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柏柏爾人,堅守自己的文化與土地

2021-02-13 物美非洲

1月12日是北非柏柏爾人的新年,從公元前950算起,2021年已是柏柏爾人的第2971年了。

這與柏柏爾國王謝松克一世登基為埃及法老並建立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715年的第22王朝的日期相對應。這位柏柏爾國王成功地統一了埃及,然後入侵了以色列王國。

柏柏爾人(Berber)是西北非洲一個說閃含語系柏柏爾語族的民族,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他們有自己獨立的語言、文字,並且已確定為阿爾及利亞的官方語言之一。

我曾經4次去過阿爾及利亞最大的說柏柏爾語的城市之一的貝賈亞,那裡風光旖旎。在山上合適的位置去俯瞰貝賈亞地中海的港灣,就像一個溫暖的臂彎,遮風擋雨,灣區平靜的海面讓人想屏住呼吸,害怕自己的一呼一吸都會激起海面的浪花,夾兩山脈間的海灣則形成天然良港。據說整個城市在法國殖民時期是法國人最愛待的地方,它富饒、美麗、氣候宜人。

公司司機左嘿的老家就在貝賈亞柏柏爾人居住的離黑湖不遠的村子裡,每次我們去那都必須去他家吃頓中午飯。他們熱情、好客,會拿出家裡做好的東西來招待客人。他家在整日可以沐浴陽光的山坡上,乾淨的院落,即使不見多麼富有的家居,但收拾得乾乾淨淨,利利索索,隨地可坐。

這裡隨便一處,就是陽光藍天,漫坡的橄欖。他們會驕傲地會告訴你,此處種植著世界上最好的橄欖樹。柏柏爾人特別地以他們自己的民族感到驕傲,其實在羅馬時期、阿拉伯人入侵時期大部分的柏柏爾人已被阿拉伯人同化,部分未被同化的則逃到山裡和沙漠地帶,至今仍保留自己的語言和習慣。

他們總會做出按常理不太理解的事情,來證明他們與阿拉伯人不同,比如白天禁食禁水的齋月裡,他們有人偏當著旁人的面去吃東西;有的他們不忌酒,常常豪飲;他們關心政治,喜歡評論時政;婚姻一夫一妻,女人勞作、男人閒聊;還有,我曾經認識的一個大卡比裡生活的商人,衣著談吐都很國際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他無論去美國還是法國、中東出差時都特意要帶上柏柏爾的音樂光碟,隨時在搭乘的車上播放.,他說他只聽柏柏爾音樂,這樣到哪都覺得沒有離開家鄉。不可否認,柏柏爾的音樂強節奏的旋律裡總有些思鄉的愁味。

去貝賈亞最好從及爾走高速,大約120多公裡處,過掉TIZI OUZOU後就走往BEJAIA國道。那一路的山道,在雨季去時有到了瑞士的感覺,綠綠蔥蔥,坡上散落的村莊,你會非常羨慕他們生活在這陽光充足的人間。

路上能遇見猴子,馬路上三三兩兩的猴子聚集,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它們不躲車,不躲人,儼然是我們闖進了它們的樂園,這裡是瀕危靈長類動物巴巴利獼猴的天然棲息地。

在這條路上,還有一處溫泉和一家法國人留下的獵人餐館,由此可以想像,當年他們在這片樹林山坡打獵逍遙的情景。

在貝賈亞的海港看日出,也是非常令人難忘的。在不算冷的時節,一大早從NH酒店走到港口邊的一個廣場,廣場正對著對面的山,慢慢等著太陽的蓬勃而出,光線和色彩是慢慢暈出的,一點一點劃開黑暗,直至一個跳躍,然後迅速地強光刺眼,光線撒向整個海面。

說到貝賈亞,就不得不去LE CAP CARBON碳帽之角和古拉亞公園(GOURAYA  NATIONAL PARK), 那裡一個是1889年義大利人建的海上信號燈塔,一處是加泰隆尼亞哲學家雷蒙德.盧爾在1307年路過此地時與城市的伊斯蘭教學者討論爭辯的地方。它們都充滿了浪漫與歷史。

貝賈亞,阿爾及利亞的一個文化中心和商業重鎮,卡比利亞地區最大的一個城市,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請按下面的圖去開始你的用心之旅吧。

關注非洲,關注「物美非洲」!

相關焦點

  • 柏柏爾人與柏柏爾人古國1
    (2)民族起源關於柏柏爾人的起源沒有定論,但是不同的學科提供一定的線索。柏柏爾人的起源尚無定論。但一般認為,柏柏爾人的祖先一支來自歐洲,一支來自撒哈拉。柏柏爾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有不同名稱。639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在北非大力傳播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
  • 神秘的柏柏爾人
    柏柏爾人是西北非洲的原住民,是許多北非部族的統稱。他們有著特殊的經濟、語言、文化和民族特性,主要分布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據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享利·康崩考證,柏柏爾人的祖先大約顯跡於公元前5000年。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的巖石上發現了遊牧的柏柏爾人石刻,從圖案反映的情況來看,這一時期的柏柏爾人主要以狩獵和捕魚為生。
  • 同在非洲大陸,為什麼摩洛哥等北非的人群,不是深色皮膚?
    就像60年代的時候,我們只知道遙遠的地方有個剛果,剛果跟中國關係很好,當時大家認為剛果就是非洲,把它跟非洲等同起來,當時大家看到村裡誰長得黑乎乎的,就喊他"剛果人",後來才知道自己知識太貧乏了,鬧了個大笑話,剛果只是非洲一個國家。
  • 沙漠裡的絢麗色彩:柏柏爾人的「重口味」生活
    1000多年後的今天,有人說真正的阿拉伯文明或許就在北非,就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但柏柏爾人用智慧和雙手,在這嚴酷的環境裡堅強地生活了上千年。沙漠附近的河流,給撒哈拉提供了少量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而在部分高地、綠洲窪地和乾涸河床的附近,還散落著一些青草、灌木和樹木。
  • 足球地理學堂:北非之狐狸,法國的「海外兵站」,阿爾及利亞
    其實,縱觀法國足球史,法國啟用的非洲裔球員不光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球員,還包括很多北非球員。這些北非球員中的大多數來自北非面積最大的國家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地區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其第二大民族為柏柏爾人。雖然人口數量上,阿拉伯人佔據著優勢,但柏柏爾人比阿拉伯人更早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土地上。早在1萬年前,柏柏爾人就在北非定居。
  • 北非遊牧民族的短劍實物!模樣周正,在奇葩武器橫行的非洲很少見
    這是兩把來自北非的短劍,為當地柏柏爾人武士所有短劍全長66釐米,其中劍刃部長50釐米,雙刃設計柏柏爾人是西北非洲的一個說閃含語系柏柏爾語族的民族,實際上柏柏爾人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它是眾多在文化、政治和經濟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統稱。
  • 【北非研究】地緣政治視角下的馬格里布地區現代國家構建
    「阿拉伯晴雨表」(Arab Barometer)2007年的調查顯示,在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僅有36.4%和34.1%的民眾認為自己是「阿爾及利亞人」或「摩洛哥人」。另據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與非洲司令部調查,2013年僅有30%的突尼西亞民眾將自己視為「突尼西亞人」,到2015年,這一比例僅增長了8%。
  • 北非故事多,突尼西亞歷史比羅馬早,利比亞人後悔嗎?
    如果去掉埃及和西北非國家,突尼西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是純粹的北非國家,有很多共同點,我們逐一來看下。一、突尼西亞(突尼西亞歷史比羅馬還早)突尼西亞位於地中海中央的南岸,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相望,面積約16.2萬平方公裡,比我國河南省稍小。突尼西亞東北兩面朝地中海,海岸線全約1300公裡,陸地邊界約佔一半長度。
  • 西哥特王國的滅亡:自己搞內亂,結果被阿拉伯人一波帶走
    公元7世紀末期,伊比利亞半島遭遇了嚴重的饑荒,當時統治該半島的整個西哥特王國有半數人餓死,之後又是大規模的鼠疫爆發。國王與教會卻毫不放鬆對民眾的剝削,徵斂不已,自由民失去了土地,流離失所的他們不堪忍受壓榨,只能武裝暴動。巴斯克人也不斷發動起義,挑戰著西哥特人的統治。同時西哥特王國上層間的內部紛爭愈演愈烈,國王與貴族、教士之間時不時兵戎相見,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程度。
  • 711年,柏柏爾人首領塔裡克(Tariq)越過非洲和西班牙之間的海峽
    的確,「阿拉伯語的」(Arabic)比「阿拉伯的」(Arab)更能形容阿拔斯王朝的文化與社會,因為伊斯蘭教很快就擺脫了大部分7世紀時期原始的沙漠生活方式。在早期,阿拉伯徵服者竭力保持與被徵服者之間的界限。他們對當地的習俗不予幹涉——大馬士革(Damascus)直到8世紀還以希臘語為官方語言——並住在隔離的軍事堡壘中,依靠向近鄰徵收賦稅為生,並且既不交易也不佔有土地。
  • 同在非洲,為何摩洛哥人不是黑色皮膚?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雖然摩洛哥從地理上劃分屬於北非的一個國家。但若是從政治還有文化角度來看,這個國家更接近於阿拉伯和西歐。摩洛哥與西班牙只有一水之隔,在天氣比較好的時候,可以直接從西班牙的海岸看到摩洛哥。公元前一世紀的時候歐洲人就和摩洛哥就有了接觸,在公元40年的時候羅馬帝國吞併了當時統治摩洛哥的茅利塔尼亞王國,隨後羅馬也就對摩洛哥進行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殖民。在茅利塔尼亞王朝時代,生活在摩洛哥地區的土著居民是柏柏爾人。但自從羅馬入侵之後,柏柏爾人遭到了殘忍的屠殺,這一個時期羅馬人和阿拉伯人開始在摩洛哥紮根。
  • 跟著北非諜影遊卡薩布蘭卡,因為沒有要預約卻進不去咖啡館
    當你還沒有踏上北非的土地時,卡薩布蘭卡對你意味著什麼?是不是只要輕輕地讀這五個字,就覺得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浪漫?如果你看過同名的黑白電影,城市就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白色的卡薩布蘭卡沉澱了這個北非小城無數煙燻過去的事件。悠閒的人們,飛來的海鳥和鴿子使時間突然停在這裡。
  • 非洲唯一白人國家,當地混血美女泛濫,還號稱「北非花園」
    位於東半球的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非洲歷史悠久,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在非洲有許多特色的國家,獨特的文化習俗吸引著不少國內遊客的目光。但是在現在說起非洲不少人會想起非洲的原始部落,獨特的部落風情,原始的生活狀態,獨特的長相,隨著當地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開始被人們熟知。
  • 摩洛哥的北非花園,雖然是非洲國家,一年四季依然氣候宜人!
    這裡花木茂盛,風景如畫,摩洛哥有著「烈日下的清涼之地」和「北非花園」的美譽,上帝很關心這個國家,把它變成一個花園國家,來這裡應該享受怎樣的風景,摩洛哥享受著「北非花園」,當然還有許多有趣的地方,我先說一下,以下景點是遊客打卡的地方。
  • 同樣是在非洲,為何摩洛哥人不是黑皮膚?
    在北非,埃及和摩洛哥這裡的居民,他們的膚色就是整個非洲最淺的。埃及人和摩洛哥人一樣,都是阿拉伯人,而阿拉伯人就是歐羅巴人種,歐羅巴人種顧名思義,就是歐洲的人種,那麼很顯然,這是一個白人種族。目前阿拉伯人佔摩洛哥總人口的80%左右,而剩餘的20%則為柏柏爾人,這個種群也屬於歐羅巴人種,那麼顧名思義,他們也是白人,所以摩洛哥雖然屬於非洲,但他不黑,反而很白,是一個絕大多數人口是白人的國家。
  • 菲斯:是北非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城市,也是宗教、文化與藝術中心
    菲斯[摩洛哥城]菲斯是北非歷史上第一座伊斯蘭城市,也是摩洛哥1000多年來的宗教、文化和藝術中心。弗斯河的這條支流適合耕種,因此弗斯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金斧頭」,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肥沃的土地」。位於山坡上的菲茲市,俯瞰廣闊的平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