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姓氏宗親會會長的辭職信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其中透露出來的不少關於宗親會問題值得深思。
全文如下:
中華甯氏宗親會各位領導:
大家好!我擔任中華甯氏宗親會第五屆會長已經五個多月了,這段時間,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宗親會的各項工作得到了正常的開展,在此我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和幫助!
在我擔任會長的幾個月中,我盡職盡責,非常想為宗親會多做一些工作,為宗親們多作一點貢獻,但是事與願違,心有餘而力不足,主要原因是:
1、文化偏低,年齡偏大,精力有限;
2、交權不交章。我雖然身為宗親會會長,但沒有辦法行使會長的權力,例如公章的使用問題,我根本不能調度和使用,我同意的很多文件和證書直到現在都不能蓋章發出,因為公章仍然掌握在原來的會長甯長春手裡;
3、交權不交錢。我任會長期間,雖然也很想為宗族辦些有益的事情,但因為沒有經濟基礎,我寸步難行,例如在靈山召開的第五屆懇親會議超支所欠的七千多元,會長會議已經同意從欽州會議剩餘的資金中開支,但仍然得不到落實,主要是上屆剩餘的資金和欽州會議剩餘的資金還是在甯長春手裡保管和支配,他不同意給予開支;
鑑於上述的原因,本人決定辭去中華甯氏宗親會會長職務,今後宗親會的工作,有勞各位了。希望宗親會的工作做得更好!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家庭幸福!
眾所周知,宗親會源於海外華僑因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和方便聯繫而設立的會館、商會,如潮州會館、泉州會館、福建商會、廣東商館、唐人街等等。這種會館以地緣為圈子,每逢祖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海外華胞便在會館開展各種活動,進行聚會,亦有祭祖、聯誼等。後來又發展到成立以姓氏為圈子的聯誼會,懇親會,最後演變成為宗親會。
改革開放後,海外僑胞紛紛回鄉尋根問祖,為方便聯絡,在他們的建議和帶動下,繼而成立了各姓氏宗親會。這十多年來各姓氏宗親會發展迅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種聯誼活動如火如荼,建宗祠,聯宗祭祖,搞商會,修族譜,你來我往,十分熱鬧。
一陣風過後,很多宗親會不同程度出現了疲糜現象,往昔那熱鬧的景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內部發生爭吵,各種問題暴發。普遍存在第一年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第二年冷冷清清,風光不再;第三年偃旗息鼓,無人問津;第四年一拍兩散,散夥走人。
為什麼出現這種局面呢?我看主要原因有:
一,大環境原因,國家為了防止宗族勢力危害社會安定,不允許成立宗親會,把宗親會列為非法組織,從2017年開始取締姓氏宗親會。
二,某些人加入宗親會的動機不純,爭權奪利。宗親會本來是以宗族為紐帶的民間組織,以服務本家族為主旨。成立宗親會的初衷本來是為了建立一個平臺,方便各地同姓宗親聯繫、溝通。然而某些人卻把宗親會當成了名利場,爭權奪利,做工作不行,搞內耗鬧分裂卻很在行。
三,經濟問題,宗親會內部經濟帳目不清,收支混亂,導致人心離散。宗親會是沒有收入來源的,其運行資金基本靠同姓企業家和宗親們捐獻,在資金管理上制度不健全,一些心術不正之人把宗親會的資金當成自己的小金庫,隨意取用,引起其他宗親的反感,造成矛盾,甚至把宗親會的集資款吞掉,捲款潛逃。
四,某些人好大喜功,自吹自擂,逢人便說自己如何如何,沒有他宗親會便幹不成等等。這種人好抬高自己,貶損別人。兩面三刀,挑撥離間,在背後中傷宗親會其他負責人,破壞宗親會的團結,危害十分嚴重,是造成宗親會難以正常開展工作的主要原因。中國有句俗話:屠夫佬死了,別人不會連豬毛一起吃!你的組織能力,工作能力如何,別人心中有數。不信你走開,不再指手畫腳幹涉擾宗親會工作,你看別人幹得如何。
五,對祖源、支系的認識分歧。中國歷史悠久,自炎黃二帝始,逐漸衍生各姓氏,經過幾千年延續,天災兵禍,歷盡滄桑,由於年代久遠,往復徙遷,原始記錄缺失,導致對祖源的認定出現分歧,影響宗親團結。
那麼,各位覺得,宗親會的這些問題該怎樣解決呢?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這句話,據說是柴靜說的,無從考證,但說得好!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發現更多精彩家族歷史
總編:羋熊氏
輪值編輯:熊劍文
資料採輯:上官鑫
發布:官正瓊
審核:官建洪
有部分文章,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讀者,或者您申請了原創,但我們推送過程中並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轉發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及對您造成不利影響,敬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