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樂觀的孩子》:想要培養「樂觀」小孩,家長要用ABC法則

2020-12-15 方韓的育兒經驗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和一些寶媽一起聊天,說到孩子的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寶媽說到了孩子的自卑、自信和樂觀、悲觀的問題。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又樂觀的,能夠對生活充滿希望,能夠總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任何事,這樣的孩子才會健康成長。而悲觀則更加容易導致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有偏差,從而錯過很多的機會和樂趣。

同樣是半杯水,悲觀的看到了會說:"只有半杯水了",而樂觀的人則會說:"還有半杯水"。同樣是這樣半杯水,但是前者因為悲觀導致產生消極的心態,因而心裡不開心,而後者因為樂觀則能夠看到更多的希望。

因此樂觀對於孩子來說,也同樣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有助於讓孩子從小就能夠自信樂觀,讓自己保持開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樂趣,創造更多的樂趣。

有一本書就提到了怎樣能夠培養樂觀的孩子,這本書叫做《教出樂觀的孩子》,作者是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從書名上看,就明白了這本書的關鍵詞:樂觀。在這本書中,作者把"樂觀"、"興趣"和"習慣"看做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父母可以參考書中的內容,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樂觀自信的孩子。

父母不正確的表揚或者批評都能讓孩子"悲觀"

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中提到,孩子的樂觀、自信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可以在後天習得的。也就是說,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孩子能否擁有樂觀的心態,和父母有著必要的聯繫。而生活中,父母卻常常因為不正確的表揚或者批評導致讓孩子產生悲觀的心理。

很多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都是以這樣的形式的:"孩子你太棒了,這一次做的很好!"或者"你總是這樣,不知道怎麼說你了,你真的是太不乖了!"像這樣的表揚和批評,只是含糊其辭地說出孩子的好和不好,沒有具體說出孩子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

模糊的表揚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只是在走形式而不是真心想要表揚孩子。而模糊的批評則會讓孩子認為父母眼中的自己就是這樣不好,因而會導致孩子將批評想得過於嚴重,從而認為自己就是不好。父母就是不喜歡自己,悲觀就是這樣產生的。

讓孩子習得樂觀的四個基本技能

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中提出了讓孩子習得樂觀的4個基本技能,分別是以下四個:

1、 捕捉思維

我們在面對一件事的時候,腦海中總是會閃現過一些想法,而這些想法中的其中一個就決定了你對事件的判斷,這也是我們的態度。我們要讓孩子有樂觀的態度,就要讓孩子能夠在這些想法中捕捉到積極樂觀的一種。

例如,當孩子在做一道數學題的時候,他解答不出來,於是他腦海中中可能就會有類似於"我天生就是對數學做不好"這樣的想法,如果孩子捕捉到了這樣的想法,那他表現出來的就是悲觀的態度。而如果他能夠想到自己是只有這一道題不會,在努力一下就可以解決了,那麼他就能夠對數學仍然保持樂觀的想法。

2、 對自動思維進行評估

上面提到的人在面對一件事的時候腦海中會有一些想法,第一個跳入人腦海中的想法並且常常是類似的想法,就屬於"自動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腦海中中的第一想法。

如果孩子的"自動思維"常常是消極的,則孩子的腦海中很難給樂觀的思維留餘地。因此孩子必須要讓這些悲觀的"自動思維"為消極的想法讓步,讓孩子明白自己並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糟糕。父母就可以讓孩子在產生消極想法的時候,對這些想法做二次評估,找出其中的不合理性,排除這些消極想法。

3、 對壞事情找出"更正確的解釋"

當我們面臨壞事情的時候,會將解釋更傾向於負面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孩子打破這樣的思路,將眼前的壞事情進行分析,找出"更正確的解釋"。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焦點放在別的地方。

比如,孩子做數學題遇到難題,在認為自己對數學沒有天分的同時,應該再想自己以前做過了哪些難題,在數學上取得了哪些好的成績。同時,也要對這道難題進行分析,是否這道題屬於自己沒有做過的類型以及思考它的難度係數,為自己當前的困境做另外的解釋,幫助自己走出消極情緒。

4、 化解災難型的思維

"災難型思維"指的就是像"我就是天生不會做數學題"、"我甚至不應該做一個學生"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很容易阻礙我們前進,讓自己掉進消極的坑中。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通過前面的對自己的處境的解釋,評估一下自己的最壞結果,然後再對這些想法進行化解,找出更加樂觀的因素。

家長巧用ABC法則,輕鬆培養"樂觀"小孩

1、 了解ABC法則

ABC法則是作者在探究心理學上的認知療法中總結出來的關於孩子習得樂觀心態的一種方法。其中,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包括任何負面的事件,比如不愉快的假期、與好朋友吵架、心愛的人離去等等。C(consequences)代表後果,不愉快事件之後的感受與行為。B(beliefs)代表想法,即對不幸事件的看法與解釋,才是引起某種特定結果的決定因素。

我們一般會認為是不好的事情影響了事情的後果,但是其實我們的心態也更加重要,或許心態才是決定事情結果的主導因素。也就是說,並非A導致了C,而是B導致了C。

在這個法則中,充分說明了人的想法、心態是很重要的,心態或許能夠扭轉事情的局面。因此父母要利用ABC法則,讓孩子明白心態的重要性。

2、 多種方法分析事件原因

(1) 故事分析法

故事分析法的主要做法就是通過兩個不同結果的故事來讓孩子明白心態是否能夠對結果產生變化。父母這樣這樣做:

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互動,給孩子講故事,書中有兩個小故事,憂愁的格雷格和充滿希望的霍利,這兩個故事分別代表了悲觀型、樂觀型的解釋風格。同樣面臨邀請別人跳舞被人拒絕,格雷格就認為自己總是被排擠,自己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而霍利則能夠認為是自己或許不夠友善,應當再繼續努力。

在以上兩個故事中涉及到兩個概念,一個是長久性,另一個是暫時性。父母要從兩個這樣的故事中,問孩子自己屬於哪一類人,並且詢問如果是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他會怎麼做,並且自己去分析兩人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將這兩則故事運用到生活中去。孩子總是會遇到一些讓他難過的事情,比如,當孩子和朋友吵架的時候,父母要及時了解孩子的情緒。並且將以上兩個故事的不同結果讓孩子進行對比,同時,孩子針對自己和朋友吵架的事情,分析出自己的各種想法,同時將自己的想法和以上故事進行對比,這樣能夠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悲觀和樂觀能夠帶來的結果,引導孩子從樂觀的角度去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

(2) 列舉法

列舉法則是父母可以讓孩子將遇到的自己認為讓自己傷心的事情按順序列舉出來,寫在一張紙上。呈現形式包含法則中的ABC,如事件、心情、消極想法、積極想法。一件一件地列出來,然後孩子自己來分析自己遇到的事情以及自己腦海中有什麼樣的想法,再將想法所可能產生的後果也一併列出來。

將自己的心態列出來之後,要看一下自己的積極的想法多還是消極的想法多,如果消極的想法更多,那就需要再補充一些積極的想法。在列舉的過程中父母也能夠清楚孩子是屬於悲觀還是樂觀的,因此也能夠進行及時的疏導。

孩子列舉完,父母可以針對每一件事和孩子詳細解讀,幫助孩子確立樂觀的想法能夠帶來樂觀的後果的觀念,並且讓孩子去嘗試。通過這樣的做法讓孩子直觀明白樂觀與消極的對,起到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的目的。

我是方韓的育兒經驗說,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想要培養「樂觀」娃,家長要用ABC法則
    《教出快樂的孩子》是來自美國的一本暢銷書籍,作者賽林格曼在書中表示,人之所以會有悲觀產生,基因佔有很小的部分,後天很大原因是"習得性無助"造成的。 他花了30多年時間,在如何培養出一個樂觀的孩子這個問題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讓不少家長都茅塞頓開,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所以說,讓孩子有一個樂觀的心態,避免他們陷到負面的心理問題去,成為很多父母想要解決的問題。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我們常說,"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心態樂觀不樂觀,跟父母的培養有很大關係。在心理學上,有一種"ABC"法則,可以幫助父母更直觀地了解到如何培養樂觀的孩子。
  • 《教出樂觀的孩子》:孩子是否能成大器,取決於孩子是否「樂觀」
    馬丁·賽格利曼認為:"樂觀是看到半杯水時認為它是半滿,或總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或是習慣性地期待現實中的問題能像好萊塢電影一樣有圓滿的結局。"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孩子》這本書中,把"樂觀"、"興趣"和"習慣"看做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
  • 孩子總是出現悲觀心態,用好ABCDE法則,培養孩子樂觀思維
    中國的家長一直有一個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家長有沒有考慮,我們的氣是撒出去了,可是給孩子心裡留下的陰影呢?3·家長糾錯不放家長看到孩子又把屋子搞得一團糟玩具丟得到處都是,那種崩潰的心理狀態能夠拿來說一整天。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還不給孩子具體的解決方法。
  • 養成樂觀的解釋風格是教出樂觀孩子的關鍵!!!
    第一個步驟就是教孩子捕捉他們對自己所說的話。教孩子了解即使在感到最難過的時候,也要嘗試指認出閃過腦海裡的那些想法,這些想法雖然不太能被感知到,但會嚴重影響你的情緒與行為。這項技能被稱為「捕捉思維」。比如,莉迪亞已學會捕捉對自己所說的負面想法。她是三個小孩的媽媽,最大的孩子上小學五年級,最小的上一年級。早上她為三個小孩上學做準備是她一天中最困難的時候。
  • 用這4本書教你培養孩子的樂觀自信,這比學習更重要
    我們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這比學習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學家孫雲曉說過: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就沒有成長的保障;而興趣與習慣都離不開樂觀這個基礎。或許可以說,孩子是否樂觀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誌。
  • 孩子老是自卑又悲觀,試試ABCED法則,輕鬆助你養出樂觀的孩子
    因此,家長們如若已經發現孩子出現有「習得性無助」,或是避免孩子對「習得性無助」發生,那麼就需要能夠去引導孩子大踏步向「習得性樂觀」前進。學會運用「ABCDE樂觀法則」讓孩子養成樂觀心態在「ABCDE樂觀法則」中,其每個字母分別對應的為:A(Adversity)困境,不好的境況;B(Belief)看法,對於逆境的理解;C(Consequence
  • 教給孩子樂觀的解釋風格,培養孩子樂觀精神,才更容易讓他們成功
    這就需要教孩子培養樂觀三步走1、教孩子捕獲習慣性思維思維就是大腦的思考模式。不同的人,思維是不同的。思維是可發現、可變化的,孩子不必相信進入腦中的第一個想法。我們都有發生在意識邊緣的「自動思維」,它們就是我們整天對自己所說的短暫、很少能感受到的那些話。雖然這些想法十分短暫,難以察覺,它們卻會直接帶來悲傷、焦慮和氣憤。
  •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差,樂觀秘訣要收好,教您養出積極向上的孩子
    面對孩子低落的情緒,我們不能只把它看作「小事兒」,而是要及時疏導,儘量避免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圈套。培養孩子樂觀心態的123法則1.給孩子以積極的家庭氛圍木村久一有言:「家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家庭即是孩子誕生到這世界時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也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樂觀孩子才會充滿希望,怎樣教出樂觀孩子?心理學家4個教育啟示
    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是什麼?我認為樂觀、興趣和習慣是最重要的。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就沒有成長的保障;而興趣和習慣,都離不開樂觀的生活態度。 說到樂觀的生活態度,不得不提到一位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
  • 想要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心理學家勸告家長,別做這「三件事」
    而對於情緒悲觀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內心戒備很高,很難對人放下防備,由此也錯過了很多獲得幸福感的機會,缺乏擁有幸福感的體驗,與之對應的是,他們常常覺得世界是灰暗的。哪怕是從同一個角度看問題,樂觀與悲觀看到的東西都大有差別,更別說是需要用樂觀的心態去體會的幸福感了。二、家長經常做出哪些錯事,導致了孩子不樂觀?
  • 培養樂觀的孩子,從正確地批評開始
    今天,我要為你推薦的書,叫做《教出樂觀的孩子》。稿件提供 | 韓焱精選編輯排版 | Eurus有一次,我在餐廳,看到一個媽媽帶著七八歲大的兒子,媽媽去點餐的時候,小男孩就用手指在桌子上玩起了水,媽媽看到後就責怪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講衛生?」
  • 想培養個樂觀、抗壓能力強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以下幾點
    父母想要培養出一個積極樂觀,抗壓能力強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以下幾點一、對孩子施行這4原則(1)對孩子不要指責和批評,更不要過多的打擊;(2)不要總是強制孩子去做事兒,要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3)不要總是拿孩子和更優秀的人做比較,容易導致孩子自卑;(4)多給孩子鼓勵,不要總是否定孩子;父母若能把上面這4點做好,不僅能讓孩子變得積極樂觀,更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 樂觀的孩子,通常都是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
    於是,小編猛力推了一下小李的肩膀,生氣地說:「李總啊李總,你為了公司銷售業績去讀書,但你卻從來不花點時間去讀育兒書籍,那你怎麼能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呢?就你這整天動不動就批評孩子,你感到不幸福,孩子又怎麼可能會感覺樂觀和幸福呢?」小編接著對小李說:「您現在需要做的是學習如何把倩倩培養成為一個樂觀幸福的孩子,這很重要!」
  • |怎樣培養樂觀的思維模式?
    災難化的思維會使得他將自己的失敗歸因為普遍性的問題,「世界是不公平的」、「讀書沒有任何用」、「我是個無能的人」,生活因此無法繼續前進了。悲觀的人對挫折和打擊建構了永久和普遍的信念。與樂觀的人相比,悲觀的人更易患抑鬱症,在學校的表現比較差, 在運動、工作、身體健康狀況上也是如此。
  • 樂觀可以後天習得,通過學習,《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在《活出最樂觀的自己裡》用大量令人信服的試驗和調查證據告訴人們:樂觀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並教會我們如何學會樂觀,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通過學習,活出最l樂觀的自己如果一個學生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老師和家長批評、沒有正確的指引,孩子覺得無論我怎麼學都學不好,我就不是讀書的料,久而久之,他就完全放棄了努力,遇到困難就退縮
  • 孩子總是學不會,加油打氣有用嗎?建立「樂觀金字塔」才最重要
    許多大人的思想之中,孩童時期只是為成長為一個大人做準備的時期,他們沒有自己的情緒,這樣很容易忽略孩子的負面心情。許多大人對於孩子表現出不開心的情緒之後,往往會說:樂觀點。但是你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樂觀了嗎?
  • 孩子背誦能力差,家長可巧用7±2法則提供幫助,增強記憶效率
    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最長的,家長也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所以家長最清楚自己的小孩到底適合哪種訓練記憶力的方法,盲目地把孩子送入培訓機構只會白白浪費錢。所以家長們在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時候要做到勞逸結合,運用合理的方法去培養孩子。
  • 怎樣培養一個愛笑的孩子?家長先做好這些事,完全不用羨慕別家娃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出現消極、孤僻、悲觀等性格特點,讓家長非常著急,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愛笑?有什麼妙招可以讓孩子擁有開朗、樂觀的性格呢? 其實,別說孩子了,每個人每一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愛笑的孩子正面情緒比較多,愛發脾氣愛哭的孩子,負面情緒比較多,如何讓孩子擁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家長的培養和引導很重要。
  • 泳壇界新網紅,奧運段子手傅園慧:樂觀,比一百種智慧都有力量
    由此可見,樂觀的心態可以讓人爆發出巨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可能連你自己都為之驚嘆。人生苦短,有自己的理想,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做好自己最好!孩子的成長少不了磕磕絆絆,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未來還有幾十年要走,如果不從小培養一點樂觀的性格,將來怎麼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