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大會堂裡響起歌聲,什麼情況?
原來,這是全國政協委員、來自雲南大山深處的普米族歌手茸芭莘那在談及家鄉發展變化時,難掩興奮,用普米族語言唱了一首歌。
(03:02歌聲響起來!)
茸芭莘那是一名從青歌賽走出來的歌手。2006年,她唱著外公教給她的普米族的古老的古歌,走向了青歌賽的舞臺。當她在全國獲獎的消息傳到村裡以後,全村父老鄉親們拿出普米族的蘇裡瑪酒,通宵達旦為她狂歡。她回憶說,「第二天鄉親們醉得連活都幹不了。」
2013年俄羅斯「中國旅遊年」開幕式上,克裡姆林宮舉行了《美麗中國》主題文藝演出。茸芭莘那介紹,她當時演唱了在青歌賽上的代表作——《怒江大小調》。
此次在人民大會堂放歌,她說,這是「用普米族自己的方式,歌頌偉大的新時代」。這也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通道開設以來現場第一次傳來歌聲。
普米族的茸芭莘那委員接受採訪。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當日,全國兩會期間第二場「委員通道」舉行,茸芭莘那等12名全國政協委員走上通道,接受記者採訪。
截至目前,今年兩會期間已舉行三場「代表通道」、兩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
講脫貧之道,論創新之徑,話振興之路,談信心之旅……連日來,數十名代表委員講述了諸多「中國故事」。
脫貧之道
——卓嘎的時髦生活
「我們玉麥鄉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我們通往外界的公路通了,我們有電了,我們村裡有商店有餐館有民宿……」
走上「代表通道」,西藏自治區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卓嘎向中外記者講述著自己家鄉的變化。
玉麥地處中國西南邊陲,1962年至1996年的34年間,卓嘎姐妹在父親桑傑曲巴的帶領下,組成了「三人鄉」。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數千平方公裡的國土。近年來,隨著西藏邊境小康村建設的開展,如今的玉麥鄉已經有了9戶32人。
卓嘎和鄉親們的生活,不僅富裕了,還時髦了。她說,「買東西不需要現金,直接用手機微信掃二維碼就可以了。」
卓嘎(中)在藏語翻譯的幫助下接受採訪。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小小竹杯,摘掉貧困帽
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是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的村民,是一名90後,走上「代表通道」時,手裡捧著一個杯子。杯子的外殼是用赤水的竹子、經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
她說,這個杯子看似普通,卻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工具——每編制一個竹杯,村民可獲得100多元人民幣的收益。
走在這條綠色脫貧路上,赤水於去年摘掉了貧困帽。
楊昌芹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昭通的「蘋果戰術」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昭通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大進分享了昭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蘋果戰術」。
昭通是雲南的「北大門」,在中國14個連片貧困地區中,是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未來3年,該市每年要脫貧30萬人以上。
郭大進介紹,「種蘋果」帶動了30萬貧困群眾收入增加,當地果農收入翻了好幾倍,全國各地「果粉」讓昭通的「紅蘋果」變成「金蘋果」。
創新之徑
——董明珠與「黑燈工廠」
「中國製造」一度享譽世界,但近年來,因為創新不足,一些短板逐漸顯露。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對此感觸頗深。
她說,現在中國製造發展的短板,在於一些核心關鍵部件依然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
關於創新,董明珠談到了「黑燈工廠」(即無人工廠),她指出,類似的新技術和新業態,是實體經濟轉型過程當中的一個升級,要看到其背後的力量。
董明珠說,希望短時間內能讓更多產品走向全球,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改變。
董明珠接受採訪。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馬化騰的「特區人生」
關於創新,在深圳學習、工作、生活30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頗有發言權,他亦稱自己是特區改革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受益者」。
馬化騰於20年前創辦的騰訊,從最初的5人小團隊發展到了4萬多人。這也是深圳特區乃至整個中國飛速發展的縮影之一。
他說,近五年來,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升,尤其是網際網路和科技領域發展更為迅猛。
馬化騰表示,未來,希望用科技創新推動改革發展,希望他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帶一路」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馬化騰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振興之路
——國人大飛機夢圓時
兩會期間,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的最新進展一直備受關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表示,這是一款150座級的中短程幹線客機,是目前世界上的主流機型。
2017年5月,C919首飛成功,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又近了一步。
在吳光輝眼裡,C919不僅顏值高,而且內在美。這背後,承載著整個研發設計團隊多年的辛勤汗水。他透露了一個細節:C919採用的鋁鋰合金,是與供應商經過十年打造而成,合金的智慧財產權和技術規範都在中國商飛自己手上。
吳光輝透露,C919還將進行3到4年的試飛及實驗活動,預計到2021年交付給首家用戶。
吳光輝(中)接受採訪。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厲害了!中國航天
作為首位亮相「委員通道」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航天員楊利偉表示,中國將開展第三批航天員選拔。
楊利偉被作為「中國航天第一人」,執飛了神舟五號任務。伴隨著一次次出徵和凱旋,中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活動、空間交會對接三大技術,建成了配套完整的載人航天研製試驗體系,取得了一系列空間科學技術顯著成果。
同為航天人,2013年曾在太空為地面6000多萬名孩子授課的全國人大代表王亞平說:「慶幸自己身處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孩子們能夠趕上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
楊利偉(中)等委員接受媒體採訪。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信心之旅
——賈樟柯:將國際電影展搬進平遙古城
走上「代表通道」時,全國人大代表、導演賈樟柯分享了一組數據,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559億,其中,中國製作電影的票房超過50%。
「中國確實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我們可以把好的文化資源,在基層落地生根。」他說。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山西人,賈樟柯將「國際電影展」搬進平遙古城。他說,「過去,基本上只有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才辦電影展、電影節。」
有評論稱,賈樟柯話語間展現著中國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也表達了中國電影人對大國文化的自信。
賈樟柯回答提問。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楊揚的「冬奧期待」
在3日舉行的「委員通道」上,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首次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亮相。
楊揚是中國首位冬奧會冠軍,也是獲世界冠軍最多的中國運動員。不久前,她剛剛從平昌冬奧會的現場回到中國。
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楊揚報以期待,她說,中國將爭取參加北京冬奧會所有參賽項目。
申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中國提出「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楊揚說,中國正在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推廣冬季健身,希望通過舉辦冬奧會,讓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把冬季運動產業做強做大。
楊揚(右)在「委員通道」接受媒體採訪。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