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戶到脫貧先鋒 任志平的致富故事

2020-12-22 新華網山西頻道

  原標題:【感恩新時代 奮進你我他】從貧困戶到脫貧先鋒

  講述人:任志平

  記錄人:李全宏 馮凱治

  脫貧檔案:任志平,43歲,石樓縣泊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缺技術致貧。2018年,在各項政策幫扶下,通過養羊不但成功脫貧摘帽,還被評選為石樓縣自主脫貧先鋒。

  窮則思變。幾年前,我家境貧寒,一家4口人靠著幾畝地生活,那種靠天吃飯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2014年4月,我無奈地向村委會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經評議,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戴上貧困戶的「帽子」,覺得一點兒也不「光榮」,心裡很不是滋味。我暗暗地告訴自己,不能靠吃政府補貼過日子,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2014年秋天,我在回家途中看到同村的寧瑞軍正在給羊餵草,幾番溝通後,漸漸萌生了靠養羊脫貧致富的想法。「一沒技術二沒錢,能行嗎?」回到家中,和妻子聊了聊我的想法後,妻子的質疑當頭給我潑了一盆涼水。

  看著辛苦一年勞作收穫的土豆、玉米賣不了多少錢,總是心有不甘,單憑種地脫貧不現實。我開始盤算著養羊的成本和收益,下定決心去創業,要讓自己的「養羊夢」變成現實。

  從那天起,我隔三岔五就往寧瑞軍家跑,向他「學習取經」,慢慢地掌握了選種、養殖、銷售等知識。學成後,我湊錢向寧瑞軍購買了十幾隻羊,並在其指導下,將這些羊養得膘肥體壯,隨後用第一筆收入又購買了十來只羊。

  看似一切很順利,然而,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道路。隨著封山禁牧政策的實施,我的養殖之路遇到了麻煩。羊的料草問題和生存空間成為了頭等大事,按照國家政策只能進行圈養,我再一次奔波在了尋求解決方法的道路上。通過外出考察學習,最後決定新建羊舍,購買飼料加工設備,通過成立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改變傳統散養方法。

  考慮到資金問題,我找到了團中央駐泊河村第一書記連李生,連書記了解情況之後,為我幾次奔走解決資金問題。後來,羅村鎮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我帶來了5萬元授信貸款,這筆貸款解決了燃眉之急。我用這筆貸款成立了偉勝養羊專業合作社,並吸收了10戶貧困戶入股,帶動貧困戶增收2000元。到2019年底,我不僅還清了貸款,如今合作社資產擴大到11萬元,年利潤達到了6萬元。

  現在我共有羊舍2處,養殖絨山羊60隻,湖羊30隻,年收入3萬餘元。在我資金緊缺的時候,是國家的好政策,黨和政府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很快摘掉了窮帽子。如今,我們一家脫了貧,更要想辦法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鼓勵更多的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增加收入,乘著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的東風,帶領鄉親們朝著幸福的未來邁進。

  記者感言:任志平作為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拒絕「等靠要」的懶惰思想,經過幾年的努力,收入遠遠超出建檔立卡貧困戶標準,光榮脫貧。任志平努力靠自己雙手實現脫貧,艱苦創業成為泊河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帶領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相關焦點

  • 任志平:精準貧困戶變身致富「領頭羊」
    任志平是羅村鎮泊河村人,前幾年,家境貧寒的他,全家4口人僅靠著幾畝地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戶。戴上貧困戶的「帽子」,任志平並不覺得「光榮」,2014年秋天,在一次回家途中看到同村的寧瑞軍正在給羊餵草,打聽了一下行情後,萌生了靠養羊脫貧致富的想法。
  • 任志平:養羊致富不再是夢
    任志平正在給羊餵水。臧媛慧 攝 我是石樓縣羅村鎮泊河村的任志平,通過自強不息、艱苦創業,過上了如今的小康生活,成了村裡脫貧致富的典型。
  • 貧困戶養羊變身「領頭羊」——石樓縣羅村鎮泊河村任志平脫貧記
    羅村鎮泊河村的任志平自強不息、艱苦創業,並帶領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的故事被傳為佳話。窮則思變。前幾年,我家境貧寒,一家4口人靠著幾畝地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2014年4月,我無奈地向村委會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經評議,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 任志平:精準扶貧戶變身致富「領頭羊」
    我叫任志平,來自羅村鎮泊河村的一位村民,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脫貧故事。在前幾年,家中由於老人上了年紀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全家僅靠我種的幾畝地和打點零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的挺艱苦的。在2014年經村委評議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說實話當時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更不會覺得光榮。因為年紀輕輕的,總不能靠政府扶貧過日子吧,所以我心裡就想,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摘掉這頂貧困戶的帽子。但怎麼摘呢?當時心裡也沒底,後來在和幾個朋友閒談的時候,就聽他們說到養羊能賺錢,我心裡也就萌生了養羊的念頭。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7月7日,遼寧省清原縣人武部政委侯慶明接到了該縣敖家堡鎮于家堡村貧困戶劉桂英的電話,劉桂英激動地告訴他,自從跟民兵連長胡景髮結成幫扶對子,日子一天一個樣,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產業致富帶頭人|麻江縣壩芒鄉壩河村...
    我曾經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我不等不靠,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積極發展蔬菜種植。在幫扶幹部和村幹部的幫助下,現已從一名貧困戶變為年收入達10萬元的致富帶頭人。2014年,因我家的兩個孩子上學,我和丈夫沒有穩定的收入,因此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期間,我家享受了很多優惠政策,孩子上學也有了保障。雖然如此,但我心裡仍然有股勁兒,想憑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擺脫貧困。
  • 辣椒棚裡開啟致富路 ——高安市上湖鄉貧困戶王愛擁的脫貧故事
    「脫貧不等不靠,致富敢闖敢冒」「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走進高安市上湖鄉赤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條通俗易懂的勵志宣傳標語和一幅幅生動形象的脫貧攻堅漫畫。
  • 【脫貧故事】致富能手羅讓的脫貧之路
    從貧困戶到致富能手,從思想落後到積極入黨,從只會放牛挖藥到種植駕駛樣樣精通,這是阿壩縣茸安鄉職尕村貧困戶羅讓的故事,也是這個位於深山峽谷中的貧困村諸多貧困戶的一個縮影。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脫貧大決戰》第五季故事:從貧困戶到村支書,「獨臂大俠」用自強...
    (原標題:《脫貧大決戰》第五季故事:從貧困戶到村支書,「獨臂大俠」用自強創造奇蹟) 南陽市桐柏縣埠江鎮付樓村黨支部書記李健,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而他卻用了八年的時間
  • 脫貧攻堅路上小故事:先鋒凝聚榜樣力量
    信陽光山油茶園 李超慶 攝 中新網鄭州11月8日電 題:脫貧攻堅路上小故事:先鋒凝聚榜樣力量 作者:闞力李沛 秦峰 脫貧攻堅進入全面決戰階段,河南典型的貧困縣和貧困地區基本上實現脫貧摘帽。
  • 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決戰決勝走基層 總攻之勢大採訪】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 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近年來,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 雪合熱提·圖爾蓀: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雁」
    剛入村就看到一位「老把式」一手輕巧地拿起一塊磚頭,另一隻手拿過鏟刀,均勻地抹上一層水泥漿,絲毫不差地放上,再拿一塊磚,比劃下位置,然後重複一遍抹泥漿砌磚的動作……「每一塊磚都要精準整齊,否則差一丁點兒就會影響到整個房子的質量。」這位一邊做示範,一邊給村裡的年輕人講解的就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雪合熱提·圖爾蓀。
  • 職工故事丨「白髮妹」向成桂,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在精準脫貧這場戰役中,作為標兵的我,要用感恩之心,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當一名『尖兵』。」這是向成桂立下的「軍令狀」。      2014年以來,向成桂和她的團隊開展專業培訓2438人次,推薦安排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3438人次;培養家政月嫂從業人員3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0餘人。部分貧困戶經培訓就業後,收入穩定增加,生活明顯改善,不僅脫了貧,而且致了富。
  • 【我的脫貧故事】李興忠:黨的政策好 致富路上跑
    【我的脫貧故事】李興忠:黨的政策好 致富路上跑 2020-12-24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致富 爭當脫貧先鋒丨黎平縣水口鎮河口村村民...
    多年以來,通過黨委政府的各項幫扶措施,我家於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退出,撕下了貧困的標籤。近幾年,我們夫妻兩人憑著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在種地之餘又通過編制農村手工製品、釀製米酒等來增加家庭收入。我和妻子從小因家境貧寒,從未進入過學堂讀書,但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視,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刻苦學習、艱苦奮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先進個人」|務川自治縣浞水鎮長江...
    以前我家是真真實實的貧困戶,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助過我的幹部,是他們幫助下為我謀劃發展養豬產業幫助我脫貧致富,讓我榮獲遵義市「市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事情還得從頭說起。我在家以農耕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簡單而拮据。因為貧困,大兒子娶的媳婦,丟下三歲多的孩子離家出走,一去便是十餘載未歸,二兒子一直找不到對象。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 | 水泉鎮龍泉村:脫貧走上幸福路 致富感恩共產黨
    水泉鎮龍泉村委會曾是個沒有集體經濟的"貧困戶",現在,村委會與村裡28家貧困戶一起,全部脫貧了!「龍泉村委會沒有集體經濟」。截至2020年4月,賣羊產生效益達10萬元,同時基礎母羊也增加到了353隻。有了集體經濟,村委會脫了貧,一應開銷都能解決,腰杆挺直了。孟令懷正在自家園子裡幹活隨著「明白卡」精準入戶,扶貧專項資金精準投入,龍泉村貧困戶的精神面貌徹底改變。「國家對咱好,咱也要加油幹」。孟令懷老兩口身體殘疾,孟大爺雙側股骨頭壞死,拄拐。
  • 從貧困戶到致富大戶的華麗變身
    他們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由貧困戶蛻變成致富戶、致富帶頭人,與全村農牧民一起幸福奔小康。  艾山·買買提阿孜木家曾是貧困戶,家中有五口人,夫妻兩人和三個孩子。夫妻兩人雖有勞動力,卻苦於無技術,種地收入平平,發展的養殖業收益低下。2014年,艾山·買買提阿孜木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先鋒引領瑤鄉聚合力 脫貧攻堅古寨換新顏
    近年來,覃慶華和鄉黨委、政府一班子同事為使瑤鄉舊貌換新顏,採取多種舉措,將黨員先鋒模範的執行力、民族團結的凝聚力、第一書記的創造力、致富帶頭人的帶貧力等四力合一,團結一致,引領瑤鄉衝破大石山的禁錮,為古寨脫貧攻堅闖出了一條民族團結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