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聖宮,位於西安市周至縣樓觀臺下,是大唐李淵為祭祀老子所建的皇家宮院。
老子,春秋時期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曾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管圖書,是孔子的前輩,孔子曾多次問禮於他。
大約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準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遊。被函谷關令尹喜迎至終南山草樓觀,著書立說《道德經》上下卷八十一章五千言。
至大唐,唐高宗李淵為抬高李氏地位,尊老子為聖祖,在樓觀建宗聖宮,使道教在全國威望大增。老子,也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
近期,終南山古樓觀宗聖宮裡花香四溢,春意盎然,一樹樹紅梅、臘梅競相綻放,暗香浮動。每年初春,宗聖宮裡都是遊人如織,一片春和景明的春日盛景。但今年受冠狀病毒的影響,來這裡欣賞梅花的人卻並不多,正因此,清淨優雅的宗聖宮,近來,便成攝影人的天堂…..
筆者鬥膽搜羅了一些梅花的拍攝技巧,與諸君共同學習。
梅花,是中國名花,同蘭花、竹子、菊花一起被視為「四君子」。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早春探梅賞梅的習俗流傳甚廣。在樓觀說經臺上,就有一通碑,上書的是梅花篆字,其遠看為花,近看為字,字裡藏花,花字相融,成為中國藝術百花園裡的一朵嬌豔的奇葩。
面對一樹一樹的梅花,許多人都覺得難以入手,我的建議是:入梅園,別急拍,們首先需要觀察、選擇和思考,再來摁快門。
由於梅園裡的梅花花枝很多,很難分清主次,所以拍攝梅花不宜拍攝大面積的場景。俗話說:花開千樹,梅賞一朵。拍攝梅花可以選擇一枝或幾枝,一朵或幾朵拍其特寫。在拍攝特寫時,還要找到合適的光源,如側光和逆光,富有變化,更能體現花朵的輪廓,特別是逆光照射下,可以拍出花瓣透明質感。側光和逆光更具有視覺的立體效果,在拍攝時可以進行多次嘗試。
除了一些基本攝影理論與技巧的學習外,我們還可以從國畫、古代梅花詩詞中吸取營養。賞梅拍梅不同於別的花卉,梅花有其獨特的內涵與形式。「疏、影、橫、斜」,我們可以在不同的視覺裡,找尋梅花的「型、韻、勢」,以期最大限度的拍出梅花的韻味。
在拍攝梅花時一定要考慮畫面的虛實對比,要注意前後景色彩的搭配以及對比的關係,儘量避免前後隨色,儘量有色彩上的反差。比如鮮豔的花朵與暗調的枝幹。
梅花的魅力就在於其迎風鬥雪的風骨,所以拍攝梅花,形式應該排在第一位,梅花枝幹形態對構圖重要甚至超過梅花本身,選枝入圖是作品中是否吸引眼球的前提。在這裡,我們可以借鑑國畫中的「留白」構圖方法,讓梅花枝佔據部分畫面,使畫面顯得乾淨有序 。
風光拍攝有一句訣竅「日出後一個小時,日落前一個小時」,即「黃金時間」。拍梅花也是一樣,中午陽光太硬,我們應選擇早晨、傍晚,此時陽光比較柔和。宜採用前側光、側射光、側逆光甚至逆光拍攝。對主花朵採用點測光,以得到最佳的拍攝效果。同時在拍攝時注意抓拍花間的蜜蜂、蝴蝶、小鳥等,讓作品更有靈動之氣。
為了突出主體,我們要充分運用環境,選好背景,可仰拍以蔚藍的天空,俯拍以綠色草地、林間小路、水光倒影作背景,也可以使用一片虛幻的梅花做前景,用近處梅花虛化而成的自然色塊,讓後邊的主體突出,都是拍攝梅花的有效方法。
為了增加梅花作品的意境,我們也可以選擇青磚紅牆、仿古窗框窗欞等做背景,我們在旅遊時,經常會聽到一句話:移步換景,多觀察、多角度的選擇,會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
在鏡頭的選擇上,我們可選定焦、長焦、微距等。這些鏡頭在拍梅花的時候都可靈活運用,虛化背景,襯託主題。
這幾天,西安的天氣不錯,作為天然氧吧的樓觀,更是天藍雲悠,氣候宜人,不妨帶著你的相機,開啟一段美好的春日賞花拍攝之旅吧!
溫馨提示:樓觀宗聖宮位於樓觀景區文化展示區的西側,是一處免費遊覽的景區,如果你不進財神文化區和終南山古樓觀景區,就不用預約,但請帶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不聚堆。最後祝你遊覽愉快,拍到好的照片。
自駕路線:
西安市區-繞城高速-澇峪口收費站-環山公路-宗聖宮
周邊旅遊(目前開放,需提前預約):終南山古樓觀歷史文化景區、趙公明文化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