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盲盒經濟盡頭到底在哪裡

2021-01-19 新浪財經

來源:投中網

一夜爆紅的盲盒,讓無數年輕人為之瘋狂的同時也引起了資本的關注,疫情期間也是如此。

疫情衝擊下,眾多企業都在使出渾身解數自救的同時,潮流百貨時尚品牌泡泡瑪特(POPMART)卻於近日宣布完成了新一輪戰略融資,融資額超1億美元,投資方為正心谷創新資本和華興新經濟基金。據透露,此次融資完成後,泡泡瑪特最快在本月赴港交所申請上市。

遍布諸多商城的泡泡瑪特門店,總是聚集著諸多前來購物的年輕人。2018年在上海舉辦的STS中,兩個珍藏版的Molly更是拍出了16萬的高價。到底是什麼讓泡泡瑪特如此獨具魅力?面對「未知」的盲盒你也會上癮嗎?

資本寵兒引無數年輕人「入坑」

泡泡瑪特的運營主體為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十年來,公司已經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有啟賦資本、華強資本、黑蟻資本、金慧豐投資、正心谷創新資本和華興新經濟基金等。

(數據來源:企查查)

泡泡瑪特也曾登陸過資本市場。2017年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不過已於去年4月摘牌。對此,泡泡瑪特表示是為了將來更好的企業發展。摘牌前的最後一份財報顯示,泡泡瑪特2018年上半年營收實現1.6億元,同比上漲155.98%;淨利潤實現2188.04萬元,同比上漲1970.44%,其毛利率也由2017年中報的55.81%升至59.91%。可見公司經營情況十分樂觀。據了解,公司一直在籌備赴港上市,並已聘請了摩根史坦利為保薦人。但是因為疫情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公司已經多次推遲上市計劃。

那些神奇的、未知的小盒子裡裝滿了年輕人的好奇心,那些只有「上天選中的幸運兒」才會買到的隱藏款,更是給購買過程增添了很多樂趣。「每次看到都想買,單個買起來不貴。但是集腋成裘,到現在花了也有幾千塊錢了。就是一種好奇的心理,也想集成一個系列,擺在辦公桌上好看,其實想想也沒什麼用。只是讓自己更窮了一點。」90後周舒(化名)說道。其實周舒的花費並不算高,國泰君安指出單是在天貓平臺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95後佔絕大多數。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潮玩手辦位居95後最「燒錢」的愛好榜首。

為什麼這種潮玩會如此廣受歡迎?泡泡瑪特聯創司德曾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時間碎片化,與傳統IP不同,潮玩沒有複雜的世界觀,消費者也不需要用大量時間了解,只需要簡單了解一下設計師和創作理念即可,接下來就是看造型喜不喜歡,價格能不能支付的起。

然後這些潮玩會經常出現在辦公桌上,久而久之,這些玩具IP便會成為消費者心中最具價值的IP。其次是價值觀,當代年輕人的自我意識都很強,與傳統IP不同潮玩本身沒有世界觀、價值觀,每個人購買的時候都會賦予不同的感情、世界觀和價值觀。最後是藝術,在年輕人本身經濟能力不是很好,對美和藝術的理解不是很深的時候,潮玩可能是讓他們第一次接觸到的潮流藝術產品,價格也都能買得起,這會成為大家的藝術啟蒙。

開源證券表示盲盒的核心模式就是對「不確定遊戲」的完美複製,即通過強IP屬性產品吸引消費者,以抽盲盒的獨特銷售模式激發好奇心,並通過抓住消費者對收藏的喜好來提升復購率。

小盲盒,大市場

「盲盒」營銷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2015年泡泡瑪特才開始轉型,引入盲盒玩法。近兩年來泡泡瑪特不斷破圈,並在2019年迎來爆發。2019年的雙十一,泡泡瑪特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當天其天貓旗艦店的交易額達8212萬元,超過了樂高、LineFriends等知名玩具品牌,登頂雙十一玩具類目。現在的潮玩已經變得越來越常態化。

在泡泡瑪特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這一市場,比如名創優品、酷樂潮玩等。不過,年輕一代95後、00後怎麼會有這麼多「閒錢」購買盲盒?這就涉及到了那些「以玩養玩」的玩家們。閒魚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平臺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個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同比增長320%,最受歡迎的泡泡瑪特「潘神聖誕隱藏款」價格溢價39倍,從59元飆升至2350元。由此在現在的年輕人中,除了炒幣、炒鞋,現在還有炒盲盒。這也是吸引大家不斷購買盲盒的原因之一。

不僅如此,盲盒還擴展到許多其他消費領域。比如愛趕時髦的呷哺呷哺發售的攀登者盲盒,也設置有隱藏版,全國限量2600個;瑞幸推出的「遇見昊然」系列盲盒,一度讓APP崩潰;還有全家便利店業推出的與tokidoki聯名的盲盒。盲盒經濟大行其道。

不過,疫情給風風火火的盲盒市場按下了暫停鍵。泡泡瑪特聯創司德表示整個2月份超過60%-70%的線下零售店都關了,3月底又95%以上重新開業。即便如此,但由於疫情人們都儘量避免外出,此前熙熙攘攘的線下門店確實冷清了不少。但是,線上的多種營銷推廣玩法讓泡泡瑪特還能維持一定熱度,目前公司業務也在向線上傾斜。

不過,疫情影響下整體經濟的下滑,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捂緊錢袋子」,很多消費者都在努力克制自己的購買慾望。在商家多種途徑深度開發IP資源,深度挖掘用戶消費心理的動作完成後,盲盒經濟還有什麼發展潛力呢?業內人士表示不管怎樣,盲盒裡的玩偶只不過是流水線上的工業品,本身並沒有什麼價值。而且由於盲盒的生產門檻低,所以也不會出現壟斷的可能,進而也就不具備「炒」的基礎。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覺到它沒有價值的時候,自然市場也就不存在了。

相關焦點

  • 盲盒經濟大熱 1688平臺盲盒個性化訂單暴增
    隨著盲盒經濟大熱,瞄準這一營銷手段,各路商家都紛紛到1688找工廠加工定製盲盒。近日,記者從中國內貿批發平臺1688獲得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上半個月,盲盒及衍生品的平臺成交額是11月同期的2.7倍,加工定製的買家數量同比增長了300%。
  • 盲盒經濟盛行,買盲盒的是一種賭博心理嗎?
    有網友應用物理判斷是不是賭博心理很簡單,如果東西不在盲盒裡,而是擺在外面賣,你還會買嗎?會熱衷嗎?會上癮嗎?如果你覺得吸引力下降了,那支撐你購買的就是你的賭博心理。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但盲盒經濟盛行,表明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人對這類產品有興趣,且具有相應的購買能力。因為盲盒裡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這讓某些人動了心思,吸引那些原本不太注意或是只是偶爾買的人過來買。和普通商品相比,盲盒這種售賣方式完全抓住了眾人的心理。新穎是一方面,它滿足了人的好奇心和某些人的賭博心理。再配上一些成功的營銷策劃,把人氣搞起來,從而提升購買力。
  • 世界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
    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世界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大海的盡頭是大海,還是大陸,就看你有沒有能力看到。世界的盡頭,這是一部難以預判到的。也是一個哲學話題,世界的盡頭,按照現代科技來說,一架高手飛機,就可以繞地球一圈,不是什麼問題。如果用宇星,時間就更短。
  • 盲盒經濟:為了一份「未知的驚喜」 卻讓後浪們上頭
    雖然不少人認為盲盒是一把新的「割韭菜刀」,但外界很多人用電影《阿甘正傳》這句臺詞去形容「抽盲盒」,因為盲盒的存在,猶如這樣一盒巧克力。打開盒子之前,你永遠不知道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   今年月初,泡泡瑪特(需求面積:60-100平方米)開啟了赴港IPO之路,「盲盒經濟」被刷屏。
  • 盲盒經濟「高燒」不退,談談潮玩消費的背後
    文|科技茶館(kejichaguan)盲盒,或許是21世紀最大的「泡沫經濟」。2018年,泡泡瑪特僅上半年營收高達1.6億。其創始人兼CEO王寧透露:一位60歲玩家,一年花費70多萬購買盲盒。有人說,盲盒是新一代年輕人的社交貨幣;有人說,讓95後欲罷不能的盲盒本質不過割韭菜;還有人說,給盲盒交智商稅的人,都陷進了35年前宇宙牌香菸的套路裡……潮起潮落,萬物皆循環:盲盒潮玩圈,入坑早的一波人正在退坑;但同時還有新人積極入坑。資本造富場,盲盒正流行;那麼下一次,接棒盲盒的又是誰?回看盲盒經濟,我們或多或少能收穫一些前瞻性啟示。
  • 南極是世界的盡頭嗎?如果不是,那麼世界的盡頭到底在哪裡?
    世界的盡頭在哪裡?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告訴你是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或者南非的斯特雷斯拜,但就最南端的城市來說,公認的世界盡頭是烏斯懷亞,所以南美最南端的小鎮是驢友必到的打卡地,當然我們知道地理的最南端並不是烏斯懷亞,而是南極!
  • 就在世界的盡頭,你們知道世界盡頭在哪裡嗎?
    世界上最美的風景在何處,那當然就是世界的盡頭了,一切的事物只有到達極致的時候,才是最美,那麼我們世界的盡頭在哪裡呢?你們是否曾經到達過世界的盡頭,看過世界盡頭的風景呢?聽說世界上的神級樂隊都來這裡拍攝MV。其實說到世界的盡頭,你們首先想到的是哪裡呢?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有些瘋狂的消費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萬。 2020年兒童節,拼多多數據統計顯示,十大熱銷商品榜上,盲盒排第二。 在我們的身邊,上癮模型幾乎無處不在,不管你買不買盲盒,它都與你我息息相關。 這篇我們就從「上癮模型」入手,講講盲盒經濟背後的故事。
  • 太瘋狂!「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者 綦宇)、每日經濟新聞、華安證券、wind、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粥左羅盲盒,一般是指以系列推出的玩偶,以盒為單位,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何時能集齊全套全憑運氣。
  • 成也IP敗也IP,中日美盲盒經濟背後不變的商業邏輯
    更不用說聚集了大量Z時代和二次元愛好者的b站以及擁有大量知名漫畫、動漫IP的騰訊動漫,由於與盲盒的受眾、核心競爭力高度貼合,在暗中沒少發力。相較日本和美國的盲盒經濟,中國的盲盒經濟又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盲盒這股東風還能刮多久?對此,美股研究社試圖通過國內競爭格局以及日美潮玩市場的分析進行一些解答。
  • 盲盒,球鞋到底炒不炒?
    郎鹹平:經濟理論都失靈了按照經濟理論來看,耐克應該提高產量。 閆肖鋒:耐克的遊戲規則是你們一起去炒吧,我在別的地方賺錢。我在品牌價值、品牌授權上賺錢。炒鞋我有點發言權,因為我兒子就幹這個。我說:鞋呀,一雙就好,還是得舒服。他那個鞋巨大,五光十色,我說穿著能舒服嗎?他說:你甭管,你不懂。
  • 盲盒經濟還能火多久?
    才過了短短的幾年時間,泡泡瑪特就從一家連續虧損的公司搖身一變成為國內玩具的龍頭企業,而它的致勝法寶,就是那個小小的盲盒。泡泡瑪特的盲盒到底有多受歡迎?就在不久之前的雙11,泡泡瑪特的天貓旗艦店斬獲1.42億銷售額,成為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不過,所謂的潮流往往就像一陣風,來的很快很猛,但是去的也非常迅速。
  • 盲盒經濟能火多久?
    毫無疑問,盲盒經濟的火爆,與擁有消費能力且消費意識有所成長的新生代密切相關。而隨著泡泡瑪特的上市,投資人對其是否存在「泡沫」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同時發出質疑的還有:年輕人是否願意持續為盲盒類潮玩產品付費?
  • 泡泡瑪特迎上市,背後是誰在為盲盒「印鈔機」買單?
    這篇2020年初的舊文將帶你進入盲盒的「瘋狂」世界。盲盒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潮流玩具——商家會將不同的玩偶放進相同的盒子中進行售賣,玩家只有在買下盒子後才能拆開看到裡面的玩偶公仔。泡泡瑪特是盲盒風潮中的代表企業,成立於2010年,並在2016年推出了首款盲盒。
  • 95後花30億,盲盒是一場驚天騙局嗎?盲盒成癮,小心入坑
    這還沒算哪些花費低於2萬的 最古老的95後也就25歲 剛大學畢業 他是怎麼做到每年花2萬塊錢去買玩具的 這種瘋狂 我只在收集寵物小精靈和108張水滸卡
  • 被年輕人瘋狂追捧的盲盒起源何處?
    你見過最貴的盲盒有多貴? 此前,上海舉辦了一場全球規模最大的手辦模型展,粉絲入場幾近瘋狂,展品價格4個月狂漲30倍,買到幾乎等於白賺幾萬差價! 而這個產品,就是泡泡瑪特的盲盒拉布布。 那麼盲盒究竟是什麼?
  • 又一行業爆火,比盲盒還瘋狂的「球星卡」,一張就能賣出「天價」
    直到盲盒開始在市場走紅,「炒盲盒」的現象也層出不窮。本來只是普通的一件商品,經過炒作之後,價格就翻了好幾番。對此還有不少年輕人趨之若鶩,這一現象還是值得重視的。繼炒鞋、炒酒之後,這一行業又開始爆火。可以說只要哪個行業一火,就逃不開被炒的現象。最近一段時間,年輕人又愛上了這個「小玩意」。相對來說男性更願意在這方面花錢,這個比盲盒還瘋狂的小玩意就是球星卡。
  • 盲盒當道,韭菜橫行
    如果你是一個有收集愛好的人,那麼買盲盒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瘋狂買買買,直到集齊全套。如果不想憑運氣,也可以選擇在閒魚上高價回收,也不貴,也就溢價那麼三五十倍吧。比如sooya bts ,閒魚也就6500;比如大久保 雪怪,也才7500塊吧。對不起,我凡爾賽了。
  • 「世界的盡頭」在哪裡?不止一個,每一個都堪稱神奇
    我們經常會用「世界的盡頭」來形容對愛情的忠貞,對夢想的堅持,對未來的決心……但「世界的盡頭」到底存在嗎?如果存在,它到底是哪裡?其實「世界盡頭」並非遙不可及……而且地球既然是球體,世界的盡頭也就不止一個。
  • 20萬人掏錢,千億港元市值,年輕人眼中的盲盒到底是什麼?
    而在這場關於盲盒是不是智商稅爭議背後,卻有一個根源問題要先搞清楚:當下年輕人都是怎麼看待盲盒的。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找了三個年輕人,聊了聊他們對於盲盒的真實感受。上高中後,雯雯因為《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等日漫的薰陶,瘋狂迷戀上了手辦。「我那會沒能力買手辦,都是舔。」直到雯雯工作後,才有了買手辦的閒錢,一開始是買盜版,後來攢錢買正版。雯雯告訴《未來商業觀察》,柜子上的所有手辦原型全部來自於她喜歡的動漫或遊戲人物,她從沒為一時興起的喜歡買過單,就連買盲盒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