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吃貨都在點擊這裡
在漳浦,農曆七月十五是一個備受關注和重視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回家鄉祭拜祖先、在門口祭拜地藏王、有的甚至是整個村在路邊擺祭祀品祭拜,並且互請好友吃飯,很是熱鬧,借「節」會友,俗稱「中元普渡」。
「普渡」一詞來源於佛教,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中元普渡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因此,中元節可說是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
【普渡習俗】
吃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
拜門口:七月初一,「鬼門」一開,所有獲準可以返回陽間探親的亡魂,將會自陰間而出。因此,在七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擺供祭祀,稱之為「拜門口」。由於只是讓途經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求它們別入屋侵擾家人,但不要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只需供拜五味碗、糕、粿,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並祝禱好兄弟們享用後繼續上路,焚燒若干銀紙及經衣。
放水燈:早年的放水燈活動,多半都是將水燈放入河中,所以又叫作「河燈」。因為當時的河燈多半是用木片或紙片做成蓮花型的底座,將蠟燭放置在蓮座中順流而下,所以也叫作「荷花燈」。「放水燈」的原意是體恤淹死在水域裡的亡魂,怕它們找不到路回家,所以特別在普渡前一天晚上,盛大舉行「放水燈」的儀式,希望能藉由「水燈」的帶領,讓亡魂們得以循著水燈返回陽間享用普渡祭品。
【祭拜方式】
「三案式」:分為上案(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地官大帝、救苦天尊與眾神佛)、中案(普渡真君)、下案(好兄弟)。一共擺放三張神案,紙錢、祭品各異。此種儀式繁瑣,最為虔誠。 「兩案式」:僅供奉普渡真君(普渡公)神案、"好兄弟"神案。這是折衷的結果。 「一案式」:先祭祀完普渡真君,燒完四色金紙後,再呼請"好兄弟"加以祭拜。改良方式有「一案兩爐式」,壇首擺放普渡真君香爐,壇中擺放「好兄弟」香爐。先向真君頂禮,拜完後再拜"好兄弟"的香爐。
【傳說中七月禁忌】
民間關於七月有各種神秘的傳說,其中包括各種禁忌,小編為大家整理以下禁忌:
忌半夜晾衣服
忌披頭散髮睡覺
忌半夜慶生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忌說鬼字
忌亂踩冥紙
忌亂拍他人肩頭
吃飯時忌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
夜晚忌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
忌撿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
非特定場合忌燒冥紙
忌喊名字
忌遊泳
忌熬夜
忌靠牆
忌輕易的回頭
忌拖鞋頭朝床的方向,忌拖鞋整齊的放床邊
忌晚上拍照
經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念「對不起,打擾了!」並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
忌結婚,忌買車,忌購屋等等。
(圖片純屬娛樂)
(民俗整理,不代表本報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