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慶】中元普渡

2021-02-13 趣趣親子網

萬樹涼生霜氣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

萬點銀花散火城。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中元由來

一、華夏世俗信仰中的「鬼月」

漢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時之氣的風俗,先秦時就有「迎秋於西郊」的記載。東漢經學大師鄭玄釋:「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於西郊之兆也」。所謂白帝即是秋神,主殺伐,為死神。漢族又有四時薦享祖先、秋嘗之祭的風俗,此俗一直傳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時間,迎秋、秋嘗與秋祭之俗逐漸在民間形成了七月為神鬼之月的俗信。

在漢民族傳統的陰陽五行觀念中,春夏秋冬分別是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寒季是陰,暑季是陽。南是陽,北是陰。純陰之鬼與冬、寒、北之陰相對應。五行之水氣開始顯現的時間正是申,即七月。水氣,於七月開始活躍,十一月達極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應地,純陰之鬼正是在七月開始活躍,十一月達極盛,次年三月沉寂。反應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節的出現:七月鬼節,十一月寒衣節,次年三月清明節。故俗語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二、道教中元節

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我們熟悉的元宵節即上元節,或稱上元燈節。三元節時,三官下界巡遊,履行職務。它們法力無邊,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記》雲,「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三、佛教盂蘭盆節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佛典《佛說盂蘭盆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

佛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說:「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時,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之後,在漢語系佛教地區,根據《佛說盂蘭盆經》而於每年七月十五日便舉行超度歷代宗親佛教儀式,稱為盂蘭盆法會、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等。由此可見,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並提倡孝道。

 

中元民俗 

七月十五日這天,民間家家祭祀祖先。在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稱瓜節。

在民間的中元節俗中,放燈是最盛大的活動。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傳統七月十五民間放燈一般都在臨近江河上,稱為「放河燈」。河燈一般是以彩紙糊成荷花型貼於小木板上,在底座上插紅蠟燭或放小燈盞,夜晚放在江河池塘之中,任其漂泛,因此又叫「放荷花燈」。

民間以七月夜裡在路邊點火、河中放燈,並提供鞋子等辦法,是普渡鬼魂,為其引路,滿足鬼魂出門活動的需要,還可為冤死鬼引路,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直至地府。但鬼又怕光,所以點火放燈不能太亮,星星之火最為適宜。

  

此日還有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盂蘭盆節在日本的流傳

盂蘭盆法會在中國還在舉辦,但民間的盂蘭盆活動已蕩然無存,中國人已經不知盂蘭盆為何物。現在談及盂蘭盆節,國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的節日。實際上這是很大的誤解。盂蘭盆節是華夏的節日,日本盂蘭盆節只不過是孑遺而已。

盂蘭盆節現在已成為日本僅次於元旦的盛大節日。在日本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

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節日期見家家都設魂龕、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現在一般在陽曆的8月13日前後迎接祖先的靈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靈魂送回陰間。京都的「大文字燒」就是這個活動的頂峰。另一種歡送的形式是盂蘭盆舞,夏夜,在太鼓聲中,男女老少穿著浴衣起舞,現在已成為日本著名的觀光活動。

近代中元節概況

20世紀40年代以前,傳統的中元節都是商辦官助,又是儒、釋、道三教的共同節日,遠比清明節熱鬧和隆重。人們傳承著七月十五以家為單位的古老的祭祖習俗,直至民國時期仍然是城鄉中元節俗的首要內容。在封建社會,地方官府常命令寺廟和尚或道觀道士,於中元節設孤魂道場祭奠陣亡軍士。1945年抗戰勝利後,各寺廟還增加祈請佛力普渡「抗戰陣亡將士」英靈。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20世紀50年代初,中元節依然熱鬧。可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中元節被認為是宣揚封建迷信而逐漸邊緣化,大部分的商人也被改造,無力承辦,又無官助,冷冷清清。60年代中期,北海公園還辦了最後一次中元節,瓊海中到處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燈,非常壯觀。


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從慈悲的角度來看,中元節逐漸跳脫了鬼俗迷信,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很有人情味,在當前崇尚「和諧社會」的今天,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

本文轉載編輯自網絡。

回復「過往行程」或「夏令營」

回復「國慶南方長線」或「國慶北方長線」

查詢出行信息

趣趣自然營 人文慢旅行

http://www.ququclub.com

021-61243077/61243078

相關焦點

  • 中元節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賽神豬是新竹義民廟中元普渡活動一大特色燒紙中元節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
  • [ 目蓮尊者慈語 ] 中元普渡勿殺生
    [ 目蓮尊者慈語 ] 中元普渡勿殺生一、普渡的由來那是因為,當年我母親毀壞佛法,『毀道謗德』罪過無邊,所以她入無間地獄。我當時是佛弟子,我神通廣大,我以我的神通力,進入地獄看到我的母親,在那裡受苦;所以我用我的託缽,化飯給母親吃,卻變成一團火。我又化水讓我的母親喝,又變成血水,我母親無福消受。
  • 臺灣民俗系列 一 【中元普渡】
    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中元節的藝文活動最主要的有—普渡拜拜—七月十五日下午,大家便開始準備黃昏的大拜拜。
  • 漸漸遠離中原的中元普渡,有什麼由來和禁忌?
    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辦中元普渡,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而結合目連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揚。因此,中元節是可說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中元節活動雖然已經遠離中原,中國大陸許多民眾不過此節,但在閩臺等地,依然有許多關於中元節的儀式和禁忌。
  • 「美國在臺協會」辦中元普渡,網友:用冥紙換臺灣白花花的鈔票?
    今天是中元節,和福建一樣,臺灣從一般民眾到商家餐廳都會精心準備普渡。近來,因為所謂「美臺關係」升溫,「美國在臺協會」(AIT)也入境隨俗,在內湖辦公室舉辦中元普渡。AIT處長酈英傑率領職員拿香拜拜,還擺出一桌豐盛好料祭拜「好兄弟」。
  • 臺灣民間重要習俗"中元普渡" , 竟可祈求改運?
    中元普渡是臺灣民間重要習俗之一;易經財經專家陶文解析,(31日)以及下周三(9月2日),皆是中元普渡的好日子,由於要避開中午陽氣最旺的時刻,下午1點以後為普渡最恰當的時刻;而最熱門普渡時間是中元節(9月2日),因為當天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準備豐盛的供品讓好兄弟飽餐一頓就對了,在家門口或社區拜拜應由內朝外拜
  • 歲時記.
    歲時記一千五百年前的飲屠蘇,臨水宴,供諸佛,祭灶神……-點點滴滴,如同翻起舊時片段。清冽往事如墨暈開,清晰可見,舊時梁簷的燈火,聽聞街衢的流水。似相識又陌生。-仲春之時,暮春之交,萬物皆潔齊,吐故納新。風送紙鳶柳如煙,梁上新燕啄新泥。舊有鬥雞蹴鞠,射柳蠶花會。農家事忙,更向西園勤。
  • 【人間系列】盂蘭盆節與中元普渡
    此習流傳至今,「中元普渡」已是民間七月的主要祭典。中國人「崇鬼」、「畏鬼」又「諂鬼」,不敢直呼鬼名,故以「好兄弟」稱之,而且認為農曆七月一日是地獄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屆時餓鬼們會從地獄釋放到人間來,直到七月底才又回到地獄,因此又稱七月為「鬼月」。
  • 【漳浦習俗】明日就要七月十五中元普渡!阿嬤有沒有告訴你該注意什麼?
    漳浦吃貨都在點擊這裡 在漳浦,農曆七月十五是一個備受關注和重視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回家鄉祭拜祖先、在門口祭拜地藏王、有的甚至是整個村在路邊擺祭祀品祭拜,並且互請好友吃飯,很是熱鬧,借「節」會友,俗稱「中元普渡
  • 【藍氏文化】基隆中元祭由來
    中元祭典自農曆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歷 經十二日主普壇開燈放彩,十三日迎鬥燈遶境祈福,十四日放水燈遊行,海濱放 水燈頭以及十五日公私普渡.跳鍾馗,八月一日的關龕門,活動時間長達一個月。  民俗祭典,具有對社區居民之潤滑調和功能,激發社區總體營造意識的作用。
  • 淨耀法師布施無私之愛 中元普渡領少年敬誦地藏菩薩本願經
    淨耀法師布施無私之愛 中元普渡領少年敬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佛教在線臺灣訊  臺北少年觀護所2016年8月17日舉辦中元普渡法會
  • 三曹普渡的意義
    一 三曹普渡的意義:以天道救渡三曹眾生的靈性超脫生死。     1 上渡天曹眾生(氣天大仙)     2 中渡人曹眾生(人間善男信女)     3 下渡地曹眾生(地府幽冥鬼魂)   二 三曹普渡,亙古未有:從得道四難說起     ◎仙佛云:道脈綿綿貫古今,一隱一顯理數分;若非三期天慈憫,庶民焉得聞妙音。   三 三曹普渡的由來:當初只渡生不渡死,也就是以往只中渡人曹眾生。
  • 中元普渡這些習俗和禁忌一定要知道
    中元普渡有什麼禁忌?中元節習俗放河燈中元節放河燈是傳統習俗。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燈上寫著死難者的名字中元夜將河燈點上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表達思念之情,同時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
  • 【普渡】是洪瀨孩子記憶深處吃喝最開心的日子
    「普渡」原是佛教的術語,意為廣施法力,使眾生遍得解脫。早在漢代之前,中國就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個節日,中元在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西漢末東漢初,佛教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迅速發展,佛教中的「目連救母」的故事傳播開來。由於目連救母的傳說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精神和祖先崇拜不謀而合,故很快被人們所接受。
  • 德州17歲少女刷新世界紀錄 腿長135釐米 9歲時已身高1米7
    德州17歲少女刷新世界紀錄 腿長135釐米 9歲時已身高1米7美國德州17歲少女卡琳
  • 七月逛臺灣——基隆中元祭
  • 【漳浦習俗】今天中元普渡節,你過了嗎?
    在漳浦,
  • 中元節【普渡禁忌】
    可以看見各個廟宇都在舉辦普渡,現在艾菲爾老師就告訴你,關於中元普渡的一些禁忌,記得提醒朋友,讓大家避免觸犯喔。在老師官方微信a529597輸入關鍵字【眼皮跳】,看哪隻眼睛的眼皮跳,用來辦視你的運勢。【中元節由來】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