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資本在2015年高點的預言:中國股市正在巨大的泡沫中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點拾投資

導讀:今天分享的兩篇馬拉松資本文章都和我們中國股市相關。在第一篇文章中,馬拉松資本看到了中國四大銀行的超高盈利能力,無論是ROE還是利潤增速都是很高的。站在當時的角度,馬拉松資本認為中國銀行業那麼賺錢,和槓桿率有很大因素,未來可能出現一次信貸危機(當然,事實上並沒有出現)。

而今天的第二篇文章,恰恰寫在2015年5月,距離A股歷史上最慘烈的去槓桿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在這篇報告中,馬拉松資本鮮明指出了中國股市的上漲背後來自場外配資,並且以上海電氣為例,這家公司在A股市場的估值遠超港股市場的估值,顯示出了背後的定價不理性。馬拉松資本也認為,這是一次巨大的泡沫,可惜我們許多人看到都太晚了。。。

文章來源 | 《資本周期》6.5-6.6

價值陷阱(2014年9月)

中國銀行的槓桿率較高,但在資本周期的地位不高。

對於新興市場的逆勢投資者而言,一個行業似乎提供了卓越的價值。該組中最大的四家公司在2013年的平均股本回報率為20%,在過去五年中平均為21%。自2008年以來,它們的利潤以18%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去年實現了可觀的12%的增長。渴望流動性的投資者無需擔心。這些公司的總市值超過6500億美元。但他們的股票不受歡迎,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以帳面價值購買。

這四家公司就是中國四大行。傳統觀點認為中國的金融並不適合投資。然而,馬拉松資本在銀行業上賺到了相當可觀的錢。例如,亞洲金融危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從廉價的金融中獲得可觀的回報。中國銀行現在這麼便宜,難道它們不會提供這樣的機會嗎?

簡短的答案是「不」——至少是我們的觀點。較長的答案最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試圖確認中國銀行的盈利能力;第二部分是確認銀行在資本周期的地位。讓我們從解構銀行的盈利能力開始。以工商銀行為例,其股本回報率為20.8%,這得益於1.4%的資產收益率,槓桿率將其放大了15倍。第一個問題是信貸風險(即帳上不良貸款的準備金)是否已得到充分考慮。

圖表6.2比較了過去十年來工行和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美國銀行的貸款增長和風險成本。讀者會注意到,工行的信貸成本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很低,在此期間,貸款增長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左圖顯示,在雷曼危機爆發之前的幾年裡,美國銀行的信貸成本同樣較低,貸款增長強勁,眾所周知當時太樂觀了。

銀行的資本回報率對信貸成本非常敏感。例如,如果工行的風險成本上升至不明顯的1%,則其股本回報率將下降近五分之一,從20.6%降至16.8%。在考慮銀行的真實盈利能力時,還必須將槓桿水平標準化。在工行,人民幣的每筆股本都支持近15元人民幣的債務。

然而,正如槓桿放大利潤一樣,它也可以放大損失。新興市場銀行的平均槓桿水平約為10倍。美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槓桿率大約也是這個數。假設信貸成本佔總貸款的1%,槓桿比率是10倍,則工行的股本回報率將降至11.3%。在我們看來,這個數字更接近工行的可持續盈利能力。我們得出這一結論時並未考慮到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完整性或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威脅。

對於中國的銀行而言,不僅信貸成本低,槓桿率高。他們在資本周期中的地位似乎也很差。在資本周期的教科書示例中,新資本被吸引到利潤超額的行業。最終,這種資本流入會導致產能超支,從而損害行業盈利能力和股東回報。這個過程在商品行業中最為明顯,因為他們的產品沒有差異。做出真正好的投資的機會往往只有在周期的轉折之後才出現。也就是說,當資本開始流出時。

鑑於信貸是一種商品,資本周期分析對銀行的重要性與對任何其他商品業務的重要性一樣。但是,存在一些差異。由於信貸沒有實際限制,因此信貸的增加僅受銀行可以累積的股本金額和可以承擔的槓桿額度的限制。這使得管理人員更容易在周期的上升階段被淘汰。

當銀行業務周期轉向時,需要為過去的錯誤追加費用,即信貸成本激增。容量還需要通過去槓桿化退出;這以資產負債表和合併收縮的形式出現。

就中國銀行而言,這些症狀尚未顯現出來,這意味著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它們還沒有處於資本周期的正確位置。信貸成本一直很低,儘管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融資,但這樣做是為了維持增長而不是去槓桿化。這如何發揮是很難確定的。中國的信貸貶值可能以亞洲危機的方式迅速發生(泛濫),或者更像日本的那樣,但無論如何都會發生。

惡魔般的冒險(2015年5月)

中國股市正顯示出投機過度的所有跡象。

過去一年,中國股市一直在增長。在截至四月的十二個月中,中國大陸股市上漲了120%。市場評論員似乎不願在中國的泡沫上倒計時。《金融時報》最近的社論認為,即使「中國股票被明顯高估了……可能仍會上漲。」那是無可爭辯的。

高盛表示:在「非常狂熱的零售活動中」,市場「肯定正在泡沫化」,但是「會不會泡沫破滅系統?答案還沒有。」總部位於香港的戰略機構蓋夫卡勒警告說,「繼續徘徊的壁花投資者可能很快就會有錯過這次危險。」但是,有些機構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從表面上看,中國股市應該引起馬拉松的極大興趣。一些行業似乎已經進入了資本周期的低谷。至少幾個月前,股票估值看來是合理的。北京已經宣布打算解決大規模的工業過剩產能。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所有這些都應該成為一個有同情心的起點。

然而,估值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引人注目(陷入困境的銀行對總體市場估值影響不大)。此外,中國大規模過度投資的後遺症是嚴峻的,而且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上證指數目前的市盈率為21.7倍。但是,不包括銀行在內,這一市盈率達到了37倍。深圳交易所沒有受到銀行的壓力,而且對泡沫技術領域的投資也更多,目前其市盈率是其市盈率的57倍以上。深圳交易所四家最大的公司中有三家是零售股票經紀人,這令人不安。

股市的最新上漲恰逢(但)另一項重大的貨幣寬鬆政策–這次被稱為「抵押補充貸款」,該政策自2014初夏開始,已允許金融機構在短期至中期獲得1億元人民幣短中期期流動性貸款。在實施了這些貨幣業務之後,到去年9月,7天回購利率從5%以上降至3%。大約在同一時間,政府削減了交易費用,將每人允許的經紀帳戶數量從一增加到20(誰可能需要那麼多?),並放寬了對保證金貸款的限制。北京似乎故意擴大了泡沫。

以在線視頻服務提供商北京寶豐科技有限公司為例。截至5月中旬,該公司已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39天。在過去的36天中,其股價上漲了每日允許的上限10%。通過複利的魔術,該股票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內上漲了2500%。該公司的營業利潤僅為300萬美元,目前市值高達40億美元。北京寶峰只是今年發起的225宗IPO之一,其中223宗在上市首日即受到限制,IPO以來的平均表現超過400%。

保證金貸款是零售經紀人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今年迄今為止,貸款量增長了80%,自2014年初以來增長了五倍多。保證金貸款於2010年在中國首次獲準,並已為自由流通量調整後市值的8%提供資金-相比之下,大板的保證金貸款約為市場價值的2%。J.K.的讀者 加爾布雷思的《大崩盤》可能會回想起他的觀點,即在達到市值的10%之後,保證金貸款是1929年崩盤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中國股票市場的投機者比他們的爵士時代先驅者更具槓桿作用。法國巴黎銀行認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量增量的約20%來自保證金貸款。

得益於「滬港通」計劃,部分流動資金已經流入香港證券交易所,該計劃使大陸投資者能夠獲得在香港交易的中國股票。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的平均交易價格比其內地股票低30%。當香港股市上漲至上海股市時,多頭希望通過縮小折價幅度獲利。

上海電氣是一家大型工業公司,已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是當前市場瘋狂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中國,該公司的隱含市值達410億美元,市盈率接近100倍,市淨率達6倍以上(淨資產收益率10%)。在香港,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估值為隱含市值133億美元,市盈率是市盈率的33倍,市盈率是市盈率的2.3倍。與中國的價格相比,香港線可能看起來很便宜。但我們認為,這兩種估值都是不合理的。

相關焦點

  • 中國股市即將超過2015年的泡沫
    作者: Sofia Horta e Costa 編輯: 嗷嗷豬[摘譯 - 原文 Bloomberg -- 2021年1月5日]中國股市正接近2015年創下的高點,當時泡沫推高了股價,隨後破裂。這次的估值更加合理,幾乎沒有瘋狂投機的跡象。
  • 「叒」是萬億成交:滬深300收復2015年高點 茅臺等新高不斷
    滬深300收復2015年高點,茅臺等新高不斷,也有股票15天跌掉70%…胡華雄 元旦後第3個交易日,滬深股市繼續上攻,滬深300指數突破2015年高點,兩市成交額連續3天超過1萬億元。與此同時,此前連續走弱的「大象」——銀行板塊開始轉頭走強,成功激活滯漲權重股人氣,帶動滬指走出5連陽。
  • 美國政壇大佬Ron Paul:負利率摧毀全球經濟,債券泡沫將會破裂
    「價值17萬億美元的債券是負利率,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這是一個泡沫,我們處於歷史上最大的債券泡沫中,而且它將破滅。」「隨著量化寬鬆(QE)的出臺,我們面臨著大量的通脹問題。而且,每次你把利率降低到低於市場水平,創造新的信貸,那就是泡沫。」羅恩·保羅以其對美國經濟和股市泡沫的警告聞名,去年就曾預測美股可能崩跌50%以上。
  • 2020年最大膽的預言:全球股市將下跌30%-40%,中國股市呢?
    國內的防控措施及時有效,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目前反而輪到外國爆發疫情,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歐美股市重挫,原本已高高在上的美股不堪一擊,拖累了其他國家的股市。那麼,這裡做一個大膽的預言,美股於2020年將下跌30%-40%,其他股市也將跟隨下跌。美股牛市運行了11年之久,市場擔心牛市終結。
  • 中國股市:股市大跌,我們常說的蒸發幾個億,蒸發的錢去哪裡了?
    中國股市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據統計,從2017年高點至2018年年末A股市值已經蒸發了近24萬億。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疑問,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24萬億意味著什麼?24萬億比我國2015年全年的GDP還多;相當於建18條京滬高速鐵路;相當於近344個巴菲特資產的總和,這麼一筆巨大的財富卻在無形中灰飛煙滅。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
  • 肖剛總結2015年股市波動:要終結「牛市情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今晚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上進行了題為《終結「牛市情結」——我們從2015年股市危機中學到了什麼》的講話時,總結2015年股市波動中的經驗教訓: 防範經濟轉型中的資產泡沫 肖鋼表示,在牛市情結下,政策以寬鬆基調為主,呈現激勵政策多,控制政策少的特徵。
  • 漢和資本:溯古論今——從歷次深調中看波動
    當時的中國,一方面內部面臨著「經濟硬著陸」經濟從熱到冷的轉變,貨幣政策從穩健轉向從緊,國務院提出「兩防」,即「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 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流動性開始從緊,當時股市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資本市場也相當配合的應聲下跌超過70%。
  • 中國股市:現在的股市到底有沒有泡沫,泡沫會比房地產大嗎?
    現在股市比房地產泡沫大,這種觀點真是危言聳聽,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太無知了,應該是對股市根本不了解,或者盲目看好房地產,才能給出這樣的結論。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股市當前還處於被低估,根本就沒有泡沫,有泡沫的就是部分已經被炒作高位,嚴重透支未來股價的部分個股,大部分個股都還在底部趴著,還嚴重被低估,又怎麼可能有泡沫呢? 可以從整個A股市場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來證明股市有沒有泡沫,截止周五收盤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為16.07倍,深證指數平均市盈率為33.69倍。
  • 美股面臨真正巨大的泡沫 建議徹底退出市場
    (簡稱為「GMO」)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投資策略師、傳奇投資人傑裡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近日向投機者發出了嚴厲的警告,正是投機者的行為在過去一個世紀最嚴重的大流行期間推動美國股市創下了新高。 格蘭瑟姆說道:「我的信心正在迅速增強,越來越確信這實際上是我投資生涯中第四個真正巨大的泡沫。
  • 專訪羅傑斯: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的未來非常樂觀
    中國A股市場的發展正在越來越開放。中國的投資者越來越多,經濟越來越好,公司也越來越強。我對於中國經濟和股市的未來非常樂觀,我也會持有更多的中國股票。當然我們有時候會經歷市場下跌,但這是經濟運行的正常表現。
  • 羅傑斯: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的未來非常樂觀
    2008年美國也有過一次巨大的泡沫危機,泡沫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使用了太多債務,其二就是股價太高,最後泡沫破滅,市場崩盤。隨後政府嘗試削減內部流通資金數量。現在全世界政府都在印很多錢。我想當他們停止時,世界各地的投資市場都將面臨巨大的問題。澎湃新聞:您好像在中國購買B股比較多,您有購買中國A股嗎?對於A股市場有何看法?
  • 大疫水牛與剛性泡沫
    在中國,大量貨幣流入非市場化的房地產,扭曲了房地產價格;閃襲長期萎靡的股市,製造了「大疫水牛」。在美國,美聯儲直接向金融市場輸血,製造了「剛性泡沫」。在歐美國家,由於存款利率極低或為零,投資者不願意將其存入銀行,而是投入股市、期貨、基金等資本市場及房地產市場,進而製造大牛市。如1983年到2007年,美股、房地產掀起了一股長達20多年的大牛市(不排除「科技牛」因素)。這是第二波衝擊。再看中國。中國利率市場不是市場化的,長期維持高利率,吸納儲戶存款,所以中國的儲蓄率比較高。這股「洪水」大量滯留在商業銀行系統中。
  • 市場的力量|專訪羅傑斯: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的未來非常樂觀
    他也在幾十年裡無數次到訪中國,與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了緊密而特殊的聯繫。中國資本市場成立三十周年之際,澎湃新聞請吉姆·羅傑斯分享其對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發展變遷的觀察與感知,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個外資與國際視角。
  • 股市策略:科技股泡沫的歷史比較與社會影響
    最近,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截至8月27號,美國科技股的總市值為9.1萬億美元,首次超過總市值為8.9萬億美元的整個歐洲股市(包括在英國和瑞士上市的股票)。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的時候,歐洲股市的總市值為美國科技股總市值的4倍,由此可見美國科技股暴漲速度有多麼驚人。
  • 羅傑斯: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的未來非常樂觀,最近買了一些白酒股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市場的力量|專訪羅傑斯: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的未來非常樂觀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為起點,2020年12月19日,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建立已滿30年。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不斷改革創新,發展壯大,今日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
  • 當下市場 要投國內外行業反差巨大的公司 掙趨勢的錢 掙泡沫的錢
    林園表示,過去數十年,資本市場真正賺錢的是上市公司的企業家,這是因為審批制等各個方面因素,企業存在發行的高溢價,但接下來情況會改變,在註冊制下,股市會逐步往市場定價這條路上走,這是大趨勢。  以下為林園直播實錄:  主持人:現在年底了,當下投資者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警惕什麼?
  • 證券日報發布2020年中國股市十大預言去年預言「十中八九」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結構進一步優化,三大攻堅戰取得新進展,資本市場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展望2020年,經濟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加力、資本市場進入多板塊協同改革新階段,這三個因素疊加,將帶來全新的市場風景。
  • 賣空禁令加劇韓國股市泡沫 或遭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下調權重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韓國政府已經找到一種方法,可以令在當地股市佔主導地位的散戶投資者保持滿意:長時間實施賣空禁令。然而,這一賣空禁令正加劇韓國股市泡沫。對衝基金Petra Capital Management認為,「生物科技行業的部分泡沫可能是由於缺乏賣空操作。」今年8月,韓國政府將該國3月份實施的賣空禁令再延長了半年,這令需要賣空以管理風險的機構投資者十分驚愕:儘管韓國綜合指數自3月份暴跌以來已飆升約60%,但這一禁令仍被延長。
  • 李迅雷:疫情讓泡沫更剛性?
    美國股市的真正下跌是在格林斯潘發出警告五年之後的2000年中旬才發生,而中國股市也跟隨著美國的網絡股泡沫,直到2001年中旬才下跌。  記得我在2007年3月份的時候,認為A股也出現了「非理性繁榮」,於是在《新財富》專欄上發表了《資產膨脹下的估值缺憾》一文,試圖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解釋A股股價走向非理性的原因。
  • 華爾街大空頭:美股和比特幣存在巨大泡沫 仍看好黃金
    來源:新浪財經華爾街大空頭、Rosenberg Research總裁David Rosenberg警告投資者,美股和比特幣是巨大的泡沫。Rosenberg表示:「根據我們(對股市)的評估工作以及基於一系列不同的指標,我們認為股市被高估了2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