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中國電影行業還處在孕育階段時,一位功夫巨星正在國際舞臺上悄然升起,這便是「截拳道」的創始人李小龍先生,他不僅是第一位踏足好萊塢的中國影星,更為功夫片開創了先河,甚至一度被評判為上世紀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正因為他的努力,使得國際上對中國人的傳統印象大為改觀,而「功夫」一詞,也成為了中國的標籤。
李小龍出生於美國,後隨父親輾轉回到香港念書,年少時的他爭強好勝,喜歡打抱不平,時常有家長找上門來討說法,父親為此感到非常頭疼。
1954年,機緣巧合之下,李小龍拜入一代詠春宗師葉問門下,正式學習傳統功夫,也正是憑藉這一契機,為他走向國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看過李小龍主演電影的觀眾應該印象頗深,他的個頭不高,但肌肉異常結實,據說,李小龍的體脂含量只有3%,甚至在多年不間斷的訓練中,背部竟然練出了「蝴蝶肌」。
李小龍的死因至今都是一個謎,但在眾多猜測中,很多人都相信他是因訓練強度過大,導致身體機能紊亂,從而英年早逝,這並非空虛來風,據知情人透露,李小龍早年間為了塑造身材,曾頻繁使用電擊訓練法,這種方式雖然簡單有效,但也無疑會讓身體吃不消。
在健身愛好者們看來,在當時那個健身器材匱乏的時代,想要練成李小龍這樣的身材實屬不易,尤其是他背後的「蝴蝶肌」,當李小龍肌肉處在高度緊繃,或者腰馬合一快速出拳時,他的背部肌肉如同展開翅膀的蝴蝶,就連美國著名健身教練也曾坦言,三五年的時間也很難練成。
有專家在研究過李小龍訓練方式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他的背部肌肉之所以能呈現出「蝴蝶肌」狀,其實跟電擊訓練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基於「龍旗」,這是他獨創的一種訓練方法,看似是一個單一動作,但難度非常高,需要先平躺在器械上,兩手抓握上方固定把手,然後身體呈一條直線,腰、背、腹肌同時發力,按45度角翹起,長此以往,背部肌肉便會出現三角狀的「蝴蝶肌」形態。
這種方式雖然多年來一直被健身愛好者沿用,但真正能做到或者堅持下來的人少之又少,可見,李小龍的自我要求有多麼高,換做是你,能夠做出標準的「龍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