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76天,武漢「血脈」如何延續?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自4月5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公民獻血領導小組向全社會發出無償獻血倡議,一周時間武漢獻血人數達6000餘人次,獻血量近兩百萬毫升。

接下來,武漢將繼續以單位、系統、行業為主,開展團體應急獻血,延續武漢「血脈」。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陳紅霞

編 輯丨徐旭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4月12日上午九時不到,武漢血液中心的獻血車開進洪山區金域天下小區,在社區志願者的叫號下,居民們陸續走出家門,最終58人「組團」獻血成功。

「武漢剛剛重啟,為了方便居民組團獻血,同時也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只要報名超過一定人數,武漢血液中心獻血車就可以根據預約開到小區門口,或者開進小區裡。」 4月14日,武漢血液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介紹稱。

自4月5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公民獻血領導小組向全社會發出無償獻血倡議,一周時間武漢獻血人數達6000餘人次,獻血量近兩百萬毫升。當下,越來越多人參與到「社區拼團」獻血中。自倡議發出後至目前,已經有45個團體,共1298人「組團」獻血成功。

武漢重啟,此前因疫情而被忽視的武漢採供血現狀,一時間又引起了足夠關注。隨著武漢各大醫院恢復常規診療之後,疫情期間積壓的手術即將迎來爆發式增加,臨床用血將面臨著極大的壓力。接下來,武漢將繼續以單位、系統、行業為主,開展團體應急獻血,延續武漢「血脈」。

緊急倡議

獻完血,放下袖子,稍作調整,張穎芳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開始為同事們採血。

張穎芳是武漢血液中心獻血服務科的一名護士,在採血一線工作了十三年,這次獻血,是她的第十四次獻血。「以前獻血也是這樣,挑個人少的時候坐上採血椅,獻完了繼續工作。」

與此同時,武漢血液中心車隊的司機黃振興也趕到了活動現場,他剛剛從江岸區接來了兩位預約的獻血者。從大年初二開始,平時開獻血車的他,和同事們一起變成了「獻血專車」的司機,有時候一天來回能跑上幾十趟。

這是4月1日上午,武漢血液中心職工團體獻血的現場。

「疫情期間,血液中心已經有一百餘人次獻血。」4月1日,武漢血液中心黨委書記周志華帶頭獻出了200毫升熱血。隨後,武漢血液中心主任王嵐也從火神山醫院匆匆趕來獻血。疫情期間,她一直堅守前線,2月底加入了火神山醫院運行保障團隊。

事實上,從1月23日開始,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的四十多位醫護人員,幾乎每過14天的成分獻血間隔期,就會組織集體獻血。

疫情期間,通過定向招募、專車接送,武漢街頭日均獻血者在30人左右。隨著疫情逐漸好轉,不少獻血者自發在小區群、業主群裡號召鄰居一起「組團」獻血,全血採集量日均上升至70人左右。

但是,這些遠遠不夠,隨著武漢的正常醫療秩序逐漸恢復,門診量、住院量均不斷上升,醫院日均血液需求量預計為每天20萬毫升左右,也就是需要每天有800人左右參與無償獻血。

「疫情期間,武漢的全血幾乎全靠外地支援,現在我們復工了,再找別人也說不過去。」宗曉斌是武漢市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會長,他一直在街頭獻血點幫忙,這位獻血高達200餘次的固定獻血者,疫情期間不僅一直堅持捐獻成分血,也始終惦記著武漢的採供血難題。

要想延續武漢的「血脈」,還需要發動更多武漢人。在武漢血液中心多方協調下,4月5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公民獻血領導小組向全社會發出無償獻血倡議,當天,獻血倡議書在武漢人朋友圈裡刷了屏,「武漢發出無償獻血倡議」「武漢臨床用血面臨壓力」登上了微博熱搜。4月6日,三大運營商通過簡訊,把倡議書發到每位市民手機上。

緊急倡議發出後,武漢市民開始走上街頭各大獻血點,武漢血液中心的「獻血熱線」響個不停……4月6日, 874人;4月7日,1311人;4月8日,1144人,3天時間獻血量近百萬毫升。

確保供應

在武漢封城的76天裡,武漢血液中心曾走過了一段艱難時刻。

1月23日,武漢切斷了與外地的通道,市內交通也全面停擺。封城,讓工作了26年的王麗第一次感到如此焦急。春節前,武漢血液中心紅細胞、冷沉澱等全血製品的庫存達到了歷年最高值,本以為可以過一個安心年,可未曾想到,一場暴風雨就這樣來臨。

「封城」之前,武漢街頭行人已然驟減,「我們的工作就是找到獻血的人。」王麗是武漢血液中心招募科的科長,武漢血液中心每年採血量73噸,這其中近40%的採血量和招募科密不可分。可疫情來了,哪裡去找獻血的人?

疫情期間,臨床用血驟減,血庫充足的全血製品儲備,可維持武漢一個月供血。但是,庫存總會消耗殆盡。而且,不同於保存期長達35天的全血製品,成分血捐獻的血小板保存期只有短短5天,必須要有不斷的「補給」才能保證臨床需求。

1月23日下午,為了保證疫情期間血庫供應,武漢血液中心領導班子再一次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全市按照地理位置和方便獻血原則,共保留全血採集點4個,成分血採集點2個,所有獻血者均通過電話分時錯時預約,嚴禁人員聚集,嚴格消毒措施。中心安排「獻血專車」接送,也可提供獻血車上門服務。

大年初二,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正式上班。這個由48位女性醫護人員組成的團隊,曾創造了不缺血小板的「武漢模式」,2018年,武漢血小板捐獻人次數和採集量雙雙位居全國第一位。可隨著防控措施不斷升級,市民全部在家隔離,血小板從何而來?

武漢血液中心與相關政府部門溝通爭取,確定在血液中心開具獻血證明並安排專門車輛接送的情況下,市民可以出行。成分獻血科開始電話定向招募,大年初二當天,16位獻血者趕到了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

「現在出門多少有點擔心,但臨床急需救命的血小板,所以還是過來了。」武漢人鄢文,從後湖騎車40多分鐘趕到武漢血液中心,獻出了兩個治療量的血小板。宗曉斌,也愣是騎了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趕來獻血,臉和雙手都凍得通紅。

但無論是惡劣的天氣,抑或是仍處於蔓延的疫情,都沒有阻擋住武漢人獻血的步伐。封城以來,近三成獻血者每半個月就來獻一次血小板。武漢臨床所需血小板,70%可以「自給自足」。

那其餘的30%怎麼辦?全血製品庫存消耗後該怎麼辦?

「必須如實匯報困難,積極爭取外援。」封城之前,武漢血液中心已多次向湖北省血液管理中心匯報,分析血液庫存結構,並預估了接下來可能面臨的困境。

1月26日、2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下文,明確了河南省、湖南省保障湖北省武漢血液中心血液供應,安徽省、江西省、重慶市、陝西省保障湖北省其他中心血站的血液供應,保障醫療機構急救用血和正常醫療用血需求。特殊時刻,全國各地同舟共濟。

武漢血液中心隨即緊急成立血液調劑小組,負責血液調配工作。自告奮勇加入的王麗,是這個調血小組唯一的女性。

2月29日,雲南省支援武漢的80萬毫升紅細胞和50個治療量血小板從昆明血液中心出發,血小板保存期只有五天,為了最大程度節約時間,王麗與對方協商,下午五點,在湖南懷化北收費站進行交接。

「雲南支援武漢,不能讓他們等我們。」王麗和另外三位同事,早上七點就從武漢出發,比約定時間提前了兩個小時到達約定地點。

3月1日凌晨1點30分,因為天氣原因耽誤行程的冷鏈車,終於順利到達。為了保障對方人員的安全,血液採取無接觸式交接。在高速路政人員的一路護航下,接血車於1日早上9時22分抵達武漢血液中心,王麗和同事在車上呆了接近27個小時。

這是血液調劑小組的日常工作。2月1日至3月24日期間,血液調劑小組分別奔赴安徽、湖南、河南、陝西、四川等地調血,他們的足跡可以橫跨整個中國,各省份供援助武漢血液製品近3萬袋,滿足了武漢90%的臨床需求;援助血小板1422袋,滿足了武漢30%的臨床需求。

恢復期血漿捐獻

4月1日,是公交司機劉東返崗後的第一次休息日,他預約了「獻血專車」,前往武漢血液中心進行他的第四次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捐獻。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在車上遇到了同樣進行第四次血漿捐獻的漢口醫院護士蔡桃英。這兩位,是全國首個連續四次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

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康復者血漿治療成為了新冠肺炎患者必要的救治手段。武漢血液中心於2月13日起,在全國率先開展康復期血漿採集工作。

恢復期血漿採集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所有相關工作流程都要重新確定。武漢血液中心確定了5個血漿捐獻點,在各科室抽調50人進行血漿採集、宣傳、招募、檢驗等工作。

武漢血液中心業務樓106室,是血漿捐獻點之一,也是成分獻血科主任陳涵薇帶著謝松麗、謝晉、閆蕾等8位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花了一周多的時間布置出來的。

2月13日,她們接待了第一組康復患者。他們是一對姐弟,姐姐唐力琴今年54歲,靠給人做飯維持生計,弟弟唐立軍今年49歲,是華南海鮮市場的一名商戶,他們也是武漢最早的一批感染者。

1月2日,姐弟倆先後確診,經過大半月的治療,兩人都已康復。患病期間,唐力琴每天在新聞裡看到醫務人員的艱辛、患者們的痛苦,她很著急,「我想去幫忙,但是又沒什麼能力。」當得知自己的血漿可以幫助其他患者,唐力琴趕緊聯繫弟弟一起參與捐獻。

大病初癒的他們沒有獻過血,一切都很陌生,40分鐘的獻血過程,成分獻血科謝晉一直在旁邊安撫他們,「我想讓他們相信我,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找到自豪感和成就感」。14天過後,這對善良的姐弟又完成了第二次血漿捐獻。

留給謝晉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對父子,一家五口有四人感染,父親病情嚴重,甚至已經寫好了遺書。從鬼門關脫險後,他和兒子第一時間趕來捐漿:「我們經歷過這個疾病的痛苦,所以希望幫助那些還在受苦中的病人!」

更令謝晉感動的是,捐獻血漿的,還有很多醫護人員。「covid-19獻血群」,就是武漢市第四醫院職工自發組建的一個微信群,裡面全是已經捐獻過恢復期血漿的,和打算隔離結束後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的主任陳涵薇也被邀請入群,為大家進行聯絡。

微信群成員楊莉在武漢第四醫院醫保辦公室工作,熬過了艱難的住院治療,她第一時間報名參與血漿捐獻:「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的夫人程琳,跟我一個科室,她2月18日去獻了血漿,向她了解情況後,我也決定要來。」

截至4月5日,武漢血液中心5個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捐獻點,一共接待597位康復者646人次的恢復期血漿捐獻,共捐獻了220800毫升恢復期血漿,其中110位為醫務工作者。33位捐獻了2次及以上恢復期血漿,其中4位捐獻了3次、3位捐獻了4次。如果粗略按200ml救治一位重症患者換算,這些血漿可以幫助1104位重症患者重獲新生。

相關焦點

  • 千萬級人口城市「封城」76天
    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千萬級人口城市「封城」76天1月23日下午4時,武漢北大門府河收費站正式關閉,準備出城的車輛在交警的指揮下調頭回城。當日凌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一號通告,宣布暫時關閉離漢通道。
  • 2020武漢封城了多少天?武漢解封時間幾月幾日
    1月23日「封城」,4月8日「重啟」武漢,歡迎「歸隊」。相關新聞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在經歷76天的「戰疫」後,武漢正式重啟。當天百度根據平臺上的數據發布的大數據報告顯示,疫情沒有難倒武漢人,但如何不俗套地感謝醫生卻成為許多武漢人的難題。
  • 我家小館:封城76天,默默抗「疫」的武漢餐飲人有話說
    武漢作為本次疫情的暴風中心,其餐飲更成了全國的重災區。封城76天,武漢餐飲人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默默戰鬥的?他們,現在怎樣了?張永生和他的我家小館,希望藉此讓更多的人聽到他們最真切的心聲,感受他們抗「疫」的日日夜夜。
  • 封城76天的市民生活:武漢人哪能那麼容易被打趴下
    來源:一財網從1月23日宣布封城開始計算,前後76個日日夜夜,1800多個小時,每一個武漢市民都有說不完的故事。900多萬市民是如何度過這段時間的?他們的日常有些什麼改變?與這座城市又有著怎樣的奇緣交集和堅韌歷程?
  • 武漢「封城」,改變的不只是武漢
    回顧     武漢「封城」76天:濃縮一個國家的戰疫軌跡  2020年,從1月23日「封城」至4月8日,武漢的76個日日夜夜,也濃縮了一個國家的戰疫軌跡。截至1月20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91例,其中武漢258例。  此時,已是農曆臘月二十六。中國春運,一場人類最大規模的遷徙正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拉開。多地開始出現由湖北輸入的病例,武漢「封城」被提上議事日程。  1月23日,農曆除夕的前一天。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據此英國首相在當地時間12月19日晚,宣布倫敦等城市將再次封城。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
  • 「封城」76天後「重啟」 那個熟悉的武漢就要回來了
    南方網訊 4月8日,在「封城」76天後,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人們可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此時的武漢,疫情防控形勢平穩。街頭人多起來了,店鋪也一家家開門,道路又開始變得擁堵;田野變綠了,錯過大半個春天的農民正在地裡忙活……熟悉的生活正在回歸,穿越疫情的陰霾,春光顯得格外明媚,生活顯得格外親切。
  • 上海金泰對武漢封城解禁日的問候
    上海金泰對武漢封城解禁日的問候2020-04-09 | 發布者:王小傑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尊敬的湖北地區基礎工程行業用戶:   自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至4月8日解禁,歷時76天。在這期間,有煎熬、有痛苦,更有感動,也有希望。正是您的堅守和信念終於迎來了今天勝利!
  • 「封城」後五天,普通的武漢人經歷了什麼?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23日,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出指令: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此後,有著1100萬人口的武漢進入「封城」時間。在「封城」後的五天內,普通的武漢人經歷了什麼?
  • 武漢又見面了是什麼意思?武漢封城多久時間 武漢解封令人激動不已
    你好,武漢!76天後,又要見面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讓這個冬天格外漫長,雖然沉寂多日,但如所有惦念他的人所願,武漢在春天醒來。武漢的甦醒和春天的消息一樣,都是一點點到來的。3月20日,漢口火車站全面消殺,現場視頻火遍全網;3月25日,這座城市重啟公交;3月28日,部分地鐵線路恢復運營;3月30日,武漢地標之一楚河漢街重新開街……人們爭相記錄他每一個甦醒的跡象。鐵軌的摩擦聲、社區樓的童聲、火車站的廣播聲、爽朗的交談聲,在共同經歷了這一切之後,這些熟悉的聲音給人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和76天前的「封城」同樣,武漢的解封也註定要被永遠記錄在這次危機的歷史底稿上。
  • 武漢解除封城第1天,如何送別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4月8日零時,武漢解除封閉管理。進出武漢和湖北的所有管控交通陸續放開。「熱乾麵甦醒了」,那個曾經繁華熱鬧的武漢被治癒了。武漢封閉的這76天裡,老人聽了上百次「阿姨」。就在昨天,小劉又一次敲響了張阿姨的房門。這一次他只帶來了離別的囑託。小劉告訴張阿姨,以後自己的工作將會有另一個人來接替,自己馬上就可以回家了。
  • 新冠肺炎疫情風險轉中 「封城」63天的武漢經歷了什麼
    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由高轉中,「封城」63天的武漢經歷了什麼  艱苦抗擊疫情兩個月後,武漢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3月25日,湖北省市縣疫情風險等級評估更新。據荊楚網消息,截至3月24日24時,湖北全省低風險市縣75個,中風險市縣1個,無高風險市縣。武漢市城區降為中風險市縣。
  • 76天、20城、1000人、13013公裡!武昌超級馬拉松18日開跑
    本屆賽事採取「線上跑」的形式,將歷時76天,總裡程達到13013公裡。武昌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國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形勢越來越好,全國各地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工作都在有序開展中,全社會參與體育的熱情迅速回升並保持持續增長趨勢。
  • 封城下的武漢——我的封城生活!
    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愈演愈烈,打破了武漢人的平靜!不僅全國出名、世界關注!還連累作為武漢人的我,放假哪裡都不敢玩,也不敢去,還被迫取消異地探親計劃。這樣的形勢不知還要持續多久。想著這個春節如何度過?封城前後大都是陰或雨天,人都快"捂黴"的節奏!潛水多日,決定去超市冒個泡,還好只有生鮮和蔬菜空空如也,其餘都不太缺。誰想下午太陽公公就溜跑不見了。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得知回不去,封城的前一天就臨時囤備了些口糧,還好堅持到了年後。宅在家的日子裡,一日兩餐,偶爾苦練下廚藝,自己動手,風衣足食。
  • 重磅微視頻丨76天,76人
    中國軍網 重磅微視頻丨76天,76人 來源:經濟日報 2020年1月23日十時,千萬人口大市、九省通衢之地的武漢,主動關閉離漢通道。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挺過來了!
  • 武漢「封城」日記⑥:天放晴了,我要大喊三聲武漢加油!
    編者按:武漢終於結束了連日的陰雨,陽光點亮武漢的萬盞陽臺。聽喜鵲叫、煮水、活動身體、打一個千裡外的視頻電話……在晴朗的日子裡,一些細小舉動,都被潤出暖色。衝在九省通衢、人口千萬的武漢防疫前線的,不只是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專家學者……還有千千萬個普通的武漢市民。
  • 武漢歸隊:如何追回失去的76天
    4月8日,武漢「解封」。對一度按下暫停鍵的經濟而言,接下來必須直面的問題是:如何儘可能挽回失去的76天?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官員預估,此次疫情將直接造成武漢經濟損失2000億元以上。但在加快復工復產、加快投資、提振消費等舉措下,部分損失可以挽回。武漢正在這樣做。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六天
    (來自財新稿件: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溯源:警報是何時拉響的)  - 第二批專家組成員明確指出在武漢期間沒有獲得實情匯報,以致於無法獲得「人傳人」的核心證據,只有到了第三批專家組,也就是鍾南山去的時候,醫護人員感染的信息才捂不住了,導致整個事態出現了性質改變。
  • 日記|武漢「封城」這七天!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9天前,疾控專家鍾南山那句「能不到武漢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要出來」的建言變成現實。這座有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全力抗擊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大疫情。「封城」七日,武漢人痛哭、感嘆、思考……在時間的浮沉裡,這座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負重前行,不眠不休。
  • 武漢「封城」 非常時刻的治城實戰
    新成立的疫情防控指揮部凌晨至深夜連發五道通告,宣布關閉離漢通道,武漢「封城」。始於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武漢這座歷史可以上溯3000年、人口規模1100餘萬的中部重鎮,驟然面臨新中國城市治理史上前所未見的挑戰。此間,武漢火線換帥,提拔問責並行。系列防控手段實施,全國各方力量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