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迎上市,背後是誰在為盲盒「印鈔機」買單?

2020-12-27 澎湃新聞
編者按:12月10日早間消息,泡泡瑪特發布公告稱,將於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上市。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曾掛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4月遺憾摘牌。退市又上市,過去三年間,泡泡瑪特經歷了什麼變化,此次上市之後還能一直火下去嗎?這篇2020年初的舊文將帶你進入盲盒的「瘋狂」世界。

盲盒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潮流玩具——商家會將不同的玩偶放進相同的盒子中進行售賣,玩家只有在買下盒子後才能拆開看到裡面的玩偶公仔。

泡泡瑪特是盲盒風潮中的代表企業,成立於2010年,並在2016年推出了首款盲盒。如今,泡泡瑪特手握盲盒圈最火熱的幾個IP,如Molly、畢奇、潘神洛麗等。2019年雙十一當天,在天貓賣出了超過200萬個盲盒,銷售額為8212萬元,成為雙十一玩具大類銷售冠軍。

毋庸置疑,2019年是盲盒爆火之年,但也爭議不斷。誰在買盲盒?他們為何買?盲盒市場是如何火起來的?……數據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2019,盲盒火爆元年

微博發博數由我們統計#盲盒#話題中的微博數量得出;百度搜索指數為百度根據網民在百度的搜索量為基礎統計得出;百度媒體指數為百度根據百度智能分發和推薦內容數據為基礎統計得出。

2018年12月,百度指數正式將盲盒納入詞條。2019年9月之前,微博發博數、百度搜索指數和百度媒體指數都維持在穩定狀態,盲盒的故事還未「出圈」。

2019年9月15日,《中國證券報》一篇名為《最高可賺39倍比「炒鞋」更瘋狂的「炒盲盒」來了》的文章一舉將話題#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帶上了微博熱搜,熱度最高時達到排行榜第14名,獲得9430次討論和1.6億次閱讀。

盲盒從此進入了公眾視野,成為媒體和網友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盲盒溢價最高76倍

我們以盲盒銷售代表企業泡泡瑪特為分析對象,發現其不僅線上銷售如火如荼,線下門店布局也在不斷增加。截至2019年11月25日,泡泡瑪特已在全國23個省份、49個城市開設677家門店。

從整體布局來看,東部地區是泡泡瑪特最為青睞的選址地區。泡泡瑪特第一家門店選址在北京,現在北京已經擁有137家門店,分布數量位居全國之首。 

為了生產受追捧的盲盒,泡泡瑪特每年都選擇與特定的設計師合作,推出新的盲盒系列。通過對泡泡瑪特各系列盲盒產品信息進行梳理,我們發現從2016年泡泡瑪特發布首款潮流玩具至今,排在系列發布數量前三名的盲盒形象分別為「Molly茉莉」、「Pucky畢奇」和「Satry Rory潘神」。

茉莉是一個有著湖藍色大眼睛、金黃色捲髮的可愛女孩;畢奇則源於莎士比亞戲劇《仲夏夜之夢》中的精靈Puck;潘神取材於希臘神話中有著「星光之眼」的半人半山羊的神的形象。

由於盲盒抽取具有隨機性且常常成套發布,僅在官方門店購買已經無法滿足盲盒玩家的收集欲望,因此以閒魚、QQ群、葩趣等為代表的二手交易市場正在迅速崛起。

通過採訪幾位盲盒玩家,我們獲知了幾款熱門的隱藏款盲盒,它們在閒魚上溢價15至76倍不等。同時,同一款隱藏盲盒在二手市場的最高與最低價仍然相差懸殊,可見賣家的定價標準並未形成,盲盒二手市場也尚未規範化。

誰在買盲盒?

隨著盲盒經濟崛起,有人提出疑問,到底是誰在買盲盒?

根據穀雨數據報導,盲盒玩家多為18-35歲、月收入在8000-20000元的女性白領或學生。

微博是玩家們「曬盲盒」的重要社交平臺,通過檢索微博#盲盒#話題截至2019年11月25日8109條數據,我們發現在一天當中,20時、21時是大家討論盲盒的「黃金時段」。 

結合用戶畫像來看,該時間段較符合白領和學生的休閒時間:白領、學生等工作學習一天之後,在微博上分享自己抽取的盲盒,表達自己滿意或是遺憾的心情。

那這些玩家會如何選擇盲盒呢?

我們爬取了淘寶上銷量前20的盲盒產品,將產品分為潮流盲盒和兒童盲盒兩種類型,其中潮流盲盒主要面向年輕消費群體,兒童盲盒則為兒童玩具。

根據這些產品的淘寶評論詞頻,我們發現潮流盲盒買家更看重盲盒形象的可愛屬性,在抽到心儀的盲盒時會表達「開心」、「贊」的情緒,寄希望於抽到隱藏款盲盒。兒童盲盒買家更關注孩子是否喜歡,也更關心所購盲盒的質量。

玩家、媒體、吃瓜群眾……他們怎麼聊盲盒?

我們發現,不同群體對於盲盒的態度並不一樣。

通過對搜狐網84篇標題中帶有「盲盒」的新聞報導和評論展開分析,我們發現從標題來看,多篇文章用「炒鞋」對比「炒盲盒」,以「賭徒」來比喻盲盒玩家,用「賭石」「潘多拉」形容盲盒,對盲盒市場的描述不乏「瘋狂」「爆」「火」等字眼,渲染了較為負面的情緒。但在進行情感分析後,我們發現,僅有一篇文章的負向得分高於正向得分。可見多數報導雖然採用了有衝擊力的標題,但並沒有對盲盒作出完全批判的態度。

知乎是討論盲盒一大平臺,目前共有55個相關的問題,我們選取了瀏覽量均在一萬以上的觀點類問答,分析不同人群關於盲盒的觀點。

在292條回答中,大多數答主是以路人身份參與討論,也有少量盲盒玩家和盲盒製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表達個人觀點。

通過手動分類整理的方式,我們將知乎答主的觀點分成7類,其中大多數的觀點都呈現出負面態度。

結合答主身份來看,儘管路人表達了關於盲盒的多樣化觀點,但大多數都呈現出批判甚至嘲諷的態度;而盲盒玩家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於路人的指摘感到委屈:他們認為自己並不是在交智商稅的「韭菜」,也沒有「走火入魔」,抽取、收藏盲盒是一種給自己帶來快樂和滿足的方式,這無可非議。

除了情感和態度,媒體和公眾討論的具體內容也存在差異。

通過詞頻分析,我們發現媒體主要從消費者、市場和賣家三方的視角來呈現「盲盒」。多家媒體採取了從經濟角度解讀盲盒文化的思路。泡泡瑪特的CEO王寧在84篇報導中出現了43次,呈現他作為賣家視角的觀點。

除此之外,以中國證券報為首的8家媒體都將「泡泡瑪特隱藏款盲盒原價59元、閒魚賣到2350元」這一事件作為標題,並通過對標「炒鞋」和「賭博」,把盲盒經濟看成具有高風險高盈利的市場,試圖對火熱的盲盒市場敲打一二。 

而微博#盲盒#話題的高頻詞中則完全沒有負向情緒的詞彙,大部分微博都表達了對特定盲盒或抽盲盒行為的喜愛。 

縱觀這時期媒體報導,幾乎都引用了閒魚發布的《閒魚上的盲盒經濟》數據,「溢價」「炒」成為大眾了解盲盒關鍵詞。 

10月至11月,微博相關熱搜如「神仙盲盒首發」「迪士尼公主盲盒」以及各類盲盒促銷,一定程度改善了盲盒形象。 

但從百度搜索指數來看,大眾對於盲盒的印象仍較為負面:相關焦點文章的標題仍舊包含「爭議不斷」「警惕超高價格」等字樣。

從福袋到營銷界寵兒,盲盒這樣進化

對盲盒的歷史發展作一考證,可以發現這種營銷方式在明治末期的日本就已出現。彼時,日本百貨公司會在新年期間銷售福袋。福袋的營銷思路延續到了80年代的日本模型市場中的「扭蛋機」和90年代在中國風靡的「集卡」。

近幾年,真正作為成人潮流玩具的「盲盒」概念穩定下來。2016年,泡泡瑪特首款潮流玩具Molly星座系列上市,此後盲盒逐漸風靡。

而如今的「盲盒」又超越了普通的潮流玩具概念,延伸到各大產業之中,「盲盒+」的營銷方式蔚然成風。例如國內文具巨頭晨光、童年回憶旺仔牛奶就推出了各自的盲盒商品。為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的愛國主題電影《攀登者》也與泰迪珍藏聯名合作,打造了以電影人物為形象的盲盒周邊。在線下市場,該系列盲盒還與時尚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合作,在餐飲門店內進行聯動銷售。

更有趣的是,「盲盒」思維還被融入了今年的進博會。作為為進博會志願者們準備的禮物之一,這款擁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特殊「盲盒」成為一大亮點。盲盒中囊括了零食、防曬霜、雨傘、洗手液、打車券等實用小物,還有現金紅包藏匿其中,等待著「錦鯉志願者」的出現。

(點

這裡

雲抽盲盒,聽說全是隱藏款哦!你能抽到最值錢的那款嗎?)

作者:張淑凡 何詒雯 李睿 陸寧玥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本科生)、《數據新聞與可視化》(碩士生)課程專欄

指導老師:周葆華、徐笛、崔迪

本文為「湃客·有數」欄目首發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一年賺4.5億,盲盒成了「印鈔機」?
    1   「盲盒」成了「印鈔機」   近幾年,隨著其線上線下渠道的增加和完善,這位有著綠色的眼睛,嘟著嘴的娃娃在生活中變得隨處可見,截至2019年,泡泡瑪特一直在全國擁有114家零售店,825個自動售貨機。
  • 泡泡瑪特上市背後,成年人的玩具有多賺錢?
    毛利率近70%,賺錢能力堪比印鈔機2017-2019年,是盲盒產業的高速發展時期。身處行業頭部的泡泡瑪特,兩年內淨利潤增長300倍,賺錢能力堪比「印鈔機」。上市前認購階段的火爆表現,讓市場的預期從40億-50億美元,進一步提高到70億美元。不過,泡泡瑪特也經歷過一段低谷。2017年1月,泡泡瑪特在新三板上市,但在2019年4月終止掛牌,上市時間僅2年。公司表示,從新三板退市的原因為配合公司業務發展需要,降低成本。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背後,我們為什麼會為盲盒買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腦極體最近,一家名叫「泡泡瑪特」的玩具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市值就衝到了1100億港幣。經過一番學習,原來泡泡瑪特之所以能成功的功勞,一大半要歸功於「盲盒」這種玩法,另一半要歸功於Molly系列IP的魅力。太陽底下無新事!仔細一看,泡泡瑪特的「盲盒」不就是我們當年買乾脆麵收集水滸卡時候玩過的嗎?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12月11日上午,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號為9992.HK。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此後,泡泡瑪特漲幅有所回落。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盲盒真的能帶來精神滿足嗎?一擲千金的刺激感能一直維持嗎?或許是錢還沒花到位,或許是你買的還不夠多。 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當時市值僅20億元。今天,泡泡瑪特成功在港股IPO,開盤價77.1港元,最高漲至81.75港元,收盤價69.00港元,市值為953億港元。
  • 印鈔機還是泡沫?泡泡瑪特的兩副面孔
    讓無數公眾號與媒體在日前重複帶你回憶《阿甘正傳》的「罪魁禍首」,正是在上周赴港上市的「國內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 那麼究竟這個撅著嘴巴的大眼塑料小人,有著怎樣的魅力能夠如此吸金,而這個看似普通的玩偶背後,模式又為何這麼受到質疑與爭議呢? 【盲盒玩法價值幾何?
  • 印鈔機還是泡沫? 泡泡瑪特的兩副面孔
    讓無數公眾號與媒體在日前重複帶你回憶《阿甘正傳》的「罪魁禍首」,正是在上周赴港上市的「國內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近期圍繞著這個年輕的品牌,有驚嘆其盈利能力「堪比印鈔機」者,也有看衰「泡泡瑪特,還是泡沫瑪特」者,甚至還有直接質疑其「割年輕人韭菜」者。
  • 泡泡瑪特上市,名創優品入局:揭秘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生意」
    賣盲盒,憑啥市值高達1065億?泡泡瑪特又上市了,這一次,它的身價暴漲45倍。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的收入分別為1.58億、5.15億、16.83億,同比增長226%、227%;淨利潤方面,分別是156萬、9952萬、4.51億,分別翻了63倍和35倍。這麼漂亮的成績,就問有誰看了不眼紅?!那麼泡泡瑪特的發財密碼是什麼呢?答案就兩個字:盲盒。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12月11日,被譽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赴港上市,首日市值就近千億。在自己的腦海裡嘗試一下,讓毛利率70%和市值千億結合一下,會有種比農夫山泉更水的感覺。買盲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拆開盒子的那一瞬間,對於未知的期待得到了極大地滿足。網上有這樣一句梗「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期待」。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當然每一個隱藏款的背後都有無數個重複的普通款被扔在一邊。
  • 泡泡瑪特上市背後:85後創始人如何靠盲盒攬金4.5億元?
    泡泡瑪特衝刺IPO 因盲盒為人熟知的泡泡瑪特正加速衝刺IPO。11月22日,港交所發布文件顯示,泡泡瑪特上市已通過聆訊,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這是2019年從新三板摘牌之後,再度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 盲盒為什麼爆火?泡泡瑪特上市給未來的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發
    泡泡瑪特是一家靠著「盲盒」概念而名聲大噪的潮玩文化公司,創始人是一個叫王寧的85後。我個人對泡泡瑪特的理解有五個層面: 第一層,它是潮流玩具,所謂潮流玩具,就是成年人的玩具。潮玩用戶年齡在15-40歲,女性居多,60%是本科以上學歷。這是對泡泡瑪特最基礎的認知。
  • 泡泡瑪特,不只是盲盒
    泡泡瑪特是潮玩界最響亮的招牌,它不僅是國內最成功的IP打造者,更因其強大的盈利能力,被外界比喻為「印鈔機」。 在很多方面,泡泡瑪特創造了令人羨慕的成績。但在Molly之前,泡泡瑪特只是個默默無聞的代理商。 2020年12月,這家公司(泡泡瑪特國際集團)即將啟動招股,計劃通過香港IPO融資6億美元,估值或超過60億美元。
  • 從虧損到爆賺45億,泡泡瑪特赴港上市!盲盒經濟還能火多久?
    最近,國內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在港股登陸上市。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收入為8.17億元,毛利為5.33億元,經營利潤2.08億元,業績可謂十分亮眼。不過,其實這並不是泡泡瑪特第一次登陸資本市場了。
  • 大連華訊:泡泡瑪特為盲盒上市第一股票,這些公司布局盲盒市場
    據大連華訊發現,近兩年盲盒成為了Z世代青年的新寵,而港股馬上就迎來這樣一家風口上的公司。12月11日,「盲盒第一上市股票」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報77.1港元/股,最新總市值超1000億港元,發行價為38.5港元/股。
  • 主題: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靠賣盲盒年入16億,網紅泡泡瑪特要上市,揭秘其背後的暴利生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一款原價59元的盲盒,在二手市場價格翻漲20多倍……在眾多玩家的追捧下國內潮流玩具公司也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並且做好進發的準備。6月1日兒童節當天,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這家國內頭部潮流玩具公司自2019年從新三板退市後,在其成立10周年的特殊時刻,向資本市場再度衝擊。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自象限,作者|偏見先生,編輯|刀刀先生 泡泡瑪特上市一周以來,圍繞這家千億市值港股公司的紛爭涇渭分明:看好者認為這是Z世代消費者引領市場的證明;而看空者則認為,這種商業模式只是被掩蓋了的賭博。
  • 盲盒火熱!是泡泡瑪特還是「泡沫」馬特?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11日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僅2個交易日,市值便達到了1029億港元(約合868.06億元人民幣),其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楊濤持有近49.8%股權,身家因此增加432億元人民幣。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其業務核心為IP運營,早期主要銷售第三方玩具、家居、數碼產品,還沒做成現在的「網紅」。在2017年1月,泡泡瑪特於新三板掛牌,但2019年4月從新三板退市,當時估值僅20億元人民幣。盲盒文化起源於美國,興於日本,在日本街頭巷尾都能看見扭蛋機,這是比較早期流行的盲盒形式。
  • 印鈔機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近千億 Z世代的投資新潮你看懂了嗎?
    原標題:「印鈔機」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近千億,Z世代的投資新潮你看懂了嗎?來源:經濟觀察網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實習記者 黎媛 「不買房,那買比特幣還是盲盒(泡泡瑪特),理解Z世代和他們的投資心智。」一位券商分析師在泡泡瑪特首日寫下他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