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 16:12 來源:北國網
參與互動多年來,IT國際巨頭壟斷了國內的信息基礎設施,來自國際的威脅國內信息安全的事件不斷發生,在新的國際經濟、政治、科技形勢下,信創產業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一個新高度。信創產業成為目前國內的一項戰略,成為經濟數位化轉型、提升產業鏈發展的關鍵,也是當今形勢下國內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信創產業涉及到一條龐大的產業鏈,包括作業系統、晶片、資料庫、應用軟體等為核心的國產自主安全平臺。國產資料庫作為IT基礎設施,是新基建和信創生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與晶片、作業系統一併稱為IT皇冠上的明珠。當下信創大環境下,國產資料庫正處於更大的政策和市場紅利期,通過業務場景的落地實踐,將會大大加速產品的成熟化。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資料庫,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一、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信創工程大舉提速
新冠疫情對信創項目投標的進度造成了影響,但並沒有改變進程,今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地信創項目緊鑼密鼓的落地,國產資料庫也進入了新一輪採購高潮。
據據民生證券的調研結果,依據政府機關人數、事業單位人數和國有企業職工人數作為電腦終端的需求,合理估計出信創伺服器數量和資料庫套數,計算得出政務市場、事業單位和央企國企整體市場規模分別為208億、294億、288億。結合目前信創項目的推進進度,若完全全部進行替代,後續整體國產資料庫市場空間為163億、233億、230億,合計626億;保守估計只完成50%的替換,則新增空間為61億、87億、86億,合計235億。
二、資料庫需求爆發,關係型資料庫為主導
據以上測算,當前我國信創資料庫市場保守估計具有百億以上市場規模。如果考慮持續發展的大數據產業,根據2019大數據白皮書,2019年大數據研發人員超過8萬人,研發投入超過550億人民幣,同時預計我國2020年大數據產業市場達6600億元以上,行業複合增速超20%,國產資料庫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數據軟體市場中,數字經濟的發展導致大量非關聯數據分析需求的產生,關係型資料庫佔比下降,但傳統關係型資料庫仍為主流。參考國外資料庫的發展和國內資料庫市場當前情況,傳統關係型資料庫的國內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6.51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02.8億元,複合增速為17%,略高於行業增速,市佔率超85%。國產化替代持續推進,關係型市場中國產資料庫市佔率從2009年的4.2%提升至2019年的18.9%以上,海外四巨頭仍佔據65%以上份額,海外廠商整體增長乏力,當前海外巨頭的影響力仍在,國產化資料庫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信創資料庫市場格局初定,未來發展可期
經過2014年以來的信創工程推進,從一期二期試點到今年的大批量推廣工作,國內資料庫市場產品百花齊放的同時,產品集中度效應初顯,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國產資料庫廠商,第一類是成立較早的傳統資料庫廠商 (人大金倉、達夢、神舟通用、南大通用等),第二類是大廠匯聚的「雲資料庫」(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第三類是新興資料庫(PingCAP、中興、浪潮、易鯨捷等)。
從最新的信創工程招標情況看,金倉、達夢、神通三家的市場競爭白熱化,其中人大金倉、武漢達夢的表現尤為搶眼。據信創十大集成商和用戶的反饋數據看,在新一輪的全國信創工程中,隸屬中國電科集團的人大金倉資料庫的全國市場份額超過了50%,牢牢佔住了信創資料庫的頭把交椅。而目前從黨政開始的信創工程,只是國家進行全行業信創的練兵,缺乏市場歷練正是國產資料庫產品不能有效產業化的原因之一,國產資料庫經過這幾次的試點工程,產品和技術以及服務會更加的成熟可靠。經過試點項目的殘酷競爭和環境考驗,其中的佼佼者,在未來的全行業信創市場將形成一定的市場和工程優勢。
信創市場是大趨勢和大潮流,華為、阿里、騰訊等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的大廠,已經敏感的意識到並開始布局,2019年起不斷將自研資料庫推入市場並進行大力的商業推廣,加劇了國產資料庫市場競爭。根據IDC的數據,2019年國內傳統部署的關係型資料庫市場中,華為資料庫以6.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五,排在Oracle、Microsoft、IBM、SAP之後,阿里巴巴以5.8%的市場份額位列第六,傳統資料庫廠商人大金倉、武漢達夢、神舟通用等緊隨其後。資料庫產品具有的高度場景依賴性特點,為各家資料庫產品都提供了一線生機,可以想像,未來的細分行業市場,將為國產資料庫提供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