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理解和支持。張掖市教育局、張掖日報社共同策劃推出《教育專刊》,旨在搭建教育工作學習借鑑、共享交流新平臺,展示全市教育改革發展新成效,凝聚全社會智慧,助推張掖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
確保不讓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子女失輟學,這是教育脫貧攻堅重中之重的工作。張掖市教育部門持續鞏固提升控輟保學成果成效,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的所有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不失學輟學,讓全市各學段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適齡人口篩查,一個也不能少
準備好教學用具、帶上備齊資料……山丹縣城關小學教師張曉麗、張佩良等人來到縣馨原小區,送教上門到特教學生楊某某家。他們和楊某某一起進行音樂表演,手把手教他寫字,並贈送作業本等文具,鼓勵他勇敢戰勝病魔。這樣的送教上門服務為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送去了希望,也使控輟保學工作更有溫度。
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特殊教育是控輟保學工作中的難點和重點。張掖市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殘聯、衛健、民政等部門認真做好殘疾兒童少年摸底排查、評估鑑定工作,對輕度殘疾的,優先安排在就近的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對不能到校就讀、需要專人護理的,確定責任教師開展定期送教上門和送關愛到家;對不具備學習能力的重度殘疾兒童,由民政、衛健、教育等部門納入兜底範圍。目前,全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安置率達100%。
各級教育部門充分利用公安部門提供的戶籍信息,與學籍系統數據信息比對,全面摸排轄區適齡兒童少年就學信息,及時發現疑似輟學學生並採取控輟措施。各學校配合公安部門深入推進戶籍清理整頓專項行動,核查學籍信息,共完成中小學生學籍身份信息變更724項,全市2019至2020學年6至15周歲適齡兒童少年無失學輟學。
教育脫貧保障,一個也不能少
位於甘州區濱河新區的甘泉街小學是近年規劃新建的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學,學校規劃用地面積41.83畝,總建築面積約1.2萬多平方米,計劃總投資4500萬元。學校今年秋學期建成並招生,可滿足1600餘名學生就讀。這是張掖市統籌城鄉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全面落實義務教育保障工作的縮影。
張掖市按照「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客觀公正、規範透明,注重績效、強化監督」的要求,落實城鄉義務教育保障經費。2019至2020年,全市共撥付城鄉義務教育公用經費22692.3萬元,免費教科書受益學生22.98萬人次。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改善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條件。2019至2020年,共規劃投資7904.1萬元,實施36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和37所鄉村小規模學校項目100個。目前,寄宿制學校竣工27所、小規模學校竣工34所。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人口就學情況進行比對核查,以「學段全覆蓋、對象無遺漏、標準最高檔、項目可疊加、結果全告知」為目標,進一步規範困難學生認定和生活補助發放程序,確保資助政策精準落實。2016年以來,累計發放各類國家助學資金3.59億元,惠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4.67萬人次,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
提高教育質量,一個也不能少
張掖市堅持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公辦園建設,學前教育實現公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56人以上的「大班額」基本消除,鄉村校園校舍等「硬環境」與學校文化等「軟環境」同步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2020年高考成績持續攀高;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培黎職業學院建成招生;制定《張掖市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5所中職學校29個證書等級試點通過評審。
張掖市職教中心今年全校畢業生859人,其中817人考入高等學府繼續學習,其他40多人幫助聯繫工作單位實現就業。市職教中心副校長張好賢說:「學生通過繼續開展職業學習教育,提高了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能,工資收入比未參加教育的學生普遍提高30%。」
同時,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打造「紅燭先鋒」黨建品牌,著力促進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聚焦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和鄉村校(園)長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分層分類設計20個培訓項目進行培訓。2019年以來,共組織實施國培省培項目11個、市培項目6個,培訓教師3.2萬人次,鄉村教師人均1.1次,實現培訓全覆蓋。(王瑞雲 宋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