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冬宮的人,都會為那裡收藏的藝術珍品而驚嘆。那一尊尊不知名的雕塑,無論是裝飾還是肖像,都美得具體,美得豐富……即使對雕塑一竅不通,也會不知不覺地愛上它們——題記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 / 文圖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 / 文圖
冬宮博物館正規的名稱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博物館」是中國遊客的俗稱,「艾爾米塔什」有些拗口,知名度遠遠不如冬宮。走進這裡,才會感受到什麼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這裡5座大樓400多個廳(其中350個對外開放),收藏270多萬件世界各地、各個時代的珍貴藝術品和歷史文物,包括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100多萬枚硬幣、獎章和紀念章以及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其中,古希臘的瓶繪藝術、古羅馬的雕刻藝術和西歐藝術三部分藏品在世界收藏界享譽盛名。全部展廳展線達22公裡之長,如果全部欣賞,估計一個月時間都不夠。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 / 文圖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只參觀了俄羅斯文化、西歐藝術史、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等幾個展廳,依然感覺很震撼。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 / 文圖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 / 文圖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 / 文圖
冬宮裡的繪畫和雕塑,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館所無法比擬的,其中不乏達·文西、馬蒂斯、倫勃郎、梵谷、羅丹等名家名作。冬宮的人體雕塑分布在20多個展廳,作品達1.2萬件之多。這些白中泛黃的大理石雕像,男性陽剛強健,女性豐腴秀美。動作自然,表情傳神,皮膚皺褶、毛髮血管都得到精細處理,連人物身上的織物,也都刻畫得飄逸優美……堪稱寫實藝術的典範。
安東尼奧的雕塑《三美神》 礫華 / 文圖
安東尼奧的雕塑《三美神》 礫華 / 文圖
在我的印象中,安東尼奧的《三美神》最是過目難忘!「三美神」指的是希臘神話中的歡樂女神尤弗羅西尼、光輝女神阿格蕾雅、激勵女神塔利亞。她們為人間帶來美麗歡樂。雕塑中,三位妙曼女郎相擁一起,仿佛剛出浴一般,人體線條柔美滑膩如絲,豐滿的肉體,完美的比例,都散發著神性的唯美和人性的光芒。這件專為約瑟夫皇后定製的作品,被視為當時最理想美的化身。
拉奧孔的大理石群像(複製品) 礫華/ 文圖
拉奧孔的大理石群像,也是一件「世界級」作品,內容與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戰爭有關。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終未獲成功,後來建造了一個大木馬,並假裝撤退,希臘將士卻暗藏於馬腹中。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已走,就把木馬當作是獻給雅典娜的禮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臘將士衝出木馬,毀滅了特洛伊城。拉奧孔是特洛伊城的一個祭司,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將木馬引人城中,觸怒了希臘的保護神雅典娜想要毀滅特洛伊城的意志,於是雅典娜派出了兩條巨蛇,先將正在祭壇祭祀的拉奧孔的兩個兒子纏住,拉奧孔為救兒子也被雅典娜派的蛇所咬死。「拉奧孔之死」一向是古羅馬文學家和雕塑家們喜愛的題材,這組群雕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作品之一。有趣的是,作者也是父子三人:雕塑家阿格桑德羅斯和他的兩個兒子波利多羅斯、阿塔諾多羅斯。
群像中間,拉奧孔被一條蛇緊緊纏住快要窒息,神情和身體都極度扭曲。旁邊幾個孩子想要幫父親掙脫卻不得,臉上寫滿了焦急和恐懼……雕塑完美體現了「用靜態表現動態瞬間」的意味,那種極度緊張和抗爭狀態下的慘烈悲壯氣氛,十分令人震撼。原作收藏於羅馬梵蒂崗博物館。
米開朗琪羅雕塑《縮著身子的男孩》 礫華 / 文圖
在世界雕塑史上,米開朗琪羅被認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米氏雕塑作品,冬宮博物館只有一件——《縮著身子的男孩》,冬宮為這件鎮館之寶特別安排了一個展廳。這件大理石塑像,不同於其他作品的光滑細膩,男孩身上斑斑駁駁,他蜷縮著身體讓人看不到臉上的表情,似乎有一種無名的阻力妨礙著男孩前進。陽光照射進來,有的地方格外明亮,有的地方陷入陰影……與其說這像是男孩的心境,倒不如說正是米開朗基羅內心深處的反映,可見他正用一種極度悲觀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正如他的詩句:「陽光普照大地,可我孤獨地在黑暗中忍受煎熬。人人歡快,而我卻躺在地上,在痛苦中呻吟、哭泣。」每一件藝術品的產生,都可見藝術家的心路歷程。只有了解米開朗琪羅其人之後,我們才會發現大師靈魂的另一面,原來他也有內心強烈的掙扎,也曾覺得寂寞和煎熬。
鎮館雕塑《阿多尼斯之死》 礫華 / 文圖
與拉奧孔群雕相類似,鎮館雕塑之《阿多尼斯之死》也是一件經典的古希臘神話題材作品。阿多尼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超級花花美男。美神維納斯第一次碰到他便一見傾心,奈何阿多尼斯並不同意和她相好。這件事觸怒了戰神,維納斯預感到阿多尼斯可能會招致不幸,勸他不要去打獵。但是,阿多尼斯第二天還是去了,結果被箭豬咬死,鮮血也化作了紅玫瑰。維納斯看到情郎逝去,便詛咒世間男女的愛情,永遠滲有猜疑、恐懼和悲痛。
讓·安東尼·烏東的《伏爾泰坐像》 礫華 / 文圖
眾多的希臘神話雕像之後,頗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但是,讓·安東尼·烏東的《伏爾泰坐像》,卻讓人頃刻之間回歸凡間。這件雕塑,也是是冬宮的鎮館之寶。這個坐像,創作於伏爾泰經過多年流放剛剛回到巴黎之時,一年之後他就去世了。80高齡的伏爾泰先生,長袍加身穩重莊嚴。微笑的臉龐似乎略帶嘲諷,眼神中流露出廣袤的智慧和逼人的銳氣。雕刻線條十分靈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這位瘦削矍鑠的老人給人一種直抵心靈的震撼。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鬥,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葉卡捷琳娜二世深受他的影響,與他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同時,伏爾泰爾泰也是女皇的忠實粉絲、鼓吹者和宣傳員。這件塑像收藏在冬宮博物館,應屬最好的歸宿。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文圖
所謂「艾爾米塔什」,在法語中是「隱宮」的意思。冬宮的「隱宮」,最早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女皇從柏林購進倫伯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艾爾米塔什,該館由此而得名。為了彰顯權勢,葉卡特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間(1762-1796),不斷大量收購擁藏各種類別的藝術品。她在位的頭十年,便購置了約2000幅畫。她圖書館裡的藏書達三萬八千冊,且都是些「嚴肅」類型的書籍——她是伏爾泰的忠實讀者,與之保持通信多年,一直到他1778年逝世為止。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文圖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文圖
冬宮博物館雕塑 礫華/文圖
跟團出遊,在冬宮博物館停留的時間只有兩小時。面對這些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我貪婪地拍個不停,以至全陪導遊跟在我身後不停催促。所以,這些照片大多都是倉促之間拍出的。即使這樣,走馬觀花逛一圈,冬宮給予我的震撼也是史無前例的。因此,我和先生商定:抽空學學俄語,等時間允許的時候來一趟「自由行」,好好看看冬宮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