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戰士子彈打光了,為何寧願拼刺刀,也不去撿敵人武器?

2020-12-26 嘆古笙歌

引子

明代作家徐渭在《英烈傳》中說「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國家想要贏得勝利的必需因素,那就是精良的軍隊和有勇有謀的將士的帶領。的確,不管是在任何一場戰爭中,想要真正的獲得勝利,就離不開正確的指揮,當然在這背後同樣重要的還有精良的武器補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在兵器發達的時代裡,一個上前殺敵的將士如果失去了兵器的補給,就相當於鳥兒失去了臂膀。

在我國的抗日戰爭時期,對於那些上前線的戰士們來說,彈藥的補給也是相當的匱乏的,那麼為什麼在抗日時期戰士子彈打光了,為何寧願拼刺刀,也不去撿敵人丟棄的武器呢?

01

大家都知道,在日本進行侵華戰爭的時候,我們國家在工業水平上是遠遠的落後於其他國家的,不管是在武器彈藥的裝備上,還是其他軍工用品的儲備上都比不上日本。當時為了能夠儘快的縮小這種差距,我們國家也開始不斷的學習,加大了對工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當然經過努力也確實有過幾個比較好的軍工廠,這些軍工廠製造的武器基本上全部都被送到了前線去。

而這些軍工廠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開建起來,其實這其中張作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是他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的東北地區的經濟以及軍事工業上的發展。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才有了相對充足的軍工品供前線的戰士們消耗。

02

東北的軍工廠建立起來以後,日本人曾經找到張作霖,說自己想要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進行開礦,想要和張作霖達成合作,但張作霖並沒有同意。合作不成,日本人便想要報復張作霖,於是在張作霖外出的時候,拿到其行程並在其必經路段埋上炸藥,將其炸死,張作霖也因此永久的離開了人世。

張作霖去世之後,日本人在中國變得更加的囂張,甚至還在東北地區佔領後開起了自己的兵工廠,用來為日本的軍人提供彈藥裝備,自此以後我們國家的軍人在彈藥上一直處於一個比較緊缺的狀態。而戰士在前線沒有了作戰武器,就相當於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再加上後來日本在中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甚至沒有進行真正的抵抗,東北的軍工廠也就真正成了日本人的軍事補充基地,中國自己的軍人卻沒有多少的彈藥裝備。根據當時的一位老兵回憶到,在那段時期,很多士兵分到手中的子彈還不到五發,有的甚至只有一兩發,至於手雷這些就想都別想了。

03

失去了穩定的彈藥供給,前線的戰士也開始慌了起來,在戰鬥的過程中,日軍很多時候會因為忙於逃跑而丟下很多的彈藥和物資,但是即使是這樣,中國的士兵也不敢上前去撿,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是因為日軍相當的狡猾,他們經常會故意撤退,吸引中國的士兵上前撿武器裝備,然後趁機將這些士兵全部炸死,還有一些日軍,即使自己慘敗,也會選擇和中國的士兵同歸於盡。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中國的士兵即使看到日軍遺落了眾多的武器裝備,也不敢輕易的上前去撿,因為害怕被暗算,讓日本人從中得逞。就算去撿,也得提前做好偵查,確定日軍全部撤退不會埋伏暗算的時候,才會匆忙上前撿兵器。如果日軍是匆忙撤退逃走的話,就可以去撿,如果日軍明顯撤退很慢的話,就很可能是他們設下的一個陰謀。

結語

看到這些之後,會更加的感謝今天這個相對和平的年代,因為我們不再需要膽戰心驚的生活,不必為了明天是否活著而擔憂。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戰爭中的士兵,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他們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也值得每一個年輕人學習。

當然在珍惜和平的同時,我們也更應當砥礪前行,讓中國的實力不斷壯大,畢竟弱國無外交,當一個國家弱小的時候,是很容易受到欺負的,這一點中國曾經經歷過,但希望我們通過努力,讓這樣的悲劇再也不會發生。

參考資料:

《英烈傳》

相關焦點

  • 日軍子彈打光後拼刺刀,為何我軍會主動配合,而不是拿槍掃射?
    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熟悉的人們,都忘不了曾經與日軍拼刺刀的那些中國戰士。人們在看一些影視劇時也會發起疑問,既然已經對方彈盡糧絕,沒有了子彈,我國軍隊為何會配合?
  • 抗日戰場拼刺刀之時,為什麼日軍會配合,而不是拿槍掃射?
    導語:抗日戰場拼刺刀之時,為什麼日軍會配合,而不是拿槍掃射?我們都知道,刺刀作為古代的一種冷兵器,在戰場上定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哪怕抗戰時期打仗時刺刀依舊存活於戰場上,可想而知經過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刺刀竟然都沒有被時代淘汰,那自然就是有著極大用處的。
  • 日軍拼刺刀前為何先把子彈退膛?與武士道精神沒有關係
    在進入熱武器時代之後冷兵器時期的武器基本上都被淘汰了,不過就算是熱武器時代冷兵器已經很落後了,現代戰場上已經很難進入到用冷兵器互相廝殺的時代了,但是在二戰中的時候冷兵器在戰場上還是很有作用的。
  • 日軍拼刺刀前為啥先退掉子彈?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沒啥關係
    如今的戰爭是現代化武器的天下,傳統冷兵器在現代軍事中的運用也是越來越少了。但在上個世紀前半葉的戰爭中,「拼刺刀」這種肉搏戰還很常見,其中日軍還在二戰期間針對冷兵器肉搏進行了專門的訓練。我們在一些描寫二戰的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日軍士兵在每次拼刺刀前,都會做一個仿佛退子彈的動作,這是為什麼?難道真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為了保證戰鬥的公平性,甚至是彰顯「武士道」精神?實際上日軍絕不可能如此高尚,這種行為另有原因。當時日軍步兵的制式武器是三八式步槍,其特點就是射程遠、穿透力強。
  • 抗日時,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少林寺出身老兵告訴你答案
    二戰時期,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為了保衛我們的家園,中國人民奮起抵抗,中國兒女掀起了抗擊日本侵略的活動。在抗戰時期,中國人民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數不勝數的戰爭,這其中有槍戰,也有拼刺刀的近身白刃戰。歷史上的日軍拼刺刀可不像抗日神劇裡演的那麼的弱小,相反是十分厲害的。那麼抗戰時,日本鬼子的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呢?
  • 日軍拼刺刀時先退掉子彈,是因為武士道精神?原因「令人不齒」
    日軍不僅愛用刺刀,在跟我方戰士拼刺刀前似乎還會特意將子彈退掉,那麼鬼子拼刺刀時先退掉子彈是因為他們的武士道精神嗎?其實不然,其中的真實原因令人不齒。 拼刺刀時雙方激戰,場面混亂,日軍很容易誤開槍或者走火,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們便養成了在拼刺刀前先退子彈的習慣。
  • 抗日戰爭中,為何一方拼刺刀,另一方也要對拼,為什麼不開槍呢?
    古今中外所有的戰爭,無論是侵略戰爭還是保家衛國,目的都是為了消滅敵人、保存自己。在殘酷的戰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絲毫的仁慈,自然也沒有什麼「公平」和「仗義」可言。歷來以毫無人性著稱的日本軍隊,連手無寸鐵的平民都不放過,自然也不可能突然講究所謂的公平較量。
  • 鬼子拼刺刀時先退掉子彈,是由於武士道精神?真實原因讓人不齒
    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代作戰比拼都是現代化武器,基本不會出現士兵之間近距離的搏鬥。但在上世紀的二戰中,冷兵器的交鋒還是經常在戰場上出現的,甚至像日本這樣的國家,還有著自己專門的拼刺刀培訓。在一些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中國軍人和日本拼刺刀那是常有的事,但日軍在拼刺刀之前似乎有一個退子彈的動作,所以日本鬼子為什麼要退子彈?是為了公平,還是為了彰顯武士道精神?其實和這些毫無關係,真實的原因令人不齒。因為日軍主要是擔心誤傷到自己,畢竟當時日軍用的三八式步槍,穿透力是非常強的。
  • 《亮劍》裡八路軍騎兵子彈耗光,為何日軍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
    在兩隻騎兵部隊交鋒期間,八路軍的騎兵連的子彈是不夠的,沒多久就消耗殆盡,孫德勝就下令戰士們,抽出好馬刀,為全面衝鋒做好準備,不過對面的日軍,卻也是毫無遲疑的捨棄了槍枝,以馬刀迎戰,自然日軍是沒有將子彈打光的,那為何他們也不選擇開槍,而是以白刃戰展開廝殺呢?其實,於該劇而言,此橋段也就是為了突出「亮劍精神」。
  • 我軍拼刺刀居然比日軍強?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聽抗戰老兵怎麼說
    在抗戰片中,日軍基本上都端著三八大蓋,上著明晃晃的刺刀,我們對此一定記憶尤深。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軍也非常喜歡白刃戰,一般都是打完幾輪子彈以後,全軍上刺刀,與日軍進行搏鬥。在抗戰片中,我軍英勇無畏,手持大刀四處砍殺,如入無人之境,大刀所到之處,日本鬼子無法抵抗。
  • 抗日時,我軍拼刺刀能幹掉日本兵嗎?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二戰時期,日法西斯在東亞戰場最喜歡的戰術就是「白刃戰」。擲彈筒向前炸掉對方機槍手,九二式重機槍在側翼掩護日軍步兵,步兵們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栓動步槍,口喊「萬歲」,向前衝鋒。這套戰術在二戰前期的東亞戰場上面,屢試不爽。
  • 日本兵拼刺刀前為啥要退子彈,是為了公平嗎?
    雖然現在有不少槽點滿滿的抗日神劇,但是受觀眾青睞的抗日經典影視劇其實也有很多。那些為人所稱讚的影視劇之所以能夠被稱為經典,主要就是因為各個情節儘可能做到了貼近事實,並且服化道方面也做的非常細緻,或許這些影視劇中沒有什麼流量明星,但是它們依舊獲得了諸多觀眾的讚譽。
  • 八路軍子彈快打光了,70多歲老地主跑過來:我家裡有還有十幾箱子彈
    ,在這種生存環境艱苦的時期與敵人作戰是十分困難的。 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在戰場上撿敵軍扔下的武器來使用。但在當時,任何階級、任何年齡的中國人都能夠一致對外,團結起來保護我們的國家,這也是戰爭能夠勝利的關鍵因素。
  • 抗日時,大砍刀能劈斷日本刺刀嗎?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導語:抗日時,大砍刀能劈斷日本刺刀嗎?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在抗日神劇中會出現這樣一個鏡頭:戰士們手上都拿著大砍刀衝刺,砍向手裡拿著刺刀的日軍士兵,最後的結果是大砍刀獲得了勝利,這會讓觀眾認為砍刀具備了強大的功能,似乎是很厲害。那麼在真實的戰場中的情況又變得如何呢?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現實,大砍刀能劈斷日本刺刀的可能性很小。不要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 抗日戰爭時期,與日軍拼刺刀有多艱難?抗日神劇是什麼東西?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付出了沉痛的代價,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將日本鬼子們全部趕出了中國。 戰爭之中,由於雙方裝備以及物資上的差距,我軍一直都是處於極為劣勢的狀態,而為了緩解裝備所帶來的劣勢,我們的軍隊常常會選擇與日軍展開白刃戰。
  • 日本兵拼刺刀前為何要退子彈?是為了公平?實際原因讓人不齒
    在中國早前那些優秀的抗日題材電視劇中,除了優秀的劇情和良好的節奏之外,我們還總能感受到劇組在道具和服裝上的用心。劇組們總是會儘可能的還原當年戰場上中國軍人和日軍的精神風貌以及武器裝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在那些抗日電視劇中,劇組為了還原戰爭場面,總是會出現一些讓人看不懂的細節。比如,在我軍和日軍進行白刃戰前,我們好像看見了日軍會齊刷刷的退掉子彈。所以日本兵拼刺刀前為何要退子彈?
  • 劉老莊抗日風雲起 八十二烈士築忠魂
    敵人醒過味來後,立即又集合兵力從四周向四連的陣地包圍過來。此時,四連如果要突圍是完全可以的,但想到鬼子的目的是我黨的領導機關,如果四連突圍了,那麼我黨的領導機關不就危險了嗎?於是他決定留下來,要拖住敵人,給領導機關和人民群眾的轉移爭取時間。但這註定將是一場悲壯的戰役。因為四連眼前只有82名指戰員,彈藥也很奇缺,而敵人卻又千餘人,且武器充足,裝備精良。
  • 別信抗日神劇,在早期的白刃戰中,我將士總處於下風,緣由很簡單
    有親歷過戰場中國老兵的說:「我帶過這樣的新兵,他們在和鬼子拼刺刀的時候,竟然不敢把刺刀往人家身上招呼。我們的士兵太善良,他們都是被逼起來抵抗的農民,所以怎樣讓他們殺第一個人往往是連長排長一級軍官很頭疼的事情。」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把沒有刺刀的槍管捅進敵人肚子。後來戰鬥總結,平時的訓練應該改進,這時候最正確的反應動作應該是側身摟扳機,他是幸運的。他解釋:70年代平時練殺敵就是刺殺,所以戰場才有錯誤動作。每個戰術動作的錯誤只有戰場才會糾正。白刃戰的時候 ,如果開槍的話很容易,一槍把對面的人打倒,但結果往往是子彈飛出把後面的人給打了,誤傷率太高 ,因此到拼刺刀的時候都不開槍。
  • 八路軍缺糧少彈問題怎麼解決,正如歌詞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早些時期的中國還是不算特別的富裕,尤其在抗戰期間,彈藥糧食問題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一大難處。那麼艱苦的日子裡,我們的戰士們到底是如何堅持了下來並成功的抵擋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我軍戰士不怕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的學習,那麼抗日戰爭究竟會有多艱苦呢?那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抗日戰爭中我軍戰士們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是如何應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