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湖南:竹文化及竹崇拜

2021-01-09 華之旅

湖南多竹且竹藝發達。我國西南 (含湖南)和東南一帶盛產竹,「茂林修竹」,竹簡帛書,自古有名。湖南不但產竹,而且擁有精湛的竹藝。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竹器就很有名氣。長沙例城橋1號楚墓。出土積竹秘七件。長沙出土的戰國墓和漢墓中,則都有精緻的竹蓆。唐代詩人杜牧,宋代詞人柳永等,都曾寫過讚美製作精緻的竹蓆的詩詞。

精湛的竹藝以邵陽的翻黃竹刻,益陽的小鍁竹器、水竹涼蓆最享盛名。湘中的益陽是有名的「竹器城」。600多年前的明代,這裡就有了較為發達的竹器業。舊時,15裡路長的街市擺滿了五光十色的竹製品;現今的竹器市場更是一片繁榮。益陽的「天竹閣」,塔高19.8米,全部用竹子建成,塔身沒有一根鐵釘、鐵絲,堪稱全國「一絕」。益陽市的楚天茶樓,全部以竹裝飾,整個茶樓充滿著竹文化的氣氛。1993年夏天,益陽地區舉辦國際竹文化節,以竹為媒介開展經貿洽談,成交額達7.757億元 (人民幣);對外成交項目63項,引進外資7024萬元(美元)。益陽市現在生產的小鬱竹器計10大類。200多種高、中、低檔商品,贏得海內外客商的交口稱讚。香港竹器公司陳正明先生說:益陽的竹器「壓倒了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有竹器,公認為世界第一流。」泰國手工業考察團來益陽考察後,也稱讚益陽的竹器「具有國際水平」。

湘中一帶竹器繽紛,竹業繁榮,表明這裡千古以來竹文化昌盛發達。而在竹文化發達的深處,則蘊藏著為一般人所不大知道的竹崇拜 (圖騰信仰)的秘密。在《後漢書·西南夷傳》、《華陽國志·南中志》、《述異記》等典籍裡,先後載述了一個關於「竹王」的神話傳說,其故事情節充滿著傳奇色彩:古時,有一女子去河邊洗衣,看見河面飄來三節大竹,裡面傳出哭聲。這女子把竹子撈上岸打開一看,見到竹子裡面有一個小孩:這個小孩長大後,既聰明勇敢,又很有才幹,自封為夜郎侯 (夜郎故地在今湘西、貴州一帶),並以竹為姓。後來,夜郎侯被漢朝的皇帝殺了,不久又封夜郎侯的三個兒子為侯,並在他們死後享受祭祀,這就是竹王三郎神的來歷。這一古老的神話傳說表明,在遙遠的古代西南一帶,竹既是祖先圖騰神,也是部族的保護神,地位崇高,受人崇敬。這是緣於在西南地區民眾的生活中,竹與他們的生存、生產和生活各方面有密切的聯繫,人們對竹的感恩思想產生了竹崇拜意識,因而,人們把竹靈物化、神聖化,竹成為了他們圖騰崇拜的對象。其實,在荊楚、湖湘、巴蜀等地,竹王三郎神的故事並不是最古老的竹崇拜神話傳說,湖南的許多地方流傳的爆竹驅逐兇惡的怪獸山魈的神話傳說,要比竹王三郎神的故事更為原始、遙遠得多。

千百年後的今天,在湘中和湘西等地仍然流傳著與竹崇拜有關的一些神話傳說,比如《爆竹的來歷》,《鴉溪三王》(湘西苗族)等。自然,竹崇拜的圖騰信仰及其神話傳說遠非湘中一帶所特有,它殘存的地域還較寬廣。這是緣於竹是熱帶、亞熱帶常見的闊葉林;而各民族又都經歷了大體近似的「童年時期」,都產生過「萬物有靈」的思想觀念和原始思維,也就有著大同小異的神話、傳奇、故事以及自然崇拜、靈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思想意識。所以,竹崇拜及《爆竹的來歷》、《鴉溪三王》、《竹娘》一類的神話傳說,在盛產竹的日本、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以及我國的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 (自治區),都有流傳。不過,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平衡,傳統文化保存完整與否,有些地區這些神話傳說早已消失、混滅,有些地區則至今仍然流存 (或殘留)著。

蜀南竹海純天然野生竹燕窩,綠色有機食品酒店特色食材

風土人情:東北蘑菇種類大全

風土人情:最古老的玉石之一 瑪瑙

旅行購物:怎樣辨別黃金戒指的真假

相關焦點

  • 中國竹文化的歷史文化內涵
    5000年中國竹文化,歷經傳承、弘揚、創新與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文化之一,形成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就是說,當代中國竹文化是在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之上,不斷傳承、發展而來的。舜(前2128-前2025)以孝行聞名,被堯立為繼承人,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湖南九疑山。「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淚揮竹,竹盡斑。」湘妃竹是純真愛情的象徵。自《詩經》(前11世紀-前6世紀)開始,士人階層與竹子的精神聯繫便有清晰的演變脈絡,竹子開始成為君子的象徵。《詩經》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趙 蕤】論中國彝族與日本隼人竹文化及二者關係
    日本人的生活也與竹不可分割,森浩一指出日本竹文化與隼人系文化東進有關,從繩文( 公元前 1 萬 4 千年 ~ 公元前 300 年左右) 到彌生( 公元前 300 年左右 ~ 公元 250 年左右) 時代初期,南九州之外的出土物中沒有發現竹。竹的原產地不是日本,竹文化是從奈良時代開始普及,是由於隼人部落從其據點南九州遷徙引起。
  • 筠連縣第二屆竹文化竹產業「筠竹雅韻」書畫展評審工作圓滿結束
    近日,筠連縣第二屆竹文化、竹產業「筠竹雅韻」書畫展評審工作在縣文化館小劇場舉行。 主評委曾德宏教授總結道:筠連書畫這些年越來越植根傳統、走進經典,水平一次比一次好,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效應,對筠連竹文化、竹產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宣傳推廣作用,希望大家經常走出去,多參加國家、省、市縣各級展覽,臨池不輟,勤學多練,筠連的書畫技藝水平一定會越來越高。
  • 論中國彝族與日本隼人竹文化及二者關係
    日本人的生活也與竹不可分割,森浩一指出日本竹文化與隼人系文化東進有關,從繩文(公元前1萬4千年~公元前300年左右)到彌生(公元前300年左右~公元250年左右)時代初期,南九州之外的出土物中沒有發現竹。竹的原產地不是日本,竹文化是從奈良時代開始普及,是由於隼人部落從其據點南九州遷徙引起。
  • 竹 · 盆景
    宋代蘇軾在《綠竹筠》中詠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表達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脫俗的雅趣。▲《欣園詠竹》鄭永泰作品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擬人化,如人們極易由竹的不畏嚴寒聯想到人的堅貞不屈的人格品質,由竹的清風瘦骨聯想到一種「超然脫俗」的人生境界。
  • 重慶校園文化建設|點染竹韻校園 浸潤竹質人生——竹林實驗學校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辦學脈絡竹林實驗學校以「竹文化」為文化特色,深入挖掘「竹品」內涵,揭示「竹品」和「人品」之間的教育關聯,最終實現打造以「竹韻君子」為支點的具備傳統美德的特色教育。
  • 「知竹.樂居」第二屆竹建築竹生活高峰論壇在安吉舉辦
    安吉2015年11月30日電 /美通社/ -- 「知竹.樂居」第二屆竹建築竹生活高峰論壇在安吉成功舉辦。「未出土時先有節,至凌雲處亦虛心」,竹作為一種精神符號和文化象徵,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和品格。中國竹文化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亞洲近鄰和西方文化發展。南宋著名詩人蘇軾,在《於潛僧綠筠軒》中提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泰順竹裡 浪漫畲鄉 因竹而美
    「竹裡村結合其獨特的竹文化、畲族文化和國學文化,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泰順縣竹裡畲族鄉負責人介紹,竹裡村有一座別具風情的建築、一個蘊含著濃厚竹文化的地方,這就是竹裡館。館內擁有展品近千件,包括名家字畫(竹雕)、浮雕、線刻、淺刻、竹簡、木雕、竹根雕刻等120多個品種。這些展品都出自泰順竹雕藝人之手,是千年來竹木文化的流傳。
  • 高潔依玉賞——瓷中竹紋
    中國人喜竹、用竹、愛竹。我國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素有「竹文明之國」的美譽。
  • 家裡掛竹畫有什麼好 易從網來揭曉答案
    作為「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竹,受盡古今畫家喜愛。從古至今,不管是被竹子中空有節、竹枝堅韌挺拔、竹葉常綠不凋等自然屬性所吸引,還是被其清秀素雅之味、樸實無華之意、虛懷若谷之態所折服,中國人對竹子都有一種特殊的偏愛。詩人用詩句讚美它,畫家用筆墨為其傳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人們也喜歡在家中懸掛竹畫。那麼國畫竹子圖適合掛哪裡?家裡掛竹畫有什麼好呢?
  • 總投資3000萬元的中國(桃江)竹文化博覽館,首次全方位探秘!
    >中國(桃江)竹文化博覽館這是一個以竹和竹文化為主題的「竹文化博覽館」,總投資3000萬元、建築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收藏近千件展品,分為:序、歷史、資源、產業、食品、非遺、文化、交流八個展廳。△△△關於竹文化、竹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詳細介紹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浩瀚如海,展廳目前所展示的竹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是滄海一粟。今後,展廳將輪流進行展示其他展品。這個展廳多為字畫歌賦、詩詞、竹製樂器等。以竹為題,以筆為神,出入神化地把其藝術造詣,使我們感受到了竹子的風韻躍然紙上。
  • 彝族傳統崇拜文化介紹
    (四) 竹崇拜文化  居住在祖國西南邊陲的彝族,是一個忠實的喜竹愛竹、崇竹敬竹的民族。千百年來,竹從彝族的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從生產勞動實踐到社會生活、居家生活,凡彝族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竹,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竹文化,如竹生人的神話傳說、竹崇拜、竹禁忌、竹祖靈等無不是竹文化。  1.
  • 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 大家都選了好看又吉祥的竹畫
    李傳波新品雪竹畫《詠竹》作品來源:易從網 《行香子·不愛嬌奢》 不愛嬌奢。不喜繁華。 李傳波新品墨竹畫《詠竹》作品來源:易從網 《竹》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
  • 教育系統文明先行 新竹第二小學「竹文化」領航特色創建
    其中,新竹第二小學以虛心勁節、樸實優雅為特色的「竹文化」創建工作,贏得了與會代表的盛讚。    開福區教育局文明創建專幹彭向忠介紹,在長沙市文明辦舉辦的最新一輪校園及校園周邊文明測評中,新竹第二小學名列前茅。學校的文明創建工作不論從思想認識、創建氛圍,還是活動資料整理等工作,較之以前有較大的改變和進步。
  • 竹木牙角,竹在先——梅鹿竹
    梅鹿竹又叫梅籙竹,它與竹木牙角,竹在先——湘妃竹最大的區別在於梅竹的斑點與竹地交織在一起,其竹地有的發青灰色,上有點點獸斑狀的斑痕,看上去非常像梅花鹿身上的花紋。品質好的梅鹿竹更為稀見,一把由梅鹿竹骨製成的摺扇,整個竹骨猶如一層獸皮,上面灰青色的斑點大大小小,扁扁圓圓遍布上下,愈發襯託得上面的"獸斑"活靈活現。
  • 擊鼓賽龍舟 雲端掛艾草 網上看竹舞 四川數十場民俗活動輪番上演
    宜賓市長寧縣準備了竹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等三大類11項雲展播活動,端午假期首日通過電視、網絡、短視頻等平臺,展示跳竹舞、舞竹龍燈等特色民俗。在達州市宣漢縣,巴山大峽谷開展線上端午狂歡潑水節,遊客在家中就能通過視頻直播欣賞清涼的峽谷風景。都江堰景區開啟「雲遊之旅」,通過視頻直播平臺,470多萬觀眾不僅領略到好山好水,還可通過雲端掛艾草、包粽子等。(記者 郭靜雯)
  • 【華夏文化藝術小知識】竹 - 四君子之一
    研究證明,中國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有時用木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竹簡和木簡為我們保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
  • 金字招牌·農遺春秋志 | 宜賓竹文化系統:翠竹林海歲月深
    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種基因庫;是中國最大的叢生竹、散生竹和混生竹生長基地;這裡有428種竹類……這裡就是「中國竹都」——宜賓。
  • 研學安吉竹博園丨以品竹之名,感受千年竹文化之魅力
    既然是匯集天下萬竹的竹博園,那自然少不了最愛吃竹子的大熊貓了。而且在竹博園裡不止有大熊貓,還有同樣可愛的小熊貓。上午來參觀可以看到可愛的小傢伙們在活動區玩耍。要是再晚一會,估計只能看見熊貓們睡覺的背影了。研學之旅的重頭戲在竹子博物館。裡面各色品種的竹子樣本讓人眼花繚亂。竹子博物館之旅,絕對會刷新你對竹子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