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子是古代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所以古代中國使用轎子都很講排場,很大、很豪華。明代張居正的轎子需要32個人抬,裡面可以容納4-6人,張居正可以坐在轎子裡面跟同僚商量政務。古代中國民間也喜歡使用轎子,特別是民間嫁娶等重要活動的時候,人們使用四抬大轎或八抬大轎,隨行人員排成一條長龍,場面很浩大。
張居正的轎子
張居正的轎子內飾
但在我們一水之隔的日本,他們使用轎子卻很低調。古代日本,上至將軍、大名,下至官員、富戶都普遍使用2人抬的小轎,這種小轎體積很小,乘坐者只能跪坐在裡面,幾乎沒有活動空間,如果久坐的話,應該很辛苦。
古代日本使用這種小轎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是:古代日本人很矮小。在古代,日本被稱之為倭國,倭既矮小的意思,古代日本人的身高比現在矮10-20釐米。比如,日本戰國時期的第一猛將,有著日本之張飛稱號的本多忠勝,身高只有1米4,戰國末期名將真田幸村身高只有163cm,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武田信玄身高只有153釐米。因為古代日本人相對較矮小,所以使用這種小轎不會顯得特別侷促。
本多忠勝,身高140CM
日本使用小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形,日本是一個火山形成的島國,全國75%的國土是山地和丘陵,地形陡峭、河流湍急。古代日本的生產力比較低下,在這種險峻的地理條件下,他們修築他們的道路,自然也是十分崎嶇和狹窄。
在這種崎嶇和狹窄的道路上,如果使用很多人抬的大轎,不但行走不方便,還很容易出事故。所以古代日本人也就顧不得什麼舒適不舒適了。只能選擇這種2人抬的相對安全和便捷的小轎。
二戰以後的60-80年代,日本經濟飛速發展。日本政府推行強民計劃,非常注重兒童的飲食營養和身體鍛鍊,日本國民平均身高提高十幾釐米,人類史上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