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工》:烏合之眾的流言和惡意,我們要做終結者

2021-01-19 瀟湘妍讀

知道《送奶工》這本書,是我在一次網頁瀏覽中無意間看到的,其中有文中作者話語的摘抄,語言獨到,觀點深刻。好的作家就能創造詞彙和言語,表達人們心中共性的意念。書寫「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文字,並用生動、幽默富有哲理的故事敘述出來。這本書的標題和封面也比較吸引我,於是就上網搜索了解一下。

《送奶工》是由英國作家安娜-伯恩斯所著,有中國作家吳潔靜翻譯。該書2018年獲得布克獎、全美國書評人協會獎,2019年獲得奧威爾獎。先說一下布克獎的來歷,就知道能獲得布克獎的作品一般都很不錯。

曼布克獎(英語:Man Booker Prize),創設時稱為布克獎(Booker Prize),是當代英文小說界重要的長篇小說獎項。此獎原只授予大英國協及愛爾蘭的作者,但自2013年起,只要該書以英文寫作並曾在英國出版即可參賽。布克獎與諾貝爾獎一樣,每年頒發一次,只頒予仍在世的人。獲得布克獎的作家通常會得到國際的肯定與推崇,也有獲獎作家日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榮獲布克獎幾乎已經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是廣受世界矚目和討論的小說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布克獎評委主席評價《送奶工》:

天才般的實驗文學,它有強大的能力從公共生活切入到個體內心的思想世界。有時,一個句子,就令人嘆為觀止。它極為獨特的敘述聲音挑戰了傳統的思考方式,匯成了令人驚喜、令人身臨其境的語言。這是一個關於野蠻、性騷擾和反抗的故事,尖銳的幽默感則在其中穿針引線。

讀完此書,我的感受跟布克獎評委主席的讚譽一樣,小說語言獨到,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講述所有人身邊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尤其是女性,它不分國界、民族和文化,這是一個共性問題——我們都曾或多或少地遭受過「流言和惡意」!

人是群居性社會動物,生活在社會中,我們不得不與眾生共存,接觸萬事萬物,萬事萬物就會有萬千現象,尤其是作為天地精華的人類。每個人都有一個思想都有一個嘴巴,他人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就難免會有差錯和誤傳。理智、清醒的人們會對信息加以辨別和分析,但大多數人都是不假思索,以訛傳訛。尤其是對他人不利的信息,會有「見不得別人好」的心理,添油加醋地加以傳播。

《送奶工》的主人翁18歲那年,被一個代號為「送奶工」的人跟蹤窺探。人言可畏,這段遭遇卻被鄰裡謠傳為不堪入目的私情。說四十一和十八搞在一起真噁心,說二十三歲的年齡差真噁心……但實際上書中的主人翁和送奶工並沒有任何關係,可他們不想要真相,他們只想要謠言。主人翁就在這樣冷漠 、封閉、對立的小地方長大成人。要麼放任自己被同化,要麼看清一切,笑著往前。

主人翁有走路看書的習慣,一天她在邊走路邊看書的時候,有一個送奶工跟隨著他,主動跟她搭話,一次兩次……,在她跑步的時候,也跟隨他,不停的糾纏她、誘惑她,讓她感到害怕和困惑。並沒有身體和語言上的攻擊,就一直跟隨她,窺探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就這樣以訛傳訛,似乎成了真事。

在這個遭遇中作者反思:

如果沒有人對你的身體施加暴力,沒有人用赤裸裸的言語公開侮辱你,沒有人露出嘲弄你的表情,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發生,你又怎麼可能遭到什麼也沒有的攻擊呢?沒有肢體接觸,就不構成侵犯了嗎?

是的,在每個國家,每個社會都存在這種現象,潛意識裡,西方國家大多宣揚的更是自由、民主、平等,熟不知,也是一樣存在諸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流言和惡意哪裡都有。

在中國古代著名的有「曾參殺母」的故事。《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裡,心裡驟然緊張起來。

所以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三人成虎,這麼多人傳過來,他自己的母親都開始緊張了,以為要殺她。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這則故事告誡人們,應該根據確切的事實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現在我們學習的方式已經由以前的讀書向上網轉化,因此謠言也獲得了比以前更為有利的傳播條件,危害自然也大了。而且糟糕的是,跟電腦病毒與殺毒軟體的關係類似,總是先有謠言而後有闢謠,所以造謠總是更加領先。而且當謠言被揭穿後,轉發過謠言的人通常很少關注或轉發闢謠消息,導致造謠容易闢謠難。

孔子曾經說過,世上有五種最壞的人:心逆而險者、行僻而堅者、言偽而辯者、記醜而博者、順非而澤者。

在孔子的心目中,最壞最壞的就是心逆而險者——就是表裡不一、陽奉陰違,顯然,造謠的、傳謠的就屬於這種人。

閱讀《送奶工》,讓我們更認識到流言和惡意的殺傷力,我們要像主人翁一樣擦亮眼睛,不做烏合之眾,保持理性和真實情感,一定會有成為一個「謠言終結者」,笑看別人的流言和惡意。

相關焦點

  • 《送奶工》安娜· 伯恩斯|在日不落盡頭的那場對女性的圍獵
    而小說正是以此為背景,從小說「送奶工」對女主角的圍獵開始到結束,無不隱喻著「北愛爾蘭」在面臨愛爾蘭和英國之間權力角逐之中的無助和迷惘,而它贏得2018年布克獎,不僅僅呈現了世界文壇對這段過往歷史敘述的認可,同樣也彰顯了當代社會對於北愛爾蘭地區如今還存在的種種遺留問題的重視。
  • 流言終結者丨你是否懷疑過登月是假的?
    為了科學的驗證這一說法,流言終結者們決定先做一個月球表面的大號微縮模型,以便集中控制所有的變量們。要驗證這個說法,需要找到一個足夠大的真空艙。這次,高冷的美國宇航局向他們伸出了援手:同意流言終結者們使用位於阿拉巴馬州的喬治馬歇爾太空中心。
  • 讓無數人愛上科學的《流言終結者》終結 這不是流言
    終結者流言認證LOGO 主持人是傑米·海納曼和亞當·薩維奇。 終結者們不信。 他們根據泰坦尼克電影裡的尺寸,做了一塊同樣大小的木板。海尼曼(飾演露絲)趴在木板上,薩維奇(飾演傑克)從水中爬上板。
  • 全球知名的「流言終結者」也要保險護身
    紅遍全球的「流言終結者」、美國探索頻道節目主持人亞當·惠特尼·薩維奇「以身試謠」,給人們提供一種借鑑。亞當的口頭禪「我拒絕接受你所提供的事實,我要自己證明它的真偽」,也備受稱道。  幼年時,  補自行車胎激發好奇心  「事實還是流言?我們以身相試,用實驗來證明傳說是否符合實際。」
  • 「布克獎」話題性現象級作品《送奶工》中文版引進
    記者昨日從出版方獲悉,曾在2018年憑藉「黑馬」姿態奪得這一英語文壇最高獎項的《送奶工》,在經歷國內多家出版大社艱難的3輪競價後,最終於兩年後的本月,由讀客文化引進落地,將和中國的讀者們見面。布克獎作為英語文壇的最高獎項,一直得到全球的矚目。
  • 《流言終結者》前主持人格蘭特·今原去世
    據外媒報導,《流言終結者》前主持人格蘭特·今原因患腦動脈瘤逝世,享年49歲。格蘭特·今原。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格蘭特·今原1970年10月23日出生於美國洛杉磯,畢業於南加州大學(USC)電氣工程專業。他曾在盧卡斯影業工作9年,為THX和工業光魔部門工作。他曾參與《星球大戰》前傳系列、《黑客帝國》系列、《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人工智慧》、《終結者3》等特效大片的製作。從《流言終結者》第3季開始,格蘭特·今原參與主持了200多集,並一直留到2014年。之後,他還主持過Netflix的《白兔計劃》。
  • 【遊俠導讀】《流言終結者》是一個美國科普電視,他們利用專業技巧...
    中文名稱:流言終結者:遊戲英文名稱:MythBusters: The Game製作公司:Byte Barrel發行公司:Movie Games S.A.,PlayWay S.A.
  • 《流言終結者》前主持格蘭特·今原因病逝世 年僅49歲
    《流言終結者》前主持格蘭特·今原因病逝世 年僅49歲 美國科普電視節目《流言終結者
  • 武漢一線送奶工:我們只能相互依靠
    送奶工胡學軍是其中一位。封城後,他比以往更頻繁地出現在街上,開著2米7長的電動冷藏車,一箱一箱地給當地的醫院送酸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所在的蒙牛集團決定向疫區捐贈乳製品,它們將被運送到數千家醫院,運到抗擊疫情的前線。迄今,在武漢,胡學軍已經跑過了7家醫院。他在網上看到,益生菌對人的身體有好處。
  • 《流言終結者》日裔主持人格蘭特·今原突然離世,享年49歲
    《好萊塢記者》消息,美籍日裔電子和遙控專家、《流言終結者》等節目主持人格蘭特·今原(Grant Masaru Imahara,日語:今原真申)當地時間周一(13日)因腦動脈瘤突然去世,享年49歲。《流言終結者》所播出的Discovery頻道的代表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說:「聽到有關格蘭特的不幸消息,我們傷心欲絕。他是我們Discovery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我們向其家人寄以哀思和祈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今原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擁有電子工程學士學位。
  • 流言終結者(28)打吊瓶清積碳靠譜麼?
    流言終結者(28)打吊瓶清積碳靠譜麼?   [汽車之家 流言終結者
  • 面對惡意流言,這樣反擊最有效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人的惡意,很多人在受到傷害之前,會覺得這個社會,好人多,壞人少,殊不知,這個社會的好人與壞人的身份,會隨著利益和心態的改變,而發生著令人詫異的無縫銜接,那些看起來很好的人,背後的刀子,卻一直瞄準著某個目標
  • 好書推薦|帶孩子讀懂《烏合之眾》,長大不做「烏合之眾」!
    其實烏合之眾字面意思就是像烏鴉一樣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我們知道烏鴉總是很吵鬧的,哇哇地叫個不停,而且一有風吹草動就立馬飛走了。在現實生活我們常把那些雜湊在一起而且毫無組織紀律的人群稱為烏合之眾。在書裡呢,更是把和單個的個體相對比,說這些烏合之眾普遍智力低下、充滿迷之自信、情緒容易激動而且急於行動。
  • 濟南媽媽帶重度自閉症兒子做送奶工,在媽媽眼中,你永遠是最棒的
    母親坦言,一開始也把大帥當作累贅,但自從母子倆合力送奶之後,她反而開始依賴兒子了。凌晨四點的天空,除了星星或許沒有別的。而大帥卻每天都在這個時間起床,和媽媽一起去送奶。從奶站拿到幾百份奶之後,送到不同的幾個小區,這就是他們的工作。這份工作對一名正常人來說是很普通的,但對於大帥來說,卻異常艱難。
  • 《烏合之眾》:我們譴責勒龐,不承認烏合之眾,卻讀爛了他的著作
    在群體中又可以得到保護,做了壞事,就如同一個隱姓埋名的作案者,藏在群體找那個,不再受到群起攻之的監視和指責,約束個人的責任感和道德感任意泯滅,人們不需要理由自由約束,本能的放浪不羈。就像馬路上遇到一個被追打的婦人,如果路上只有你一個人是旁觀者,那你很清楚自己有很大的責任給與幫助。但如果馬路上一群人在,幫助求助者的責任人人分擔了,你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責任去幫助受難者。
  • 美國大學流言終結者
    可誰知哈佛大學校長的助理打發走了這對夫婦並嘲諷道:「你知道建這個大學要花多少錢嗎?整整七百五十萬美元!」夫婦倆轉念一想:「建一個大學竟然這麼便宜?」不管是故事的哪一個版本,斯坦福夫婦回到加州後都建立起了我們熟知的Stanford University,狠狠地教訓了一把傲慢的哈佛大學。
  • 流言終結者(6) 騙局!揭秘二次進氣閥
    流言終結者(6) 騙局!揭秘二次進氣閥 前不久和同事突然聊起了流行一時的「小渦輪」改裝,經常出現在一些低端的改裝上。那麼這個小東西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之前的說法和流言基本上都是主觀的感受,很含糊。下面我們就用實驗數據來說明一下,看看這個「小渦輪」是不是真的能提高發動機性能。
  • 抗疫在社區|在萬裡街道,投遞員送奶工維修師傅有這個「寶貝」方便...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我每天5點到8點,要為2個小區600多戶居民送牛奶,單是進小區大門就要花上10多分鐘。」送奶工周師傅進入小區為居民送牛奶,不僅要測量體溫,還要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進入事由、進門時間,並且在離開小區時,還要核銷記錄。
  • 祝羽捷讀書:《城門開》、《我信仰閱讀》、《送奶工》
    記憶總是繞過真實,呈現我們心中的樣子。《城門開》裡的北島老師用五感回憶了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北京,一個真正屬於他的北京,重回故土,他不斷比較著,尋覓著,城市裡改變的聲音和燈光,消失了的胡同氣味,食物的味道,這一部分是整本書裡最迷人的,每一幕都妙趣橫生,物質匱乏卻讓人的感覺敏感而深刻。
  • 「流言終結者1」新探員是否影響遊戲平衡?
    「流言終結者1」新探員是否影響遊戲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