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子彈打光後拼刺刀,為何我軍會主動配合,而不是拿槍掃射?

2021-01-19 騰訊網

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熟悉的人們,都忘不了曾經與日軍拼刺刀的那些中國戰士。人們在看一些影視劇時也會發起疑問,既然已經對方彈盡糧絕,沒有了子彈,我國軍隊為何會配合?日軍拼刺刀,而不是用子彈解決戰爭或者是拿機槍掃射,這樣可以造成更小的人員傷亡,也能儘快結束戰鬥,不少人都對此有很大的疑問,從一些影視片段中也可以看到拼刺刀是經常出現的場面,也可以稱為白刃戰。我軍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來解決日軍,但是卻用平等的拼刺刀的方式來迎敵,這樣的行為令很多影迷不解,畢竟火槍已經成為了軍隊的主要武器,槍枝的出現讓戰爭更加現代化,但為何我國陸軍卻保留了刺刀戰術,並且引用至今呢?這都值得人們深究。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當時戰場的作戰距離不允許再用火槍的形式解決戰爭,對方已經選擇用拼刺刀,如果令一方用機槍掃射,這樣可能會對自己的人員造成誤傷,這樣不利於清掃戰場,而且容易對自己一方不利。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都會放棄使用槍枝,即使自己彈藥充足,也不得不考慮作戰的空間和間距,這一情形可以具體參照二戰時期的戰場,如蘇德戰場就經常出現這樣的一幕,在機槍掃射完畢後,只能通過白刃戰模式來解決這輪戰爭,這個時候用猛烈的炮火對自己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因此這個時候就不得不選擇白刃戰。

第二種情況多出自於一些對武士道精神堅守的日本軍隊中,在於中國軍隊格鬥的過程中,當中方軍隊彈盡糧絕,他們由於迷信刺刀格鬥,並且會通過白刃戰的方式來於中國軍隊決一死戰。這被日本軍人認為是無上的榮耀,更被一些人看作是勇敢的化身,因此,一些迷信的日軍經常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堅毅和勇猛。在日本軍人看來,這樣做即使雙方損失慘重,死在對手的刀下也無怨無悔,這樣可以讓他們的精神永傳,並且日軍認為這樣做是對自己刺刀精神的一種守護,也是對自己白刃戰實力充滿信心。

最後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軍事物資嚴重匱乏,我國必須在這些戰場上節省子彈的消耗,因此面對日軍提出白刃戰的挑戰,我國的士兵只能用刺刀與對方拼殺,這樣可以保存物資,同時我國在戰爭初期,由於一些軍隊並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在槍枝的使用上也不如日軍熟練。因此,與對方展開槍戰其實佔不到優勢,但是與日軍拼刺刀卻是我國軍隊非常擅長的,因此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會節省武器的耗費,同時也會殺掉日軍的銳氣,宣揚我軍的戰鬥實力。

我軍在抗日期間通過白刃戰一次次打出了士氣,同時也消耗了日軍的體力,不少著名的戰役都是以白刃戰為主,畢竟雙方物資通常不能及時供應,持久的消耗戰,只能以白刃戰的方式來解決。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武器裝備也在更新換代,一些冷兵器也逐漸被淘汰,人們會選用輕便性能多並且戰鬥力強悍的武器,這樣可以節省人們的體力,它的設計是更加先進化,也是更加現代化的,因此,現在戰場通常會用射速射程都超一流的自動步槍來取代之前的槍枝,如果用刺刀與對方進行拼殺,必然會處於劣勢。

但是不論在任何年代,戰爭都是人們揮之不去的陰影,和平年代的人民希望能夠保持這份平靜與美好,戰爭永遠不再來,這才是所有人的共同心願。

相關焦點

  • 抗日戰場拼刺刀之時,為什麼日軍會配合,而不是拿槍掃射?
    導語:抗日戰場拼刺刀之時,為什麼日軍會配合,而不是拿槍掃射?我們都知道,刺刀作為古代的一種冷兵器,在戰場上定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哪怕抗戰時期打仗時刺刀依舊存活於戰場上,可想而知經過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刺刀竟然都沒有被時代淘汰,那自然就是有著極大用處的。
  • 日軍拼刺刀前為何先把子彈退膛?與武士道精神沒有關係
    在二戰中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在作戰時,因為中國軍隊的彈藥補給十分有限,在彈藥打光之後不想放棄戰鬥的中國軍隊就會和日本軍隊進行近身肉搏戰。而崇尚武士道的日軍也會主動向中國軍隊拼刺刀,所以中國戰場上訓練士兵拼刺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日軍的訓練中要求士兵在拼刺刀的時候將槍裡的子彈退膛,這樣做是為什麼呢?真的是在發揚日本武士道精神嗎?
  • 戰場上拼刺刀時,為啥敵方會配合,而不選擇直接開槍呢?
    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關於二戰戰爭的影視片,當戰場上的雙方打到一定距離後,士兵們往往會放棄使用槍械改用刺刀,不過有意思的是,當有一方使用刺刀衝殺時,另一方也會很配合的使用刺刀。那麼,在戰場上拼刺刀時,為啥敵方會很自覺地配合,而不是選擇直接開槍呢?
  • 我軍拼刺刀居然比日軍強?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聽抗戰老兵怎麼說
    在抗戰片中,日軍基本上都端著三八大蓋,上著明晃晃的刺刀,我們對此一定記憶尤深。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軍也非常喜歡白刃戰,一般都是打完幾輪子彈以後,全軍上刺刀,與日軍進行搏鬥。在抗戰片中,我軍英勇無畏,手持大刀四處砍殺,如入無人之境,大刀所到之處,日本鬼子無法抵抗。
  • 抗日時,我軍拼刺刀能幹掉日本兵嗎?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即使在歐美戰場上,白刃戰面對美蘇大軍並不能佔上風,日本人還是會帶上刺刀。甚至美國大兵開玩笑似的說過:「如果日本人的大和號戰列艦可以開上陸地的話,相信日本人也一定會裝上刺刀的。」根據資料顯示,整個二戰時期日本國內的軍工廠大概生產了將近680多萬隻刺刀數量,甚至到後來,日軍給自己的輕機槍和衝鋒鎗上都安裝上了刺刀。
  • 日軍拼刺刀時先退掉子彈,是因為武士道精神?原因「令人不齒」
    在回顧抗日戰爭的時候,很多人會注意到,抗日戰士因為裝備不足很多時候面對日軍都只能用刀,但裝備精良的日軍也會跟我們拼刺刀。 日軍不僅愛用刺刀,在跟我方戰士拼刺刀前似乎還會特意將子彈退掉,那麼鬼子拼刺刀時先退掉子彈是因為他們的武士道精神嗎?其實不然,其中的真實原因令人不齒。
  • 日本士兵為何子彈怎麼打都打不完,不是為了劇情,真相讓人心酸
    每年的防空警報卻總是會如期響起,喚醒中華兒女腦海中那段灰暗卻充滿著堅定信念的記憶。即使沒有親身經歷,我們都能從教科書、影視文學作品、先輩言語中接觸到關於這段歷史的真實描述。小時候經常都會在電視機前看到抗日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印象中,每當我軍和鬼子們激烈交戰的時候,他們的炮火總是比我們的更猛,子彈就像開了匣的洪水,不斷掃射。而我軍就會出現彈藥不足,無法招架敵人火力的情況。
  • 抗日時期戰士子彈打光了,為何寧願拼刺刀,也不去撿敵人武器?
    在我國的抗日戰爭時期,對於那些上前線的戰士們來說,彈藥的補給也是相當的匱乏的,那麼為什麼在抗日時期戰士子彈打光了,為何寧願拼刺刀,也不去撿敵人丟棄的武器呢?張作霖去世之後,日本人在中國變得更加的囂張,甚至還在東北地區佔領後開起了自己的兵工廠,用來為日本的軍人提供彈藥裝備,自此以後我們國家的軍人在彈藥上一直處於一個比較緊缺的狀態。而戰士在前線沒有了作戰武器,就相當於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 中日兩軍互拼刺刀,日軍士兵都會先退彈,真實情況真是如此嗎?
    我們在觀看抗戰劇時,往往會看到這樣的劇情,當中日兩軍互拼刺刀時,日軍士兵都會先退彈,那麼真實的情況果真如此嗎? 對此,可能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日軍不在近身交戰時直接使用步槍射擊我軍士兵呢?
  • 日軍槍法如何?三槍之內擊中我軍?原來抗日神劇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在很多抗戰神劇裡,我們經常看到我軍戰士個個都是神槍手,一顆子彈就能擊敗一個日本兵。反觀日軍,他們往往打了一梭子彈,我軍戰士卻毫髮無傷,槍法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 日本兵拼刺刀前為何要退子彈?是為了公平?實際原因讓人不齒
    劇組們總是會儘可能的還原當年戰場上中國軍人和日軍的精神風貌以及武器裝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在那些抗日電視劇中,劇組為了還原戰爭場面,總是會出現一些讓人看不懂的細節。比如,在我軍和日軍進行白刃戰前,我們好像看見了日軍會齊刷刷的退掉子彈。所以日本兵拼刺刀前為何要退子彈?是為了公平嗎?其實真實原因令人不齒。
  • 三八大蓋加刺刀超1.6米,日軍為何迷戀拼刺刀?解密其的步兵戰術
    但日本並沒有加入縮短步槍的行列,其使用的三八式步槍長度在1.27米,外加上長度達51.2釐米長的30式刺刀,減去連接部位的長度,三八大蓋加上刺刀後的長度為1.66米,而當時的日本兵大都只有1.6米高。而在肉搏戰中較長的槍身具有非常大的優勢,那麼為啥日本這麼迷戀拼刺刀呢?
  • 日軍的拼刺刀有多厲害?少林出身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手掌!
    在抗戰中,由於我軍的裝備物資匱乏,經常會尋求白刃戰的機會,和日軍展開肉搏戰。不過,即使是在肉搏戰中,我軍也很難佔到便宜。日軍的白刃戰有多強?抗戰司令員楊成武曾經說過,三個中國軍人,才能拼掉一個日本兵。 日軍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有這麼幾個優勢。 第一,裝備好。日軍的三八大蓋很長,裝上刺刀之後,可達1.8米!而我軍用的中正式步槍,只有1.68米,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正面對刺的時候,往往是日軍的刀先到。
  • 鬼子拼刺刀時先退掉子彈,是由於武士道精神?真實原因讓人不齒
    但在上世紀的二戰中,冷兵器的交鋒還是經常在戰場上出現的,甚至像日本這樣的國家,還有著自己專門的拼刺刀培訓。在一些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中國軍人和日本拼刺刀那是常有的事,但日軍在拼刺刀之前似乎有一個退子彈的動作,所以日本鬼子為什麼要退子彈?是為了公平,還是為了彰顯武士道精神?其實和這些毫無關係,真實的原因令人不齒。
  • 《亮劍》裡八路軍騎兵子彈耗光,為何日軍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
    在兩隻騎兵部隊交鋒期間,八路軍的騎兵連的子彈是不夠的,沒多久就消耗殆盡,孫德勝就下令戰士們,抽出好馬刀,為全面衝鋒做好準備,不過對面的日軍,卻也是毫無遲疑的捨棄了槍枝,以馬刀迎戰,自然日軍是沒有將子彈打光的,那為何他們也不選擇開槍,而是以白刃戰展開廝殺呢?其實,於該劇而言,此橋段也就是為了突出「亮劍精神」。
  • 戰鬥中一個日軍會發多少子彈?看完數據才知道,為何抗戰如此艱難
    《戰鬥中一個日軍會發多少子彈?看完數據才知道,為何抗戰如此艱難》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軍往往需要數倍於日軍的兵力才敢同日軍正面交戰,甚至數倍於日軍的兵力也不一定有取勝的把握。
  • 日軍拼刺刀前為啥先退掉子彈?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沒啥關係
    但在上個世紀前半葉的戰爭中,「拼刺刀」這種肉搏戰還很常見,其中日軍還在二戰期間針對冷兵器肉搏進行了專門的訓練。我們在一些描寫二戰的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日軍士兵在每次拼刺刀前,都會做一個仿佛退子彈的動作,這是為什麼?難道真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為了保證戰鬥的公平性,甚至是彰顯「武士道」精神?實際上日軍絕不可能如此高尚,這種行為另有原因。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刺刀是軍人勇武精神的體現和象徵,它雖是正宗的冷兵器,卻是在步槍這種熱兵器誕生後出現的,而且通常都是與槍配合使用。從出現至今的400餘年中,刺刀一直都是軍用步槍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而且在戰場上經常使用。
  • 《亮劍》中,日軍耗盡騎兵連子彈後,為何不開槍?是你也不會開槍
    《亮劍》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抗日劇,在這部電視劇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應該就是騎兵連了吧,劇中李雲龍打造的一支精銳騎兵遭到了日軍的團團包圍,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帶領著所有的將士與敵軍進行了白刃戰,不停的交換攻防,直到全軍盡滅。相信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在看到這一幕時會覺得很奇怪。為何日軍在攻擊已經耗盡子彈的騎兵連時,在處於巨大優勢的戰況下不向我軍開槍呢?
  • 日本兵拼刺刀前為啥要退子彈,是為了公平嗎?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這些影視劇中總會有這樣的一個情節,中日雙方在進行白刃戰之前日軍都會提前退子彈,那麼日本兵拼刺刀前為何要退子彈?這難道是為了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