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度沒落的機械緩震跑鞋,為什麼今年又開始火了?

2020-12-14 跑步研究院

目前在跑鞋之中,主流的緩震方式一共有兩種。一個是由阿迪達斯boost引發的「材料緩震」流派,另一個則是以長年持之以恆、美津濃為代表的「機械緩震」流派,也叫「結構緩震」。

這兩種緩震各有千秋,它們側重的方面,和各自所擁有的優勢也互不相同。對於各大跑鞋品牌來說,如何選擇這兩種緩震方式運用到跑鞋產品上,是一個需要抉擇的問題。

材料緩震

自從boost出現之後,各大品牌都從原來針對跑鞋人體工程學設計的方針中走了出來,開始重視起中底對於跑鞋的性能加成。在boost之前,其實各大品牌都只是在對EVA這種材料進行不同密度、次數的發泡處理。所做的,無非是「減重」、「軟化」兩點。

雖然Asics弄出了GEL這種不同於傳統的跑鞋中底材料,但由於GEL自身的特性, 註定它不能大面積被運用於跑鞋之中——Asics的Quantum 360系列是用了全掌GEL,但GEL依舊不是主導地位。它只是把GEL和Flytefoam做成了上下兩層複合式中底。

Boost出現之後,各品牌對於ETPU、Pebax等不同於EVA的原材料進行了深度開發,到目前為止出現了如Nike的Zoom X,李寧的,NB的Freshfoam以及特步的Dynamic foam等等。

ETPU的發泡過程要求較高,材料塑形也比較難。但是在巴斯夫公司搞出來boost之後,這項技術到了現在已經相當成熟了。很多跑鞋的中底,也開始換上了ETPU發泡出來的材料。

Pebax是目前公認的,最為完美的原材料。它的重量、耐久度以及反饋率都非常好,通過超臨界發泡技術得到的Zoom X和李寧,都是現在性能極強的跑鞋中底——這一點不吹不黑,李寧確實向市場證明了,國產跑鞋也同樣擁有不弱於其他國際一線品牌的科研技術。

機械緩震(結構緩震)

不同於依靠材料本身特性,負責跑鞋運動時的緩震工作。以美津濃為代表的機械緩震流跑鞋,利用對於跑鞋整個鞋底的結構設計,以物理方式來對衝擊力進行削減。

舉個例子,比如一些自行車上會裝有彈簧,而這些彈簧的作用就是減少自行車車體受到的衝擊力,這就是機械緩震,也叫結構緩震。

在當年所有跑鞋一窩蜂地開始對材料進行研發時,美津濃像一個倔強的老人一樣,一直在機械緩震跑鞋這條路上走下去。那個時候,如同逆水行舟一般的美津濃銷量受到了其他品牌的衝擊,下滑迅速,一度讓人以為就此會被時代潮流所拋棄。

然而時間來到最近一兩年,機械緩震重新被世人所關注。Nike所搞出的碳板跑鞋潮流,實際上也屬於機械緩震跑鞋的一部分。碳板在用在跑鞋之前,和自行車減震器一樣,都是屬於物理結構型的零件。只是一開始大家都沒想到,這個零件用在跑鞋上後,居然會有這麼好的效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其他跑鞋品牌現在都在抓緊開發自家碳板跑鞋的時候,美津濃又是和以前材料潮流時候一樣,不聲不響毫無動靜。

為什麼呢?沒有別的原因,碳板跑鞋用的碳板,實際上和美津濃的Wave差不了多少。只是碳板的作用更傾向於能量反饋,而Wave更注重緩震。

都說潮流是個圈,放在跑鞋領域這話也錯不了。當年一度沒落的機械緩震跑鞋,到了今年又開始變得熱火朝天了起來。反而單一的材料減震跑鞋,失去了熱度,如果沒有碳板就要開始坐冷板凳了。

但在老魏看來,未來跑鞋的潮流絕對不會是單一的材料緩震跑鞋,或者是機械緩震跑鞋。Next %以及其他碳板跑鞋已經證明了,如果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那麼就會出現1+1>2的情況。

也就是說,好的材料+好的結構設計,能讓一雙跑鞋在最大程度上避開材料緩震的耐久性不足的問題。而同時,也能彌補機械緩震跑鞋在腳感上、在兼容度上明顯的劣勢。這就好比合金這種東西,原本單一的金屬不是太重就是太軟,但是當做成了合金,輕量和堅硬都能兼顧,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同樣是跑鞋,機械緩震和材料緩震誰更好?方式不同,效果也不相同
    以美津濃為代表的機械緩震流跑鞋,利用對於跑鞋整個鞋底的結構設計,以物理方式來對衝擊力進行削減。舉個例子,比如一些自行車上會裝有彈簧,而這些彈簧的作用就是減少自行車車體受到的衝擊力,這就是機械緩震,也叫結構緩震。
  • 之前被「看不起」的跑鞋結構緩震,為什麼突然又火了?
    隨著新型材料的不斷開發和發展,機械減震一度成為了跑鞋減震方式中的最冷門存在。但是最近這一段時間,機械減震似乎又有了抬頭的趨勢(比如去年的阿迪4D、今年的李寧絕影等的)。
  • 為什麼之前被各大跑鞋品牌看不起的機械緩震,現在突然又火了?
    說得簡單點,就是利用較硬的材料構成獨特的中底結構,以此吸收運動中出現的衝擊力,來達到緩震的效果。比如車輛上避震器,也屬於機械減震。最常見的跑鞋機械減震技術,當屬美津濃的Wave,還有李寧的李寧弓、李寧弜以及Adidas的刀鋒戰士系列。
  • 機械緩震VS材料緩震,亞瑟士和美津濃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不過隨之而來的也有一個問題,很多朋友都覺得美津濃的實力也非常強悍,可為什麼四大跑鞋之首的位置是老鄉Asics,而不是它呢?緩震作為專業跑鞋,亞瑟士和美津濃都擁有自己獨家的緩震技術。亞瑟士的GEL緩震凝膠是緩震界的黑科技,用兩塊GEL夾住一塊陶瓷盤子,然後就能讓這塊盤子在錘子的敲打下不碎——這緩震能力簡直逆天了有沒有!
  • 解密頂級緩震跑鞋亞瑟士kayano系列笑傲群雄的核心科技
    提到亞瑟士的名號在跑鞋界中可謂是大名鼎鼎,作為「四大跑鞋」之一的亞瑟士,雖然廣告做得少,但在跑鞋的硬核實力上可絕非「浪得虛名」。甚至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亞瑟士kayano系列中的GEL-KAYANO X還成為了日本代表團的指定鞋子。為何亞瑟士可以受到眾多專業運動員的青睞呢?本篇就從亞瑟士頂級緩震技術GEL膠說起。
  • 從輝煌到沒落,曾經紅極一時的「四大跑鞋」,如今怎樣了?
    對於跑步老手來說,四大跑鞋這個稱呼絕對不會陌生。當年跑步還只是一個小眾運動的時候,亞瑟士、索康尼、布魯克斯還有New balance就被國人並稱為四大跑鞋。在那個耐克阿迪都還沒在跑鞋領域發力、闖出名堂的時候,買跑鞋還是這四個牌子最靠譜。
  • Nike的React緩震,今年的一匹黑馬!
    緩震科技對於一個運動品牌而言有多重要,sneaker玩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論是要選擇跑鞋還是球鞋,緩震效果如何都是必須參考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幾年Adidas的Boost在sneaker圈可以說是圈粉無數哦,凡是加持了Boost的球鞋或者跑鞋,都無一例外的火了,尤其像Boost Yeezy 350V2這樣的系列,又貴又火,這無形中給了Nike很大的壓力。Nike也很清楚,僅僅依靠歷史悠久的Air max和zoom Air已經滿足不了當下球鞋玩家的需求了。
  • 性能顏值面面俱到,緩震不輸一線大牌,3雙國產性價比跑鞋
    基於簡單的身體鍛鍊這個前提,那麼一雙跑鞋最重要的性能參數就是「緩震」了。一提到緩震,估計很多人的心裡都想起了Asics的GEL,Nike的氣墊還有Adidas的Boost等緩震技術。但是國產跑鞋裡面,也有很多緩震性能強大的產品。
  • 性能顏值面面俱到,緩震不輸一線大牌,3雙國產性價比跑鞋
    基於簡單的身體鍛鍊這個前提,那麼一雙跑鞋最重要的性能參數就是「緩震」了。一提到緩震,估計很多人的心裡都想起了Asics的GEL,Nike的氣墊還有Adidas的Boost等緩震技術。但是國產跑鞋裡面,也有很多緩震性能強大的產品。
  • 跑鞋也傲嬌,十款「高冷範兒」跑鞋推薦
    為了避免此類「慘絕人寰」的事情發生,從現在開始,你需要做的只有勤快的運動起來!可以說Hoka One One和VFF是跑鞋的兩個極端,而且近兩年以Hoka One One為代表的厚底跑鞋越來越火。這雙Stinson 3 ATR定位於頂級越野,有著優秀的減震能力,HTD 6mm偏向自然步態,這第三代產品主要在前掌支撐性和整體舒適度等方面進行了提升。如果你有一顆探索野外的心的話,那就買這雙「松糕鞋」感受下吧。
  • 3款超高性價比的緩震跑鞋,大體重跑者的首選
    所以和普通跑者不同,大體重的朋友需要對跑鞋的緩震性能更重視。No.1 美津濃 Rider 20對於大體重跑者來說,採用機械減震方式的跑鞋說一句美津濃是機械減震領域的專家,毫不為過。,前後掌均搭載GEL的它,緩震能力尤為出色。
  • 把緩震做到極致的3款跑鞋,大體重跑者的首選,超高性價比!
    所以和普通跑者不同,大體重的朋友需要對跑鞋的緩震性能更重視。這裡要糾正一個誤區:大體重是單純地指體重和身高的關係,而不只是說胖瘦關係。很多看起來瘦的人,因為身體肌肉比例大,體重也會更大。同體積的肌肉要比「肥肉」重得多。
  • 跑鞋| 鞋面緩震雙升級 MIZUNO WAVE SKY 3
    從無到有,從SKY 1到SKY 3,作為MIZUNO旗下頂級緩震跑鞋的新星代表,這次,SKY系列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緩震 9.0/10作為一雙緩震系跑鞋,在緩震上自然是要下足工夫。緩衝但不失回饋和彈性,可能是SKY 3相較其他頂級緩震跑鞋出彩的地方,跑動時沒有明顯的下陷或卸力的感覺,這也是覺得它適合部分中階跑者的原因。
  • 國產跑鞋中底緩震科技排行:榜首爭議很大!
    但是面對百花齊放的國內市場,我們的國產跑鞋當中,有哪些值得一提的緩震科技呢?這些緩震科技裡,誰才是國產緩震王?本期內容必然會有許多爭議之處,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交流,共同進步。安踏敢在很多不同段位的跑鞋上使用這種材料,也不是無的放矢。C202這雙馬拉松跑鞋就用到了A-flashfoam,並且穿著它的跑者也在比賽中拿下了優勝。所以不管是從什麼角度上來看,A-flashfoam的能力毋庸置疑。
  • 智能晶片加特,緩震回彈,小米有品打造你的專業穩定緩震跑鞋
    冬季即將過去,又到了跑步的季節,無論是什麼時候跑步,選擇一款合適的跑鞋非常重要,每一雙鞋子的緩震都和舒適度有關,但是對於跑者來說希望有恰到好處的緩衝力,因此對跑鞋緩震要求較高的我在選擇鞋子時格外的注意。
  • 361°最新國際線跑鞋 中性緩震系列Titan測評
    在賽事期間361°展示了由16雙跑鞋組成的「國際線專業跑鞋家族」,正式將這一概念帶給國內的跑者。  361° 的國際線專業跑鞋的含義並非只在國外銷售的產品,而是鞋子由國際設計團隊打造,國際線的多款跑鞋都已經在國內上市發售。在2015年,361°的Sensation 1代跑鞋拿到了美國《跑者世界》的推薦產品獎項,此後國際線的產品在海外屢屢獲獎,國內的宣傳卻一直不溫不火。
  • 買馬拉松跑鞋,不要痴迷碳板!耐克AlphaFly NEXT%只適合韓寒
    中底科技遠不止當下最火的「全掌發泡材料」中底和「發泡材料+碳板」的組合,在跑鞋中底的發展過程中,優秀或富有想像力的中底科技和設計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其中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美津濃——WAVE嘗試過做機械緩震跑鞋的品牌有很多,其中做的最好的當屬美津濃。
  • 現在的國產跑鞋中,誰的緩震更好?榜首爭議很大
    但是面對百花齊放的國內市場,我們的國產跑鞋當中,有哪些值得一提的緩震科技呢?這些緩震科技裡,又有誰能力壓群雄呢?第二:361°361°自主研發的新型中底材料,一改當年只會用不能事無巨細地把多威的緩震科技全部說出來,就單說多威在馬力這雙跑鞋上用到的重點中底科技吧:DWmote大後跟,AGF
  • 誰說跑鞋不能好看——361°Q超彈緩震跑鞋測評
    其中,Q超彈定位是專業緩震的跑鞋。 樓主也是在第一時間拿到了其中的主推款跑鞋——Q彈超。今天在這裡給大家來一個搶先分享體驗。 首先從鞋底開始。
  • 透氣、高彈、緩震!夏日無法拒絕的跑鞋清單!
    國貨組匹克氫彈001-Pro 跑鞋說起國貨精英,首推匹克旗下的最新跑鞋款式氫彈Pro。登場於今年夏季的它,兼顧「輕質」、「彈性」和「穩定」三大特質,同時融入了多處能夠滿足高效能跑步需求的功能設計。安踏氫科技 跑鞋無獨有偶,同樣以「氫」字輩為名的作品,還有今年夏天安踏的「氫科技」系列跑鞋。憑藉著「重新定義輕」的高調宣言,安踏氫科技跑鞋也將輕量化跑鞋的特點徹底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