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少年王陽明,潛心向學,終成大器,被稱明朝一哥

2020-12-14 經緯讀史

1872年,堅信光明的曾國藩去世。

一位知他最深的故交送上輓聯:

盡瘁武鄉侯,千秋臣節;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

「武鄉侯」是諸葛亮,而「新建伯」就是曾國藩的精神導師,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王陽明。

王陽明是曾國藩的偶像,曾國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陽明,身後得此蓋棺定論,可以含笑九泉矣。

其實,曾國藩的偶像王陽明也曾經是一名乖張叛逆的問題少年,後來潛心向學,才終成大器。

1.問題少年王陽明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狀元,是學問、人品都十分傑出的人物。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應該會自小就是在別人的掌聲中長大。但王陽明卻是從小讓父親頭疼。

王陽明七八歲的時候,瘋狂迷上下象棋,在王華這個當時的儒家正統知識分子看來,下象棋之類的娛樂都是旁門左道,於是趁王陽明熟睡之際,將棋子棋盤都扔到了河裡。方法簡單粗暴,終於成了父子衝突的矛盾。

後來,王陽明隨進京做官的父親搬到北京城,可是他還是不好好讀書,而是整天舞槍弄棍,要為實現自己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參軍打仗。因此每天就知道排兵布陣,甚至經常逃課,帶著一幫小朋友,去玩各種打仗的遊戲。可想而知,這樣的行為自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嚴父的斥責。

王陽明就在不斷變換興趣愛好的叛逆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

2.潛心向學

王陽明雖然叛逆,但他的聰慧,從小就顯現出來。

五歲時,便能將爺爺讀的書背誦下來,十一歲時,就能作詩。二十多歲時,結識了當時活躍。二十一歲時參加浙江鄉試,高中舉人。二十三歲,參加全國大考的會試落榜。二十五歲,再次參加會試,結果又落榜了。

不過,這根本不影響他的心情,因為,他找到了新的目標——做聖人。

後來,他參詳了古代聖賢的事跡發現,要做聖賢,要建功立業,造福蒼生,首先得有平臺,那就得做官。

於是,王陽明開始一邊考科舉,一邊尋道、拜佛還研究儒學文化,在成聖之路上多方嘗試,將這三種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

二十八歲,王陽明終於通過了會試,殿試時高中進士,成為大明的正式官員。

後來,王陽明比較了儒道佛三教之後,最終放棄了的道教、佛教,認定了儒學為人生追求方。他在自己的思想體系中融入了道教和佛教的智慧,並自成體系創立了新的儒學思想,建立了陽明心學。

明武宗即位後,宦官劉瑾把持朝政,正德元年,很多大臣看不慣劉瑾禍亂朝政,上書彈劾,都被他打入大牢。

王陽明上書為那些入獄的大臣說情,還在奏摺裡罵劉瑾是「權奸」,可這些奏摺卻都落到了劉瑾的手中。

王陽明被打了四十大板然後打入了大牢,直到第二年他才出獄,並被貶成了貴州龍場驛的驛官。

在貴州龍場驛的一個山洞中,王陽明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參悟生死,忽然有一天,他突然高興地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句子中的「性」指的就是人的本心。

人都有心,聖人也是。這就是王陽明龍場悟道,他獨自悟出了「心即理」的道理,。

他的聖賢之路,由此開始。

3.終成大器

後來,王陽明一邊培養高尚的品德,一邊修建書院,收徒講學,利用儒家聖人言論,教化地方。

就這樣,在王陽明的感化和教化下,王陽明和他的僕人們,不僅跟當地被稱為蠻夷的居民相處融洽還受到了當地苗族土司和貴州官員們的尊敬,從此下半生一路開掛。

所以,人生如果不懈努力,一旦到達某個拐點後,接下來一定會線性上升。

政治上,王陽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以及江西巡撫、南贛巡撫和四省總督。生前封新建伯,身後諡文成公。

軍事上,王陽明不費朝廷一兵一餉,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贛南的大規模叛亂;又在高層的掣肘下,僅用三十五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萬叛軍,一舉粉碎其蓄謀了幾十年的篡位大計;而徵討思田和斷藤峽更體現了他撫剿並用、文武兼修的軍事思想,將兵家權謀上升到了「此心不動即為術」的化境。

思想上,王陽明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華,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識形態程朱理學的窠臼,獨創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題為核心的陽明心學,信從者上至宰相,下及走卒,流傳之速,蔓延之廣,不僅有明一代無人能匹,縱觀古今中外亦不多見。

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計其數,入閣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階、張居正、趙貞吉),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者更是如過江之鯽(徐文長、湯顯祖、徐光啟、)。

在明朝,他從祀孔廟;在近代,康有為、梁啓超、章太炎、孫中山以及「五四」時期的陳獨秀、胡適之無不從陽明心學中汲取人性解放、自尊無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

梁啓超認為他「在近代學術界極其偉大,在政治和軍事上亦有很大勳業」。

章太炎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維新,王學為其先導。」孫中山更是讚嘆道:「心之為用大矣哉!」

誠如章太炎所言,王陽明對明治維新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對他奉若神明。

倒幕領袖西鄉隆盛、久坂玄瑞、前原一誠,維新功臣伊博文、高杉晉作,盡出王門。三菱集團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實業巨擘澀澤榮一,早稻田大學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作家三島由紀夫,企業家稻盛和夫,無一不是王陽明的追隨者。

而在中國,蔣介石對王陽明的崇拜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據蔣介石自述:我早年留學日本的時候,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於是跑到書店,抱回一大堆王陽明的著作,不斷閱讀研究,到了後來,真有一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領神馳的仰慕……

於是,一個問題浮出水面:為什麼古今中外這麼多大人物對王陽明頂禮膜拜?

因為王陽明是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書法家,別人博而不精,他卻越博越精。而且,他的哲學絕非書齋裡的空想,而是學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軍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

更多王陽明一生傳奇的故事以及其學說,推薦大家看看《王陽明傳》、《傳習錄》,這兩冊書將一代聖人王陽明的一生完整勾勒出來,同時又融了王陽明心學的形成、發展、完善和成熟的過程。

通過閱讀這兩冊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全面、更深地了解王陽明的成聖歷程,更輕鬆、更準確地讀懂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會強大的內心力量,成就輝煌事業。

現在購買《王陽明傳》、《傳習錄》兩本書為78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面橫幅【度小店】進入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這24個字便是王陽明提到的12種2字「心學」。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
  • 王陽明訓誡:想要成功,做好這七件事,遲早成大器
    那今天介紹一個人吧,他就是:王陽明。王陽明少年時對自己有一個冷靜的計劃。他勤奮好學,認真閱讀經書,長大後憑藉自己驚人的意志在官職上取得了成就,還成為明朝深造的集大成者,成為明朝重要的大人物。古往今來,很多人認為人脈和金錢是成功的必需品,但深造大師王陽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王陽明說,人的成功不是來自外界的金錢和人脈,而是來自我修養。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修煉這七字真言,方可大成!
    王陽明是古代「心」學之大成者,他重視內心的力量,強調心外無物。他認為,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修煉這七字真言,方可大成!一、「心」字真言: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王陽明認為,心是世界的本源,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相由心生,情隨心遷,人世間所有矛盾,其本質都是心的遊戲。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8句名言 帶你了解「知行合一」
    王陽明的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牢記2句話(值得一看)
    男人慾成大器,其過程絕不可能一帆順風,必定會歷經一番坎坷,也難免身陷谷底。對人生低谷,心學大師王陽明頗有心得,這是因為他一生中的許多成就,都是在谷底中成就的,如著名的龍場悟道。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銘記王陽明下面的這2句話,註定是人上人,遲早飛黃騰達。第1句話: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人脈次之,修煉4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而且,男往往人要比女人還渴望成大器,但是要想成大器,能力可不是唯一的,還得修煉好這4個字,才能早日成功!「知」字真言:立志由心,人貴自知男人慾成大器,不可無志向,但立志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王陽明指出,立志一定要正確,要認識自己的能力,立一個符合自己的客觀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的志向。而不是一腔熱血,盲目追求,雖然年輕需要盡情拼搏,但要用對方向,也要明確正視自己的能力。
  • 明朝牛人王陽明,文武全才,人生跌宕起伏,終成「大家」留名青史
    王陽明在中國歷史上的學術地位很高,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四大家,可見王陽明絕對是一位大牛人。王陽明出生於明朝中期,明王朝逐步進入由盛轉衰的時期,國家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義軍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少年時期的王陽明,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眼界與心思,曾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可見其志存高遠。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修煉7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都說男子成就一番事業,離不開金錢的支撐,然而心學大師王陽明卻認為,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關鍵在於自身,只有身外物無,做到這七點,才能成為人上人。一、心王陽明認為,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只有擁有正確的心態,修煉強大的內心,才能成熟高效率地解決遇到的問題,在人際交往與事業發展中,也會得心應手。
  • 明朝第一人—王陽明
    看過 《明朝哪些事兒》的都知道,明月在書中明確提到明朝第一人就是王陽明,本來于謙,張居正都該排第一名,但于謙過於陳腐,張居正的個人作風問題使得他們都不能算第一。他說于謙很猛,但只能排第二,不是因為他不行,而是後面那個人更猛,後面那個人除了明朝首屈一指的思想家——王守仁,而王陽明被明月寫的很完美,幾乎成了神,所以他才是在《明朝》中唯一享此殊榮的人物。為什麼說王守仁是明朝第一牛人?簡單地說他的心學影響了整個明朝,在軍事上也是一位天才。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而王陽明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與他開創並秉持的「心學功夫」密不可分。王陽明認為,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是要不斷超越自己,而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克制自己的內心,因為勝負往往就在心動與不動之間,總結其核心,不外乎八個字: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1、修心:堅定本心修心即進入一種平和的境界,不受外界幹擾,探尋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本心。即使世間誘惑萬千,我心巍然不動。男人只有不斷地修心,才能練就鋼鐵般的意志。讓自己的內心強大到無堅不摧,那也就摒棄了很多雜念,做事自然也就十分會更加順利了。
  • 「第一完人」王陽明,也曾與繼母惡鬥?誰贏了?
    明朝一哥王陽明,他生來就是要成為聖人的王守仁,幼名雲,別名陽明,出生在浙江餘姚,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和軍事家,名副其實的明朝一哥,多方位發展的全面人才,無數明朝士子儒者的精神導師。
  • 王陽明:一個瘋癲少年的宗師之路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為明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狀元,曾為經筵講官,向弘治皇帝講解經義,後又歷任禮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職。在時人看來,王陽明出身於這樣一個家庭,理應勤勤懇懇,子承父業,按部就班地走一條科考、入仕之路。但是,王陽明不這麼認為,時人也因此視他為一名瘋癲少年。
  • 王陽明忠告:要想成大器,錢和人脈是次要,關鍵是悟透這2點!
    此後,王陽明便告誡弟子們:要想成大器,錢和人脈是次要,關鍵是悟透這2點!一、「喜新厭舊」這裡的喜新厭舊不是讓你喜歡見一個愛一個,而是讓我們擯棄陳舊無用的思想,接納新鮮事物。就像被貶至龍場的王陽明,龍場是一個非常惡劣的環境,而王陽明在被貶以後,免不得「消極」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就清醒過來了,知道再這樣下去必定要一輩子困在這了。於是他正好藉此機會,潛心研究學問,最終竟然真的被他走出了門道,還在龍場開了一家學塾,不僅有當地的孩子前來學習,更有許多人慕名而來,自此還有了名氣。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低谷中創造的,比如說著名的龍場悟道。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牢記王陽明下面的這2句話,註定是人上人,早晚飛黃騰達。能大器的人已一定是能堅持自己內心並不斷努力去做的人。在人生低谷中不要只會抱怨命運不公,而是修煉好內心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耐心等待,這是王陽明心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處世理念。男人慾成大器,其過程正如做飯煲湯的過程,只有火候到了,做出的食物才會味道鮮美。
  • 王陽明:悟透此七字真言,必為人中龍鳳
    都說男子欲成大器,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廣大的人脈與錢,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運勢,靠的並不是錢和人脈,而是牢記七字真言,只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脈和金錢。 為此王陽明早在明朝時,就對此有了頗深感悟,他雖生在1472年,而傳下的道理直至今日依舊非常受用。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2個字,少走一段彎路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2個字,少走一段彎路曾國藩曾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關注在此一事。與曾國藩似的的是,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曾提到過似的的要求:精一之功,這是和他最有名的知行合一併列的4個字。這八個字彼此互補,互為一體。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牢記這2字,少走彎路!
    王陽明,名守仁,號陽明,浙江餘姚人,他是明朝的心學集大成者,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全能大儒。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後人評價其「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王陽明極為推崇:保持惟精惟一之道,方可大成!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興衰與否,能力是次要的,熟記這2個字,方可大成!精一二字,自古以來為聖人所推崇。
  • 王陽明有多牛逼?27歲中進士,當官屢立奇功!創立心學終成聖賢
    不過,讓王家人發愁的是,雖然王陽明會說話了,但還是跟別人家的小孩子不一樣,主要表現就是少年老成且有些狂妄,可能因為大智若愚,總之看起來傻不愣登,極不著調。舉個例子,他直到5歲都是個啞巴,5歲開口第一句話竟然是一些聖賢語錄,原來這孩子早已經把爺爺平時的那些經典語錄記在了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