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之二

2020-12-26 流浪的鏡頭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1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2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3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4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5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6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7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8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69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0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1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2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3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4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5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6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7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8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79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0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1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2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3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4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5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6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7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8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89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0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1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2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3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4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5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6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7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8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99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0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1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2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3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4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5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6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7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8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09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0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1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2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3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4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5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6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7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8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19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20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相關焦點

  •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之三
    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21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22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23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24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風光125 劉玉超 攝 2019年03月18日
  • 毀於一場車禍的「國立武漢大學」
    被撞的國立武漢大學牌坊 大多數人所熟知的那座高大的「國立武漢大學」石牌坊,坐落在武大校園八一路與珞珈山路之交,但其實它並非武大最早的校門本尊,而且所在位置也歷經變遷。
  • 曹立庵先生題寫《國立武漢大學》牌坊匾額
    在紀念武漢大學建校七十周年書畫雅集的活動中,校方提出老牌坊匾額已損壞,想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國立武漢大學》牌坊匾額,並請在座的書畫名家來寫。當總務處的同志找到江雪川時,江雪川毫不猶豫地專程去請曹立庵先生書寫《國立武漢大學》這六個大字。因為江雪川深知曹立庵先生在書法上有極高的造詣和成就,應該由曹立庵先生來書寫。
  • 曾經的頂尖大學之國立第五中山大學
    如果說河南大學,你肯定不會認為這是一所名校,但是如果說國立第五中山大學,你一定會感受到其底蘊非凡!中國當年有六所國立中山大學,其中國立第一中山大學,也就是現如今廣東省的中山大學,實力雄厚,經常位居全國十大名校之列。
  • 【大學校園】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校園亦多次成為民主運動、學生運動的策源地。許多臺大的畢業生擔任了各大行業的領軍人物,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沃爾夫化學獎得主翁啟惠、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楊祥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首位亞裔校長田長霖、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詩人余光中、作家李敖等。
  • 細逛諾丁漢大學,細品諾丁漢大學的美麗校園風光
    在這之前,思思帶著小夥伴們去過諾丁漢大學觀看過那裡的校園風光、感受過那裡的學術氣息。但因為它的美,思思至今難以忘記,想要再次帶著小夥伴們去細細地逛一次諾丁漢大學這座美麗的校園、細細地品味這座美麗的校園的風光。相信,它還有很多很多思思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到的閃光點。不知道小夥伴們願不願意陪著思思再次去到諾丁漢大學這個地方,去發現更多還沒有發現的魅力之處呢?
  • 大中至正—國立中正大學軼事
    「國立中正大學」抗日戰爭時期創建於泰和縣杏嶺村:不知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前世的宿緣?     1934年夏天,時任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與時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熊式輝遊覽廬山,看著眼前一片蒼天寂地,蔣介石脫口而出:「此處最宜講學,是辦大學的好處所。」熊式輝當即建議,民國開創以來,江西雖地處文化發達之區,但一直沒有一所本省辦的大學,這所大學由江西來辦,就定名為「中正大學」。
  • 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俄羅斯的矽谷
    新西伯利亞是西伯利亞重要的工業區之一,工廠眾多,並擁有一些俄羅斯最好的大學、博物館和劇場,極具觀賞價值。 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簡稱新西伯利亞大學,位於俄羅斯聯邦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亞,是教學與科學相結合思想之體現的典型大學。
  • 「建築界」樓頂上的園林風光:泰國國立法政大學Rangsit校區綠色屋頂
    我們來看看泰國國立法政大學Rangsit校區綠色屋頂。  項目位於曼谷市中心以北的泰國國立法政大學Rangsit 校區屋頂。農場每年估計可以提供校園餐廳約20噸的稻米與蔬菜。此外,於餐廳內產生的廚餘,可以被製成堆肥再回到農場;而蓄水池中搜集的雨水也可以用來灌溉,完美地創造一個在地的循環系統。
  • 馬來西亞留學,帶你走進不一樣的馬來西亞國立大學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名列141名,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排名中,只有7所中國內地大學排在馬來西亞國立大學之前。 2021年同期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大學排名對比): 清華大學,15;北京大學,23 復旦大學,34;上海交通大學,47 浙江大學,53;南京大學,124 武漢大學,246;同濟大學,256
  • 「學校介紹」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 俄羅斯的「矽谷」
    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簡稱,位於俄羅斯聯邦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亞,是教學與科學相結合思想之體現的典型大學。在國際排名上,對比中國大學在其中的名次,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與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哈工大等國內一流名校排名相當。國際影響力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被譽為「俄羅斯矽谷」,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和世界影響力。
  •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位於玄武區四牌樓2號。其前身三江師範學堂,是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時於1902年創立的。不久,一分為二,分別改名為兩江師範學堂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1年,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簡稱南高)基礎上建立起東南大學,它是南京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1927年,改名為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更名為江蘇大學;同年5月,又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
  • 國立中正大學究竟是不是民國十大名校?
    小蔣自1939年開始主政贛南,在此地實行新政,大撈政治資本,其中國立中正大學的建立,也作為其興辦教育的成果之一。有人說,國立中正大學的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就是在拍蔣總裁的馬屁。其實,國立中正大學的奠基石上已經寫得明明白白「本大學敬奉我民族領袖之名而名之,即蔣中正」。如此直白的馬屁,看的筆者一陣反胃。
  • 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誰才是國立中央大學繼承者
    並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有這樣的待遇,1934年,國立武漢大學想要建工學院大樓,預算為40萬元,國民政府卻只撥了20萬元。學校又動用了庚子賠款的12萬元,最後8萬元由平漢鐵路管理局連續10個月補貼8000元才湊成。評價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除了跟國內同類高校相比,還需要來自國際社會的認可。
  • 被埋沒的國立大學——茨城大學
    不過每當說起茨城的大學,大家可能只會想到筑波大學,但是茨城可不止筑波大學這一所國立大學,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這所位於茨城縣但卻被筑波大學光芒掩蓋了的國立大學——茨城大學。茨城大學是一所位於茨城縣水戶市、茨城縣日立市、茨城縣稻敷郡阿見町的國立大學,1949年由水戶高等學校、茨城師範學校、茨城青年師範學校、多賀工業專門學校合併而成立。茨城大學以面向新時代為前提,展開教育和研究,為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學習機會,並在各領域發表領先世界的研究成果,推動著社會的學術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 民國南京-國立中央大學
    上任時,顧毓琇向報界發表談話說:「學校行政方面,應以教授為第一,尊重教授的地位及其學術上的成就」,「避免學校機關變成行政機關」。1946年11月,國立中央大學遷回南京。此時的中央大學,擁有7個學院、37個系、6個專修科、26個研究所,是當時國內大學系科設置之最。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央大學已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
  • 民國時期的國立大學排名,國立中央大學才是當時的巨無霸!
    小編最近得到了一份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的一份各公立大學第一志願報考人數名單,這份名單很清晰的表明了當時各所大學的實力和排名情況。其中,裡面很多大學如今依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高校。小編將這些歷史數據分享給大家,同時和大家一起追憶一下那些高校的輝煌:1940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等高校組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具有很高的聲望。
  • 國立臺灣大學
    ,是日本九所帝國大學之一。臺灣光復後,臺北帝大於1945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國民黨當局遷臺後,取代了當時尚未在臺復校的中央大學,成為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資注最多社會資源的大學;
  • 親愛的武漢,除了華南海鮮市場,還有國立武大圖書館和待放的櫻花
    比如,可敬的武漢大學國立圖書館。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百年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走在校園的小道,抬頭,陽光,在樹的縫隙間,躲貓貓·····下水道的鐵蓋上,寫著武漢大學的字樣
  • 武漢大學十年內,能超過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或上海交通大學嗎
    都知道一所大學之所以能進入中國教育的一流水平,不僅僅是他的教育能力,還牽涉到地域的強項和國家的政策支援等各種各樣的關係,只有天時地的利人和,一個大學真的能成長起來。武漢大學位於武漢,從2010年起就飛速崛起的城市與武漢大學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給武漢大學十年的發展期,有可能超過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一系列國家一流大學嗎?其實這個答案我也不太清楚,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似乎誰都無法想像十年來武漢經濟的成長率會進入全國前三,此外,武漢是未來為數不多的城市,是一個可以與北京上海並駕齊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