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武漢「封城」這七天!

2021-01-09 網信天津

陽光灑在武漢歸元寺黛色的簷角,朱紅的寺門緊鎖。

1月29日,大年初五,中國人燒香拜財神的吉日。往年今日,紛至沓來的祈福人群讓這裡香火繚繞,成為武漢過年的盛景之一。

如今,一切落入寂靜。

1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廣州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9天前,疾控專家鍾南山那句「能不到武漢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要出來」的建言變成現實。這座有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全力抗擊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大疫情。

「封城」七日,武漢人痛哭、感嘆、思考……在時間的浮沉裡,這座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負重前行,不眠不休。

1

陰霾密布

40多歲的歐陽,往年的正月初五,都會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到歸元寺裡拜拜。但這個春節,她爽約了。

庚子年春節,她過得焦灼不安。70歲的老母親年前連續多天發燒、腹瀉。醫生跟她說,她的母親有95%的可能性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她一度覺得這個診斷「不真實」,「怎麼電視上的事一下子就發生在自己身上呢?」

她開始回想母親前幾日的生活軌跡,試圖找到感染的線索。最大可能性:母親每天都要去小區附近的便民菜場買菜--那裡距離華南海鮮市場約有一二公裡遠。

1月29日,市民經過已經被封閉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華南海鮮市場,被認為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發源地。報導顯示,去年12月底這裡發生不明病毒引發的聚集性肺炎。歐陽沒想到,自己處在日後席捲全國的疫情「暴風眼」。

「我媽除了買菜,哪裡都沒去。」歐陽哭了。她是那種典型的武漢女人,精明能幹,工作之餘還堅持健身,把老母親、老公和9歲的兒子日常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主任方新說,人們在面對疫情、「封城」這樣的急性壓力源時,恐懼、焦慮、難以置信是常見的應激反應。

到今天,歐陽和母親自行隔離已將近10天。

和歐陽一樣,數百萬武漢人這個春節令他們終生難忘。

1月26日,行人在武漢楚河漢街上行走。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武漢大學一位教授詳細分析了從月初到今日微信朋友圈的變化。他覺得,23日是人們心理的一個轉折點,人們似乎希望通過小小屏幕釋放焦慮和無助。

「住在這裡幾十年,這是第一次不見車水馬龍、熙攘人群,只能聽見風聲。」一位武漢市民在朋友圈這樣寫道。

2

逆行,全力抗「疫」

有人,給孩子留下了背影。

在「封城」的最後一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龔靜,和同在一家醫院工作的丈夫,把7歲的孩子在高速路口「交接」給城外的父母,轉身,離去。

有人寫下現代版「與夫書」。

「此事我沒有告訴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是戰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女醫生張旃,七天來幾乎沒有休息,眼睛裡布滿血絲。

1月24日,醫護人員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內忙碌。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有人含痛忍悲。

「搞快點,搞快點,這個事情一點都等不得,馬上就搞!」整個走廊裡,都能聽見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喊。一小會兒,他就接打了6個電話。其中一個是某個危重病人在轉運時,心跳突然停跳的緊急電話,他騰地一下加快腳步,貼著手機屏幕大聲喊話,要對方抓緊處理。

濃眉、黝黑,風風火火的硬漢——是張定宇大半輩子的標籤。金銀潭醫院是這場戰「疫」中,最早收治、收治病人最多的「主戰場」。身為主將,張定宇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很多同事都不知道,張定宇已經被確診為「漸凍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他的雙腿,上下樓越來越艱難了。他的妻子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被病毒感染,在十幾公裡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一天凌晨,在下班趕去看望妻子的路上,張定宇的臉頰忽然一陣滾燙,那是止不住地往下淌的淚水。

「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武漢,在哭。

武漢,不哭!

3

全城抗「疫」

「封城」不到12小時,第一批從上海和廣東派出的醫療隊已趕赴武漢,三支解放軍醫療隊趕到了;各地緊急調運的醫用防護物資、生活物資不斷運至武漢;素不相識的人們通過網際網路相互傳遞安慰……

1月26日,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開始進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武漢,成為來自全中國愛心洪流的終點!

度過最初的驚慌無措,歐陽冷靜了下來。她能想到的第一步就是讓老公和兒子趕緊搬出去住,自己帶著母親在家隔離,等待最後確診和後續治療。「我已經有點低燒,再說我也不能把我媽一個人扔下。」

分開後每一天,老公和兒子都會通過手機視頻跟留守的娘兒倆拜年。一家人已經可以微笑著相互打趣,「裝作一切並沒有發生」。

50多歲的張思(化名)在25日(初一)失去了母親。「封城」的緣故,張思一家沒能舉行追悼儀式。他把母親的衣物收拾好,留個念想。然後,在網上建個親友追思群,裡面有母親以前的照片,還有親戚發來的唁電。

「母親的去世,對我們一家人都影響很大。」張思說,瞬間讓以前覺得特別重要的事兒,都不再那麼重要。兒子也突然一下長大了,開始懂得關心媽媽,每天問她藥吃了沒,飯吃了沒,感冒了沒。

張思母親去世兩天前,農曆臘月二十九。蔡甸區知音湖畔的一片空地上,數百臺挖掘機、上千名建築工人晝夜不停,修建集中收治感染病人的火神山醫院,單層病房框架結構漸露雛形。

武漢市建設局工作人員譚煒沒能奉召返工。他在武漢市一醫院呼吸內科工作的妻子,已經確診感染。作為接觸者的他也在自我隔離。「我真想趕緊回去把醫院修好,讓妻子住進去。」譚煒說。

「這是反反覆覆熬住淚水的七天。」一位網友寫道。

是啊,多少人在煎熬啊?但,前行必有光!燭火,同樣能照亮這座城市的未來,在每一天。

4

武漢加油!

「宅」,武漢人當下或自願或「被迫」選擇的生活方式。網上,一個問題刷屏了:「疫情這麼嚴峻,你現在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答案:和朋友一起吃頓火鍋,上班再感受人擠人的地鐵,一大早去熟悉的早餐店,熱乾麵、豆皮、糊湯粉一樣來兩份……

剛值完夜班到深夜,沒時間「宅」,也沒空去想「宅民」發明的各種奇思妙想,發熱門診醫生藍潔一大清早就趕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在嘈雜中開始一天繁忙的接診工作。

1月24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內,醫護人員在隔離服外寫下名字,方便相互辨認。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診室相對簡陋,擺了兩張辦公桌,十多名發熱病人排隊等候。「現在發熱病人首先要到我們這兒預檢分診,加上流行感冒、呼吸道感染都夾雜在一塊,以及自我恐慌引發的焦慮,每天要接診40多個病人,忙的時候連口水都沒時間喝」。

「同在一個社區,多數都是鄰裡朋友,我們臨時加了一張桌子,安排兩個醫生同時坐診,讓大家排隊少等會兒。」藍潔說。每天都穿著防護服、戴兩層口罩,「我們的努力,能讓更多人平靜下來,做好防護,社區就能早些恢復生機」。

武漢冬日,天氣陰沉。江夏區舒安派出所民警徐勇每天和同事輪班,在高速路口值守,對進來的車輛檢查車內人員體溫。

寒風凜冽,戴上厚厚的口罩,也無法抵擋耳朵被颳得生疼;腳上厚厚的皮靴,也只能通過不停跺腳來驅趕寒意。

1月26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大型機械加緊施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徐勇挺立春寒時,武漢地產集團的監理師張凱帶著圖紙奔走在雷神山醫院建設項目現場。年前忙於前面項目收尾,本來計劃春節過後就去手術。聽到醫院開建的消息,張凱馬上報名擔任項目監理組長。此時,他雙膝半月板撕裂、積水已有一個多月。

更多人,不在戰「疫」一線,也在吶喊加油。

志願者楊穎琛在武漢市紅十字會接聽了一下午電話,耳朵都疼了,但心中洋溢著溫暖。「很多打電話來的熱心人士都會說一聲『武漢加油』,這讓我作為一名武漢人特別感動。」

27日,大年初三晚,「武漢加油!武漢加油!武漢加油」的呼聲響徹三鎮各個小區。

5

希望的光

「封城」第六天,連日陰雨停了。希望,也像久違的陽光一樣,一寸一寸在人心中生長。

歸元寺對面馬路上,市民張先生和父親面對寺廟,悄悄祈福。「也希望大家都能夠堅強應對,相信我們的武漢會一天一天好起來。」

寒假回鄉的大學生葉曉雅,「封城」後就開始記錄家人的生活點滴,擔起監督家人洗手、出門「放風」的任務。

劉婆婆家住漢口,戴著口罩,將家中積攢一周的衣物、被褥拖到小區集中晾曬點,「難得的好天氣,『關了』幾天了,今天把家裡收拾收拾」。她身邊,幾個「全副武裝」的孩童正騎著滑板車在廣場上穿行,小區裡又有了歡笑聲。

1月27日,武漢市民和外賣代購小哥在一家盒馬鮮生店內選購商品。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29日,初五,鹹寧小夥王勝——盒馬鮮生珞獅路店「90後」送貨員和相戀3年女友本該在今天回鄉完婚。站點人手不夠,他選擇留下來。當然,必須給「準老婆」一個鄭重「交待」:「我愛你,但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武漢現在需要我,等我打勝這場仗,我就回來娶你!」

1月24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左)與病情好轉的患者黃淑麗互道新春快樂。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像不期而至的陽光一樣,好消息陸續傳來:

21日,武漢首例重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院;27日,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被感染醫護人員開始陸續出院;28日下午3時,武漢市肺科醫院5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經過治療後康復出院,其中包括一位87歲高齡的老奶奶。

1月25日,上海醫療隊隊員抵達武漢後開展培訓。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29日凌晨,北京、上海等26個省(區、市),多支軍醫大和部隊醫院組織共計52支醫療隊、6097名醫護「逆行者」馳援湖北。

28日,「街道口的風,撩醒了夏蟲,竹床上的小孩做著夢;熱乾麵糊湯,一樣的吃相……我愛我的武漢。」一首《武漢伢》的歌旋風一樣在網上火了起來。

……

「封城」,已經過去了一周。

就在今天,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的產房,11個新生嬰兒呱呱落地。

來源:「新華社」微信公號

審校:許檀

編輯:陳卓

相關焦點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七天
    很多人說希望可以把這些日子的封城日記出版,但是就現行的圖書審查制度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包括線上電子渠道,都是絕無機會的。  這可真是操蛋啊。  武漢的天氣開始變得陰沉起來,厚重的雲層浮在樓宇上空,抹掉了光線的色彩和細節,連草木都被蒙上了灰塵般的網罩,蕭索侘寂。  每天打開美團和餓了麼的界面,都有一種在遊戲裡開箱子的體驗,不知道會有哪些店正在營業,如果出現在列表裡的恰好有自己喜歡的店,那便不亞於抽出了一張SSR的驚喜感受。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二天
    一個月前的今天,武漢宣布封鎖整座城市,近千萬人口就從這一天的上午十點起,被摺疊在了圍欄以內。封城通告是在凌晨下發的,也就是說,距離正式生效其實是有大約八個小時的空白時間的,有人說這是槍口抬高一寸的暗示,似乎也有那麼一絲道理。
  • 「日照閨女」武漢情:女博士後寫35篇封城日記
    武漢封城後,遠在日照的親人一直擔心習習一家。「他們要求我每天更新一條朋友圈,讓他們知道我很好。」為讓家人放心,習習媽媽的朋友圈如今已有35篇封城日記,記錄了親子遊戲、做美食的快樂時光。習習媽媽是日照人,2017年開始在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做博士後。
  • 武漢「封城」日記⑥:天放晴了,我要大喊三聲武漢加油!
    編者按:武漢終於結束了連日的陰雨,陽光點亮武漢的萬盞陽臺。聽喜鵲叫、煮水、活動身體、打一個千裡外的視頻電話……在晴朗的日子裡,一些細小舉動,都被潤出暖色。衝在九省通衢、人口千萬的武漢防疫前線的,不只是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專家學者……還有千千萬個普通的武漢市民。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六天
    以財新為主的幾家媒體,都在這幾天刊發了回溯事件起源的調查報導,不止是一條線索指向有人為因素阻礙了上報程序的正常進行。  (來自財經稿件:專訪衛健委派武漢第二批專家:為何沒發現人傳人)  為了避免斷章取義,我也還是建議你們去閱讀原文,完整標題我在上面都列出來了,善用搜索即可。  從對李文亮等八名醫生的火速訓誡便能看出,擔心引起公眾恐慌乃至誤讀,是一個非常具有標誌性的管制動機,就像美國CDC這才剛說了幾句狠話,股市應聲就一瀉千裡,鬧得希望維持太平的政府不太高興。
  • 疫區記事丨來自玉蟬老酒人的湖北「封城」日記
    △封城後的武漢玉蟬老酒的一名銷售主管,在過去一周中,記錄了他與家人在湖北恩施「封城」以來的生活點滴。吃著飯喝著酒,唯一不同的是聊天的話題都圍繞著武漢、肺炎,酒也比往常喝得更大口,老丈人說:消毒嘛,大口點才有效。反正最後兩瓶酒沒剩下多少,大早上的喝得暈乎乎,我還是頭一回。沒過一會兒朋友圈就傳出來武漢封城的消息,頭也一下清醒了不少,已經這麼嚴重了嗎?電話一下就炸了,一會兒一個電話,很多親朋好友都知道我回湖北的消息,都打電話來關心著:湖北封城了,你還回得來嗎?我說封的是武漢,我在恩施呢。
  • 方方口稱與國家沒有張力,卻被自己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推介給出賣了
    最近幾天,方方對國外出版她的武漢封城日記一事做出了回應。如果僅僅看她的表白,方方說的似乎頗有道理,而且顯得有點受到曲解和冤屈。但如果看看國外出版商為她的日記英文版預售發布的推介,事情就完全不是方方所表白的那樣了,尤其是當她強調她與國家沒有張力時,這個推介卻把她的說辭完全給顛覆了,把她給徹底出賣了。那麼,下面就來看看方方的《方方日記——封城?
  • 方方寫完60篇日記,宣布「封城日記」終結,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網紅
    大年初一開始,方方連續60天以日記形式,記錄武漢人民的所思所想和悲催遭遇。每天深夜一發出,短時間內閱讀量就千萬+,數萬人點讚留言轉發,篇篇都是爆款,方方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罕見的網紅。本月24日,方方寫完60篇日記,宣布終結,她引用《聖經》的話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這是方方日記的終結宣言,「打過了」「跑盡了」「守住了」這三個句子的背後,讓人們洞見了她的豪邁,還有幾許無奈。
  • 武漢「封城」日記四年級孩子作文標題——我的家鄉生病了
    武漢「封城」整三周了。雖然知道前路還長,但所有人都在翹首期待。四年級孩子作文寫道:「爸爸告訴我,武漢生病了,並且病的(得)很重很重,這次我們回不去了,我一聽說就哭了,我想那裡的親人和朋友了。」衝在九省通衢、人口千萬的武漢防疫前線的,不只是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專家學者……還有千萬個普通的武漢市民。武漢市民「Amber明剛」先生,也在用平凡人的視角,在日記本中,記錄、見證,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日子。
  • 河北三地"封城" 為何與武漢不同?一文讀懂
    由於疫情依然在擴散,河北省12日決定石家莊市、邢臺市、廊坊市封城,人員、車輛非必要不外出。此前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也已於11日宣布封城。在部分民眾心中,接連不斷的封城讓人回想起去年年初的情景,難道疫情已經擴散得如此厲害了嗎?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12日表示,總體上看,現在的疫情遠沒有去年武漢封城那麼嚴重。
  • 封城日記:新疆,眾志成城
    烏魯木齊二次封城日記(12-13)#新疆烏魯木齊疫情#7月28-29日,(烏魯木齊)封城的第二、居家生活● 首先說說我為什麼把應該每日一更的封城日記硬是「拖豆」拖成了兩天一更:幾個小時前,我因為創作的戰役情詩歌《新疆,眾志成城》被人民日報原文轉載得來的巨大驚喜,也被徹底、無情地澆滅。
  • 武漢「封城」 非常時刻的治城實戰
    在武漢生活40年,他第一次感覺這座城市冰凍住了,像忽然一場大雪,把這裡徹底掩埋,異常安靜。至2月23日,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的《疫區日記》,寫到了第30篇。時間回到30多天前,葉青感受到了武漢市民的「真正緊張」。
  • 自媒體新人記錄武漢封城日記,兩個月漲粉6萬,收穫千萬播放量
    疫情期間,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記錄下武漢封城前後的真實生活。 他是一位自媒體新人,但是在兩個月內迅速漲粉6萬,在企鵝號上收穫千萬播放量 。成功沒有偶然,現實生活永遠是藝術生長的土壤,豐富的社會閱歷成為滋養他脫穎而出的養分。
  • 武漢「封城」,改變的不只是武漢
    回顧     武漢「封城」76天:濃縮一個國家的戰疫軌跡  2020年,從1月23日「封城」至4月8日,武漢的76個日日夜夜,也濃縮了一個國家的戰疫軌跡。  武漢「封城」  2020年,是進入新世紀二十年代的第一年。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與這個充滿希望的新年一起到來的,還有一個不速之「客」——這個後來被命名的「新冠病毒」帶來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武漢成為最初的「震中」。  2019年12月底,湖北省武漢市疾控中心監測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病例。
  • 獨家丨攝影師拍下武漢封城日記:只有樓上唱歌的大哥願意和我講話...
    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27晚上20時紅樓路隧道) 今天是2020年2月2日,一個正看反看都圓滿的日子,今天也是武漢被封城的第11天。 這11天的時間裡—— 「空城」內的900萬人,繼續堅守著,經歷著這座城市前所未有的孤寂; 「空城」外的網友,繼續恐慌著,每天盯著不斷增加肺炎確診數字揪心… 兩天前,攝影師謝丹剛剛結束了一場「武漢封城日記」的觀察。9天時間裡,他每天騎行30-40公裡,用手機記錄下「空城」武漢悄悄發生的一切。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已在亞馬遜預售
    方方的《武漢日記》前兩天剛傳出要製作英文版的消息,今天在亞馬遜官網就已經掛出預售信息了。根據官網信息,英文版《武漢日記》由英文讀物中五大出版社之一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s)出版,將於今年8月18日發售,售價為21.99美元(約合154.87元人民幣)。武漢解封的第一天,這份日記在海外上市售賣。
  • 河北三地封城為何與武漢不同?檢測、防控、救治能力遠高於去年
    多地接連封城,讓不少民眾回想起去年年初的情況。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佔秋12日對此表示,當下全國多地實施的封城和去年武漢的封城相比,封閉管理的做法上是相同的,但去年武漢實施封城的必要性跟現在的石家莊、邢臺、廊坊相比要大得多,緊迫得多。「去年武漢封城之所以更為緊迫,是因為當時新冠疫情是在整個城市暴發流行,多點開花,病人數量也相當多,而且發病原因沒有搞清楚,誰也不知道是什麼病。
  • 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
    (抗擊新冠肺炎)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中新社武漢2月22日電 題: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中新社記者 夏春平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中的武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世人關注,著名作家方方每天一篇的「武漢日記」也因此走紅網絡。
  • 封城下的武漢——我的封城生活!
    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愈演愈烈,打破了武漢人的平靜!不僅全國出名、世界關注!還連累作為武漢人的我,放假哪裡都不敢玩,也不敢去,還被迫取消異地探親計劃。這樣的形勢不知還要持續多久。想著這個春節如何度過?封城前後大都是陰或雨天,人都快"捂黴"的節奏!潛水多日,決定去超市冒個泡,還好只有生鮮和蔬菜空空如也,其餘都不太缺。誰想下午太陽公公就溜跑不見了。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得知回不去,封城的前一天就臨時囤備了些口糧,還好堅持到了年後。宅在家的日子裡,一日兩餐,偶爾苦練下廚藝,自己動手,風衣足食。
  • 《武漢抗疫日記》新書發布會在武漢舉辦
    新華網武漢8月20日電(楊宇)記錄抗疫故事的《武漢抗疫日記》新書發布會,19日在位於湖北武漢的卓爾書店舉辦。發布會正值中國醫師節,主辦方還將500本《武漢抗疫日記》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贈予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和麻醉科,以此向一直奮戰在武漢抗疫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