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樓觀的梅花開了 你知道梅花怎麼拍才能拍出梅之神韻 一起來看

2020-12-14 樂活陝西

宗聖宮,位於西安市周至縣樓觀臺下,是大唐李淵為祭祀老子所建的皇家宮院。

老子,春秋時期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曾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管圖書,是孔子的前輩,孔子曾多次問禮於他。

大約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準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遊。被函谷關令尹喜迎至終南山草樓觀,著書立說《道德經》上下卷八十一章五千言。

至大唐,唐高宗李淵為抬高李氏地位,尊老子為聖祖,在樓觀建宗聖宮,使道教在全國威望大增。老子,也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

近期,終南山古樓觀宗聖宮裡花香四溢,春意盎然,一樹樹紅梅、臘梅競相綻放,暗香浮動。每年初春,宗聖宮裡都是遊人如織,一片春和景明的春日盛景。但今年受冠狀病毒的影響,來這裡欣賞梅花的人卻並不多,正因此,清淨優雅的宗聖宮,近來,便成攝影人的天堂…..

筆者鬥膽搜羅了一些梅花的拍攝技巧,與諸君共同學習。

梅花,是中國名花,同蘭花、竹子、菊花一起被視為「四君子」。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早春探梅賞梅的習俗流傳甚廣。在樓觀說經臺上,就有一通碑,上書的是梅花篆字,其遠看為花,近看為字,字裡藏花,花字相融,成為中國藝術百花園裡的一朵嬌豔的奇葩。

面對一樹一樹的梅花,許多人都覺得難以入手,我的建議是:入梅園,別急拍,們首先需要觀察、選擇和思考,再來摁快門。

由於梅園裡的梅花花枝很多,很難分清主次,所以拍攝梅花不宜拍攝大面積的場景。俗話說:花開千樹,梅賞一朵。拍攝梅花可以選擇一枝或幾枝,一朵或幾朵拍其特寫。在拍攝特寫時,還要找到合適的光源,如側光和逆光,富有變化,更能體現花朵的輪廓,特別是逆光照射下,可以拍出花瓣透明質感。側光和逆光更具有視覺的立體效果,在拍攝時可以進行多次嘗試。

除了一些基本攝影理論與技巧的學習外,我們還可以從國畫、古代梅花詩詞中吸取營養。賞梅拍梅不同於別的花卉,梅花有其獨特的內涵與形式。「疏、影、橫、斜」,我們可以在不同的視覺裡,找尋梅花的「型、韻、勢」,以期最大限度的拍出梅花的韻味。

在拍攝梅花時一定要考慮畫面的虛實對比,要注意前後景色彩的搭配以及對比的關係,儘量避免前後隨色,儘量有色彩上的反差。比如鮮豔的花朵與暗調的枝幹。

梅花的魅力就在於其迎風鬥雪的風骨,所以拍攝梅花,形式應該排在第一位,梅花枝幹形態對構圖重要甚至超過梅花本身,選枝入圖是作品中是否吸引眼球的前提。在這裡,我們可以借鑑國畫中的「留白」構圖方法,讓梅花枝佔據部分畫面,使畫面顯得乾淨有序 。

風光拍攝有一句訣竅「日出後一個小時,日落前一個小時」,即「黃金時間」。拍梅花也是一樣,中午陽光太硬,我們應選擇早晨、傍晚,此時陽光比較柔和。宜採用前側光、側射光、側逆光甚至逆光拍攝。對主花朵採用點測光,以得到最佳的拍攝效果。同時在拍攝時注意抓拍花間的蜜蜂、蝴蝶、小鳥等,讓作品更有靈動之氣。

為了突出主體,我們要充分運用環境,選好背景,可仰拍以蔚藍的天空,俯拍以綠色草地、林間小路、水光倒影作背景,也可以使用一片虛幻的梅花做前景,用近處梅花虛化而成的自然色塊,讓後邊的主體突出,都是拍攝梅花的有效方法。

為了增加梅花作品的意境,我們也可以選擇青磚紅牆、仿古窗框窗欞等做背景,我們在旅遊時,經常會聽到一句話:移步換景,多觀察、多角度的選擇,會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

在鏡頭的選擇上,我們可選定焦、長焦、微距等。這些鏡頭在拍梅花的時候都可靈活運用,虛化背景,襯託主題。

這幾天,西安的天氣不錯,作為天然氧吧的樓觀,更是天藍雲悠,氣候宜人,不妨帶著你的相機,開啟一段美好的春日賞花拍攝之旅吧!

溫馨提示:樓觀宗聖宮位於樓觀景區文化展示區的西側,是一處免費遊覽的景區,如果你不進財神文化區和終南山古樓觀景區,就不用預約,但請帶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不聚堆。最後祝你遊覽愉快,拍到好的照片。

自駕路線:

西安市區-繞城高速-澇峪口收費站-環山公路-宗聖宮

周邊旅遊(目前開放,需提前預約):終南山古樓觀歷史文化景區、趙公明文化景區

相關焦點

  • 林陽寺梅花迎來最美花期,香氣撲鼻!都是剛拍的圖……
    每年寒冬世界當北方人欣賞雪上枝頭之時在福州有一種更美的「雪」在枝頭等你那是在晉安北峰千年古剎林陽寺融為一體渾然天成網友@行走邊緣_在路上 網友@行走邊緣_在路上 林陽寺內,栽有梅花500多株資深攝友拍梅園都不會少了這「兩位主角」
  • 凌寒獨自開的梅花,國畫大師的梅花千姿百態
    王雪濤的梅花王雪濤大師的作品之前看的比較多,因為他畫的牡丹堪稱完美,一直在學習和臨摹。這幅梅花圖讓我更是眼前一亮,這枝幹蒼勁老辣,功底紮實,梅花並沒有畫很多,恰到好處!二隻八哥生動傳神!讓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
  • 關於觀賞梅花的句子_讚美梅花的句子
    3、梅花芬芳濃鬱,暄香遠溢。若去賞梅,尚未近其樹,未見其花,便先有浮動的暗香陣陣襲來,為你引路。待徜徉在梅花叢中,則香氣盈懷,你若深深地吸上一口氣,更是清香滿口,沁心入脾,頓覺心曠神怡。梅香還能持久,賞梅歸家,那梅香仍沾襟染袖,縈身繞體,數日不絕。。  4、別看臘梅花看起來那樣脆弱,其實,它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
  • 冬天就來梅州看梅花,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夜色光明/攝宋·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風雪之中,深一腳,淺一腳,如何才能快速地找著梅花?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梅花身姿美麗孤傲,入了畫,也很難畫出她的神韻來;梅花香氣清新,在數九寒天,也不覺得寒冷。看著朔朔冷風中瑟瑟發抖的花瓣,只願這西風善解人意,吹得輕柔一些,幫我呵護這冬日裡來之不易的春色。
  • 梅花怎麼拍攝才好看?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一提起梅花,這些詩句總會不知不覺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梅花」作為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徵,早就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中。
  • 狂人筆下的「梅花」:一人「以梅為妻」,一人「畫梅10000幅」!
    梅,是冬天的註腳。無論是寒風凜冽,還是大雪紛飛,梅花,總以斑斕萬狀,傲立枝頭。正因為梅花凌寒獨開、傲然自許的天性,才得以成為文人墨客,冬日筆下最美的吟詠之物。千百年來,關於描寫「梅花」的詩作,詞作,畫作不可勝數。
  • 中國畫梅花欣賞 如果你喜歡梅花 這幾幅畫你不得不看
    梅花既有堅韌傲骨的高潔品性,又有梅開五福的吉祥寓意,歷來不僅深受人們喜愛,也是文人墨客常畫的題材之一。像這幅梅花喜鵲圖就是梅花國畫中非常經典的吉祥搭配,寓意喜上眉梢,雙喜臨門等,是非常討喜的題材。梅花國畫賞析——月下墨梅:梅花身上有著一種孤獨的、不與百花爭豔的高潔之美,在這幅畫中,梅花的這一特點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月下墨梅,鳥兒成雙對,這是一幅多麼具有詩情畫意的意境啊,尤其是以我國傳統的繪畫形式被表現出來,就更顯得高雅別致了。
  • 梅花開了!收好這份濰坊賞梅地圖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這首傳頌千古的詩篇《梅花》,將梅花不懼風雪、堅貞不屈的精神描繪得淋漓盡致。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更讓梅花凸顯了一種高潔的品格。由於氣候等因素,我市的梅花種植量偏少,這也讓不少喜愛梅花的市民略感遺憾。這兩天,記者走訪了多個種植梅花的地方,繪製一幅賞梅地圖,歡迎市民閒暇時前往聞香。
  • 10首梅花詩詞,寫盡梅花傲雪風骨
    梅花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風雪之中,深一腳,淺一腳,如何才能快速地找著梅花?王安石告訴我們:跟著梅花的香氣走就是了。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梅花身姿美麗孤傲,入了畫,也很難畫出她的神韻來;梅花香氣清新,在數九寒天,也不覺得寒冷。看著朔朔冷風中瑟瑟發抖的花瓣,只願這西風善解人意,吹得輕柔一些,幫我呵護這冬日裡來之不易的春色。
  • 梅花怎麼養?花農回答養梅花常見問題
    梅花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在養護梅花花友們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今天花果小編就給大家解答常見的養護梅花中常見問題。答:梅花的宜生長溫度是在18~20度。02梅花多久施肥一次?答:生長期內三個月施肥一次,固體複合肥。
  • 花中四君子之古詩中的梅花
    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蘭、竹、菊。其中,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古詩中也有詩人常常提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古詩吧!梅花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小寒吹來花信風,小寒一過,梅花就開了。古詩詞裡的梅花先睹為快
    小寒的節氣雖然天氣很冷,但是卻帶來的春天的氣息,因為小寒一過,梅花就要開了。記得在深秋的古詩詞裡和大家分享過陸遊的一首詩,裡面寫到「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而宋朝的真山民也寫過「未開梅蕊已先香」大家已經對冬天的梅花迫不及待了。今天,我們就在古詩詞裡欣賞一下早開的梅花。
  •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
    關於梅,人們談論太多,種梅, 賞梅,寫梅,畫梅, 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雖知道這名字極美,但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名字時,又覺得難以啟齒,太俗了,取這個名字的人太多,聲音聽起來也悶聲悶氣的,對這個名字的尷尬,一直不能釋懷,到美國後就馬上給自己取了一個雅致的英文名字,以為總可以脫俗了, 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 在他的故事裡,國花當數梅花
    時隔十一年,唐建先生提起來依舊是心痛不已,在場嘉賓聞言也不由鎖緊了眉頭,紛紛嘆惋起來。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古梅的根還在,唐建先生尋到它時,它已抽了新芽。 唐建先生給了梅的主人四千塊錢,請主人把樹圍起來,再立一塊碑。「這樣即便多年之後,人們仍會知道,這裡曾經有棵古梅。」他說。 雖是一段傷心的經歷,唐建先生反而更加堅定了尋梅意念。
  • 哪得梅花撲鼻香?溫州賞梅看這裡……
    一株株梅花,在這冷冽的寒風中傲骨而立,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是冬天裡最佳的品賞之花。這裡有一份【溫州賞梅地圖】。趁著好天氣,一起去賞梅吧! 這些梅花樹上還掛有各種品種的介紹牌子,這樣,你就不用擔心叫不出梅花的名字了。
  • 杭州植物園第一朵梅花開了
    但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杭州植物園卻傳來好消息,園內的第一朵梅花開啦! 據了解,這第一朵開花的梅花品種是粉紅硃砂,是紅梅裡開花較早的。 喜歡梅花的人都知道,賞梅分三個階段:尋梅、探梅和賞梅。尋梅,是梅花孕育了一整個冬天,含苞待放的時候,在靈峰轉上一整圈,可能只能在枝頭偶爾見到幾朵先開的花,就跟捉迷藏一樣,考的是大家的眼力和耐心,享受的是尋梅的樂趣和喜悅;到了探梅時,一朵兩朵,梅花漸漸開得多了起來,不用費心思,一抬頭就能看到枝頭粉豔的梅花,這時,整個靈峰的開花率在20%—30%;賞梅,則意味著梅花已經到了盛花期,枝頭花團錦簇,一樹樹開得熱熱鬧鬧。
  • 十二月梅花
    而國人之所以喜愛梅花,不獨梅花妝。在中國,梅花不僅是十大名花之首,還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並列「四君子」,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在古典中國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尤其是,梅是中國種,自商代開始,已有超過4000年的栽培歷史。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以梅寄情,戰「疫」必勝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堅忍不拔、謙虛、無畏和傲骨的品質,象徵著希望、象徵著拼搏、象徵著高潔,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為其賦詩題詞,「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嚴寒之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 「梅花王」——王成喜
    他畫中紅梅異常茂盛,老乾蒼勁雄厚,新枝秀健挺拔,無論是畫面充盈飽滿的構圖,還是挺健瀟灑的筆觸,都顯示出作品勃勃的生機。王成喜筆下一洗傳統的陳腐之氣,而展現了梅花蓬勃有生氣、旺盛而充滿激情的一面,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這一切,都通過濃鬱的色彩,點染勾勒相結合的技法,以及畫家飽滿的熱情來加以藝術的展現,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美感享受。不能不讓觀者為之動容。
  • 【問梅】《範村梅譜》《梅品》蘇州梅花小考
    北宋時黃庭堅(1045-1105年)在《山谷詩序》中謂:「京洛間有一種花,香氣似梅,亦五出,而不能品明,類女工燃蠟所成,京洛人因謂蠟梅。」  範成大時將蠟梅與梅花收集在一起,並種植於範村。在其《範村梅譜》中明確指出「蠟梅非梅」,並將不同的蠟梅分為三個類型。謂:「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凡三種,以子種出,不經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謂之狗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