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號左右,市場開始緩慢恢復,現在每天的銷售量基本達到去年這個時候的水平。」在浦南花卉基地,經營商李蘭秀一邊說著話,一邊熟練地忙著手頭的活計。只見市場內搬出一盆盆色彩繽紛絢麗的鮮花,送入即將到達的物流車輛中,再送至上海市內各個大型花市和需要鮮花點綴的工程現場。
松江浦南地區的花卉市場在上海一直頗具代表性。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向好,浦南花卉市場逐步復甦,部分基地的銷售量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來自花卉之鄉雲南的李蘭秀在松江浦南從事著花卉種植和經營多年,租下了200多畝地種植花卉。
她坦言,過去這兩個月,對於她這樣的「花農」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相比必需品屬性更強的大米蔬菜等農產業,由於市場需求不足,再加上當時運輸不暢,花卉銷量下滑得厲害。
「當時基地的花成片成片地開,也只能看著它們一天天地敗下來,每天就盼著疫情早些結束。」 李蘭秀說,春節這兩個月是花卉銷售旺季,往年這個時候,不單是基地內的花卉要銷售大半,還要引進來自雲南的反季花卉,而今年這個春節卻成為一年中經營最為慘澹的時期。
為了減少損失,和其他種植基地一樣,李蘭秀修剪了部分盆花中已經盛開的花朵,以延後上市期,挽回部分損失。
3月中下旬,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道路交通開始暢通,市場需求開始提旺。「現在每天能夠出貨3000多盆」,李蘭秀說,4月份是上半年旺季的最後一個月,接下來要趕種,迎接下半年8月到10月的另一個旺季。
浦南花卉基地成立於2003年,是上海市的大規模花卉基地之一。基地內像李蘭秀這樣的小經營商有160個左右。雖然他們種的品類稍有區別,但是市場行情卻是相似的。
為了維持花農種植的積極性,基地總承包商負責人祝華偉介紹,基地減免所有承包商過去兩個月的租金共計150萬元。另外,也在積極籌劃疫後的生產恢復和提升工程。
祝華偉認為,疫情給予花卉產業造成衝擊的同時,也給予提醒,就是要破除傳統的單一銷售模式,以提高市場動蕩的應對能力。
「首先就是要開發網絡經營模式」,祝華偉介紹,目前基地已經在籌劃開發電子商務平臺,計劃將部分實現網絡銷售,「下半年能夠完工,計劃第一年網絡銷售額達到30%,後面要達到40%、50%,甚至更多。」
軟體提升的同時,基地也在籌划進行硬體設施的提升,以及產業鏈的延伸項目。祝華偉表示,將來基地將實現從「賣鮮花」到「賣體驗」的綜合轉型,實現農業和旅遊的結合,在原來單一的花卉銷售基礎上,延伸花卉基地的觀光體驗和科普教育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