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強 李雪 於文】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3月26日籤署所謂「2019臺北法案」(全稱「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以下簡稱「臺北法案」),該法案正式生效。「臺北法案」聲稱要求美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助臺灣鞏固所謂「邦交」,支持臺灣以會員或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並尋求機會增強與臺灣的經貿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7日表示,該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核心利益的決心和意志堅如磐石。我們強烈敦促美方糾正錯誤,不得實施該法,不得阻撓各國同中國發展關係。否則,必將遭到中方堅決反擊。
「臺北法案」此前在美國國會兩院獲得通過。27日一早,在得知川普籤署該法案後,臺「總統府」「外交部」連忙表示「感謝」。據「美國之音」27日報導,「臺北法案」要求在其生效後1年內及公布後前5年,美國國務院須向國會報告美國政府在強化臺灣與印太區域夥伴的「外交」關係上採取了哪些步驟,對於那些「損害」臺灣安全與繁榮的國家,美國將改變與其交往的方式。此外,法案還敦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國會協商,尋求機會進一步增強美臺雙邊經貿關係。在國際參與部分,美國將在適當的情況下,支持臺灣成為所有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會員,並在其他適當組織內取得觀察員的身份。報導稱,這是繼「與臺灣交往法案」2018年3月生效後,另一個以臺灣為名的法案正式成為美國的國內法。另一項以臺灣為名的「臺灣保證法」已在眾議院通過,正在等候參議院的立法程序。「與臺灣交往法案」宣稱「鼓勵美國與臺灣各層級官員之間的互訪」,「臺灣保證法」稱臺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夥伴,美對臺軍售應常態化。
耿爽27日表示,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自己早在41年前就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交,上述法案卻要求阻撓其他主權國家同中國發展正常國家關係,這是赤裸裸的霸權主義邏輯。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27日發表聲明表示,美方有關法案違背了中美建交以來美歷屆政府長期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和兩國元首的重要共識,將嚴重幹擾中美關係大局和兩國在重要領域合作,最終只會損害美自身利益。
蔡英文上臺後,臺灣已先後丟掉了7個「邦交國」。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放言,「臺北法案」對臺灣加入世衛組織有「正面幫助」。中時電子報27日引述淡江大學副教授李大中的分析說,川普籤署「臺北法案」並不意外,但和先前通過的「與臺灣交往法案」一樣,「臺北法案」的具體實踐程度仍要看美國行政部門的決心。今年5月的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臺灣有無可能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就是一個重要試煉,雖然前幾天蔡英文政府已先打預防針,指出「極為困難」。
相比於民進黨當局的「歡欣鼓舞」,島內網民諷刺道:美國籤一堆垃圾「法案」,還不就是要臺灣趕快掏錢買破爛飛機。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在27日的「立法會」上,國民黨「立委」林德福提出,「臺北法案」的籤署是否會影響到未來美豬、美牛進入臺灣市場的談判,甚或是影響到兩岸關係。他提醒,勿讓臺灣成為中國大陸和美國「角力下的夾心餅乾」。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該法案沒有太大的約束力,美國參眾兩院和白宮都希望打臺灣牌,關鍵是看它怎麼落實。畢竟法案的主要裁量權在行政部門。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美國的行政部門通常比較審慎、克制,國會往前衝得狠了,他們就會及時踩剎車。但現在這樣的情況弱了很多。最明顯的例子是,如今像蓬佩奧這樣的人主導美國國務院,下一步美國行政部門不僅不會制衡,反而有可能加碼往前衝。一旦行政部門採取行動,落實到政策上,就與現在空泛的國會立法不一樣了,極有可能會對中美關係造成實質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