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芒看荷蘭(八):荷蘭歷史與個人主義

2021-02-08 私想家

今天這個題目叫「荷蘭歷史與個人主義」。大家不要搞錯了啊,我不是歷史學家,放個「荷蘭歷史」的意思呢,重點是為了解釋後面的「個人主義」。荷蘭是個個人主義國家,它的很多思維方式都是個人主義的。提到荷蘭歷史,是為了解釋個人主義是哪兒來的。



獨立戰爭使荷蘭成為新教國家,集體主義在荷蘭是吃不開的        荷蘭一開始是共和國,是從西班牙打出來的。荷蘭獨立戰爭打得很辛苦,從1581年開打,一直打了80年。就是說在80年後,荷蘭才獲得了獨立。這和歐洲著名的30年宗教戰爭的結束點是一樣的。        荷蘭為什麼要打獨立戰爭呢?跟所有獨立戰爭一樣,導火索都是因為錢。荷蘭這個地區因為重商,所以錢比較多。西班牙國王就想在這裡多徵點稅。不過,戰爭真正的背後原因是宗教的分歧。      談荷蘭獨立,就不能脫開宗教。荷蘭是第一個主要以新教立國的國家,與西班牙的主要分歧是:西班牙主要是天主教,荷蘭主要是馬丁·路德改革後的新教。思想上的衝突,是戰爭的主要原因。打了80年戰爭,荷蘭宣布了獨立。實際上它也不是一個完全的新教國家,也包括一些天主教在裡面。        現在我就講講新教的特點是什麼。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否定了天主教教會對《聖經》的壟斷解釋權。也就是說,在人與上帝之間,沒有一個特殊的特權教皇來解釋這個《聖經》。馬丁·路德認為,每一個受洗禮的教徒,都可以直接閱讀《聖經》,直接和上帝對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我們後來可以看到,新教是「人人平等」這個概念的先導。        馬丁·路德做的另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是翻譯了《聖經》。《聖經》的原始版是拉丁語的,下等人一般不會說拉丁語。在當年還沒有德語,馬丁·路德就用當時地方上24種方言中的部分方言改寫了《聖經》。海涅認為,路德對《聖經》的翻譯是「創造了德語」。        天主教會就不幹了,說馬丁·路德篡改了《聖經》。這樣天主教會就利用它的影響力,讓德國的凱撒皇帝宣布這本《聖經》是非法的,同時通緝馬丁·路德。        歐洲人好玩就好玩在這兒,德語版的《聖經》被宣布非法,他們就把德語版的翻譯成荷蘭語版,荷蘭語版的《聖經》就是合法的了。荷蘭就成了新教的老巢了。比如我住的北荷蘭省,光這個省就有新教的上百個教派。        新教國家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因為人人平等,集體主義在這裡是吃不開的。        獨立戰爭中有很多愛國英雄,我給你講講愛國英雄的故事。最著名的愛國英雄是皮特漢,這小子專門在海上搶西班牙國王的黃金船隊(這個黃金船隊是從西班牙的南美殖民地開回來的)。皮特漢最著名的戰績,就是從南美到歐洲這條航線,每天晚上搶一個每天晚上搶一個。等到了歐洲船隊開過阿姆斯特丹港來了,造成阿姆斯特丹全城歡呼,這是全國最著名的愛國英雄啊!打了80年戰爭,他搶了80年。和平了,兩邊已經妥協了,荷蘭國家也被承認了,於是荷蘭政府就對這些海盜說,這個戰爭結束了,你們這些愛國事跡也寫到了歷史上了,那你們就別搶了。        這些海盜一聽,什麼?幹了80年,你不讓俺搶了?那好啊,那就連你們荷蘭一塊兒搶!        所以,當時的愛國英雄,就變成了正版的海盜!這個呢,就是荷蘭的愛國主義。你要是在荷蘭這個國家走在街上去喊愛國主義,別人會認為你有病。愛國在荷蘭是吃不開的!


        大家知道,國家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是綁在一起的。所謂國家利益,無非就是個人利益之和!那麼以任何形式、以國家形式來摧毀個人利益的行為,都是不被荷蘭認可的。我們在荷蘭戰爭中看見了它的個人主義,而後呢,它戰爭結束。結束以後呢,荷蘭經歷了黃金鼎盛時期,也就是經濟高速騰飛的一百年。在當年,歐洲各個王國根本不看好這個沒有國王的國家,但是它的黃金一百年觸發了歐洲的共和國革命。在這黃金一百年裡邊,荷蘭都做了些什麼事情呢?一個很著名的事情就是建了股票市場。股票市場,股份公司,這兩個概念是荷蘭人發明的。很多人都知道紐約股票市場,紐約股票市場也是荷蘭人建的,因為紐約當年的名字不叫紐約,叫新阿姆斯特丹;紐約州叫New Nederlands(新荷蘭);紐約州和紐約市當年都是荷蘭的殖民地,而華爾街當年也不叫Wall Street,當年的名字叫WalStraat。


        你去觀察這個股份制,股份制就是典型的在個人主義精神下建立的集體。什麼叫股份制?那就是整個公司的每一分利益都不可能是沒有主人的!一個公司都是分成股份的,每一個人佔多少,都說得清清楚楚,這就是個人主義下的集體和集體主義下的集體之間的差異。而集體主義下的集體,永遠有一部分所謂的集體利益不屬於任何人。

荷蘭在這個昌盛時期的另一個發明,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保險業!保險是幹什麼用的呢?說起來不好聽,是為了走私黑奴。當年的走私黑奴,最早就是荷蘭人幹的!這個生意,當年有條」金三角航線「。所謂的」金三角航線「,指的是阿姆斯特丹、非洲好旺角到美洲。這條線美洲的終點當時不在紐約,是在一個叫Curacao的荷蘭殖民地。


」金三角「是幹什麼的呢?從荷蘭出發,船上裝滿了亂七八糟什麼劣質酒啊玻璃球球之類的東西,開到好旺角卸下來交給酋長賣給酋長。酋長就把這些爛酒啊玻璃球球的當成寶貝,然後呢,就把他的奴隸裝上船,荷蘭人再把這群奴隸運到美洲,再到奴隸市場賣掉。賣掉以後呢,就去華爾街去買皮毛,皮毛再運回到歐洲。而皮毛在歐洲的價格是相當的高,所以呢,這是一個」金三角航線「,等於是一船垃圾開出去,一船黃金開回來,它的利潤極高。但是有一個風險,就是船在海上太沉了。為了防禦沉船這個危險,荷蘭人就發明了所謂的保險業,那就是一幫人大家一塊兒湊錢,保這條船。船回來了,利潤大家一塊兒分;船沉了,大家一塊兒倒黴——這就是當年的保險業的保險概念。


再說下這個華爾街。華爾街早年就是皮貨市場,賣各種各樣的動物皮。我們所說的熊市牛市,很多人有各種各樣的解釋,都是亂解釋。實際上所謂的熊市牛市,就是熊皮市場和牛皮市場。因為這個牛皮是水牛皮,質地很好,毛也非常軟,所以價格比較高。而熊皮的毛很硬,所以價格比較低。熊皮販子來了,整個市場價格就往下跌,而牛皮販子來了,這個價格就往上漲,就有了當時熊市和牛市這個說法。


荷蘭在商業領域發明的另一個概念,就是我們現在經常用的所謂準備金制的銀行體系,這個體系也是荷蘭人發明的。所以你看,這麼小,一個只有幾百萬人口,現在也只是一個一千六百萬人口的荷蘭,它發明了股票市場、股份公司、保險業、銀行業。在過去四百年裡,荷蘭它一直是商業上比較重要的國家,在經濟領域它一直是個強國。雖然它曾經達到過頂端,後來被打下來了,但它一直是個強國。

 



上面呢,我簡單介紹了一下荷蘭的歷史。因為荷蘭是新教國家,所以個人主義在這裡是根深蒂固的,它是融入荷蘭人的血液裡的!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意識到自己是個人主義者,但是你一旦提出集體主義的概念,在荷蘭是堅決受到反對的!比方說,你要是提出愛國概念,你最有可能遇到的反問題是「我為什麼要愛國?」「愛國對我有什麼好處?」。最有名的一次就是當年,應該是在20世紀80年代,整個歐洲有過一次民意調查,題目就是「如果蘇聯軍隊打過來了,你怎辦?

A:反抗;

B:投降」。


如果選擇了B,你要給出原因。荷蘭人絕大多數寫的是B。什麼原因呢?也很簡單,反問一句:「我為什麼不投降?」


對於國家主義者集體主義者,這個反問很好回答: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民族的利益……吧啦吧啦吧啦吧……但是對於個人主義國家,這種問題是沒法回答的。「我憑什麼要死?」「既然打不過,我為什麼一定要打?」這就是荷蘭的個人主義概念。


至於荷蘭的個人主義概念造成的社會形態呢,我一般喜歡從一個極端例子去討論。這幾個極端例子大家大概都知道,就是荷蘭的性服務合法,荷蘭的軟毒品合法,荷蘭的賭博合法,荷蘭的同性戀結婚合法,荷蘭的安樂死合法……荷蘭的這些概念即使在西方國家都是受到攻擊的。比方說,當荷蘭議會通過了安樂死合法後,羅馬教皇就對荷蘭發出了很強烈的政治指責,甚至把荷蘭政府比喻成希特勒政府;荷蘭的吸毒政策,也受到了歐洲很多國家的指責,認為這個荷蘭太開放了!那麼我們怎麼去理解荷蘭的這一系列政策,怎麼去觀察這些政策造成的結果呢?我下面就詳細說說。


荷蘭這個政策和它倫理上的觀點,它是一個基於個人主義倫理上的觀點。記住,它很多倫理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個人主義下的倫理,個人不承認給所謂的個集體主義讓路,那麼它就產生了一個自然的結論,就是只要我個人行為不侵犯他人,那麼其他人就沒有權利去指責我。那麼按照這種倫理原則,你反過來看,這些所謂的不合理事件,比如性服務,他侵犯了誰?沒侵犯任何人!吸毒,他侵犯了誰?有人可能會說,嗷,吸毒者為了想要錢可以傷人。


那麼反過來問一個問題:有人會因為吸菸而要錢傷人嗎?很少見。那為什麼吸毒的癮君子就要傷人呢?因為毒品太貴,他買不起!為什麼毒品太貴呢?因為政府宣布它是非法的,如果政府宣布香菸是非法的,香菸也會成為人們買不起的一種商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毒品對第三者的傷害,實際上是政府造成的。


那麼除了第三者,吸毒者是不是傷害自己呢?荷蘭人從來沒否認過,吸毒是傷害自己的。而荷蘭人認為你願意傷害自己,那是你的自由;你願意安樂死,那也是你的自由。我們只是保證讓你知道你幹的這些事情,確實是在傷害你自己。當你知道你是在傷害自己以後還執意要傷害自己的時候,我們唯一追求的就是你別傷害別人。因此,可以看到荷蘭的這種態度以及它的策略,造成的社會效果要好得多。


剛好我原來一個職員的弟弟是荷蘭的緝毒警察,他跟我談到這些問題。他有一個觀點當時我聽了都比較震驚。他說啥呢?他說一個社會80%的警力是在對付1%的人造成的問題;而往往這1%的人造成的問題,是其他99%的人以他們自己的道德觀點拼命壓縮這1%人的生存空間而導致的。因為這1%的人生活空間受到了壓制,他們就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反社會心理。這種心理實際上是一種報復。如果你把手鬆開一點,給他們一點空間,他們可能就不會產生這種反社會心理,這就是荷蘭人的個人主義:他只要不侵犯你,他只要不侵犯其他人,他個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即使我們不喜歡,我們也無權幹涉。


有人可能就說了,嗷,那他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啊?他要是在我家門口開了一個妓院,而我家還有孩子,這算不算傷害我?當然,對於不喜歡賣淫或者性服務的這個家庭,他有權利保護自己的孩子。


      因此呢,這就是一個雙方談判的問題。你在我家門口隨便開妓院,這是不能允許的,因為你傷害我了。那麼如果你在一個指定地點,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紅燈區,你在紅燈區裡提供任何性服務,我要是不喜歡的話,我只要告訴孩子不許去就行了。所以,雙方各自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互相不幹擾,這就是個人主義倫理下解決問題衝突的方式。人與人之間永遠是有衝突的,問題是在於怎麼解決它。


集體主義就是集體的力量,當然都是一個幌子。而集體主義就是沒有底線的欺壓少數人,這種用集體主義的利益作為幌子欺壓少數人的行為,在個人主義國家是絕對不允許的!任何一個人,當他沒有侵犯其他人的時候,他的權力不得被剝奪,這也是所有西方國家人權概念的核心。這裡頭呢,我們要提一下歷史上的一些時間,關於人權產生的時間。你也可以注意到,這全部都是在新教國家產生的,首先它產生於荷蘭。


      1581年以後,荷蘭就漸漸產生了人權概念。到了1689年,英國爆發了光榮革命。這個光榮革命,就是英國人要保持他們的新教,而光榮革命的過程就是荷蘭當年的國家領導人威廉三渡海跑到了英國,把他的老丈人給打跑了。這時候呢,英國就成立了,讓這個威廉三當上了他們的國王,宣布了人權法案。而美國,實際上就是荷蘭和英國這兩個國家的國民移民產生的。所以美國從一開始就是新教國家,雖然它的憲法中並不提新教這個詞,但是它的主要公民都是新教徒。


因此,新教在各個領域在全世界,引導了現代政治文明的新潮,而這個新潮起點在荷蘭。只有個人主義,才能產生現代政治文明的概念。這裡呢,我要不斷地重複:個人主義是人類文明的真諦,集體主義是人類罪惡的源泉! 天下一切震驚人類的罪惡,都是在集體主義的幌子下幹出來的,個人主義是沒有這麼大的個人能力的。而中國是個典型的集體主義國家,很多的個人主義概念都被有意地歪曲掉了。


現在呢,我們看到有自由主義。那麼什麼是自由主義呢?自由主義實際上就是個人主義的一部分。個人主義分兩大塊,一大塊叫私域,一大塊叫公域。在私域裡面,個人主義講究私域的主人有絕對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私域主人的自由!那麼在公域內,講的是人人平等,講的是道德。所謂公域內的道德,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公德。所謂公域內的道德,就是說大家把自己認同的道德通過投票的方式,通過公共認同的方式來建立成一種規則,這個規則就叫法律。因此呢,個人主義行為,在私域內就是自由主義,在公域內就是法律主義。在公域內,大家的行為就要尊重法律,在私域內愛幹嗎幹嗎,別人管不著!以這個標準,大家可以反觀自己中國社會中的行為,往往是正好整反了:在公域內,人人跑去高呼什麼私域內的道德;而法律呢,又誤侵到私人領域。這種公私不分的行為,在荷蘭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你跟荷蘭人談個人主義,他不一定知道什麼是個人主義,但只要你拿出一個例子來,他立刻會看出這合理不合理,他的這個判斷就是個人主義的判斷。所以對於一切集體主義國家裡那些所謂的合理行為,荷蘭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不合理!

 


荷蘭的個人主義,造就了荷蘭這個國家以這麼小的人口,對人類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原因呢,我很久以前就寫過:人類的一切財富都來自於人類的大腦,它不是自然資源造成的,自然資源是人的大腦認為它可以利用,它才能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人的一切價值都來自於人的大腦,那麼一個人的大腦能量來自於它的自由度。在一個沒有自由的社會裡,人們的大腦就受到了約束,這樣的國家,它的大腦價值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那麼這個國家的財富就不可能和那些完全自由的國家的財富相比。而荷蘭呢,就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國家。所謂的完全自由,也不是為所欲為,完全自由是在我不侵犯他人的情況下完全自由。所以,這種大腦充分開發的狀態,使得這個小小的國家在世界上能站得住腳;不但能站住腳,荷蘭人等於把它的文化傳遍了全世界。


    我們舉個例子,首先大家說的英國文明,實際上是從荷蘭傳過去的。光榮革命的第一任國王就是荷蘭人,接下來荷蘭和英國又一塊兒把這個新教文化傳遍了全世界,這裡邊我們可以做一些區域性的比較。


比方說,從各個洲看,在美洲,南美是天主教,北美是新教;在北美內部,加拿大魁北克是天主教,其他地區是新教;在中國,香港是新教,澳門是天主教;在非洲,南非是新教,其他非洲地區是天主教。所以你可以看到,是新教的話,所在的地方都很富裕,那麼這種富裕是怎麼造成,它有什麼具體的歷史規律呢?我也可以給大家講一下。


人類社會啊,因為人的自私性,它在財富發展中呢,總會因為戰爭——利益衝突的戰爭而進行自我摧毀,這種摧毀往往就使人們爭論一個事情或某個事情的對和錯。我們從原始社會過來,實際上到了歐洲的宗教改革之前,都是那種單一道德的社會體系。


什麼叫單一道德呢?那就是在一個社會中,一件事情必須有全社會認同的一個單一的對錯。在天主教國家呢,那就是,如果市民發生衝突,那麼這種對與錯要由牧師來解釋。牧師解釋不了,紅衣主教來解釋;紅衣主教也解釋不了,那麼就由教皇來解釋。也就是說,一件事情必須要有對有錯,那麼這樣的一個對錯有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因為一個社會不可能容忍錯,那就是誰一旦要錯了,那可能就是有生命危險,可能被社會剷除掉。


因此,在單一道德的社會,一個地方性的衝突一種個人的衝突,往往會升級到社會水平,這樣社會就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對抗。而新教國家有什麼特點呢?新教國家,馬丁·路德說了,每一個人都可以解讀《聖經》,都可以和上帝直接對話,他有他的權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比方說,張三李四這兩個人之間產生了矛盾,他張三不能說李四的錯,因為李四也有權利讀《聖經》;李四反過來也不能說張三錯了,因為張三也有同樣的權力。


那麼這就變成了什麼局面呢?他對我也對,咱倆互相不喜歡,這就產生了多元的道德社會,也就是說一個社會的局部衝突不會造成全社會的衝突,它只是一個局部衝突。兩個人的衝突就是兩個人的衝突,沒必要搞得全社會都攪合在一起。因此呢,在新教國家,這種破壞性的戰爭破壞性的社會騷亂相對來說少一點。這樣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全球的新教國家和地區都比其他地區富裕一些。美國當然是一個最大的例子,因為它是最大的一個新教國家。


再講一個側面的話題,說一下美國和古巴的衝突,實際上並不是美國和共產主義的衝突,它真正的衝突就是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衝突。所以你去問南美國家的領導人或他們的國民怎麼看卡斯楚,他們不是把卡斯楚當成一個共產主義英雄,而是把他當成一個保護天主教文化的人。而天主教呢,帶著一種很強的集體主義色彩。有學者認為,共產主義實際上就是天主教教派自然產出的一種東西。


好了,我的個人主義大概就講到這兒了。哦,差不多半個小時。行了,各位,我講完了!




(配樂於內容無關)







李劍芒,1964年4月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父母兩地分居,隨右派父親在黑龍江飄蕩。1978年3月考入中國科技大學首期少年班,同年10月併入78級近代物理系。1983年畢業分配到中國原子能院,1987年參加中央教師團在湖南漵浦支教一年,1991年作為訪問學者到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核工部工作,1992年轉入代爾夫特大學核反應堆系工作,1993年重新回到ECN核工部,1995年荷蘭議會決議停止核能研究後離開ECN。1996年就讀荷蘭企業管理大學(Nijenrode)國際MBA。1997年畢業後開始創辦公司。



2007年,李劍芒開始介入中國博客,很快成為《博客日報》的頭牌,2012年入選《鳳凰博客》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博主,2011年和2012年兩次進入美國媒體評選的《華人百大公共知識分子》。他的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婦孺皆宜,堪稱政論界的「白居易」;又以邏輯縝密見長,獲得了「邏輯帝」之美稱,並因此受到大眾的追捧,形成了固定的讀者群。


2012年後方韓大戰時期,李劍芒連發數篇博文,鏗鏘有力地指出:方韓大戰是對錯問題,不是真偽問題;質疑權不是公民的人權,不能把質疑權當成言論自由的一部分。他明確劃定了「公域」和「私域」,指出公民有權利對公域中任何疑團質疑,「私域」是公民質疑的禁區。如果說方舟子此前是用理性之矛完爆韓寒邏輯混亂之盾,那麼李劍芒的出現則為挺韓陣營豎起了一塊理性的守護盾。而「公域」「私域」的界定,則作為他的招牌式思想理念,為網絡言論樹立了一個嶄新的文明路標,讓人們找到正確的質疑與思考方向。李劍芒也由此在微博世界中聲名鵲起,眾粉絲一路追隨,傾聽他睿智而詼諧的聲音。



李劍芒的重要主張,除了「公域與私域」理念以外,還有對「愛國主義」的討伐與反思,指出「個人主義是人類走向文明的源泉」。關於民主,他認為「努力方向是喚醒上層」,因為上層代表了精英文化,他們的「大腦進化」推動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下層的「肌肉革命」只會把人類歷史推向「翻大餅」式的惡性循環之深淵。他還極力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世界公認的普世價值觀,應當成為人類道德的第一金律被遵守。



作為一個海外華人,李劍芒以國際化的視野,針對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種種現象與事件,進行邏輯思考,提出具有獨創性的見解,為人們提供了另一種深入認識事物的視角。他的著作《私想著》圍繞著「人」這個中心點進行闡述並發散開去,分「人性根基」「人心疆域」「人力巔峰」「人群聚焦」四個部分,對廣義上的「人」的心理與行為進行了深度剖析。



(假如二維碼掃描無效,請加劍芒秘書貓貓微信好友私信解決。微信號:jianmang7)



相關焦點

  • 我在荷蘭:疫情喚醒高度個人主義的社會
    政治家的聲音在荷蘭能找到不少共鳴。荷蘭當天的《人民報》上,也以「失落的一個月」為題,梳理了病毒傳播與失控的時間線,指出本國疫情領導者的天真與失職。《人民報》細數了2月份荷蘭對疫情中的中國提供的幫助, 幫助向中國貨運飛機提供臨時航空權,讓其載滿防疫物資飛回中國。當時已經有國家禁止防疫物資出口,但荷蘭沒有那麼做。
  • 荷蘭歷史的簡介
    ),是由荷蘭、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4個構成國組成的君主立憲制的複合國,是一個以荷蘭本土為核心的主權國家。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區域)成立了烏得勒支聯盟,共同反對西班牙統治,這被認為現代荷蘭的開始。1581年7月26日,來自荷蘭各起義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鄭重宣布: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權,聯盟正式宣布獨立,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
  • 荷蘭和德國足球哪個厲害?
    荷蘭和德國的足球較量,不僅局限於恩怨和強隊交鋒,更是代表兩種足球風格的交鋒,荷蘭是絕對的技術足球和藝術足球的完美結合,他們極愛個人主義,注重個人表演和個人發揮,而德國足球則與荷蘭足球呈絕對的反角,也與荷蘭足球呈絕對的反差。
  • 荷蘭歷史(二)兩大中世紀王朝塑造現代荷蘭雛形
    上期荷蘭早期歷史 同樣是在上期我們提到過的法蘭克人,在羅馬帝國末期就已經奠定了其在荷蘭地區的統治地位,並想東南方向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版圖。事實上,儘管法蘭克人仍然聚居在自治的小部落,這意味著其統治是相當分散的。
  • 歐洲之旅第十站--荷蘭(風車村看荷蘭的水利)
    從前真不知道荷蘭的水利治理一流,到了荷蘭聽了講解,終於明白,這原來是因為荷蘭的地理狀況決定的。一個是須德海afsluitdijk攔海大壩,是荷蘭近代最大的圍海工程,竟然有36公裡之長,沿路風景秀麗,在荷蘭,這樣的與海水永不停止的鬥爭的水利工程很多,讓我看到了一個頑強的荷蘭。
  • 最不像荷蘭的荷蘭城市,歐盟與歐元都在這裡誕生
    它是荷蘭最古老的教堂,始建於公元6世紀,聖瑟法斯是荷蘭第一個大主教,公元384年葬於此處。聖瑟法斯教堂的紅色塔樓是城中最醒目的存在時不時有人穿越廣場,也有情侶坐在教堂前的臺階上私語。無論是因建築周期長而兼容不同時代風格的教堂,還是廣場四周的建築,都迥異於一般的荷蘭城市。這裡是馬斯垂克,位於荷蘭東南部的小城。
  • 荷蘭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古羅馬時代,萊茵河南岸的地區先是屬於「比利時高盧」省,後歸於「日耳曼行省」。這裡的北部地區居住著許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則是高盧人,而這些高盧人在移民時期也融合了許多日耳曼部落,其中撒利恩法蘭克人從這裡遷移到高盧,並在公元五世紀建立起了強大的墨洛溫王朝,後來發展為查理曼帝國。中世紀時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
  • HL荷蘭護照、荷蘭永居、移民荷蘭不得不說、荷蘭人樂活六大理由
    HL荷蘭護照、荷蘭永居、移民荷蘭不得不說、荷蘭人樂活六大理由!當然,關於荷蘭的數據也非常充足,例如:荷蘭兒童的幸福程度全世界排第一;荷蘭2014年的人均GDP世界排第八,歐洲排第二;荷蘭是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2014年人均國民收入全世界排第12位,等等。可是,生活不是簡單的一串數字,宜居也不能只看一堆排名。今天,就帶你從人文情懷上來說一說,樂活在荷蘭,究竟有些什麼讓人難以拒絕的理由?
  • 荷蘭足球發展歷史回顧
    前排從左到右分別為荷蘭足球名將貝克爾、達爾肯伯格和約翰森,後排為邁耶斯。享有「三劍客」美譽的荷蘭著名球星巴斯滕(左)、古利特(中)和裡傑卡爾德(右)荷蘭海牙足球隊著名隊員埃爾卡亞蒂在比賽中。【歐洲版駐荷蘭特約記者 張亮】第21屆世界盃足球賽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羅斯隆重舉行。
  • 不得不說的荷蘭文學 和鮮為人知的荷蘭故事
    荷蘭知名歷史社會學家艾布拉姆·德·斯旺、知名生物學家耶勒·熱尤墨爾、國際知名美學家約斯·德·穆爾、荷蘭知名漢學家林恪和荷蘭籍伊朗作家卡德爾·阿卜杜拉,將同時出席「拙見·第三屆南方國際文學周」主題單元「荷蘭文學中國行」,細述不得不說的荷蘭文學和鮮為人知的荷蘭故事。毫無疑問,這是本年度廣州極為重要的國際文化交流現場;更為重要的是,趕緊開始搶票,趁現在還有空額。
  • 在荷蘭辦公室職場的足球哲學
    歷史上,荷蘭足球孕育了許多世界足壇的超級巨星,其中包括巔峰時期的荷蘭三劍客:路德·古利特(Ruud Gullit)、弗蘭克·裡傑卡爾德(Frank Rijkaard)、馬爾科·范巴斯滕在回顧荷蘭足球歷史的同時,裡努斯·米歇爾斯(Rinus Michels)是一個不能忘記的名字,可以說荷蘭在足球上的黃金高點幾乎由裡努斯
  • 「荷蘭藝線」第二彈|鹿特丹小交響樂團、荷蘭國立博物館……這裡...
    01視覺藝術Visual Arts解鎖荷蘭國立博物館:攝影的魔力#荷蘭國立博物館 #藝術 #荷蘭 #博物館#解鎖荷蘭國立博物館#在家看展荷蘭國立博物館中的藏品講述著荷蘭過去八百年的歷史。阿姆斯特丹大提琴八重奏:阿沃·帕特《賜平安》&菲利普·格拉斯《時時刻刻》電影配樂#大提琴 #八重奏 #AloneTogether
  • 荷蘭改名了?中文名稱還是稱「荷蘭」!更多荷蘭美景這裡看
    為了在新的一年重塑國家品牌,荷蘭將國家名定為唯一的尼德蘭(Netherlands),從2020年1月開始,荷蘭政府將正式取消使用了超過25年的荷蘭這個非官方暱稱,在所有的文學作品和營銷材料中都將只使用官方稱呼尼德蘭一詞。
  • 多德雷赫特,體驗荷蘭歷史的奇妙之旅
    多德雷赫特,對於很多國內來說是太陌生的一個地方,也並非是一段旅程中的目的地之一,但不管從荷蘭歷史發展的意義還是遊覽景致來說,這都是一個非常值得前往的城市!一條老馬斯河將茲溫德雷赫特和多德雷赫特隔開多德雷赫特的荷蘭語是Dordrecht,和鹿特丹和海牙同屬於南荷蘭省。
  • 荷蘭「鬱金香事件」的理性歷史真相
    而若說「瘋狂」,則更是將它看成為一場毫無來由、因而也是無理性可言的突發性事件。在英國歷史學家邁克·達什看來,鬱金香熱及其隨後的崩盤,固然是由人的貪婪引起,但人的貪婪,僅僅是「投機狂熱發育的溫床」。所謂「溫床」,是要種種因素刺激之下才能蔚然壯大的。所以達什又說「一旦時機成熟,隨時可能爆發」,對這一「時機」的分析和探討,遂成這本《鬱金香熱》的主題。
  • 連克世界冠軍,蘇利南裔球員再立功,荷蘭足球又回來了?
    在那一年年末的歐洲金球獎評選中,「荷蘭三劍客」巴斯滕、古利特、裡傑卡爾德位列前三名。在那一年的歐錦賽上,也正是憑藉三劍客的表現,荷蘭首次獲得歐洲杯冠軍,荷蘭足球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而作為這支球隊的核心,「辮帥」古利特和「黑天鵝」裡傑卡爾德均是蘇利南後裔。
  • 沒有他們就沒有荷蘭!細數荷蘭歷史上10個重要的男人
    在荷蘭生活了這麼久,大家對荷蘭歷史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吧。小編今天帶你了解荷蘭背後的男人們,沒有他們就沒有荷蘭的今天,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何方神聖。第一位:Willibrordus聖威利布羅德是盎格魯撒克遜基督教傳教士、荷蘭主保聖人。公元658年左右生於英格蘭的諾森伯蘭,幼年即被送入約克附近的瑞蓬修道院修行,為聖威爾弗裡德的弟子。
  • 荷蘭十大著名旅遊景點 領略荷蘭風情
    下面為您收集到十個荷蘭特色景點,帶您走進荷蘭最美最好玩的景點,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荷蘭那散落在窪地和森林中、運河和水道間、遊艇和單車上的荷蘭式生活!荷蘭十大著名旅遊景點  No.10 Gouda 奶酪之鄉——豪達  記得小時候看貓和老鼠時就特別想去美國吃奶酪,後來才知道那種久負盛名圓形奶酪的原產地竟然是荷蘭的豪達。
  • 歷史的可愛之處,英國國王曾經是荷蘭人,並且荷蘭幫助英國崛起99
    所以這才是講這些佛教以外的歷史事件的原因。 先是重金賄賂了瑞典政府,讓其退出三角同盟,隨後跟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約好:咱倆一塊收拾荷蘭,戰爭費用我給你一部分,你從海上打,我從陸地上打,等滅了荷蘭,把它給瓜分了就得了。 查理二世覺得可以,雖然看法國也不太順眼,但是總比荷蘭人強,於是雙方達成秘密協定,聯手進攻荷蘭。公元1672年法國起大軍12萬,率先向荷蘭發動進攻。
  • 明天過後,荷蘭就不叫荷蘭了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Holland」已泛指荷蘭全國,荷蘭政府的官網也使用Holland.com。「以前對外宣傳,只推廣國家的一部分,有一點奇怪。」荷蘭外交部一名發言人說。事實上,「荷蘭」指的是該國12個省份中的兩個省份,包括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蘭省以及鹿特丹、海牙所在的南荷蘭省。這兩個省份早在19世紀就成為該國的經濟和財富中心,之後一直在荷蘭對外宣傳中處於「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