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緣起論與中醫學

2020-12-23 哲理平衡養生長壽湯

釋家緣起論說的是,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在《雜阿含經》中釋迦牟尼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緣起論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證悟。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以緣起解釋世界,生命及各種現象產生之根源,以此建立與其他教派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緣起論是釋家的代表思想,以「法印」為基礎,以「十二因緣」「四諦」「八正道」為中心思想。所有佛教的不同教派如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都以緣起論為教法依準,否則就不是佛教。但佛教的發展還是以緣起論為起點分支出業感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等一系列緣起論系統教說。

緣起論主要是事物的因果和依存兩個方面的關係。

緣起論認為,宇宙不是神靈創造的,萬物的變化也不受上帝的支配,而是因緣和合而生起。因果關係具有普遍性,在時間上,過去,現在,未來都因果相應。無生起之日也無終了之時。緣起論在空間上,宇宙中的人類社會,天界,地獄等因果律都起支配作用。

緣起論除了因果關係,還內含事物之間各元素同時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緣起論認為,人的認識過程是六根將六境與六識相連而產生的各種精神現象,這一過程就是因緣和合。認識的根,境,識三要素都沒有實體性,也就是它們不能獨立存在,只有在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中才能認識其存在,才可能產生認識的過程。

緣起論對中醫學的病因病機理論產生影響。釋家認為疾病產生的原因為內緣和外緣。

所謂的內緣指的是,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外緣是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在病因上,佛教認為,幾乎所有疾病都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即百病由心造,四大失調為基本病因,這和中醫學的三因學說相似,(中醫學三因是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

此外,釋家醫學不僅認為個體的生理,行為是致病原因,還分析心理因素在疾病產生過程中的作用。這和中醫學的重視體質和心理的建設具有相同點。

相關焦點

  • 佛說緣起論
    緣起可以說是整個佛教的理論基礎。一切有為法都是因各種因緣而成,此理即為緣起。《清淨道論》對「緣起」作了幾種解釋:1.如此,由緣和生起為「緣起」。2. 一起生起為「起」,眾緣的而非排斥緣,如此為「緣起」。由此因聚合是彼(果)的緣所以是「彼緣」,是彼等地緣所以此是因。3. 如是因的組合面向[果]故說為緣,一起生起故說為起。果是由它共同達成、而非缺乏的意思;又以諸條件的,彼此面向、前往[果]故為緣。
  • 緣起論是佛法的特質,佛教的所有教義都是從緣起論這個源泉流出
    佛教文化的緣起觀,正如佛經所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緣起論是佛法的特質,佛教的所有教義都是從緣起論這個源泉流出來的。因此,緣起法是佛教教義的精髓或核心,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採用的獨特方法,是佛教的世界觀。
  • 中醫學論燥 - 太陽說易
    中醫學認為燥是秋天的主氣,此季節空氣中的水分缺乏,以致出現秋涼,乾燥的氣候,凡是久晴沒有雨水的光臨,氣候乾燥,則人體容易被燥邪入侵而發為病患。肺與秋天相應,肺氣通於秋,故秋季的乾燥之氣最易傷損到肺。中醫學講究的就是「天人一體」,自然界之理,也就是我們人體之理,故中醫病因學認為,燥邪其性乾涸,其氣斂肅,容易損傷肺津。燥邪具有乾燥澀滯的特性,侵襲人體最容易損傷人體的津液,從而導致陰津的虧虛。
  • 《令龍讀書,中醫的辯證論治》(中醫學003)
    作為中醫診斷,辨證論治又分為辯證和論治兩個部分,從理論上看,辨證論治是一個整體,辯證是論治的前提,沒有準確的辯證就不會有正確的論治。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斷疾病,包括處方用藥所必須遵循的原則。中醫學上,症與證還有病有著本質的區別。
  • 佛哲專論|辨析《奧義書》中的「業感緣起」說(第二章)
    二、原始佛學的「業感緣起」說 逮公元前第六世紀中葉,佛敎勃興,以革新派的姿態流播於印度,對當時印土的傅統思想多所破斥,其中以樹立「無我論」以與傅統的「神我論」相對壘尤具特色。此乃佛家論「業」與傳統學派回然異趣的地方。複次,此由「五蘊」所聚成的「假我」以何因緣得於三世之中輪迴不已?吾人得見於原始佛敎典籍中,可從「四聖諦」與「十二綠起」的兩重角度,分別予以辨釋。今先論「四聖諦」義。如《中阿含》說: 云何為四?謂苦聖諦、苦習(即集聖諦)、苦滅(即滅聖諦)、苦滅道聖諦(即道聖諦)。
  • 起信論如來藏緣起
    通過破小乘和外道的邪見,引導學人產生對大乘的信心,就是這篇論的寫作動機。二、起信論的特色《起信論》這本書綜合了很多的大乘經典。在法藏大師的《大乘起信論義記》,還加了一個形容詞「圓實大乘」,是說它是圓滿的、講諸法真相的意思。
  • 魏晉玄學與中醫學
    其內丹的煉法,從南北朝至隋朝期間,形成了系統的氣功理論,稱為內丹說,也是中醫學保健養生康復的一種有效手段。二、自覺自為的醫學時代  晉自隋唐是中醫學理論奠基後的常規發展時期。魏晉玄學時代,其文化呈現出兩漢所未有的活潑多姿、清新灑脫的局面。
  • 《傷寒雜病論》:中醫藥學的源頭活水
    六經辨證論治體系包括疾病加於人體以後的六經病脈證,主要的病理要素及其轉化,相應的治法、方藥,以及藥物的劑量、炮製方法、煎煮方法、服用方法、藥物的隨證加減變化和服藥後的反應、調護等。這種綿密、規範的診療程序,體現了中醫學的嚴謹科學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六經辨證論治體系是中醫方法論的開端和診療思維的發源。
  • 【慧燈之光】《緣起贊》略釋(四)
    《入行論》中講得很清楚,先要放下不好的、有害的執著,最終才放棄所有的執著。就像過了河,船就不需要了,但在沒有到達彼岸之前,就不能放棄船隻一樣。釋迦牟尼佛在世俗兩個字的後面,加了一個「諦」字,「世俗諦」。也即對普通人的感官來講,有因有果是對的,所以有一個「諦」字。而「四聖諦」後面也有一個「諦」字,這又說的是:從聖者的境界來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是正確的。
  • 龍樹大師的中觀般若智慧:八不緣起、實相涅槃、不二法門
    龍樹大師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為般若空宗的代表性人物,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中論》闡發緣起性空的深義;《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
  • 中醫學的特色治療法則之異病同治(附語音)
    (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傷寒論》裡講外感裡有傷寒,有中風,都屬於太陽經病。傷寒用麻黃湯;中風就是說這個人有「出汗、發熱」這種情況,用桂枝湯進行治療。桂枝湯再加上厚樸、杏子就是用來治療中風裡還伴有咳嗽的。這裡的中風,我需要跟大家講一講,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腦出血,腦血管意外的中風。指的是身體中了外感風邪,這種病叫太陽中風。這種情況用桂枝湯來治,實際上表現就是有點感冒。
  • 十二緣起支與六道輪迴
    宗喀巴大師於其所著作的「金鬘疏」(現觀莊嚴論的注釋)中,將昧於諸法無自性的無明,稱為「因位」的無明;而將昧於業果的無明,稱為「時位」的無明。於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則將無明的定義同時安立為昧於諸法無自性與業果等兩種意涵。
  • 當唯識學遇到現象學——倪梁康先生《緣起與實相》小議
    如《大乘廣百論釋論》中指出:「如來慈悲方便為說諸法唯識令舍外塵,舍外塵已妄識隨滅,妄識滅故便證涅槃。」如果用本書的書名《緣起與實相》來說,前者是對於緣起現象的說明,而後者正是對於實相的洞察。破除前者的表象真實,證入後者的本質真實,是佛教一切理論與修行的目的。故是否承認於此,是否致力於此,是唯識學與現象學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也是佛教與一切世間哲學的本質區別。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中醫學資料:哮喘的症狀及治法有哪些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中醫學資料:哮喘的症狀及治法有哪些 2019-11-18 14:22:22| 來源:中公教育 中醫是山東衛生事業單位考試中的重要考試科目,本文整理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中醫學資料:哮喘的症狀及治法有哪些的相關考點
  • 中醫學是最偉大的醫學 | 黎鳴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如果說中國有科學的話,唯一的科學就是中醫學。 中醫有自己的理論,而且中醫的理論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你看這本書裡講的道醫學,真正中國醫學,中國中醫學的理論的核心,就是老子的《道德經》裡所說到的那些理論。
  • 中醫學專業雖好,可真的適合你嗎?
    今天祝老師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學。第一問:什麼是中醫學?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診斷與防治以及攝生康復的一門醫學科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醫學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
  • 從中醫學角度看待「震腳」
    中醫學認為:人的雙腳有支撐平衡、運行氣血、溝通臟腑、聯絡上下的功能,腳上有多處穴位是周身穴位的交匯處。腳上六條連接五臟六腑的經絡,分別是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腳上有穴位33個,佔全身穴位總數三分之一,對於調節生命活動作用重大。
  • 念誦緣起咒,所有不好的緣起都能消盡!
    緣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誰見緣起即見善逝。哪怕是將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當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
  • 緣起史觀——一種方法論
    緣起史觀——一種方法論(不很成熟,只是個人的一種方法)天佑宗「緣起」是佛教的特質,也是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因緣起的定義:待緣而起、普遍聯繫——諸法由眾緣和合而生,因眾緣所致而滅;凡事物存在與消滅,無不基於各種條件的支持。沒有起點,也不會有終點;沒有永恆不變的存在,也沒有孑然孤立的事物——一切都是關涉對待地生起、「暫住」和謝滅。這一「無我實相」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是為佛教真理。
  • 緣起法理說觀待—我們一起來修學《瑜伽師地論》續十八
    我們繼續分享《瑜伽師地論》初發論端,這裡注重討論四種與佛法法理契合的勝勢道理,在佛法因明討論中經常被古德運用,《瑜伽師地論》中也常被彌勒菩薩使用於破斥外道知見。我們先討論觀待道理。云何名為觀待道理?謂略說有二種觀待:一、生起觀待;二、施設觀待。生起觀待者:謂由諸因諸緣勢力生起諸蘊。此蘊生起要當觀待諸因諸緣。施設觀待者:謂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設諸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