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翻譯認知研究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2021-01-19 人大新聞網

11月3-4日,第五屆翻譯認知研究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本屆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MTI教育中心和澳門大學翻譯傳譯認知研究中心主辦。

來自丹麥、法國、德國、美國、奧地利、愛爾蘭、巴西、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和澳門、香港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澳門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河南大學、哥本哈根商學院、巴黎第三大學、肯特大學、維也納大學等80餘所知名院校近160餘位認知翻譯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參加本次研討會。

11月3日上午開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郭英劍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衷心表達了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願同世界各國院校及專家學者廣泛開展合作交流的願望。澳門大學翻譯傳譯認知研究中心主任及世界翻譯教育聯盟主席李德鳳、歐洲翻譯研究學會主席阿特∙呂珂∙雅可布森(Arnt Lykke Jakobsen)從不同角度對前四屆翻譯認知國際研討會進行了歷史回顧、經驗總結和未來展望。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MTI教育中心主任朱源主持開幕式。

本屆國際研討會形式多樣,共設5場主旨發言、5場分會場發言,共宣讀了60餘篇論文。本次研討會囊括多個主題,包括口筆譯認知過程、認知與譯員培訓、口筆譯過程中的雙語加工、口筆譯認知研究中的研究方法、雙語加工和語言習得中的語料庫應用、口筆譯認知過程研究的工具研發、二語習得認知過程研究、雙語加工和語言教育等。

雅可布森在發言中提醒譯者在研究翻譯的過程中無論使用什麼新的方法,都不要忽視翻譯研究的本質問題,避免脫離解決翻譯實際問題,而誤將方法本身視為翻譯研究的目的。

歐洲翻譯研究學會前主席丹尼爾·吉爾(Daniel Gile)強調在翻譯過程中存在有意識選擇與無意識選擇,通過不斷重複可以使有意識選擇變為無意識選擇,他認為通過特殊的長時記憶訓練可以減少翻譯中的認知負荷。

李德鳳用功能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研究同聲傳譯中大腦的活動,對兩種翻譯策略「轉碼」和「轉換」中譯者付出的認知努力進行測試,發現人的左半腦和右半腦在翻譯中顯示出同樣的活躍程度,顛覆了傳統的左腦掌管語言,右腦掌管藝術的想法,為今後口譯員的培訓提供了新的思考。

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應用語言和跨文化研究學院博士莎倫∙奧布萊恩(Sharon O』Brien)探討了不同的個人行為對翻譯和譯後編輯的影響。

復旦大學教授康志峰用眼動儀測試眼球目標域和速度對視譯的影響,認為譯者在視譯過程中保持均勻的速度是最理想的狀態,過快或過慢都會導致較差的譯文。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翻譯研究系教授漢娜∙瑞斯庫(Hanna Risku)指出人腦中概念形成時的個體差異體現了不同的認知形式。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建華通過5組實驗證明工作記憶負荷對翻譯過程存在顯著影響,工作記憶中語音環中的發音控制成分在翻譯中起著關鍵作用,從而進一步細化翻譯過程的影響因素。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盧植用眼動儀測試英漢隱喻翻譯中的三種策略:等譯,替換和創譯,認為譯者採用替換時比採用等譯和創譯要付出更多認知努力,而譯者對原隱喻的理解並未對譯文的輸出產生很大影響。

中國科學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翻譯部主任、中國譯協副會長兼科技翻譯委員會主任、中國英漢語對比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技翻譯》雜誌前主編李亞舒特別強調語用翻譯的理論研究應提倡「因繁就簡」的原則,並應多進行實證研究。

巴西米納斯聯邦大學翻譯研究系、翻譯研究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法比奧·阿維斯(Fabio Alves)認為翻譯是一種元認知活動,並提倡通過個人經驗參與的「回想」重塑目標語。

美國夏洛特市北卡羅來納大學語言和文化研究系博士克裡斯多夫∙梅林格(Christopher D. Mellinger)提出了用現代技術研究口譯的方法和遇到的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胡開寶比較了語料庫翻譯研究與翻譯認知研究的異同,指出二者的互補和融合是最終的必然發展趨勢。

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孫三軍指出中國翻譯研究發展的四種新趨勢以及認知翻譯研究的前景。他認為中國文化外譯、語料庫翻譯研究、翻譯技術、認知翻譯研究是當下翻譯研究發展的新趨勢。翻譯認知研究新領域包括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知語言學研究和翻譯過程研究。

澳門大學博士李麗清(Victoria Lei)利用眼動儀研究同傳過程中譯者的眼動模式,也即譯者注視講話者和屏幕的頻率是多少、二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對同傳產生什麼樣的正面或負面影響等。

肯特州立大學教授麥可∙卡爾(Michael Carl)介紹了「Memento Bootcamp」的創建、流程和作用。「Memento Bootcamp」是一個翻譯認知的訓練營,由澳門大學發起,召集學者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中研究。該活動將持續舉辦三年,明年於肯特州立大學舉辦。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鮑曉英從認知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功實現文化交流目的應注意的因素和採取的措施。

朱源將迦達默爾的闡釋學與中國的訓詁學進行比較,從人文學科的視角審視翻譯中的認知問題,以此來構建中國典籍外譯的部分理論框架,為典籍英譯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河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郭尚興認為中國傳統典籍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本身,翻譯時應儘量保留原文意義;同時,因為四書五經等中國經典為不同朝代的不同讀者所注,翻譯時也應重視時代、社會、讀者賦予文本的意義。

主會場活動外,研討會還於11月2日下午舉辦了眼動研究工作坊,晚上設2組分論壇,總結了澳門大學主辦的「Memento Bootcamp」的進一步研究成果。

11月3日晚,論文寫作與發表工坊邀請了《中國翻譯》執行副主編楊平、國際知名翻譯期刊《筆譯與口譯研究》(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的主編克裡斯多夫∙梅林格、《中國科技翻譯》前任主編李亞舒、《翻譯研究新前沿》(New Frontiers in Translation Studies)系列主編李德鳳、《翻譯、教學與研究》主編康志峰和《翻譯界》副主編孫三軍等知名翻譯雜誌主編和編輯,與青年學者進行了交流,為青年學者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

11月4日下午,研討會閉幕。在兩天的研討會中,國內外知名翻譯學者雲集一堂,中西思想交流碰撞。會議交流發言中融入認知翻譯學最前沿研究方法,貼近時代要求,與時俱進,發言內容觀點新穎、見解獨特,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大會也為青年學者發現自己研究的價值和把握研究發展的方向,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借鑑。本屆會議的成果必將推動國際認知翻譯學科的進一步發展。第六屆「翻譯認知國際研討會」將於2019年在西南大學舉辦。

相關焦點

  • 第五屆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11月13日至15日,第五屆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明史學會、中國明史學會利瑪竇分會及肇慶學院聯合主辦,旨在紀念利瑪竇逝世410周年,加深中西文化交流。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教授張西平作了有關「羅馬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研究」的報告,分別從梵蒂岡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項目、梵蒂岡明清文獻來源考、梵蒂岡藏明清文化交流史珍本述略、梵蒂岡藏明清文化交流史文獻學術意義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證。
  • 第二屆中日新聞詞彙翻譯研討會舉行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葛培媛)由中國翻譯協會對外傳播翻譯委員會主辦、新華社日本專線承辦的第二屆中日新聞詞彙翻譯研討會23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交流分享對外翻譯傳播經驗,深入探討中日新聞詞彙譯法,就一批新詞彙、新概念的規範譯法達成一致意見。
  • 我校卞建華教授當選中國翻譯認知研究會常務理事
    新聞網訊 4月19-21日,「全球視野下翻譯傳譯認知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翻譯認知研究會第六屆大會」在復旦大學舉行,會議主題為「全球視野下翻譯、傳譯、認知及其跨學科研究」。我校外語學院院長卞建華當選為中國翻譯認知研究會常務理事,副院長宮英瑞當選為理事。
  • 第十屆「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國際研討會」成功舉行
    來源:證券日報旌鑫近日,第十屆「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國際研討會」在中國政法大學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圓滿舉辦。本屆研討會以「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法律英語教學與改革」為主題,與會專家圍繞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領域前沿熱點問題致辭或作主旨發言,內容涉及「法律文件的模糊性及其翻譯處理」「法律翻譯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等。本次會議由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研究會主辦,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話語研究中心、法律英語證書(LEC)全國統考專家指導委員會協辦。
  • 翻譯研究中的眼動追蹤技術研討班
    由中國翻譯認知研究會主辦,河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承辦的新時代創新背景下翻譯傳譯認知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翻譯認知研究會第三屆大會2018年5月在河南工業大學舉行。會議期間,全球領先的視頻眼動儀製造商—加拿大 SR Research公司開設了眼動追蹤技術在翻譯研究中的研討班。
  • 2021第五屆節能技術國際研討會(IWECT 2021)
    2021第五屆節能技術國際研討會(IWECT 2021) 舉辦時間:2021-05-20 ~ 2021-05-22
  • 第四屆新聚合國際教育研討會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實習生 陳玲)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法政集團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新聚合國際教育研討會日前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研討會作為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的組成部分,中、美、加、澳、日、新等多國教育政策制定者、國內外知名院校校長和院長、海內外知名的教育專家學者、國際教育行業從業者齊聚一堂,共論國際化教育的未來走向。
  • 第五屆「三山一坡」高校聯盟弘揚革命精神研討會在臨沂大學舉行
    11月24日,由延安大學、井岡山大學、河北師範大學、臨沂大學主辦的第五屆「三山一坡」高校聯盟弘揚革命精神研討會在臨沂大學舉行。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弘揚革命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在線出席活動。
  • 外國語學院承辦2020日語教育與日本學研究國際研討會
    外國語學院承辦2020日語教育與日本學研究國際研討會,線上會議達37場 來源:外國語學院   時間:2020-12-04  瀏覽:
  • 中國詩經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西大學隆重舉行
    10月28日上午,由中國詩經學會主辦,廣西大學文學院承辦,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協辦的「中國詩經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西大學君武樓玉林廳隆重開幕。  大會開幕式由廣西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陳信存博士主持,中國詩經學會會長王長華教授致開幕詞,廣西大學副校長馬少健教授、廣西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寅生教授分別代表廣西大學、文學院致歡迎詞。美國加州東灣牡丹詩會會長林中明先生,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邵炳軍教授分别致辭。
  • 中國人民大學發起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並舉辦新時代國際文化交流...
    12月3日,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成立大會暨新時代國際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該聯盟由中國人民大學發起,共23家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共同加入「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當選聯盟理事長。聯盟旨在創新國際文化交流學術研究合作機制,共同研究新時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問題。
  • 「中美競爭時代中國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議程」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魏穎琦)11月21日,「中美競爭時代中國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議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外交學院、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及學術科研機構的2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舉辦第五屆中韓日國際精神病學研討會
    2016年8月13日,第五屆中韓日國際精神病學研討會(簡稱BESETO會議)在北京辰茂鴻翔酒店拉開帷幕。BESETO會議由分別來自北京大學、首爾大學和東京大學的精神病學專家共同發起,並由三方輪流主持舉辦。會議致力於為三國精神科學領域的學者,特別是青年研究者創建了解學術前沿、交流科研成果的國際平臺,並促進各國精神衛生研究領域的發展與合作。
  • 第七屆「新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2018年11月9日至12日,由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舉辦的「現代諸子學發展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新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他認為,「新子學」要打破漢代以來的舊觀念,深入發掘諸子時代的思想內涵,以周文重建之爭為主線,以文明的比較研究為方向,進一步拓深研究水平。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昭旭指出,子學的定位在於即經即子,「新子學」之發展要重視分析思維、理論建構,同時也不忘其道德實踐的意義,如此方可以承前啟後。
  •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舉行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薛筆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主辦的國際形勢研討會10日在京舉行。12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主辦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在京舉行。新華網 薛筆犁攝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世界經濟與政治》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張宇燕作開幕致辭。
  • 第三屆「聯通世界與未來」國際研討會在上外舉行
    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聯通世界與未來」國際研討會——「新冠疫情與國際社會的信任及合作重建」在上外圖文中心穹頂圓桌會議室與Zoom平臺同步召開。
  • 兩岸大學研討會在銘傳大學舉行
    本報臺北11月24日電 (記者王連偉、孫立極)第10屆海峽兩岸名校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研討會,今天在銘傳大學桃園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等兩岸50多所知名大學的事務主管共聚一堂,研討如何鼓勵學生善用兩岸互補優勢,輔導學生創新創業以及建立兩岸雙聯學制
  • 第五屆渝南黔北歷史文化研討會在綦舉行
    重慶綦江網消息(記者 廖靜 鄧大偉)10月14日,第五屆渝南黔北歷史文化研討會在綦江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背景下的古道文化研究、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研究、牂牁僚與三國文化研究等議題展開討論,進一步深入研究古道文化、鹽運文化、紅色文化和地方歷史文化。
  • 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中宏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王鏡榕)12月5日,「十四五規劃與思想強國——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此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智庫理論與實踐》承辦。
  • 「永遠的江南——王福元中國畫研究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年11月29日,由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大學會議中心主辦,朝營盛世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在藝雲協辦,著名策展人王朝營擔任總策劃,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社長尚輝,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雙年展中國館總策展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任學術顧問,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