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活,聆聽美好。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莫凡。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話要軟著說,事要硬著做》
從小,周圍的人對我的評價都是「說話直」,我一直以為「說話直」是真性情的表現,直到工作後我才因為一件事改變了想法。
當時我剛剛畢業,單位的加密系統出現問題需要修復,於是領導把事情交代給了我。我聯繫到了一位師傅,他在微信上報價「上門300元,換系統500元」。第一次上門,師傅沒有帶齊工具,就檢查了下問題,直到第二次上門才成功將系統修復。
接下來,我走完了報銷流程,誰知在財務把款打到師傅帳戶後,他在微信上怒氣衝衝地給我發語音:「為什麼只給我打了800,不應該是1100嗎?」我一下子也怒了,每次上門我都和他確認金額,還寄了報銷單讓他籤字確認,我反問:「那你怎麼等錢都到帳了,才跑來挑刺?「
師傅居然回答:「我總共上了兩次門,難道你是第一次做這個事情嗎?難道你連這麼點常識都不知道麼?是剛畢業的是吧?……」聽到他因為自己的疏忽還想要上門費,並質疑我、攻擊我,我腦袋一熱啪地掛掉了電話。
誰知這一下,惹怒了師傅,遭到了奪命連環CALL……
話要軟著說
沒辦法,我只好去請示領導,領導耐心地聽完我陳述後,便給我支招道:「你低個頭,就這麼說……」。我心裡雖然不樂意,但最終還是憋不住按照領導的低頭套路「稱謂+事情緣由+雙方溝通理解有誤+我方財務確實因同筆款再報不行+以後有問題再找您來處理+抱歉語+其他好言好語」,給他發了一大段文字過去,可沒想到,事情還真的就如領導預料般的那樣發生了,他再也並沒有來糾纏我,這事兒就這麼過了。我高興地把這一結果告訴領導,領導隨即淡定的告訴我一句話:「話要軟著說,事要硬著做」,完了還不忘附上一句,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曾國藩講的,以後你可要牢牢的記住喲!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不管是對爸媽,姐姐,朋友,領導還是同事,我好像一直以來都是直來直去的,從未思考一句話要是換個語氣,換個說法,可能會讓對方心頭更加舒服,也會讓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說話,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水平,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實力,最能證實一個人的修養......生活中有很多人本是好心,但話一出口就變了味,好心辦了壞事,這就是說話的語氣出了問題。善意的關懷、勸誡的言語,哪怕只有一句,在三九寒冬那樣寒冷的天,都能讓人心生溫暖之意。惡劣的謾罵、詆毀、中傷的言語,對人的心靈的傷害,哪怕是在酷暑炎熱的六月,都能讓人心生寒意。
因此,當我們想要對別人表達意見的時候,不妨措辭軟一些,態度真誠一點兒,別人也許更能接受。話出口之前,要三思而言,多換位思考,多考慮後果,有時候要注意正面和迂迴的表達,既可以避免誤會發生,又可以增進雙方的感情。
事要硬著做
說「軟話」,是一種智慧,而做「硬事」則是能力的體現。做事要硬,就是要有真本領。很多人都在追求穩定的事業,而事實卻是並沒有真正穩定的工作,也沒有始終不變的地位和職位,決定「穩定」的,只有絕對的能力,有能力才能有長遠的未來。
「話要軟著說,事要硬著做」是曾國藩對自己人生的感悟,曾國藩做人「外圓內方」,但這種外圓內方並不是與生俱來,初做官時由於說話措辭不當,曾國藩也吃了不少虧。曾國藩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辭,自此後逐漸養成習慣,說話體貼他人。但是,一個人沒有能力,嘴上功夫再了得,口若懸河,真正到實處卻沒有能力。即使機會擺在眼前,也只能錯失機會。曾國藩一開始就將自己目標定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不論是讀書,還是向他人學習,從來沒有停止過。正是因為自身的本領過硬,才能建立起湘軍,才能在戰爭中一次次獲勝,才能成為清末四大名臣。
做事,須知穩紮穩打、持之以恆,才是處理一切事情的根本。很多人「一舉成名」的背後,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沒有天上掉餡餅的機會,真正的捷徑,其實只有苦幹這一條。
一句話,事可以硬著做,但話要軟著說。好好說話,認真做事,你的家庭、工作、生活才會越來越順。
主播:莫凡文章作者:熊貓兒~來源:封面新聞特約作者監製:王浩野 羅志強美術設計:姚海濤封面新聞聽封音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