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從中國發往美國的貨櫃數量同比增長19%,達到106萬8257個(按20英尺貨櫃計算),佔全亞洲發往美國貨櫃數量的63.4%。
以上結果來自《日本經濟新聞》所報導美國調查公司Descartes Datamyne在9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此前,3月份中國輸美貨櫃數量同比下降36%,創出自2009年2月新低。6月同口徑數量達到81萬6798個,結束了連續長達17個月的同比負增長。
多項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正逐步回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航運交易所了解到,據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顯示,從上海發往美國西海岸的貨櫃運價已經從2019年平均1530美元/FEU(按40英尺貨櫃計算)上漲至2020年8月的3348美元/FEU,翻了一倍有餘。截至9月11日,美西航線運價已升至3813美元/FEU,創2009年發布以來新高。
上海向美西航線出口貨櫃的結算運價指數曲線 上海航運交易所 圖國際物流在線服務平臺「運去哪」CEO周詩豪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近期,發往美國貨櫃運價確實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發美國貨櫃的運價漲了不是一點點,此前運價維持在1000多美元,現在發往美國西海岸的價格已經漲到接近4000美元,發往美國東海岸的價格則已經超過4500美元。」周詩豪表示,根據他們觀察,從6月份左右,從中國發往美國的貨櫃開始大量增加。其原因他認為有三方面:第一,疫情期間美國政府向其居民發放了大量現金支票等福利用於刺激消費,繼而帶動了跨境電商訂單數量的增長;第二,由於中國疫情控制效果明顯,復工復產順利,在全球疫情暴發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進一步增強;第三,上半年由於疫情原因積壓而沒能出口的貨品下半年開始出口。
「此外,受疫情影響,全球海運運力尚未完全恢復,運力明顯緊張,一方面船公司減少了運力供給,另一方面美國市場需求有所增加,所以現在發往美國的貨船不僅價格上漲,甚至會出現暴艙情況。」周詩豪說,「據我們了解,商品種類方面,居家辦公以及家用電器較多,比如草坪修理機就增加了不少。」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阿里巴巴旗下國內最大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獲得的數據顯示,最近幾個月,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量猛增,6月相對1月成交總額增長超40%。具體商品方面,8月份,通過平臺銷往美國的電動自行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37%。
根據Descartes Datamyne發布的最新報告,按品類來看,8月份,亞洲向美國出口量最大的「家具類」增長了29.3%,包括個人電腦在內的「機械類」增長19.9%,「玩具和運動器械」則增加了4.7%。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2020年8月份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分析報告》指出,8月,北美航線方面,市場貨量增長較為迅速,雖然航線運力供給已逐步恢復,但運力緊張局面未能改變。上海港周平均艙位利用率始終保持在接近滿載水平,爆艙甩貨情況時有發生。
該報告指出,8月28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3639美元/FEU、4207美元/FEU,較上月末分別上漲14.9%和20.4%,其中美西航線運價創2009年發布以來新高。8月,中國出口至美西、美東航線運價指數平均值分別為898.52點、984.83點,分別較上月平均上漲5.0%、1.1%。
海關總署9月7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2.88萬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1.6%;進口1.23萬億元,下降0.5%。出口漲幅持續擴大。
前8個月,中美進出口貿易總值為2.42萬億元,下降0.4%,其中,對美國出口1.87萬億元,下降0.5%;自美國進口5493.2億元,增長0.2%。
從前8個月外貿數據來看,中國對東協、歐盟和日本進出口均保持增長態勢,僅對美國進出口出現下降。但從最近3個月數據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呈不斷擴大趨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