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2020-12-18 騰訊網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許多人都有這樣的認知,王陽明是大明一哥,實際上,個人認為,他貢獻卓越,但與張居正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

但凡歷史人物的比較,總離開這兩點:對國家的貢獻、和對後世的影響。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人。為何說王陽明名氣雖大,但是說一哥比不上張居正。

明朝「一哥」,張居正與王陽明誰更有資格?這兩方面王陽明完敗

兩人從小遭遇不同,世界觀不同

張居正是荊州人。生於明朝中後期。看過他遭遇的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屌絲逆襲的典範」。實際上說屌絲可能誇張了,但是絕對夠得上逆襲。

張居正的父親是個讀書人,但是不過是落魄秀才而已,終其一生,沒能有功名。唯一的好處就是見到縣官不需要下跪。張居正就是在這樣家庭裡成長。可以說,張居正既沒有家庭背景支撐,也沒有氏族力量支持,完全是依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更何況,當初還趕上了明朝的政治人才井噴期,徐階、高拱。加上嘉靖皇帝這個權謀第一的朱明皇帝,更是舉步維艱,沒有出色的才能,是很難出人頭地的。

而王陽明呢,我們來看看他的家庭背景吧。他的父親可是前朝狀元,祖父是當地有名的學者。當這個家庭背景,就遠比張居正好許多,一個落魄秀才,一個風光狀元。曾經王陽明有這樣一則故事,老師問天下第一等事是什麼,王陽明說做聖人。

看似十分偉大。但是卻凸顯一個問題,王陽明想做自己。而張居正想做國家。這完全不一樣。聖人的目的在於教化萬民,以先人之法導萬民。但是張居正則不然,時刻以改革國家為主,苦一人而富國家在所不惜。從結果論就可知,他的各種改革措施,讓萬曆朝煥然一新,一改大明日漸式微的頹勢。

以家國天下論,張居正比起聖人,更實在,更有作用。

二者貢獻

說到貢獻,個人以為王陽明可以說非常巨大,一生兩大貢獻。

首先「陽明心學」影響了明朝無數的讀書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成為了王陽明心學的核心。以至於王陽明在那個時期通過他的觀點進行到處講學而產生了一大批的崇拜者。晚清大臣曾國藩就曾經說過: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蔣介石更是直接把臺灣的山改名為陽明山。哈佛大學學者直接斷言,21世紀將是陽明心學璀璨的時期。

其次,平定寧王叛亂。其實明朝開國以後,大小內部叛亂非常多。特別是明成祖以王爺之名成功稱帝更是讓許多有野心的藩王蠢蠢欲動。明武宗時期,經歷了成華和弘治的中興,可以說國力得到了緩和,往好的方向在前進,雖然武宗一朝有劉謹把持朝政,但是皇權始終沒有旁落,解決劉謹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國力尚在,寧王作亂看似浩大,實際上作亂時間僅僅43天後就宣告失敗。王陽明雖然有統兵之功,實際上從雙方國力對比就知道,根本就是一場滑稽的玩笑。有功,但對於社稷而言,略有些誇大其詞。

再看看張居正

嘉靖一朝長達數十年被嚴嵩把持,到近50歲的年紀,才坐上內閣首輔位置,大半輩子都泡在政壇裡,屹立不倒,換句話說,他的權謀需要逆天。

在萬曆皇帝剛剛登基時,國家面臨內憂外患。首先明太祖的宗親政策發展到了當時,已經有好幾萬之多。這些人拿著國家的錢卻不幹事,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張居正一上臺就是改革措施,減少宗親的俸祿,並且重新丈量土地,當時明朝土地劃分非常不均勻。

舉個例子,宗親有10畝地,實際上他們謊報就1畝,所以只需要交1畝的賦稅,導致國家常年欠收。重新丈量土地,可以說是張居正改革的核心,這樣讓許多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同時宗親的賦稅就要更多上交到國家。根據當時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在張居正改革下,成為了明朝中最富有的皇帝。

再看看考成法。凡事達到一定品級的官員都需要考核。類似現在公司的工作報告一樣。成績好的過關,不合格的就是走人。這大大增加了國家運行效率,裁撤了一大批的無能官員,為萬曆朝前期的政治清明開了一個好頭。哪怕自己父親去世,都沒空回家守孝3年。可以說在國家面前,張居正是大公無私的,真正做到為國為民。

《明史》中曾這樣評價張居正:張居正雖然知道時政,大有明朝中興之勢,但是功勞太大,權力直接威脅到了皇帝。」評價很客觀,雖然拯救於大明危亡,但是功高蓋主。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一定資本來源於張居正前十年的改革。

我們想想,明朝廢除了丞相,但是張居正的種種行為早就是一個丞相。一方面說明皇帝對他的依靠和信任,一方面也說明他的影響力和權力。

無論結果還是過程,張居正雖然不及王陽明出名。但是他的功績和政績,卻不容抹殺。下場不好,不影響人物的評價。特別是在明朝許多能人的情況下,張居正所做到的,遠遠超過了其他人。從本質上改變了明朝的局勢,可惜天意難違罷了。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人—王陽明
    看過 《明朝哪些事兒》的都知道,明月在書中明確提到明朝第一人就是王陽明,本來于謙,張居正都該排第一名,但于謙過於陳腐,張居正的個人作風問題使得他們都不能算第一。他說于謙很猛,但只能排第二,不是因為他不行,而是後面那個人更猛,後面那個人除了明朝首屈一指的思想家——王守仁,而王陽明被明月寫的很完美,幾乎成了神,所以他才是在《明朝》中唯一享此殊榮的人物。為什麼說王守仁是明朝第一牛人?簡單地說他的心學影響了整個明朝,在軍事上也是一位天才。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王陽明創造的「心學」,不僅僅是一種學說,也包含了一種戰無不勝的法則。王陽明曾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明朝宸濠之亂,並創下不世之功…… 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陽明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亂"。
  • 了解王陽明心學,從這裡開始
    因為在仕途上的起起伏伏,相比於政治上的成就,王陽明在哲學思想上的成就還要更高。他開創的「楊明心學」,不僅僅是本國的影響很高,甚至還傳到了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影響深遠,孫中山曾經說過:「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由此可見王陽明的影響力。
  • 張居正和王陽明:首輔和地方官,為何後者成為明朝第一人?
    張居正和王陽明,一個是明朝大名鼎鼎的首輔,一個是混跡地方的普通小官;一個玩轉政治,治國平天下,一個因正直被發配蠻荒之地,但學生遍天下。看上去,兩人是差不多的,甚至張居正的豐功偉績看起來比王陽明強多了,可為何多數人心中的「明朝第一人」卻是王陽明?
  • 王陽明能夠創建「心學」,離不開他經歷的這些!
    在王陽明還未滿十歲時,他的父親就問他:「你長大了的理想是怎麼樣的?」王陽明答道:「聖人。」這個答案讓他的父親非常的惱火,因為在古時候,人們對聖人是非常尊敬的,普通人是不能夠妄議聖人的,更不用說像王陽明那樣隨隨便便就說出自己要和聖人相提並論的話來,所以王陽明這句話在封建社會是非常不禮貌的,一不小心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 獵鷹解期:王陽明心學三大核心是哪三點?
    獵鷹解期:王陽明心學三大核心是哪三點?  1、陽明心學——取之不盡的寶藏    明朝扳倒奸臣嚴嵩,肅清朝綱的閣老徐階;架空皇權,開啟改革,為大明續命半個世紀的張居正;明末清初被譽為中國啟蒙之父的黃宗羲,無一不是陽明心學的傳人。  清末改革,救亡圖存,林則徐、曾國藩、梁啓超、陳獨秀、嚴復、胡適,這些在風口浪尖上的改革者也無一不是陽明心學的信徒。
  • 于謙和王陽明哪個是明朝第一人?
    ,土木堡之變後一年後,也先欲講和,提出送太上皇英宗回明,時大臣有意迎回,代宗不允,在于謙堅持下才迎回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病重,英宗經奪門之變復闢,英宗復闢後,于謙被陷害,於當年被處死,于謙一生清廉,死後抄家時,竟無一件值錢物品,真乃千古完人也。
  • 明朝的主要貢獻與歷史亮點
    明朝,1368年—1644年,前後276年,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明太祖朱元璋等十六朝皇帝通過努力,創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很多輝煌成果,湧現了許多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至今仍然受到深遠影響,讓我們作為華夏子孫倍感自豪。
  • 心學大師王陽明預言:說天下要害有四處,若失了一處,大明必亡
    王陽明,他是一個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重要階段,他卻破天荒的提出了陽明心學。中國儒家思想裡面,孔子是開山鼻祖,孟子是經世致用的集大成者,南宋的朱熹是理學思想的開端,而明朝的王陽明,不僅是心學的開端,他還將心學運用到了人際關係處理以及——帶兵打仗上!王陽明曾經說:「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宣大薊遼)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 【陽明心學】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朝的心學大師。他從出生就異於常人,他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他,還因為祖母夜夢仙人,乘雲而來,給他取名叫王雲。
  • 王陽明的8句經典名言,心學精華,影響深遠!
    王陽明,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被認為是可直追孔孟的聖人,他還領兵平亂剿匪,用極少的代價閃電般地擊潰數倍於己的敵人。王陽明堪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史上極為少見。一、怒所不當怒,是怒鬼迷;懼所不當懼,是懼鬼迷也。
  • 《明儒學案》:王陽明的心學為什麼變成了誤國的「清談」?
    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指出,自從王陽明離世之後,心學就分裂成了七個派別,其中王畿的龍溪學派與王艮的泰州學派傳播得最廣,他們一方面將師門發揚光大,另一方面也漸失了宗旨。王畿是追隨王陽明最久的弟子之一,據說當時四方學者前來求學,陽明都安排王畿和錢德洪做導師,令「疏通其大旨」,之後才卒業於陽明本人,所以人們都把王畿稱為「教授師」。
  • 問題少年王陽明,潛心向學,終成大器,被稱明朝一哥
    二十八歲,王陽明終於通過了會試,殿試時高中進士,成為大明的正式官員。後來,王陽明比較了儒道佛三教之後,最終放棄了的道教、佛教,認定了儒學為人生追求方。他在自己的思想體系中融入了道教和佛教的智慧,並自成體系創立了新的儒學思想,建立了陽明心學。
  • 心學和理學的意義,學習王陽明會做人,學習曾國藩會做事
    中國儒家文化有個非常有意思的意外,孔子創立的儒學是一個整體,講述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是到了後世,儒學分成了兩個分支,心學和理學,而且都在宋朝,朱熹等人從儒家思想中分離出了儒家理學,宋朝時的陳顥,明朝的王陽明等人則分離出了儒家心學。
  • 南哲思享|李承貴:論席書對陽明心學的特殊貢獻
    摘 要作為王陽明的知己和道友,席書為王陽明心學究竟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就目前陽明學的研究成果看,似乎少專文涉及。席書的這些貢獻,不僅是對王陽明精神困頓的緩解,不僅是對陽明心學障礙的驅除,更是對陽明人格的肯定。所謂「德不孤,必有鄰」,王陽明亦因此對自己的學問方向和政治立場愈加自信。席書亦因此成為王陽明心學脈絡中的重要一員,是陽明心學的虔誠擁躉者。
  • 談到「心學」,都知道王陽明,但此人才是心學的開山之祖
    孟子說過,「仁」與「不仁」,實則區分了「人」和「禽獸」,而「仁」和「禮」必須出自「內心之誠」。「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孟子對中國心學發展史的作用,看千年後宋明心學本體論的發展,便可知他的「心學」思想精髓早已滲透於歷代儒客之中了。
  • 王陽明心學憑什麼影響了東亞世界500年?
    王陽明在頓悟時刻認識到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為聖人,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有了這一基礎,就人人可以參悟心學智慧,向人生的更高處邁進。就在這期間,王陽明又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提出了另外四件事,用以告誡和教導追隨他的弟子門生。這四件事,看似普通尋常,但由於是在龍場悟道這個重要時刻提出,就尤其值得我們重視。
  • 白話解說王陽明心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明朝一哥王陽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聖人,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在學王陽明,比如徐階、曾國藩、蔣介石……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那麼陽明心學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讓那麼多名人紛紛敬仰拜學。陽明心學粗略一看有點唯心主義又好像佛道儒都有關聯,可越是鑽研越感到博大精深,經天緯地,用白話解說可真是需要謹慎避免曲解!首先重溫下心學三大經典:把陽明心學比作一把長劍,那「心即理」就是陽明學的劍柄,「知行合一」就是陽明學的劍刃,「致良知」就是這把寶劍那個直指蒼穹的劍鋒,散發寒光凜冽的劍芒直指長空,所向披靡!
  •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文/無計讀書1508年,這是一個神奇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發生了很多的事情。36歲的王陽明在貴州的龍場悟出了心學的真知,後人稱這件事為「龍場悟道」。他所創立的心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受到他的心學的薰陶,發動「明治維新」;曾國藩、康有為、毛澤東都把他當作精神上的偉大導師。到底心學有什麼樣的作用,能讓人如此著迷,下面我們來揭開心學的神秘面紗。
  • 「陽明心學」為何在日本獨樹一幟,甚至反過來影響起源地的中國
    梁啓超也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國內無數仁人志士為之沸騰,將東洋學和西洋學並列,並以昔日的學生為師,掀起留學日本、效仿研究陽明心學的浪潮,並對辛亥革命等事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