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鶴壁12月21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選派服務管家、首席金融官、警務專員、法律服務專員、營商環境監督員,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貼身服務」,把企業家當「自家人」,把企業的事當「自家事」,為企業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幫助企業紓困解難……這一系列務實貼心的創新舉措,激發了鶴壁市場創新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如今,鶴壁市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綜合測評全省排名第一,連續五年引進省外資金目標進度和增幅均保持全省前三,營商環境評價連續兩年全省第三。為了更深入了解鶴壁的營商環境,央廣網一行走進鶴壁,與市紀委、政法委、市營商環境服務中心 、工信局、金融局等部門一起座談,並深入部分企業進行實地採訪。
有事找服務管家。鶴壁市營商環境服務中心副主任劉麗姣對記者講述一個個服務管家的故事。「現在每天我的第一個電話和最後一個電話,幾乎都是企業的」。濬縣人大財工委副主任李玉清告訴記者。他是河南莫爾斯特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的服務管家,針對企業發展信心不足,方向不明等問題,李玉清深入調查研究,為企業講政策、理思路,幫助企業建立五年發展規劃,樹立心無旁騖、聚焦主業的發展理念,帶領企業到先進企業參觀學習,積極爭取政策支持,著力解決人才問題等,企業研發能力飛速提升,銷售額連年翻翻,極大的鼓舞了企業發展信心。
據劉主任介紹,自從2018年鶴壁市創新實施企業「服務管家」制度以來,按照民營企業應派盡派的原則,已先後從市級副縣級幹部、縣區鄉科級和優秀幹部中選派974名企業服務管家,為企業開展「一企一策、專人專班」服務。
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服務管家在暢通人流「卡點」上,幫助企業申請辦理員工出入證,為382名企業返鶴高管人才辦理醫學檢測;在打通物流「堵點」上,幫助企業申請辦理省、市級通行證811張;在接通資金流「斷點」上,幫助企業對接銀行,獲得信貸支持70餘筆、金額9.93億元;在疏通防疫物資「難點」上,幫助210家企業多渠道採購口罩81萬隻,為企業復產達產、度過難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服務管家來之前,我得用30%的精力忙於對外協調。服務管家來了後,很多問題都由服務管家幫助去做。」天海集團黨委書記楊勇軍說。
鶴壁市建立「首席金融官」「一企一警」「法律服務專員」服務機制,先後從各銀行等金融單位、公安幹警隊伍和法院、檢察、司法等法律工作者隊伍中為企業「一對一」選派首席金融官、警務專員和法律服務專員,提供專業精準便捷的服務。「首席金融官」為企業提供金融政策諮詢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問題,通過促進銀企對接、赴企業宣講培訓等形式,不遺餘力落實惠企金融政策,幫助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增強了銀企之間的互聯互信,有效解決了銀行想貸不敢貸、企業想貸不會貸的問題。
鶴壁市金融機構累計走訪企業480餘家,籤訂意向貸款投放金額51.4億元,目前,已向265家企業發放貸款26.5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題。「警務專員」深入企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點人員排查管控、危爆物品問題隱患排查管控、流動人口出租房屋和廠房排查管理等工作,通過微信群及時向企業推送防盜詐提醒信息、消防安全知識,開展「線上」安全培訓,幫助企業強化內部安全管理,完善人防技防措施,打擊破壞企業生產、擾亂企業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為企業合法生產經營提供良好的治安環境。「法律服務專員」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時了解企業涉訴糾紛情況,並從法律實踐方面對企業內部管理及防範經營風險方面提出建議,對企業遇到的法律疑惑進行解答,通過以案釋法的形式為企業開展法律知識培訓,推動企業增強法治意識,樹立法律思維,有效防範法律風險。
「針對提出產業集聚區有的地方缺少交通信號燈,而且駕校多,存在安全隱患的意見後,有關部門很快就解決了,集聚區的企業都非常滿意」,營商環境監督員、鶴壁美巢全屋家具智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超說。
兩年來,通過座談交流、線上意見建議反饋等渠道,鶴壁市共收集企業融資、政務服務、市政工程建設、惠企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建議83項,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啟發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做好監督的同時,營商環境監督員向社會各界正確宣傳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鶴壁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及時澄清錯誤輿論,做好黨和政府的「意見箱」和「傳聲器」。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吳衛鋒對記者說,前期公司在設備採購、技術研發、人才方面已投入大量資金,面臨銀行不借貸、公司流動資金嚴重短缺的風險,是市委市政府伸出援手、鶴壁經投給公司投資了3000萬元解決了燃眉之急,幫助公司度過難關。服務管家還幫助公司積極解決防疫物資緊缺、協調安排鶴壁市外返鶴高管和重要崗位技術人員核酸檢測、解決一線員工無法及時到崗等問題,公司成為鶴壁市首批獲批覆工復產企業;2019年下半年服務管家協助公司辦理歷史沿革中國有股權變動事項確認事宜,堪稱創造了「仕佳光速」,助推了公司8月12日成功登陸上海科創板,實現了鶴壁A股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在天海汽車電子集團廠區,董事長張景堂表示,市委、市政府把「親」「清」視為第一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的發展營造了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及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促進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以及尊重和激勵民營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環境。
為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市委、市政府為天海集團配備了服務管家,量身定製了「綜合服務包」,服務管家工信局劉文耀局長在天海老廠區退二進三、天海產業園建設等方面給予積極的協調,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難題。
在疫情防控期間,市委市政府、市工信局、開發區管委等部門的領導多次到天海現場指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協調員工出入卡點、物流車輛的出入問題,使天海在2月10日順利復工。
在中維化纖公司,由市委副書記張然擔任市級分包領導,市科技局四級調研員鄧力華為市級企業服務管家,縣委書記王海濤、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王學良擔任縣級分包領導,縣工信局主任科員王勇為縣級首席服務管(服務管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與企業負責人認真研判企業現狀及發展規劃、戰略方向,針對部分擬上項目不能夠提供資產擔保進行融資的情況,主動擔當作為,提出由市縣投資平臺公司進行擔保為企業進行貸款,待企業融資完成後投資形成固定資產後再進行置換。目前中維化纖特種尼龍產業園已獲得國家開發銀行1.48億元專項貸款、河南省農開基金1.2億元。
「五位一體」服務機制正在成為一張閃亮新名片,為鶴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添上濃墨重彩一筆。優質的營商環境,帶動的是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最終受益的是人民群眾。
服務管家、首席金融官、警務專員、法律服務專員、營商環境監督員按照「到位不越位,幫忙不添亂,參與不幹預」的原則服務企業,各有側重,相互配合,合力營造「親商、重商、安商、扶商、護商」的濃厚氛圍,同時,嚴格遵守廉潔紀律,亮明身份持證上崗,接受企業和群眾的監督,樹立了良好的服務形象。
近年來,圍繞創建全省營商環境示範區和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範市,大力開展營商環境提升行動。鶴壁市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徵介紹,鶴壁在全省率先推行「容缺辦理」+「多評合一」模式,市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和「最多跑一次」,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土地摘牌即可開工,全省首個「普惠金融」共享平臺上線運行,基於「一張藍圖」的網上審批模式擬在全國推廣,設立了「鶴壁市企業家節」。全省首個5G產業園開園並實現商用,籤約入駐企業259家,京東、華為、阿里、聯想、浪潮、騰訊、360等行業龍頭扎堆集聚;轉型升級換擋提速,煤炭行業增加值佔工業比重降至9.7%,汽車電子電器與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與新材料、綠色食品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仕佳光子、中維化纖、國立光電等企業成為行業「隱形冠軍」。
鶴壁正在成為一個讓投資企業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的城市,鶴壁發展大有可為、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