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報國鋪就富民路——記福建洋口國有林場杉木育種科研團隊

2020-12-26 臺海網

臺海網8月26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8月,洋口國有林場杉木第四代種子園建設正緊張有序地進行。在南京林業大學的協助下,林場杉木育種科研團隊今年將完成種質材料預選、種子園規劃及林地準備工作。

「第四代種子園將全面應用最新的樹體矮化和高產穩產技術,按照精細化和果園化管理模式,實現育種研究與良種生產齊驅並進。」洋口國有林場場長遊雲飛說,數十年來,林場先後建成一至三代種子園,杉木育種研究從最初單純的豐產速生進階為產量、材性、抗病性和養分高效利用等多性狀綜合改良。

2016年,洋口林場在全國率先建成杉木第四代種質資源庫,中國也因此成為繼美國、澳大利亞之後第三個進入第四代育種水平的國家,創造了「世界杉木看中國,中國杉木看洋口」的驕人成績。

洋口林場科研團隊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定不移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膽探索綠色發展新路,以科技引領林農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洋口林場種苗科科長李勇(右)在指導農戶育苗。池亮亮攝

矢志攻關,一棵杉木「鑽」到底

南山下林廠至今完整保留著1985年營造的135畝杉木大徑材示範林。2019年調查顯示,這片林子平均樹高27.6米,平均胸徑32.3釐米,每畝蓄積量41立方米,算上3次間伐,每畝累計蓄積量已達66.8立方米,成為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示範點。

咬定青山不放鬆,數十年鑽研一棵樹。長勢喜人的杉木林是洋林人久久為功、科研報國的最好見證。

種質資源是林木育種的基礎,也是國家戰略資源。早期,國家木材資源匱乏,提高產量為當務之急。1975年,洋口林場建成全國首個生產性杉木第一代種子園,第一代良種苗木造林較一般杉木增產15%到20%。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優化木材品質是大勢所趨。

「第一代良種選育解決了『吃飽』問題,現在要解決『吃好』問題。」同為南京林業大學教授的施季森從陳嶽武手中接棒,帶領科研團隊重新出發,在全國率先攻克杉木生長和木材品質性狀聯合遺傳改良難題,第二代杉木遺傳改良在實現生長量累計遺傳增益達30%到45%的基礎上,木材比重又提高8%到10%。

「開展杉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良種選育等一系列科研工作,最終目的就是將選育的良種進行大量繁殖並推廣應用,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副場長黃金華說,林場集產學研於一體,肩負著良種的繁育和推廣工作。

2004年前後,隨著木材戰略儲備和國家儲備林的推廣,國內對良種苗木需求越來越大,洋口林場科研團隊迅速響應,實現良種苗木產業化供應。

「傳統採穗圃產量不高,無性繁殖選育的優良無性系,可以短時期內進行大量繁殖推廣應用,充分展示良種潛能。」黃金華告訴記者,此前,國內市場上沒有杉木無性繁殖的先例,2004年,科研團隊在南林大的指導下摸索前進,開展杉木優良無性系組培試驗。

「組培試驗需要對數據進行不間斷監控,往往半夜都要記錄組培苗的生長情況,我們在無菌實驗室一待就是一整天。」種苗科科長李勇說,由於沒有先例可循,每個操作環節的不確定性都增加了試驗的難度。

水稻一季,樹木幾十年。杉木良種繁育從實驗室到長成參天大樹,需十幾二十年,周期長,工作單調枯燥,需耐得住寂寞。在杉木良種繁育中心,記者看到6間30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擺著6萬瓶瓶苗,裡面都是細芽。「瓶裡一開始是7叢芽,經過40天培育,擴繁出35個左右,其中有效植株13~15個,可移至苗圃栽種,其餘的繼續擴繁,如此不斷循環……」從李勇的專業介紹,記者深感杉木育種團隊工作的艱辛與繁瑣,只有長期堅持,才有希望成功。

2005年,杉木組培苗繁育基本成功後,科研人員將試管苗移栽到地裡進行培育,最大的問題出現了。

「20萬株杉木組培苗移到土裡後,第一周還長勢旺盛,第二周就全部蔫了,我們連根拔起一看,種苗根系和土壤接觸的部分全部壞死。」李勇說,移栽失敗給林場造成了將近16萬元的損失,然而科研人員沒有氣餒,歷經兩年時間的試驗總結,終於研製了杉木組織培養育苗技術規範並進行產業化應用。2009年,洋口林場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杉木組培苗研發生產基地,目前已研發具有林場自有智慧財產權優良無性系組培品種14個,其中,「洋020」「洋061」兩個無性系獲得國家林木良種認定,為在全國杉木產區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我們還研發杉木扦插苗培育技術,通過營建杉木採穗圃生產大量穗條,進行扦插育苗,大幅降低育苗成本。」黃金華說,作為全國最大的杉木良種苗生產基地,種苗產業也成為林場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產苗木累計達到8000多萬株,可造杉木林地40多萬畝,每年為林場增加收入200多萬元。

如今,永不滿足的洋林人步履鏗鏘,繼續攀登科研高峰。2018年開始,為充實杉木種質資源庫,科研團隊在全國杉木分布區範圍內展開新一輪的種質資源調查。

「目前我們所做的是杉木抗性方面的研究和育種,杉木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上或寒冷的地方就長不好,但在高寒地區,我們發現了野生的優質杉木,如果不及時保存它們的優良基因,這些樹也許過幾年就會自然死亡或者被破壞。」說起野外調查工作,科技科科長葉代全兩眼放光。他告訴記者,目前團隊已實地走訪了四川、貴州、湖北等地,共收集到7個省份的285份種子。

「未來,我們還要踏遍全國17個生產杉木的省份,把最優質的杉木種質資源帶回洋口!」葉代全說。

生態興林,一株良種富萬家

得益于洋口林場的良種推廣和產業化應用,越來越多的林農成為良種造林的受益者。

建西鎮謝屯村村民祖基權,長年以育苗造林為生。「以前培育的土苗靠自己推銷,銷量不好,賣不完的苗只能銷毀。」祖基權說,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一家四口的溫飽都成問題。2006年,他和洋口林場籤訂育苗合同,嘗試培育2畝杉木良種苗。

「林場技術人員送技術、送服務,指導我們育種,還幫助兜底銷售,銷路也不愁了。」祖基權說,不僅如此,不少造林戶從他手中購買良種苗後,成了回頭客,都誇洋口林場的苗長得又快又好。

2009年,看到效益的祖基權流轉12畝土地,擴大育苗規模。如今,他每年育苗50多萬株,產值10多萬元,成為當地的育苗大戶。在洋口林場的支持下,祖基權自己建起了採穗圃,育苗事業如火如荼。

為了擴大良種紅利,洋口林場通過「林場+基地+農戶」和委託農戶育苗兩種模式,與林農開展深度合作。在順昌縣貧困村際會村溪邊自然村,林場以每畝900元的價格,流轉了農民閒置的土地167畝,僱傭本村農民開展育苗。「我們為農民提供了60個就業崗位,每名林農每年可以通過育苗獲得3萬到5萬元不等的收入。」李勇說。

多年來,洋口林場的種苗始終以每株八毛錢的價格出售,最大程度讓利於民。

「洋口林場的良種苗除草撫育的成本低、長速快、出材量高,現在我們林農都只認『洋林牌』的苗。」順昌縣雙溪街道陳布村的造林大戶陳宏旺和朋友合股種植了千畝杉木,在科研團隊的鼓勵下,他正朝著大徑材方向培育林子。

長期以來,洋口林場通過營林生產、木材生產、林業科研、種苗生產、送科技下鄉等方式,已累計為周邊群眾提供約7200個就業崗位,增加收入約1.2億元,有力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2009年,洋口林場註冊「洋林」商標。如今,「洋林」牌杉木種苗不僅在省內知名,更享譽全國。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為優化樹種結構,以350萬元的價格購買了洋口林場40個杉木第三代無性系,為當地營建種子園提供基礎。如今,廣西已建成近2000畝杉木種子園,每年供應的種苗可滿足當地5萬多畝的造林需求。

福建省林業局測算數據顯示,自1956年建場以來,洋口林場歷年累計生產杉木良種4.9萬公斤,提供杉木優良穗條105萬根,生產的良種可培育杉木苗60億株,由遺傳增益所產生的經濟價值近千億元。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洋林人一心做好科研回報祖國,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以實際行動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

(福建日報 記者 劉益清 鄭雨萱)

相關焦點

  • 【弘揚林草時代精神•七】久久為功守初心 一棵杉木做到底...
    【弘揚林草時代精神•七】久久為功守初心 一棵杉木做到底——福建洋口國有林場杉木育種科研團隊事跡 2020-11-18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紮根深山60年 一棵杉木做到底——「洋林精神」鑄就「八閩楷模」
    從1956年建場,到建成杉木第四代種質資源庫,「洋林人」花了60年。6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洋林人」紮根閩北深山,秉持科技興林的理念,持續開展杉木育種科研與推廣應用,使我國成為世界三個有能力進行林業苗木第四代遺傳改良的國家之一,創造了「世界杉木看中國,中國杉木看洋口」的奇蹟,在大山深處演繹了「堅守初心,赤誠奉獻,久久為功,科研報國」的「洋林精神」。
  • 最美護林員陳世興:守護林場科研基地20年
    陳世興是福建省洋口林場南山管護站的護林員,守護著洋口林場科研基地——南山片區4100畝的科研林,這一守就是20年。 「全國第一個杉木優樹收集區」「全國第一個杉木良種種子園」,陳世興守護的這片林子可不一般。 南山管護站位於順昌縣建西鎮南山村,由於地處偏遠山區、人為幹擾少,適合林業試驗。
  • 中國毛白楊新品種的搖籃 ——山東省冠縣國有毛白楊林場科技發展紀實
    大寒剛過,記者走進魯冀交界處的山東省冠縣毛白楊林場。在林區徜徉,驚豔於白楊的挺拔和樹幹上大大的「眼睛」。冠縣位於黃河故道上。如果把黃河故道比作一條龍,冠縣國有毛白楊林場正好騎在龍背上。毛白楊樹幹大大的「眼睛」(圖片來源:中國綠色時報)冠縣毛白楊林場1963年建場,南北長15公裡,總面積1萬多畝,幾乎清一色都是毛白楊。
  • 國有林區改革|中國林場協會聚焦國有林場改革發展
    近日,中國林場協會2020部分省區國有林場年會在廣西柳州召開,會議對中國林場協會2020年度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玉屏山森林康養小木屋 圖片來源:網絡會議要求,切實發揮好國有林場生態建設的主陣地作用和以森林的多功能滿足國家木材供給、生態扶貧、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多方面需求的骨幹作用,鞏固改革成果,堅持保護優先、科學發展,走實走好生態美、產業強、職工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2020福建閩江學院招聘10名科研平臺及項目科研助理(非在編)公告
    2020福建閩江學院招聘10名科研平臺及項目科研助理(非在編)公告 2020-07-02 11:42:43| 閩江學院
  • 廣東省林業局到韶關市調研國有林場改革發展工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4月28日訊  4月22日至24日,廣東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等到韶關市調研國有林場改革發展工作,強調要加快推進國有林場事企分開,確保各項改革政策落實到位。韶關市副市長凌振偉、樂昌市市長鍾曦參加了調研。
  • 道縣月巖國有林場近5年累計完成新造林4991畝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蔣曉國)12月22日,筆者從道縣月巖國有林場獲悉,近年來,該場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穩步推進營林生產,保證山常綠水常青。近5年累計完成新造林4991畝、撫育4萬畝、提質2400畝、修復防火和巡護林道1431公裡。
  • 普通人的科研路
    我寫這篇文章,介紹下普通博士(中等水平),科研圈的典型職業發展路徑。~入行資質~科研圈其實有一個入行資質的問題,也就是敲門磚。類似於籃球需要個子高,銷售需要善喝酒;科研這條路,也有獨特的入行資質。(智力)從事科研工作,需要人群中的中等或者以上的智力水平;反映在學歷上,如果你覺得高考,即使100%努力也很難考上一個211大學?那科研這條道路可能不適合你。
  • 黑龍江:林下路鋪就林區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加大林下經濟節點對外連接道路建設,讓昔日因為偏遠而被「埋沒」的景點一一呈現,讓因路而生的林下產業帶鋪就在大地上。今年預計交工6項,一條條旅遊路、產業路正成為林區經濟轉型的增速器。
  • 全國國有林場建設管理培訓班在福建沙縣舉辦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12日訊 11月30日—12月3日,全國國有林場建設管理培訓班在沙縣舉辦。此次培訓班由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主辦,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林草部門國有林場主管部門負責人、國有林場場長、市縣林業(草原)局局長及中國林業科學院國有林場相關管理人員共計90餘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林場建設管理處隗合飛處長主持會議,對現代化國有林場建設、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和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服務等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 崔勇:紮根教學的引路人,潛心科研的孺子牛
    他還積極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課程結合起來,將教學方法從單向知識傳授的「教學型」模式轉變為關注創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圖書或科研文獻獲取物理化學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教學效果獲得了同行和學生們的廣泛好評。除了致力於提升個人教學能力外,他還助力於團隊整體教學能力的提升。
  • 奮力描繪國有林場改革建設的新畫卷
    廣東省林業局積極推進並圓滿完成機構改革任務,加快全省國有林場改革攻堅,督促各地對標落實各項改革任務。13個省屬國有林場完成職工入編考試和人員轉隸工作,1584名林場職工全部轉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人員。全省國有林場改革主體任務基本完成。
  • 許身深潛 科研報國——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 題:許身深潛 科研報國——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新華網 凌紀偉愛國,就要把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一輩子,黃旭華將「驚濤駭浪」般的功勳「深潛」在人生大海中,終生報國不言悔。黃旭華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國核動力潛艇的研製史。他嘔心瀝血,畢生致力於我國核潛艇事業開拓發展的精神令人動容;他鍥而不捨,為我國核潛艇從無到有、跨越發展、不懈奮鬥的拼勁催人奮進。
  • 福建力促臺籍教師科研成果轉化
    福建省科技部門人士10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福建重視兩岸科技合作與交流,這是福建先行先試,力促高校臺籍教師科研成果轉化的具體體現。自2019年開始,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在立項上給予在閩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臺胞政策傾斜,設立臺胞專項扶持項目,每年擬立項10項。
  • 【訪談】探索熱帶花卉科研,潤澤芬芳產業興農
    ▼欄目製片人:江南節目主持人:江南受邀嘉賓:「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得者海南熱帶花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熱科院熱帶觀賞植物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 尹俊梅本期話題:探索熱帶花卉科研,潤澤芬芳產業興農首播時間:海口電視三套
  • 馬背上的「護綠人」——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國有彰武縣章古臺林場...
    馬背上的「護綠人」——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國有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李東魁 2020-12-04 1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冠縣國有毛白楊林場……
    這些都是問題,我帶著這些問題,來到位於黃河故道的冠縣國有毛白楊林場。309國道邊,向北,一排數十年的楊樹列隊的小路伸進去,心情也一下子就茂密繁盛起來,這裡是原來的冠縣苗圃。一塊豐碑立在那,冠縣造林功績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