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來敦煌之前,朋友都說去了敦煌,一定要看一下《又見敦煌》,會非常震撼的。我一聽《又見敦煌》。不是和《又見平遙》一個系列的?都是同一個導演王潮歌導演的,屬於「又見系列。」所以對於又見系列大型情景劇場,腦子裡之前就有了概念,就是可以在同一個場景中,讓觀眾融入到劇情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對《又見敦煌》這個演出多了份期待,我可以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
作為平遙人,《又見平遙》看過兩次,百看不厭。每次觀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說實話,《又見平遙》和《又見敦煌》相比,我還是更多的喜歡《又見平遙》。
《又見敦煌》和《又見平遙》,都各自有特色,他們都講述了那個時代發生的一些事情,給後人一些感悟和覺醒。
《又見敦煌》場景切換模式,當觀眾走進劇場,就如同走進了亦真亦幻的尋夢空間,目不暇接,對於沒有接觸過這類演出的人來說,是非常震撼的。進入劇場後,所有觀眾都要跟隨工作人員的指引,隨著劇情的發生走動,我們一起去穿越千年歷史,見證輝煌的精彩瞬間。
第一幕先是在t臺下方兩側觀看敦煌的名人,他們有的是莫高窟裡的壁畫原型,有的是與莫高窟相關的歷史人物,他們從兩邊的秀場走到中間,如同走秀一般,同時在自我介紹,我對這些人物有了了解。
第二幕講述的是關於100多年前發生在敦煌莫高窟的那場文物浩劫。對這個事件的關鍵人物王圓籙,為了利益把寶物賣給了外國人,他成了歷史的千古罪人。正如導演王潮歌曾說,那場文物浩劫意味著那些寶物再也不能回到家鄉,我們只能在異國的博物館裡看到它們,心中萌發的愛國情懷,想一想很多人是痛恨這個王圓籙。
回頭一想,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我們現在只不過是通過另一種方式去了解我們的中國文化,還可以在異國他鄉看到中國文化,它並沒有丟失,它一直存在,它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和財富,它會一直傳承下去。
當我看到莫高窟裡一段女菩薩在和王圓籙對話,是非常有感觸,王圓籙自己認識到錯誤,得到了中華文明「母親」一次次的懺悔和內疚,得到了寬恕,可見敦煌文明的母親,是多麼的大愛。
節選臺詞
孩子,
我不怪你。
我在你的清晨,
我在你的夜晚;
我在你的十二歲,
我在你的四十八歲;
我要看著你結婚,
我要看著你的孩子降生,
我會親吻他的小臉;
在你無助的時候,
我會擦乾你臉上的淚水,
我會告訴你,怕什麼,我會保佑你的;
我是你低頭看見的大陸無邊,
我是你抬頭看見的星辰萬點,
我是你的大海,我是你的高山,
我是你的太陽,我是你的麥田,
我是你的母親,我是你的神仙。
再接下來我們跟著工作人員進入下一個場景,這裡有很多石窟,每個石窟都有表演,並且石窟的頂部和底部,都是玻璃製成的。他講述了一個女子寫著書信,給商人丈夫。已經寄出去了,但是久久收不到回音。隨著頂部燈光的亮起,一個後人撥開細沙看屋裡的看客,撥開了這個女子的故事。我們想一想,千百年後,我們自己的,每個人的故事,是不是也會這樣被發現?
最後一幕,我是特別喜歡的,終於可以靜靜地在劇場裡坐下,深深地體驗這種歷史文化底蘊,我的思緒瞬間再一次穿越,再一次穿越到了千年以前。之前看到的場景,在腦海中,電影一般浮現,再一次浮現。
伴隨著「一瞬間,就在一瞬間,一場夢,夢了一千年;一轉眼,只是一轉眼;夢已醒,卻過了一千年」的主題。在淚眼婆娑中,我讀完了,敦煌這本厚厚的「書籍」。此刻間我的心情非常沉重,過去的輝煌已經寫入歷史,所有的一切都在一瞬間,我們要活在當下,創造更多的美好。
穿越時空,走在這條絲綢之路上,感受悠久歷史文化的氛圍。我看見了,看見了前人經歷的各種各樣的挫折苦難,我看見了,看見了敦煌浩瀚磅礴的歷史文化,我看見了,看見了敦煌博大精深的東方神韻在沉睡千年後慢慢甦醒。此刻,我還看見了大愛,我還看見了珍惜當下,我還看見了一切美好正在持續發生著……
在浩瀚茫茫無際的宇宙中,我是一粒塵埃,是歷史中的一瞬間,千年等一回,等到我們的故事被後人閱讀。
圖片來源Mandy(布斯團隊)感謝布斯團隊安排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