被周光說服,三人計劃趕走衡量,理由正是衡量的「技術貢獻不夠、也不符合創業公司節奏」。

鈦媒體從多個信源獲悉,A輪融資的股權變更中,三人讓衡量多籤了一倍的籤字頁。

雖然這些籤字頁並未使用,但那小川在「趕走」衡量的計劃中表現出的積極性,讓周光不安。佟顯喬和那小川是哈工大同學,兩人加起來的股份遠超過周光。

2018年6月,周光轉與衡量結盟,將矛頭首先對準了那小川。而那小川作為負責引進投資的首席戰略官,除了在投資人處落下了隱瞞管理層矛盾的口實,也在融資款的管理上違背了投資人的意願。

P2P理財之謎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5月,Roadstar宣布完成A輪1.28億美元融資,雙湖資本和深創投集團聯合領投,老股東雲啟資本,以及招銀國際、元璟資本跟投。2017年5月,Roadstar.ai在創立之初已獲得千萬美元天使輪投資,投資方為雲啟資本、松禾遠望資本、銀泰資本、耀途資本、貴邦資本等機構。

據鈦媒體獲悉,兩輪融資完成之後,Roadstar產生了七名董事會成員,即佟顯喬、衡量、周光三名創始成員,首席戰略官那小川,以及雲啟資本、雙湖資本和深創投三名投資機構。

「雖然深創投在三個機構董事會成員中持股比例最少,但其態度最為強硬,罷免佟顯喬和那小川、要求撤回投資款的訴求,都是深創投先主張的,其他股東大部分是跟隨。」楊晨告訴鈦媒體。

就上述評價,鈦媒體向 Roadstar 其他相關投資人進行了求證,截止發稿均未獲得回復。

公開信息顯示,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創投」)由深圳市政府1999年出資並引導社會資本出資設立。

鈦媒體獲悉的微信聊天截圖顯示,深創投的投資款到帳之時,投資人向那小川推薦興業銀行作為打款銀行,雙方接洽之後,興業銀行方面建議Roadstar將這筆投資款以活期存款放在興業銀行,並為Roadstar申請了高出定期掛牌價的活期利率。

同時,為了「湊一個考核數」,興業銀行還希望Roadstar將其他銀行的活期資金歸攏到興業銀行。

鈦媒體獲得的一份財務審計文件顯示,那小川不僅沒有將其他銀行的活期存款轉入興業銀行,還將深創投的投資款從興業銀行取出,再加上公司的其他投資款,買入了年化利率5.8%的五礦信託產品和4%奇點金服等理財產品。

Roadstar財務人員韋青告訴鈦媒體,「公司把錢從興業銀行轉走,就是覺得收益太低,貴邦資本的投資人後來考慮到理財,也覺得這個利率有點低。」

雖然動機明了,但那小川在動用融資款的流程上犯了錯,不僅未經過董事會同意,也未讓周光和衡量兩位聯合創始人知悉。

在團隊之間本就猜疑橫生的氛圍中,買入P2P理財造成巨額虧損、收受回扣等消息很快傳進投資人耳朵。

「很多公司都在拿融資款做理財,天使輪我們就在做,投資人盡調都知道。而且公司的財務都是我管,周光和衡量負責技術,他們一般不過問。」那小川就此事向鈦媒體回應。

不過,財務審計在9月份開始,而在此不到兩周之前,那小川的一系列理財舉措似乎已經觸動投資人的風險紅線。

8月下旬,投資方以隱瞞創始人矛盾和未經董事會同意購買高風險理財產品為由,要求那小川離開公司。同時,為避免後續的資產風險,投資人也要求掌管公司公章和網銀U盾。這也是佟顯喬和周光之間發生爭奪公章事件的起因。接近管理層的人士還透露,此後雙方被雙湖資本勸和,公司和資方共掌公章和U盾。

綜合多家媒體報導來看,在2018年9月,Roadstar通過董事會對佟顯喬和那小川進行停職,衡量接任CEO,財務權也移交給衡量,投資方對公司展開財務審計。

「調查的結果就是:我買的不是P2P,也沒有造成資產損失。」那小川向鈦媒體表示,「如果像媒體報導的,虧了幾千萬,我早就去坐牢了。」

韋青也告訴鈦媒體,「公司買的肯定不是P2P理財產品,買的是五礦信託和奇點金服的理財產品,年化5%左右,不算太高風險那種。」

最終在財務審計中發現的問題,主要是「公司某幾項採購少了幾張發票。」

但為時已晚。在這個過程中,這批海歸創業精英選擇以一種草莽方式來應對喪失股權的風險,已經與投資人結下矛盾。

鈦媒體獲悉,Roadstar的理財資金在9月下旬被要求強制贖回,佟顯喬和那小川的離開也已成定局。

「後面幾個月,就是投資人與佟顯喬和我談論股權處理,但一直都沒有妥善方案。」那小川對鈦媒體說。

直到今年1月份,衡量與佟顯喬聯手,計劃利用創始人的投票權優勢趕走周光,投資方對公司發展徹底放棄希望,決定通過衝裁,啟動回購條款。

為了「尚未產生的利益」

「現在公司帳上還有5.8億元,都已經被凍結。」一位Roadstar的天使投資方告訴鈦媒體,「這些錢還不夠償還A輪投資人,我們天使輪資人的錢就當打水漂了。」

上述投資人透露,Roadstar的天使輪投資人幾乎都去轉向支持周光的新公司,希望在周光的新項目中止損。

據公開信息,Roadstar在A輪融資1.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6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投資人在仲裁中勝出,Roadstar除了要退還帳戶近6億元資金,三位創始人還需要根據各自股權比例償還剩餘債務2.6億元。

楊晨對鈦媒體透露,除了創始人的債務,Roadstar的帳戶資金在1月底被凍結之後,也已造成拖欠20多名員工2月份的薪水,勞動仲裁通知書接連向Roadstar發出。

Roadstar收到的勞動仲裁通知書

此外,Roadstar在「罷免聯合創始人」事件後,突然開始裁撤員工,而被辭退員工也讓Roadstar背負了不少n+1的賠償債務。鈦媒體從Roadstar內部獲得的一份律師函顯示,辭退員工的舉措被指來自周光。

鈦媒體就此事向周光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Roadstar發給周光的律師函

除了離職和被辭退的員工,一些技術員工要麼被分流加入其他的自動駕駛團隊,要麼加入周光的新項目,據鈦媒體了解,加入周光新公司的Roadstar員工有20多人。

疑似周光新公司的工商信息

據鈦媒體獨家獲悉,周光新公司的名稱為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這一消息得到Roadstar投資人的確認。

工商註冊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於今年2月18號,註冊資本100萬元,在3月25號做了名稱變更,經營類目也由「計算機軟硬體、信息系統軟體的技術開發、銷售等」變更為「自動駕駛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計算機系統開發,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等」。

貴邦資本出資人韓帥,也是Roadstar天使投資方

擔任深圳元戎啟行公司法人的正是韓帥。韓帥是Roadstar天使輪投資方貴邦資本的出資人。

隨著員工離散、周光組建新的公司、投資人走向支持周光和發起仲裁兩個陣營,其他幾位創始成員和股東也開始籌劃自己的下一步。

據鈦媒體了解,那小川離職後,成立了一家個人FA公司,幹起了在華興的老本行;而衡量還留在國內應對投資人的仲裁。

而對於接下來的仲裁,一位公司早期成員向鈦媒體分析,「創始人的贏面不是沒有,但即便官司贏了,投資人為了止損,可能還會找其他事由繼續仲裁,所以最好的情況是,有人能投一筆錢進來,加上公司現有的資金,買掉A輪投資人的股份,然後再投點錢帶著公司向前走。這筆資金不需要很大,1-2億人民幣就夠了。」

據透露,在這場仲裁上,投資人和創始團隊都付出了不少代價,投資人已經花費了1200萬元律師費,而創始團隊的律師費用也已經支付600萬元。

原Roadstar CEO佟顯喬告訴鈦媒體,他已經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不便透露去向。

鈦媒體問及對Roadstar的未來走向有什麼預期,佟顯喬說,「我不預期也不care任何結果,反正是可惜了。」

但佟顯喬又忍不住對鈦媒體總結道,「在我看來,rs(Roadstar)的核心問題是太多人在實際並沒有利益的時候跳出來爭利益,其實都是虛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晨、張池、韋青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資金鍊斷裂,這家明星自動駕駛公司倒閉了!
    近幾年來,自動駕駛領域已經從「熱鬧」走到「冷靜」,這個行業裡面的一些公司也開始露出其「真面目」。據海外媒體報導,自動駕駛卡車初創企業Starsky Robotics號稱是第一家拿掉安全員把自動駕駛卡車駛上路的公司,現在卻倒閉了。
  • 公司瀕臨倒閉,老闆「賣房」發工資,拿到薪水後,員工的做法絕了
    公司瀕臨倒閉,老闆「賣房」發工資,拿到薪水後,員工的做法絕了小王是公司的銷售部的一名員工,在公司也有兩年了,業績很不錯。對於他來說,很感謝公司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讓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看到了自己的長處,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惜,好景不長,公司因為外界影響,瀕臨倒閉。員工們的工資拖欠了兩個月,怨聲載道,等到第三個月,實在是沒有辦法。
  • 這家公司曾兩次倒閉,如今這個世界上只要還有戰爭,就不會倒閉
    今天小編要說的是一家以戰爭為發展延續的依託的一家公司,它就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說起這家公司發展的歷史,那還真是一波三折,因為這家公司的創始人經歷過兩次開公司兩次倒閉的事情。第一次是創辦了一家飛行製造公司,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倒閉。又將其賣給底特律公司,不過好景不長,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這個公司也沒有逃脫倒閉的命運。
  • 黃磊創業公司捲入「抄襲門」,媒體:明星創業不能「任性」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7日消息, 這幾年,演員黃磊被貼上了不少標籤,從最早的「北影老師」到現如今的「黃小廚」、「神算子」、「好老公」、「好爸爸」,憑藉頻繁上綜藝帶來的熱度,黃磊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完美男人。但最近,黃磊卻因自家的創業公司「黃小廚」侵犯智慧財產權而陷入輿論風波。看來,「神算子」也有失手的時候。
  • 出版公司都倒閉了
    約會大作戰的原製作公司倒閉後從中分裂出了一個新的公司。如今約會大作戰的版權就在這個新公司手中,由於這個新公司實力薄弱所以約會大作戰的第二季質量不高捎帶的第二季銷量也不是很好新公司也瀕臨倒閉的危險,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新公司只能押上一切製作了一部劇場版(目前已上映),如果這個劇場版票房好的話第三季是妥妥的,但如果票房不高的話這家新公司只能選擇倒閉第三季也就遙遙無期了,不過如果有另一家公司接受版權的話就另說了(可能性很低
  • 研發出第一款AI律師後,這家著名法律科技公司倒閉了
    這家在歐美法律行業廣受關注的法律科技公司,成立於2015年,兩年後獲得Dentons-大成律師事務所870萬美元的投資。2019年6月,他們的初代AI律師產品正式上線,被美國律師協會(ABA)稱為法律行業的革命者。可就在一年半後的2020年12月,這家想要革律師的命的科技公司,被一場訴訟拖垮,走到末路。
  • 2020,我們公司就這樣倒閉了
    公司倒閉對員工個人而言,意味著失業、再就業。這些因公司倒閉被迫失業的人中,有人時隔3個月,仍未能找到下一份工作;有人因為突然的失業,擱置自己旅行、結婚的計劃;有人對行業失去信心,決定再也不去同類型的公司。
  • 200多臺FDM桌面3D印表機做服務,這家美國創業公司關門了
    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初創公司在其官網主頁上表示,COVID-19大流行是公司關閉的根本原因,並稱目前的情況看不到明確的結局,意味著公司 已經破產。 Voodoo在倒閉前生產和銷售了超過15000個面罩,圖片來自Voodoo製造公司
  • Q2 明星公司陣亡名單:萬達燒了 10 億的「飛凡網」、家廚平臺...
    愕然發現其中好幾家是明星公司,包括世界邦旅行網、走秀網、曾經很火的 O2O 項目回家吃飯——他們曾經也是資本的寵兒,風頭無兩;有的項目甚至曾跨越了創始人 「坐牢」 這道坎,最終卻敗在了庚子年六月。他們為什麼會倒閉?倒閉意味著什麼?如何看待倒閉這件事?
  • 耐克阿迪達斯折扣店加盟創業,在財務預算上不可犯的三個錯誤
    耐克阿迪達斯折扣店是目前比較熱門的創業項目,這個項目獨有的優勢讓其在加盟市場一枝獨秀,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投資者都可以加盟並在後續的經營過程中取得可觀的利潤,很多投資者經常會犯一些致命的錯誤
  • 兄弟連「破產」:疫情下的網際網路公司寒冬加劇,十年倒閉超6千家
    今天就給大家盤一盤,近年來在風口起落的背後,那些倒下的公司們。IT桔子出了個「死亡公司資料庫」,統計了2000-2020年之間,中國新經濟領域這些年倒閉的創新創業公司。截止 2020 年 2 月 29 日,共有6286家倒閉公司在 IT 桔子資料庫中被標註為「已關閉」。
  • 倒閉+裁員90%?錯,這家公司原來在憋大招!
    縱觀國內OTA企業屈指可數,主要是攜程、飛豬、途牛、同程、馬蜂窩這些家,但是按照傳聞這家企業幾乎是倒閉跑路的節奏,據了解儘管疫情對於旅遊行業衝擊較大,也沒有哪家公司落得如此悽慘之下場。沒想到4月20日,同程集團一則新聞打破了行業平靜:同程集團宣布啟動航空與旅行社兩大業務板塊的整合,成立同程航旅。
  • 從瀕臨倒閉的國營廠,到年入42億逆風翻盤,他做對了什麼?
    從維秘大撤退,永久關閉250家門店,到Gap停發薪水,全線停工。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大品牌躺賺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而有人則逆風翻盤,把賠錢的國貨老品牌,做到年入40多億,帶領企業絕地求生。當年他自掏腰包,接手瀕臨倒閉的國營豆奶廠。
  • 阿里P7美女設計師跳槽,公司3個月倒閉
    前幾天網上爆料,阿里一名P7美女設計師跳槽到一家創業公司,結果公司三個月倒閉,腸子都悔青了。 再加上年初一場疫情的碾壓,許多創業公司資金鍊斷裂倒閉,這位阿里P7美女設計師正好趕上了。 往前三個月推算一下,這位小姐姐大概是在12月左右跳槽的。年底跳槽,年終獎都不要了,看來對方公司開的價非常高。但是很可惜,創業公司倒閉了,所有的許諾都化為泡影。
  • 4年前,韓國樂天集團被迫退出中國市場,創始人去世後已瀕臨倒閉
    >作為公司的運營主旨。 在這樣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下,辛格浩公司生產出來的從包裝到用料再到口感幾乎都煥然一新,完美無缺的口香糖在市面上一出,就廣受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的歡迎。 銷量持續領先,公司業績蒸蒸日上。可是正當辛格浩沾沾自喜的歡喜之際,市場上的外部危機也逐漸開始向這座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新公司靠近了。
  • 陳昌文讀書會:有些人不具備創業基因,這公司只能散夥、倒閉!
    陳昌文: 解決不了。這是一個創業陷阱。很多創業者,開始沒經驗,以為人多好,成天去管理這些人,研究這些人。然後燒錢、燒時間,最後倒閉,這是最愚蠢的行為。 開始的時候,您只能管理您自己,您自己能見到利潤,然後慢慢再搭建聽話的人的團隊。一開始亂拉人,拉進來一些根本不具備拼命工作、竭盡全力死磕的人來創業,就是死路一條。也就是,您拉的這些人,就是普通打工仔。
  • 37歲從老爸公司辭職創業,開遊樂場大虧百萬,做牛排卻開了400店
    其實牛排對於製作者的手藝要求非常高,做不好就是一塊烤肉,做好了那麼你這家店可能就世界有名了。在臺灣,就有一家這樣的牛排店,它非常講究,因為廣告宣傳就表示,一頭牛隻供給6個客人,而且它的宗旨就是,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
  • 靠「賭石」發家,現欠債百億,公司瀕臨退市!
    靠「賭石」發家,現欠債百億,公司退市!這幾年,由於行業競爭加劇,還有經濟增長放緩,不斷有公司傳出倒閉或者退市之類的,在房地產行業就更常見了,比如銀億集團、泰禾集團、福晟集團等,很多富豪又變成了「負豪」。最近雲南首富又傳來「噩耗」,公司負債百億,瀕臨退市。
  • 為什麼創業要選擇有限責任公司,是因為要固定風險
    幾乎所有的創業項目都是要從註冊一家公司開始的,一直伴隨創業過程的是「風險」,也就是說你會失敗,因為產品的問題、技術問題、市場問題、生產問題、管理問題等等導致現金流枯竭,最後只能倒閉,而往往很多企業最後倒閉的時候是資不抵債的,比如供應商的錢、員工工資、對外的借款等等,這個時候怎麼辦?是需要大股東來承擔的,大股東往往還就是是創始人自己。
  • 從瀕臨破產到喜笑顏開,這家航運公司體驗到魔幻2020!
    曾揚言打造一直100船船隊,成立短短兩年時間公司船隊規模達到68艘,但卻在今年上半年遭遇市場寒冬,公司幾乎走到了破產的邊緣。不過集運市場急轉直上又將這家雄心勃勃的船東公司的懸崖邊上拉了回來。 2020年,一切就是這麼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