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怒斥博物館雕像造型:這是什麼文化?

2020-12-16 楊一lis

這是什麼公園文化?要把中國的老祖宗,為國為民的,當官的,拿槍的,拿炮彈的,英雄站起來,給咱們老百姓看看,比這個垃圾好多了吧?

近日,在廣東深圳南頭古城博物館,一位身著道袍背著八卦包的道長,指著一尊雕像義憤填膺地說出這段話。

一開始覺得道長話語太過嚴重,但是轉眼看到道長所指的雕像,瞬間也是有些懵了,不禁心想:這是個什麼玩意?

在道長身後的牆上,赫然寫著「探尋深港歷史之根,回歸深圳城市原點」十六個大字。

而這麼一尊不倫不類不知所謂的雕像放在那裡,真不知和歷史和原點有什麼關係。雖然各地奇葩雕像不在少數,但是作為古城博物館,這種操作實在顯得不過嚴謹。

提起雕像,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在生活中都是常見的物體。

雕像一般用作美化城市或用於紀念意義雕刻而成,具有一定意義、象徵或象形的觀賞性。

尤其是人物雕塑,最能顯示一個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

比如炎黃二帝

比如樂山大佛

再比如各地烈士雕像

站在這些塑像面前,不用擔心語言不溝通,更不怕它會用言語傷害你。不說話的塑像,其實可以告訴你很多東西,通過作者的一刀一鑿,你可以想像它生活的時代,「聽」它訴說往事和歷史。

然而近代以來,總出現些抽象的雕塑,造型奇葩不說,更不知意義何在。

有些藝術家們的腦洞,總是大到你無法想像。

比如說,我們印象中的兵馬俑是這樣的

但西安鐘樓旁驚現的兵馬俑,卻是這樣的……

別看模樣不咋地,當夜幕四合,華燈初上,通過人臉掃描技術化身兵馬俑本傭雕像,是這樣的

好吧,創意是有。

但真是感覺瘮得慌!

再比如這尊想走向國際的「馬踏飛燕」

也逃不過調侃被網友們戲稱「立馬滾蛋」

碩大的白菜雕像

蘇州老子雕塑,這個舌頭是真調皮

上述雕像雖說奇葩,但也具有一定存在意義,而有些雕像真是不忍直視慘不忍睹,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雖說藝術家們有多元化一說,但是博物館這麼莊嚴肅穆的地方,還是別整那麼多花裡胡哨的了。

很多時候,太多糟粕之作,全被「多元化」三個字敷衍了事。

在我看來,所謂「多元」和沒有人看得懂的抽象流派,本身就是資本家為了宣傳極端自由主義然後好割韭菜而強行捧出來的理論,根本就沒有群眾基礎。

畢竟多元是個筐,啥都往裡裝!

相關焦點

  • 中國深圳一古城博物館,門口的雕像讓老道長怒斥:給老百姓看看
    像是深圳南山區的南頭古城,就是一個有著許多歷史文化價值的明代古城。當地也是為這個古城建造了一個南頭古城博物館,希望能夠藉此吸引市民和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到底是什麼樣的雕像,能讓一位前來旅遊的老道長怒斥呢?
  • 邯鄲博物館 今日開館——金螳螂攜手邯鄲博物館打造公共文化殿堂
    邯鄲博物館新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項目位於邯鄲市文化藝術中心西側場館,與龍湖公園相望,總建築面積30000餘平方米。進入博物館,我們視線的是一座霸氣威武的3.5噸銅戰馬雕像和三幅銅浮雕,是老館中門廳內的那一座,我司通過精密的籌劃,多次方案預演,完美的將這座雕像整體遷至新館,看著這熟悉的戰馬雕像,浮雕,似乎在預示著即使時代在變化、但是邯鄲千年的歷史文化並不會消逝在這歷史的長河之中
  • 東西沉思者雕像,凸顯文化差異,後者是沉思如何進入美妙的佛國?
    (一): 西方「沉思者」雕像 : 地獄之門《思想者》(法語名:Le Poète)是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創作的雕塑,該模型在羅丹的指導下有多個雕塑,最主要的雕像為青銅,底座為大理石材料,現藏於巴黎博物館。1880年製作的石膏模型,現藏於巴黎羅丹美術館。《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沉浸在極度痛苦中的姿態。
  • 因大英博物館創始收藏家是奴隸主,斯隆雕像被移走
    但在重新開放之前,大英博物館宣布,將大英博物館創始收藏家漢斯·斯隆的半身雕像從基座中移走,因為他曾是奴隸主。大英博物館館長特維格·費舍爾表示,斯隆的雕像被移到了一個「安全的櫥櫃內」,與其他展示「大英帝國剝削背景」的文物放在一起。在這個特別的展櫃中,斯隆被標註為「收藏家及奴隸主」。
  • 冬宮博物館,那些過目難忘的雕像
    走進這裡,才會感受到什麼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這裡5座大樓400多個廳(其中350個對外開放),收藏270多萬件世界各地、各個時代的珍貴藝術品和歷史文物,包括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100多萬枚硬幣、獎章和紀念章以及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其中,古希臘的瓶繪藝術、古羅馬的雕刻藝術和西歐藝術三部分藏品在世界收藏界享譽盛名。
  • 河北省博物館有一隻特別的雕像,既不是龍也不是鳳,究竟是何物?
    在河北省博物館有一隻特別的雕像,它既不是龍也不是鳳,奇特的造型和中山國有著密切的聯繫,它們之間有著什麼過往呢?為什麼博物館會放著一個這樣奇怪的雕像呢?,在他們壯大的背後,有許多優秀燦爛的智慧文化是不能夠忽視的。
  • 青島印象珠寶、道士下山文創……「把青島帶回家」官方推薦伴手禮...
    半島記者 劉紅賀年會來青島逛逛逛,該帶點什麼伴手禮回去呢?既時尚有趣又青島味兒十足的,這可難不倒青島人。近年來青島湧現出一批突出青島城市特色、超具「青島範兒」的文創禮品,例如青島若七珠寶文化藝術博物館推出的 《青島印象》系列城市珠寶、青島啤酒博物館推出的「醉青島」、「啤酒花」文創紀念品,嶗山書房的「道士下山」系列,可謂別具匠心,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特為大家推薦,歡迎大家「把青島帶回家」!
  • 雕像的最佳造型?奧尼爾心目中科比的雕像應是這樣
    洛杉磯湖人的名宿沙奎爾-奧尼爾已經在斯臺普斯中心外面有了屬於他自己的雕像。他的前搭檔,已故的湖人名宿科比-布萊恩特也有傳聞說他可能也會在斯臺普斯中心外擁有屬於自己的雕像。科比給球迷留下了無數的經典籃球時刻,但是科比的老搭檔奧尼爾,在他的心目中,認為科比雕像的最佳造型應該是像他說的那樣,是2006年季後賽對陣太陽的絕殺。
  • 日本毗沙門天雕像與中國文化淵源
    原標題:日本毗沙門天雕像與中國文化淵源 唐代 兜跋毗沙門天立像 謝田 攝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了一個有趣的古代雕塑特展:《毗沙門天,北方的鎮護之神》,特展上展出了數十尊毗沙門天雕像。
  • 美博物館將拆除羅斯福雕像:反種族主義,拆雕像有用嗎?
    以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為導火索,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迅速席捲歐美,一些歷史人物的雕像成為示威者的目標。據《衛報》6月21日報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除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雕像,因為它將黑人和原住民刻畫為被徵服者和劣等種族。
  • 為圓兒時動漫夢 他一年花上百萬租金在成都開起雕像手辦博物館
    姚小明為圓兒時夢想,在位於高新區天府三街創辦雕像手辦博物館姚小明為圓兒時夢想,在位於高新區天府三街創辦雕像手辦博物館小時候經濟條件不允許,愛好也被擱置,有了一定積蓄後,決定把愛好撿起來80後的姚小明來自北京,去年5月開始進入成都籌備「模坑」博物館。為何叫「模坑」?姚小明坦言,「大家開始玩模型後,就叫入坑了,所以便取名為『模坑』。」
  • 北京汽車博物館展出20件人物雕像 講述世界汽車發展百年故事
    2020年12月5日,「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在北京汽車博物館正式開展,20件汽車發展史上的經典人物雕像,展示了現代汽車百餘年發展歷史的速度與激情。「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展廳(圖片由北京汽車博物館提供)  這20件雕塑作品是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
  • 翕兮|以圖證史:大英博物館所藏巴特農神廟雕像是額爾金偽造
    額爾金是根據英國畫家斯圖爾特的設計,偽造巴特農神廟雕像,賣給大英博物館。法國駐雅典副領事福維爾則根據法國畫家卡雷的設計,偽造巴特農神廟雕像,收藏在羅浮宮。額爾金是誰?額爾金伯爵(1766-1841)本名託馬斯·布魯斯,是英國駐奧斯曼帝國的大使。世人皆知,是他從巴特農神廟「盜取」了神廟的雕刻。1816年,他以35000英鎊的白菜價,將其賣給了大英博物館,人稱「額爾金的大理石」。
  • 《元氣騎士》道士厲害嗎 道士角色技能屬性強度測評
    導 讀 元氣騎士道士這個角色還是很不錯的,最近剛剛上線了以後,反響也是很不錯,那麼它的皮膚是什麼,一技能和二技能到底好不好用呢
  • 俄羅斯國家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主席逝世,享年98歲
    國家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是俄羅斯收藏古今藝術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國家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的初期收藏有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建築的複製品、古希臘的文物古蹟、美麗的古代花瓶和錢幣、義大利18世紀至19世紀的繪畫作品。所有展品在20個展廳展出。
  • 世界各地 聖祖成吉思汗雕像 你見過幾尊?
    雕像設計者、南京油畫雕塑院的王曉明教授介紹說,「此雕像通過刀砍斧劈的雕塑語言,來表現成吉思汗堅毅強悍的藝術形象,也是兵團人精神風貌的象徵。」這座高12.19米,重15噸的青銅雕像,是新疆兵團十師正在傾力打造的世界首座全景式成吉思汗大型文化旅遊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這些博物館隱秘的角落裡竟然藏著如此極品的青白瓷!
    說到青白瓷,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溫潤如玉的質感,是潔白似雪的胎體,是那些動態逼真的塑像,還是其濃厚的文人氣質?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各位喜歡以及收藏青白瓷的想法是怎樣的,隨著這兩年青白瓷慢慢進入收藏的熱門,其愛好者也愈來愈多。
  • 從道士的衣服顏色中,看道教的顏色文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到道觀還是在外面遇的道士,他們的服裝顏色都是青色,但是在做道觀中做法事的時候,卻是黃色或其它的顏色,很多讀都會認為這是因為活動的場所不一樣,故而所穿的服裝顏色也不一樣。其實,在道士群體中,他們非常崇尚青色。
  • 遊莫高窟,讀《道士塔》
    《文化苦旅》為當代著名散文作家、文化學者餘秋雨的文化散文專集,是餘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道士塔》是《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散文。文中對敦煌莫高窟的發現以及被發現後的命運,作了詳細的描述。道出了作者對中國文化的深愛以及對文化命運的無奈,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
  • 世界上最經典的十四座雕像
    《擲鐵餅者》(作者:米隆)   高約152釐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米隆作於約公元前450年。原作已佚,現為複製品。雕像選取運動員投擲鐵餅過程中的瞬間動作,這正是鐵餅出手前一系列瞬間萬變動作中的暫時恆定狀態,運動員右手握鐵餅擺到最高點,全身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趾反貼地面,膝部彎曲成鈍角,整個形體有產生一種緊張的爆發力和彈力的感覺。形體造型是緊張的,然而在整體結構處理上,以及頭部的表情上,卻給人以沉著平穩的印象,這正是古典主義風格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