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持問題和目標雙導向!看重慶如何構建完善控輟保學工作長效機制 | 薦讀
民小編說
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在控輟保學推進工作中,重慶市立足建立完善各類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和目標雙導向,在建立統籌推進機制、構建層級目標責任制、優化聯控聯保機制、實施分類施策機制、創新動態監測機制等五個機制建設上下功夫,探索構建起控輟保學工作的長效機制。一起來看!
實施控輟保學是鞏固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決勝全面小康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針對此前實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仍存在工作重點不突出、目標不清晰、專兼職責任人員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覆蓋區域的動態監測體系等問題,重慶市立足建立完善各類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和目標雙導向,在建立統籌推進機制、構建層級目標責任制、優化聯控聯保機制、實施分類施策機制、創新動態監測機制等五個機制建設上下功夫,探索構建起控輟保學工作長效機制。
01
明確呼應「誰負責、誰來管」的問題,建立統籌推進機制
實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首先要解決「誰負責、誰來管」的問題。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切實履行省級和市級政府統籌實施、縣級政府為主管理責任」。控輟保學作為政府的法定職責,就在於切實解決義務教育學生失學輟學問題,補齊義務教育發展的短板,控制「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不失學輟學」這一底線。
重慶市建立健全控輟保學統籌推進機制,將控輟保學工作與依法施政、政府履職盡責緊密融合,與脫貧攻堅整體掛鈎,不斷提高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程度與履行法定職責意識,統籌推進控輟保學工作。一是落實嚴格執法機制。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務委員會加強對區縣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的監督和執法檢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強化督政功能,督促各區縣政府及各職能部門依法履行控輟保學法定職責。二是強化市級統籌實施機制。市政府全面負責區域內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制定《重慶市控輟保學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各區縣政府出臺控輟保學工作方案,建立控輟保學工作檯帳。同時,建立健全「市級全面監管、區縣分類指導、學校具體落實」的統籌推進工作機制。三是建立控輟保學與脫貧摘帽掛鈎制度。重慶市將控輟保學納入退出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考核指標,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無因貧失學輟學,全市形成了黨政「一把手」直接抓控輟保學的工作格局。
自2019年5月以來,重慶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區縣下發建檔立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明細,明確市教委牽頭統籌指導、監督檢查各區縣「義務教育有保障」任務和進度落實情況,並堅持按月通報整改進度。為了落實控輟保學目標任務,僅在2019年下半年,市教委就向全市40個區縣教育行政部門遞送了專項督辦函件100餘件次,解決各類別問題項1000餘個。
02
準確回答「做什麼、誰來做」的問題,構建層級目標責任制
實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需要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回答好「做什麼、誰來做」的問題。重慶市強化控輟保學督導檢查,在全市範圍內實行義務教育入學及控輟保學目標責任制,對控輟保學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全市各區縣實行教育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義務教育學校動員入學復學辦法,嚴格失學輟學責任追究。
在實際工作中,重慶市各區縣根據動態監測到的疑似輟學失學兒童信息,制定核查工作方案,調動扶貧、民政、殘聯、婦聯等各方面力量,結合學生戶籍地和入學劃片情況,分解落實各單位和中小學工作職責。各鄉鎮還成立分管領導牽頭,村(社區)、派出所、轄區內中小學相關負責人組成的核查工作組,分塊包幹,逐一開展核查甄別工作,精準到戶、落實到人,並分類建立工作檯帳,做到數據清、情況實、底細明,全面準確掌握區縣域內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情況。
以地處武陵山區的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為例,該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也是教育部控輟保學重點監測縣。酉陽縣按照「一區(縣)一案」的統一部署,層層籤訂目標責任書,進一步健全完善控輟保學目標責任制。一是完善縣級部門和鄉鎮(街道)組織領導機制。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縣級13個部門和39個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二是落實鄉鎮(街道)、村社幹部責任機制。在全縣建立起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餘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村民小組包戶的工作責任機制。三是細化學校教職工工作機制。在全縣所有學校建立起校長包校、學校中層幹部包年級、班主任包班、教師包人的工作機制,確保控輟保學工作精準到每個學生。通過教育精準扶貧落實、政策宣講等,控輟保學在酉陽幾乎成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教育話題。2019年,酉陽縣對扶貧走訪系統中疑似失學輟學34個貧困戶子女,按「一人一策」要求落實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輟學「清零」任務;2018年排查出的302名失學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已大部分完成,輟學人數現已下降到3人(因家庭和厭學原因失學),全縣無一例因貧失學輟學。
03
集中破解「共同抓、聯合做」的問題,優化聯控聯保機制
實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需要釐清管理權限,凝心聚力,處理好「共同抓、聯合做」的問題。控輟保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縣級政府履行控輟保學主體責任,相關部門和群團組織必須恪盡職守,齊抓共管、齊心協力,形成聯控聯保的合力,共同保障適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防止失學輟學。
重慶市建立健全以縣級政府為主體,多方參與聯控聯保的協同合作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聯控聯保分工負責機制。在以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導的控輟保學工作進程中,綜治委、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市場監管、司法、財政等行政部門,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在區縣政府統一領導和部署下,結合本地實際,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歸其位,切實做到歸口管理、閉環管理和全方位管理。二是創新聯控聯保協同互動機制。基於控輟保學工作的長期性與反覆性,重慶市建立控輟保學區縣級部門間的常規議事制度,通過定期不定期召開會議,通報交流控輟保學工作進展情況,切實加強橫向聯動、協同互動,充分發揮部門、群團各自作用,切實做到不脫節、不掉鏈子,無死角、無遺漏,補位不缺位、補臺不拆臺,實現無縫對接,共同協商解決控輟保學工作難題。
針對殘疾學生開展送教上門,一直是困擾基層控輟保學工作的難題,許多有智力殘疾適齡兒童的家庭,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為殘疾兒童辦理殘疾證,導致摸不準殘疾人底數;送教上門工作伊始,由於送教教師是普通中小學教師,缺乏殘疾兒童專業指導技術和經驗,一開始並不受家長歡迎,很多地方甚至對送教上門還存有「敵意」。面對這些具體問題,聯控聯保機制發揮了巨大作用。教育行政部門、殘聯及各鄉鎮政府,分別從入學報到冊、殘疾人資料庫及村組社區入戶摸底數等切入,反覆比對核准適齡兒童殘疾人數據,形成「資料庫殘疾人+事實殘疾人」的大資料庫,摸清了底數。進而由教育行政部門加強業務指導、殘聯或第三方機構加強業務培訓、中小學提供送教服務、民政婦聯等部門加強關愛。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32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150個資源教室建設,2700餘所普通中小學開展了隨班就讀工作,全市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超過92%。一張保障殘疾兒童順利接受義務教育的關愛大網就此織成。據調研數據顯示,僅在2019年的一個季度,重慶市就以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形式妥善安置了236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殘疾兒童學生。
04
妥善解決「針對誰、服務誰」的問題,實施分類施策機制
實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存在量大面廣的問題,需要解決「針對誰、服務誰」的問題。控輟保學工作針對性很強,必須有的放矢,針對「重點地區、重點學段、重點群體」(即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等重點地區,初中階段這一重點學段,家庭經濟貧困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等重點群體)予以重點關注。
重慶市重點關註上述重點地區、學段和群體,建立控輟保學分類施策機制。一是優化貧困學生資助政策落實機制。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宣傳落實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有寄宿需求的優先安排,確保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學生按時返校,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失學輟學。二是優化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機制。按照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堅持精準保護,著重解決少數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監護能力弱、無戶籍等現實問題,確保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監護照料。2018年以來,全市每年約有20萬留守兒童得到關心照顧。三是優化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落實機制,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嚴禁私自提高門檻、收取擇校費等違紀違規行為,確保「應入盡入」。以2018年為例,全市妥善安排了29.6萬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四是優化殘疾兒童入學機制。各區縣教育部門主動與殘聯聯繫,摸清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人數、家庭住址等信息,組織開展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核查工作,對確實未入學的適齡殘疾兒童,「一人一案」,依靠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特教班、隨班就讀多種形式,逐一安排適齡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對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為其提供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等服務,並為其建立學籍。五是優化初中學段「減負提質」機制。在初中學校特別是農村初中學校,進一步深入推進「減負」,切實規範教育教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同時,將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控輟保學的主要措施,對產生輟學情緒的學生,因材施教制定學習幫扶方案,採取心理疏導、課業輔導、改進學校管理、改革教學方法等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用學習成就感留住學生。
05
重點抓好「怎麼管、管什麼」的問題,創新動態監測機制
實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需要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機制創新,處理好「怎麼管、管什麼」的問題。重慶市堅持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控輟保學動態管理,委託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建立控輟保學平臺,切實優化區縣和基層學校信息採集、統計報送等工作,全面推進義務教育保障到人、保障到位、保障有力。各區縣將控輟保學平臺的部署和管理工作納入控輟保學「總盤子」統籌安排,做到基礎信息全覆蓋、工作動態全監測,確保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精準到人、責任到人、措施到人。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探索了基於控輟保學平臺的「兩級管理、三級部署」動態監測機制。截至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基礎數據均已導入管理平臺,總計超過300萬人,覆蓋率已經接近100%;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19.04萬人。後期將按照重慶市扶貧辦和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相關工作要求,對平臺數據進行優化對接,實現共享共用、按期更新。
從市級管理來看,重慶控輟保學平臺覆蓋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具有「落實到區(縣)、覆蓋到校、精準到人」的分類匯總、一鍵查詢等功能,實施控輟保學平臺分級管理工作模式,確保控輟保學工作在市、區縣和學校三級部署落地、落細、落實。從區縣管理來看,區縣強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聯控聯保責任,組織資源、集中力量建立並完善控輟保學「1+N」責任體系。區縣政府在壓實工作責任的基礎上,組織力量對輟學學生逐一進行思想動員,解決實際困難,開展精準化幫扶,細化實化幫扶措施,並依據勸返復學情況,按照辦理緩學、免學、送教上門、建立學籍、繼續勸返等類別確定下一步工作舉措,逐校逐人逐項對帳銷號,確保輟學學生能夠找得到、勸得回、學得好、穩得住。
2019年,重慶市啟動控輟保學工作檯帳專項核查工作,對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中的重慶市1.3萬餘名兒童信息進行逐一核實確認;針對重慶戶籍在市外就讀情況不明的適齡兒童,開展了跨省市就學情況核查確認工作。以重慶市潼南區為例,該區地處成渝城市圈中間段,人員外出量大,僅2019年就以各種方式核查確認了區內戶籍市外就讀的約1.3萬名適齡兒童就學情況。同時,重慶市開展了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大家訪」活動,市內各區縣共有3423所中小學近12萬教職工和2.1萬駐村第一書記、鄉鎮村組幹部等參與其中,共計家訪了19.6萬個家庭約20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其中農村留守兒童9.1萬人、殘疾兒童5300人,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數據全覆蓋。此外,重慶市有的區縣針對已經成功勸返復學且輟學時間較長的大齡兒童少年,依據其興趣特長和個人需求,探索集中在普通初中或職業初中開辦特長班,試行同步開設文化課與技能課,在增加其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其職業技能,習得一技之長,獲得了學生認可。
我們認為,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面臨一些亟待深入研究解決的問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如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切實提升鄉村教育質量;打破各地及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資源共享;關注勸返復學後再次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群體差異化需求,防止產生新的輟學,確保控輟保學收到實效,真正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7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義務教育精準扶貧實效評價與跟蹤研究」(BHA170115)成果
(作者單位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蔡其勇鄧建中賈偉)
【來源:雲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