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攝影師拍下武漢封城日記:只有樓上唱歌的大哥願意和我講話...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平時走車的隧道,此刻人也可以大搖大擺走在裡面。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27晚上20時紅樓路隧道) 

今天是2020年2月2日,一個正看反看都圓滿的日子,今天也是武漢被封城的第11天。

 這11天的時間裡——

 「空城」內的900萬人,繼續堅守著,經歷著這座城市前所未有的孤寂;

 「空城」外的網友,繼續恐慌著,每天盯著不斷增加肺炎確診數字揪心… 

兩天前,攝影師謝丹剛剛結束了一場「武漢封城日記」的觀察。9天時間裡,他每天騎行30-40公裡,用手機記錄下「空城」武漢悄悄發生的一切。

看著他視頻內一片沉寂的武漢街頭,很多人和這座城市一起變得「沉默」起來。 

謝丹,是武漢疫情的記錄者,同時也是這場災難的親歷者。

原本應該忙著新片拍攝的他, 現在的生活變成了每天買菜、 做飯、吃飯 、遛彎兒、做 木工。

封城了自己出不去,而一張停工的通知,讓他覺得即使出去了,也依然沒活兒幹。 從亂了陣腳的恐慌、到僥倖釋然、再到迷茫和藏在心底的恐懼,在他的講述下—— 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武漢,也感受到了這群武漢守望者11天所經歷的心理變化…

1

「人突然一下子就沒了」

(封城首日,家裡樓下平時熱鬧的商場,現在三四樓只有我一個人在閒逛,常年24小時排隊的海底撈,也終於沒人去了。圖文/謝丹) 

1月23日,是武漢迎來封城的第一天。那一天,一切都太突然了。 

在封城消息來的前兩天,他剛和朋友們一起聚了餐,「作為武漢市民,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個病毒有多厲害,一直以為可防可控,像沒事兒人一樣的。」 

封城的前一天,住在武漢的謝丹,還打著24號回湖北恩施老家過年的算盤; 封城消息來的時候,他也像往常一樣,早早進入了夢鄉…… 

直到一睜眼醒過來,得知城市被「封」了、毫無心理準備的謝丹,一下子就懵了。

(以前總是堵車的立交橋 現在變得通暢無阻。 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30日14時武昌區王家墩天橋)

他眼裡的武漢,也從那時候開始,瞬間亂了陣腳。 

口罩一夜之間被搶光,超市被一掃而空,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停了,整個城市也跟著變空了,快得沒有一個準備過程: 海底撈沒人吃、商場沒人逛,整條街看不到人影,大家都急慌慌地躲進家裡。

(坐在麥當勞裡的唯一的客人,圖/謝丹,拍攝於1月23日武漢青山區奧山世紀城商圈) 

雖然知道這個節骨眼出街不安全,但是職業屬性的使然,待不住的謝丹總覺得可以用影像記錄下什麼。 

於是,他穿行在武漢的大街小道之中。 

親眼看到自己熟悉的城市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他和每一個武漢人一樣手足無措,心裡充滿了沮喪。 

那一天,身為記錄者的他,一個人找了輛單車,拿著手機,戴著家裡剩下的唯一一個口罩。 謝丹戴的那副口罩,是很久之前朋友來家裡玩兒順手給的,但這副N95口罩卻成了他眼裡的「保命稻草」。 為了第二天還能再使用,謝丹每天拍攝結束回到所住的地方,都必須摘下口罩洗乾淨,放在電取暖氣上烤烤。 

記錄武漢的9天時間裡,他就反覆這樣,只能靠一隻口罩維持著。 在謝丹記錄的鏡頭下,每條街上都能看到人們出沒的影子。但他告訴我們,視頻拍攝的背後,卻並非如此。

(匆匆而過的騎行人。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26日下午16時,武漢中山大道民眾樂園) 

從家住的武漢青山區,一路騎到洪山區、漢口,謝丹眼裡的武漢街頭行人寥寥,騎著自行車人特別少,就算直接騎在馬路中間也不會覺得有任何危險。 

「外面是幾乎看不到一個人的,要轉很久才能看到一個人,還是很可怕的。」 就這樣,一路上,他都處於「等人」的狀態。

(匆匆而來的路人。 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30日楚河漢街的地下通道)

小巷子裡要想碰到一個人,他得等上20分鐘的時間;好不容易碰上的人,也都行色匆匆,互相保持著3到4米的距離,不給別人靠近的一點機會,生怕走在路上的時候和人擦肩而過。 

比起和人面對面,電梯裡面的「防護公告」、小區裡「減少出門」的喇叭聲,讓大家感到更心安。

封城的那一天,所有的武漢人都太害怕了,害怕得只想四處「躲」著。

2

「世界上突然有人和你說話了」

幾天的時間內,湖北省因為疫情「淪陷」的城市越來越多。沒用多久時間,謝丹的老家湖北恩施也成了「疫區地」,遭到了封鎖。 

本該熱鬧的春節,因為這場疫情被畫上了休止符。 

「沒有人陪你講話的感覺,太難受了。」

(城市沒了公共運輸,於是「麻木」重出江湖。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26日武漢南京路) 

被封城的第一天,看不到人讓武漢人覺得很安全;但是,跟著這種情緒接踵而來的,是憋在家裡的「痛苦」。每個人的活動半徑,被「限定」在從家裡到菜市場的距離。老人的話,幾乎不會選擇出門。 

獨自一人生活在武漢的謝丹,孤獨感更是越來越深……

隨著拍攝時間的增多,謝丹眼裡的武漢,越來越不像以前認識的城市。從前熱鬧的楚河漢街、江漢路,現在壓根兒看不到人影。每天至少騎行三到四十公裡、穿梭在10個取景地之間,他覺得自己像遊魂一樣,在這個街上遊走。

(蹬累的了我,停下來休息。圖/謝丹,拍攝於1月27日上午武昌江灘) 

然而,這一切,在武漢被封城的第四天,偷偷發生了「轉機」。

「也許,大家是真的憋太久,都憋不住了吧。」 那一天,武漢的天氣突然放晴。人們壓在心裡的陰霾,似乎也淡去了不少。雖然路上的行人數量還是很稀少,但是不僅有開始有散步遛彎兒的,江邊垂釣的,甚至還有人在外面放起了風箏。

(釣魚的人與過客。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25日上午青山江灘) 

看到那一幕的謝丹,也跟著久違地開心地起來。頭兩天的「死城」武漢,好像一下子活了過來。 

這其中,讓謝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在小巷子唱《我和我的祖國》的大哥。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 離小巷還有幾百米的距離,謝丹就聽到裡面傳來的歌聲,他立馬一下子被吸引了。走進去他才看到,一位大哥在一個沒有人的小巷子裡面打開窗戶,對著窗外盡情高歌。

在這種困境中,依舊有這麼堅強活著的人們。謝丹回想起那幅畫面,覺得又深情又悽慘。 

一首歌唱完,覺得很好聽的謝丹沒有走,唱得起勁的大哥也默契般地又唱了一遍。 

處於疫情被「封城」的情況下,這位唱歌人,仿佛給了謝丹一隻黑暗中能夠攙扶的手。 

——你從哪兒來的? 

——武漢青山區。 

——那你還真是挺大膽的。 

——哈哈,是啊! 

這幾句話,謝丹記得特別清楚。因為這是他幾天時間內,和街上陌生人唯一的交流…… 我們問謝丹,那一刻是什麼感受?他說——

「世界突然有人和你說話了」。

(圖/謝丹的朋友圈)

3

「一天聽到7趟救護車的聲音」

好不容易偷來了一點喘氣的時間,可還沒喘上幾口,三天後的這座空城,又開始被烏壓壓的恐慌氣氛籠罩了。 

那一天,武漢人民的這個朋友圈裡突然瘋傳一個消息——有醫生說在外面散步,已經有人感染了。 雖然這個消息並沒有得到證實,但是大家都被「嚇」得不敢再出門,街上再一次看不到多少人影。

(凝望黑暗,無處遁形。 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29日漢口東正教堂) 

朋友、家人也都開始叮囑謝丹,不要再出門晃悠。

這幾天,謝丹的心裡變得很惶恐也很無力。 他和朋友有一個專門關於武漢疫情的微信討論群,在群裡,大家每隔幾分鐘就會發來消息:哪裡又出事兒了、現又新增了多少個確診案例;頭一天還好好的人,第二天就直接被拖走了;生活的溫暖的鄰裡,變成一具具冰冷; 他自己貓在屋子裡,一天能聽到6、7趟救護車趕來的聲音…… 

謝丹說,一切都變得人心惶惶。而他眼裡的武漢,也正在陷入到一個死循環中。 

一方面,在武漢確診了那麼多案例的情況下,現在的醫院不會因為你出現疑似症狀,就做專門檢測。但是沒做檢測就不能確診肺炎,大家只能回家進行自我隔離,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另一方面,武漢的資源補給並不短缺,只是大家一哄而上的爭搶,才導致越發不足。 如果說,真要有什麼不夠用的,那一定是「口罩」。現在的武漢,不到萬不得已,全家人都不會出門。武漢家庭的口罩,只能給那個出去買菜的人用。 而謝丹自己家裡,也只有從「保衛大武漢」組織求助來的10個口罩——

「這是保命的,得省著點用。

新的只能留到必要的時候,平時只能用二手的。」

即便這麼艱難的情況下,記錄了一路的謝丹,還是看到過"不一樣」的畫面—— 

直到現在,武漢街頭還有不戴口罩就敢聊天的路人。但比起他們,那些沒有辦法「躲」起來的工作者,更讓謝丹心裡充滿了感觸。 路邊正常營業的小商販、打掃城市的環衛工人、還有很多每天接觸重點感染對象的醫生們……

(曾經最熱鬧的街頭,如今只有清潔工人獨坐。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27日下午中山大道佳麗廣場樓下)

4

「現在真的很迷茫」

談到記錄空城景象之外,謝丹也以普通影視工作者的身份,和我們聊了聊疫情後自己的工作。

謝丹是一名武漢的攝影師,在這次疫情出現之前,他的工作節奏階段性就會呈現密集的狀態。

經常性地, 為一部 紀錄片連續工作20— 30天,調整之後又需要 繼續跟下一個劇組 , 進入緊張的拍攝節奏。

說起來,原本他還計劃著跟導演蘭波一起,在武漢籌備下一部電影《煙波》。他們打算2月份看完景,3月份就開展籌拍工作。 但是,一切都計劃趕不上變化,籌拍工作變得「遙遙無期」。

「現在的狀態是非常慘的,有活就做,沒活就閒著。

這次騎單車記錄空城武漢的9天,雖然拿不到錢,卻是他難得拿起相機的機會。

剩下的時間,謝丹能不出門就不出門,躲在家裡又沒工作,每天只能 買菜、 做飯、吃飯 、遛彎兒...

現在的謝丹,幾乎變成了一個「家庭煮夫」的狀態, 他打趣告訴我們, 做 皮具、 木工 也是自己的興趣。

接下來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內,謝丹都只能閒在家裡,不會有穩定的職場性固定收入,這是一筆還無法估計的損失數字。

這讓他在恐慌之餘,多了一份迷茫。

這11天時間裡,他每天都會關注網上關於疫情的新聞。得知近期內劇組不能開工的消息後,讓入行影視行業10年的他,內心充滿了恐懼…

現在看來,「整個上半年的工作都要停擺了」。 謝丹和我們感慨,春節檔電影之外,院線幾乎要處於歇業的狀態 ,影視寒冬還沒過,又迎來了嚴冬…… 

就在昨天,他還在和影視圈的朋友討論這個話題,身邊人都覺得這下完了 ,沒法吃飯了——「 這一行的人,除了能做這個之外,突然放到社會上,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確實很尷尬……」

(圖片提供者/謝丹 註: 圖中的「今天」為手誤,應為「今年」) 

謝丹感慨,這次疫情,對整個影視圈行業的打擊都太大了。一下子,影視工作者們集體陷入荒廢度日的困境。

沒有穩定的收入,但是該還的房貸還是得還,該有的家庭支出還是得支出。在這樣的生活壓力下,謝丹變得很痛苦。 

採訪的最後,攝影師謝丹傳來了幾聲咳嗽聲。我們才知道,今天的他有點頭疼還發燒,到現在都沒買到藥。但就算這樣,他也不敢輕易去醫院,只能第二天買個檢測用品自己查查看。 

他說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也打心底不想成為一個遊蕩在街道傳染的「感染源」。 

我們擔心地詢問他,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他語氣輕鬆地「寬慰」我們——就得保持一個好的心態 。 武漢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當我們問到他,「你覺得現在的武漢,最需要大家做什麼?」 他告訴我們,武漢人民需要一聲加油,在人特別絕望、特別恐懼的時候,有別人的一句加油,你會倍感溫暖。

雖然無法切身感受他眼前所看到的那一切,但面對這場劫難,我們和他一樣相信:武漢一定會挺過去,中國一定會挺過去。

加油!

( 走過的路人。 圖文/謝丹,拍攝於1月29日下午楚河漢界)

註:8號風曝(id:entifengvip)獨家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七天
    很多人說希望可以把這些日子的封城日記出版,但是就現行的圖書審查制度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包括線上電子渠道,都是絕無機會的。  待到事情結束之後,我會想辦法以其他的方式把全集完整的文本作出整理和留存,也會提供合理的獲取方案,不必著急。  「超出計劃」可能是我們所有人在這個冬天的共有遭遇,就像我沒料到日記會寫這麼久,沒料到足不出戶的宅居生活如此沮喪,沒料到被裹挾著在中心區域見證了新型流行病的爆發,沒料到能在大學畢業多年以後再次如此密集的吃方便麵??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二天
    一個月前的今天,武漢宣布封鎖整座城市,近千萬人口就從這一天的上午十點起,被摺疊在了圍欄以內。封城通告是在凌晨下發的,也就是說,距離正式生效其實是有大約八個小時的空白時間的,有人說這是槍口抬高一寸的暗示,似乎也有那麼一絲道理。
  • 紀錄片導演拍下封城後的武漢:生離死別見多了,越拍到後面越害怕
    「封城」後,她坐在那兒發呆,看到的只有路燈。 「我的家病了。」 廚師胡恆兵這麼形容自己最初的感受。做了三頓飯後,他有點失落,覺得自己能做的太少。 他加了救助群,幫助附近的醫護人員聯繫住宿。後來他又加入車隊,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手機每天24小時開機待命。
  • 記錄|封城下的武漢藝術家們的另一種創作
    連日來,在各地藝術家聲援武漢的同時,武漢本地藝術家的生活、工作如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昨天與今天電話採訪了部分武漢書畫家、攝影師、新媒體藝術家和普通市民,藉助他們平實的講述與截圖,看到了武漢封城狀態下真實的藝術工作者們。
  • 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
    (抗擊新冠肺炎)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中新社武漢2月22日電 題: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中新社記者 夏春平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中的武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世人關注,著名作家方方每天一篇的「武漢日記」也因此走紅網絡。
  • 封城下的武漢——我的封城生活!
    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愈演愈烈,打破了武漢人的平靜!不僅全國出名、世界關注!還連累作為武漢人的我,放假哪裡都不敢玩,也不敢去,還被迫取消異地探親計劃。這樣的形勢不知還要持續多久。想著這個春節如何度過?貌似結論只有1個:家裡蹲、囤"草"、吃素、鍛鍊、養生!娃居然吐槽我餵兔子 ?我想說:安全、健康最重要,其餘一切皆浮雲。年初四上午終於見到了久違的陽光,歡喜地仿佛看到了曙光。封城前後大都是陰或雨天,人都快"捂黴"的節奏!潛水多日,決定去超市冒個泡,還好只有生鮮和蔬菜空空如也,其餘都不太缺。誰想下午太陽公公就溜跑不見了。
  • 武漢「封城」日記⑥:天放晴了,我要大喊三聲武漢加油!
    武漢市民、前中國通信企協通信運營服務中心副秘書長「Amber明剛」,也在用平凡人的視角,在日記本中,記錄、見證著,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日子。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陳思2020年1月28日 初四 晴封城進入第六天,武漢的天放晴了!
  • 自媒體新人記錄武漢封城日記,兩個月漲粉6萬,收穫千萬播放量
    疫情期間,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記錄下武漢封城前後的真實生活。 他是一位自媒體新人,但是在兩個月內迅速漲粉6萬,在企鵝號上收穫千萬播放量 。成功沒有偶然,現實生活永遠是藝術生長的土壤,豐富的社會閱歷成為滋養他脫穎而出的養分。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六天
    其中的幾處重點我可以幫忙劃一下:  - 上海公共衛生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接受採訪時表示,上海公共衛生中心早在1月5日就提交了有關疫情的正式報告,然而過程卻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我們該做的都做了,但是非常遺憾,不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 「日照閨女」武漢情:女博士後寫35篇封城日記
    武漢封城後,遠在日照的親人一直擔心習習一家。「他們要求我每天更新一條朋友圈,讓他們知道我很好。」為讓家人放心,習習媽媽的朋友圈如今已有35篇封城日記,記錄了親子遊戲、做美食的快樂時光。習習媽媽是日照人,2017年開始在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做博士後。
  • 日記|武漢「封城」這七天!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9天前,疾控專家鍾南山那句「能不到武漢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要出來」的建言變成現實。這座有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全力抗擊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大疫情。「封城」七日,武漢人痛哭、感嘆、思考……在時間的浮沉裡,這座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負重前行,不眠不休。
  • 全網刷屏的武漢封城影像,是這個男人「冒死」拍下的-虎嗅網
    空無一人的街區,臨時封閉的城市,這些鏡頭最近頻繁出現在央視、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各大媒體,引起全網巨大反響和關注,其拍攝者是武漢90後視頻博主林晨。林晨是湖北荊門人,武漢封城時他在武漢市區的家中。封城後,他用自己的鏡頭,持續記錄疫情之下武漢的城市實況和人們的生活狀態,並將珍貴的素材,免費提供全網新聞使用。「醫護人員、志願者……現在很多人,都在為這座城市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希望通過影像,也為她出一份力。」一條對林晨進行了視頻專訪,點擊視頻,看一個真實的武漢。
  • 武漢女婿拍攝百集《武漢日記》,「我們拍下的是武漢精神」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劉翔 人物檔案:程逸飛,生於1980年,「中國慈善千 計劃成員」、中國第 部粉紅絲帶明星公益系列微電影導演、北京 城故事公益影視公司創始 法人。他是武漢女婿,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時,他正在武漢與家人團聚,決定拿起手中的攝像機,拍下真實的《武漢日記》。
  • 一位自由攝影師眼中的武漢:疫情下,人性在
    蜘蛛原本是個自由影視工作者,因為拍攝肺炎時期的武漢日記,短短十幾天內,他的微博粉絲從1萬多漲到了230多萬。紀實視頻從《武漢封城日記》更名為《武漢日記2020》,如今已經更新到了第八集,成為許多人了解武漢當下境況的一個窗口。視頻也同步上傳到了youtube,受到不少海內外網友的關注。
  • 方方口稱與國家沒有張力,卻被自己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推介給出賣了
    最近幾天,方方對國外出版她的武漢封城日記一事做出了回應。如果僅僅看她的表白,方方說的似乎頗有道理,而且顯得有點受到曲解和冤屈。但如果看看國外出版商為她的日記英文版預售發布的推介,事情就完全不是方方所表白的那樣了,尤其是當她強調她與國家沒有張力時,這個推介卻把她的說辭完全給顛覆了,把她給徹底出賣了。那麼,下面就來看看方方的《方方日記——封城?
  • 武漢「封城」日記四年級孩子作文標題——我的家鄉生病了
    武漢「封城」整三周了。雖然知道前路還長,但所有人都在翹首期待。四年級孩子作文寫道:「爸爸告訴我,武漢生病了,並且病的(得)很重很重,這次我們回不去了,我一聽說就哭了,我想那裡的親人和朋友了。」衝在九省通衢、人口千萬的武漢防疫前線的,不只是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專家學者……還有千萬個普通的武漢市民。武漢市民「Amber明剛」先生,也在用平凡人的視角,在日記本中,記錄、見證,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日子。
  • 疫區記事丨來自玉蟬老酒人的湖北「封城」日記
    △封城後的武漢玉蟬老酒的一名銷售主管,在過去一周中,記錄了他與家人在湖北恩施「封城」以來的生活點滴。去的時候疫情其實已經在迅速擴張了,但是還沒有封路封城這麼嚴重,想到老婆一年才回娘家一兩次,趁春節陪她回去呆幾天應該不會有事,於是還是踏上了去湖北的路。2臘月30順利到家,和往年回來的場景一樣,新的對聯,一大堆鞭炮,豐盛的團圓飯,還有兩瓶我之前帶過來的玉蟬特曲,一家人都站在門前迎接從遠方回來的女兒和我這個姑爺。
  • 封城後,生活在焦慮和樂觀間搖擺|我的武漢日誌
    新冠肺炎疫情升級後,她用兩萬多字的篇幅,記錄下了一些武漢的日常。武漢「封城」期間,她和兩個女兒,以及她的母親一起度過。她在日誌裡寫下了她對一些熱點新聞的思考,也寫下了她日常的焦慮和無奈。她為家裡的蔬菜著急,也為母親偶爾一聲的咳嗽擔憂整晚,汽車油箱裡僅剩的一點汽油,她都要仔細規劃。日誌的大部分內容瑣碎真實,是」封城「後,武漢的900多萬種生活之一。
  • 封城日記:新疆,眾志成城
    烏魯木齊二次封城日記(12-13)二、居家生活● 首先說說我為什麼把應該每日一更的封城日記硬是「拖豆」拖成了兩天一更:幾個小時前,我因為創作的戰役情詩歌《新疆,眾志成城》被人民日報原文轉載得來的巨大驚喜,也被徹底、無情地澆滅。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