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9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政府正考慮取消數千名中國研究生的籤證——因為美方懷疑其中有中國間諜竊取美國科技情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國的做法「暴露出美國內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冷戰零和思維。人們不禁要問,是不是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正在回潮?」
「麥卡錫主義」一詞,最早見於1950年3月美國《華盛頓郵報》上的一幅漫畫,漫畫家用它指代毫無根據的誹謗和中傷。歷史學家也採用了「麥卡錫主義」一詞,用它指代1950-1954年間,美國社會中一股極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潮流——以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為代表,毫無根據地指控和調查「政府中的共產黨人」。
麥卡錫
麥卡錫主義為何興起麥卡錫主義與美國的政治文化似乎是相悖的,它在美國興起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
第一,二戰結束後,美國政府的冷戰政策為麥卡錫主義興起創造了政治氣候。二戰後,沒有了共同的敵人,美蘇不再是盟友。美國把蘇聯作為戰後爭奪世界霸權的主要對手,轉向冷戰政策:遏制蘇聯、反對共產主義、建立美國霸權。冷戰政策形成的標誌是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出臺。為了推行冷戰政策,杜魯門政府在國內大力進行反共宣傳,製造「共產主義威脅」的輿論。
第二,美國兩黨反共競賽使麥卡錫主義應運而興。戰後初期,美國的黨派鬥爭十分激烈,其激烈程度在美國歷史上都頗為罕見。由於當時國際、國內形勢,「反共產主義」成為美國黨派鬥爭的主要議題,共和黨與民主黨展開了反共競賽。
第三,麥卡錫本人的特殊品質對麥卡錫主義的興起起了重要作用。麥卡錫作為一個政客,有2個重要原因:(1)善於把握時機,進行政治投機:他早年曾參加民主黨,後來轉投共和黨成為國會參議員;二戰後他敏銳地把握住了美國的冷戰政策走向,並很快藉助韓戰之「東風」扶搖直上。(2)無道德底線,善於製造謊言。麥卡錫是一個品質極其惡劣的政客,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有天才的煽動家」。
麥卡錫的「成功」之路1946年,麥卡錫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當選為美國參議員,同時也是一位政治皮條客。1947-1949年間,他幫助百事可樂公司和一些房地產商穿針引線,賄賂政界高官;1949年,他為德國納粹戰犯辯護。這些劣跡被媒體揭露出來,1949年,在華盛頓的記者中進行的一次民調顯示:麥卡錫被認為是最糟糕的參議員。
1950年來臨,麥卡錫對自己的政治前途感到擔憂,他迫切需要一個吸引選民的政治議題,來改變現狀。經過一番策劃,他確定的議題是:「政府裡有共產黨」。
1950年2月9日,麥卡錫發表演說稱:美國國務院裡有一個共產黨的間諜網,他手上已經掌握了一個205人的名單——為什麼我們的政府這樣軟弱無力,「並不是因為我們唯一強大的敵人派人侵入了我們的海岸,而是因為這些人的賣國行為。」其實,這份名單純屬虛構,無論在他生前還是死後,都沒有拿出什麼名單,而且他提供的名單的數字總是在變化。
反共講話發表後,麥卡錫突然成了新聞人物。美國政治壇中一直存在著支持蔣介石的政治集團,首先給予麥卡錫大力支持;其他反共勢力也陸續給麥卡錫提供資金;隨著麥卡錫影響的擴大,共和黨人發現麥卡錫是一件有力的武器,於是全力支持他,在黨派鬥爭中打擊民主黨。
麥卡錫首先選擇的攻擊對象是謝偉思等一批亞洲問題專家。謝偉思不是共產黨人,甚至不是共產黨的同情者,他只是一名美國職業外交官。二戰期間,為了救助美軍飛行員,謝偉思等人提議與中國共產黨建立聯繫。1944年,謝偉思曾作為美軍觀察組代表在延安生活將近3個月,與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有過深入交談。謝偉思根據自己的觀察,認為:戰後蔣介石會發動內戰,而內戰的結果一定是中共獲勝,因此建議美國和中共建立建設性的關係。1950年3月8日至6月28日,美國參議院成立小組委員會,就麥卡錫的指控舉行聽證會。聽證會的結果是:麥卡錫的指控不成立,但麥卡錫仍然成了贏家——通過聽證會,麥卡錫擴大了影響,到聽證會結束時,麥卡錫已從一個平庸的低年資參議員一躍成為全國聞名的反共鬥士。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無疑成為麥卡錫「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節節敗退,麥卡錫利用國內輿論,對杜魯門民主黨政府的指控迅速升級。1950年下半年,正逢國會中期選舉,麥卡錫週遊全國,在15個州作了30次演講:他攻擊羅斯福在雅爾達會議上「把中國和波蘭出賣給共產黨俄國並且為韓戰設置了舞臺」;他攻擊杜魯門政府在戰後「執行了一個有利於國際共產主義而不利於美國的外交政策」;總而言之,羅斯福和杜魯門執政的20年是「叛賣的20年」。羅斯福和杜魯門都是民主黨人,在1952年的大選中,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爭奪十分激烈。麥卡錫大肆攻擊民主黨人,為共和黨選舉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共和黨人艾森豪當選為總統,麥卡錫也重新當選為參議員。
1953年初,由於為共和黨上臺居功甚偉,麥卡錫成為參議院政府活動委員會主席和這個委員會的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主席。他的主要職責是:調查政府機構中的「共產主義滲透」。這是一個權力很大而且令人生畏的職位;在這個位子上,麥卡錫爬到了他權勢的頂峰,有人稱他為美國第二號最有權力的人物;在這個位子上,麥卡錫主義也登峰造極。
《這就是明天嗎?共產主義下的美國!》:在麥卡錫主義影響下,一部出版於1947年的漫畫書,向民眾鼓吹共產黨掌權後的「恐怖」。
麥卡錫主義最終被唾棄麥卡錫擔任了國會新職以後,在任職的一年多裡,他的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發起了445件初步質詢和157件調查,主要包括:
從1953年2月開始,對「美國之音」進行調查。麥卡錫一夥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指責「美國之音」的工作人員「是共產黨的同情者」,迫使「美國之音」的高管和大約30名僱員辭職。
從1953年4月開始,對美國駐歐洲外交機構進行調查。麥卡錫的小組委員會發表一項報告稱:在美國駐歐外交機構的圖書館中,有三萬多種書是共產黨人或共產黨的同情者寫的。一些美國駐歐高級外交人員被迫辭職,美國許多地方發生了禁書和焚書事件。例如,1953年,美國聖安東尼奧市市長在開列的應當焚毀的書目中,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著名新聞記者埃德加·斯諾遭到麥卡錫的誹謗,被美國聯邦調查局視為危險分子,斯諾被迫遷居瑞士,還被禁止到中國旅行。著名電影演員查理士·卓別林被誣陷為「親共分子」,被迫離開美國,移居歐洲。
1953年11月,麥卡錫把攻擊矛頭對準了總統艾森豪。在一次廣播演說中,麥卡錫稱:「共產主義還是一個問題,到了1954年也還是問題。」麥卡錫曾攻擊民主黨執政的20年是「叛賣的20年」,這時他又把艾森豪執政的一年加了上去,宣揚「叛賣的21年」。麥卡錫靠咬人起家,一直咬到了艾森豪,迫使艾森豪想辦法除掉這隻瘋狗。
「陸軍-麥卡錫聽證會」,使麥卡錫的影響力急劇衰落。從1953年8月開始,麥卡錫的小組委員會著手調查陸軍通訊兵團新澤西州蒙默思堡雷達中心,麥卡錫聲稱該中心有共產黨間諜活動,盜竊了有關雷達的秘密文件。「陸軍-麥卡錫聽證會」於1954年4月22日開始,持續到6月17日結束,聽證會公開舉行,電視臺實況轉播,吸引了二千多萬觀眾,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聽證會上,陸軍方面用無可辯駁的證據揭露了麥卡錫一伙人盜竊聯邦調查局秘密文件、偽造證據打擊被調查對象。通過聽證會,人們認清了麥卡錫的醜惡面目,從此麥卡錫迅速走向政治破產。「陸軍-麥卡錫聽證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麥卡錫主義衰落的起點。
在統治集團內部,共和黨艾森豪派與民主黨人結成了反麥卡錫陣線。1954年12月2日,參議院舉行表決,通過了譴責麥卡錫的決議:麥卡錫的行為「有悖於參議院的傳統」,「蓄意給參議院帶來恥辱和聲譽掃地的後果」。參議院對一個參議員做出這樣的譴責,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少見的。麥卡錫丟掉了在參議院的所有主席職務,處處受冷落,當他在參議院發言時,參議員們紛紛離去;在白宮客人的名單上,他是唯一不被邀請的國會議員;報紙有意迴避對他的報導。1957年5月,麥卡錫病死,結束了他可恥的一生。
故事或許還沒有結束,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麥卡錫主義可能還會在美國沉渣泛起。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