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軍刀生產流程都是公開的,為什麼仿造者不能成功?

2021-02-07 MES百科
點擊上方 MES百科 關注我們

e-works鼓勵原創,如需投稿請參看首頁「原創投稿」說明。

刀具算不上是什麼高科技產品,為什麼照貓畫虎也達不到效果?

來源:工業智能化

瑞士軍刀一共有100多種組合,幾乎每種都有可假亂真的中國造贗品。於是瑞士的軍刀博物館裡專門設了一個展臺用來展示中國贗品。

在瑞士軍刀展覽館裡展出的假貨,絕大部分為中國製造

維氏集團CEO卡爾-埃爾森納四世(Carl Elsener)面前的桌子上就放著這樣一堆「假瑞士軍刀」。拋去刀具本身的功能性不說,例如開瓶器打不開酒,刀片削不了木頭,他告訴我假瑞士軍刀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把輕鬆打開和關閉。

刀具算不上是什麼高科技產品,為什麼照貓畫虎也達不到效果?卡爾四世是這麼和我解釋的:我們沒什麼秘密,所有生產流程和標準都是公開的。如果說有秘密,那就是要把每一個簡單的部分都精確組裝到一起。一個品牌的價值應該是品質,功能,以及設計和創新,這四個價值中,卡爾四世認為首先就是品質和功能性。做不到這兩點,其他都免談。

卡爾四世的父親,卡爾-埃爾森納三世的一生就是在考慮如何讓瑞士軍刀的工具組裝更加合理。維氏的很多產品都有這位家族第三代接班人的貢獻。

「他在工程部可以工作到很久。有一次父親在公司工作到凌晨3點,研究口袋刀中的彈簧,直到母親打電話時他才意識到已經那麼晚了。」父親的口傳身授對卡爾四世影響很大。現在很多人一談工匠精神就要拽新詞,要麼就是「新工匠」要麼是「顛覆性」。其實現實中沒那麼多奪人眼球,簡單而言,就是日復一日對技術和細節的無限雕琢。

一、把軍刀傳了四代人

山清水秀但曾一貧如洗的依巴赫-施瓦茨

瑞士曾經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依巴赫-施瓦茨(Ibach-Schwyz)更是這個窮國裡的一個窮地兒:這裡山巒疊嶂,加上南北兩大湖泊的阻隔,交通極不便利。

1884年,當卡爾-埃爾森納(Karl Elsener)和母親維多利亞(Victoria Elsener)開出第一個家庭式刀具工坊時,這個山谷附近大都是農民,而且各個都是大家庭。一個兒子接手了家裡的農場,家裡其他的孩子就只能背井離鄉,到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討生計。那個時候,瑞士「僱傭軍」也是就業的解決方案之一,現在我們所知道的瑞士巧克力,軍刀和鐘錶,那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

「曾祖父認為我們應該在當地創造就業。所以當他聽說瑞士政府向社會招標軍隊用刀,就認定這是個好機會,可當時家裡的工坊太小,根本不可能滿足政府對大批量生產軍刀的要求。於是他組建了一個『制刀工坊聯盟』,把其他『省』的小工坊都聯合到一起。1891年,他們第一次聯合起來,向政府提供軍刀。當時德國更加工業化,德國製造的競爭力遠超過了瑞士的小工坊。

「後來,很多人退出,可我的曾祖父(卡爾-埃爾森納)依然堅持,他投入了家裡所有的錢,一度瀕臨破產,好在沒有放棄。他1891年完成第一筆瑞士軍隊的訂單,1897年才造出世界上第一把正宗瑞士軍刀——第一代瑞士摺疊軍刀只有四個功能:刀片,打孔器,開罐器,螺絲刀。」

講故事的人是58歲的卡爾-埃爾森納四世(Carl Elsener),他是埃爾森納家族的第四代傳人,現任瑞士維氏集團(Victorinox)的CEO,也是公司唯一的發言人。他在自家的工廠裡從做學徒開始,在打磨,裝刀,以及機械部,市場部都有過學徒經歷。

58歲的卡爾-埃爾森納四世是埃爾森納家族的第四代傳人,現任瑞士維氏集團的CEO

如果公司有訪客,給訪客們做PPT介紹的同樣會是卡爾四世本人。這一點就像他的父親,只是當年的卡爾-埃爾森納三世還會穿著一身藍色連體工裝帶著來訪的客人參觀工廠,給大家講解生產流程,很多訪客都是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白髮蒼蒼的「老導遊」就是公司的CEO,創始人的嫡孫。這種「事必躬親」幾乎成了一種家族傳統。這個家族相信家族給品牌帶來的神奇魔力,並希望用家族對品牌的忠誠和熱愛去感染身邊的人。

9月的一天,我和卡爾四世面對面坐在維氏集團的總部辦公室談「工匠精神」。卡爾-埃爾森納四世出場時永遠從頭到腳都穿著「維氏」,褲子口袋裡也總裝者一把已經磨舊了的紅色經典款瑞士軍刀。他的臉上永遠都掛著淡淡的微笑,不會拒絕回答任何問題,他說英文時語速會刻意放慢,以清晰咬準每一個發音,讓和他對話的人可以聽得清楚。

那天是當地少有的豔陽天,透著秋老虎的炎熱。打開窗,就看得到維氏工廠背後蔥綠的崇山峻岭,以及山上一綹綹陳年的積雪。卡爾-埃爾森納四世指著窗外這片山谷對我說,這裡就是「瑞士軍刀山谷」(Swiss Knife Valley)了。隨著埃爾森納家族一百多年的經營,瑞士軍刀成了國際品牌,「瑞士軍刀山谷」比依巴赫-施瓦茨名氣大得多。

二、細節決定成敗

維氏集團刀片的生產基本是機械化

一把瑞士軍刀的長度必須是91毫米,這是經驗所致,所謂「口袋工具」的最佳長度。現在,一款91毫米長,8層的經典款瑞士軍刀可收納22個工具,由64個部分裝配而成,一共需要450道生產工序。

如卡爾四世所說,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秘密。每道工序和原材料的標準很明確,都是經過一百多年來逐漸摸索出來的。首先,每卷不鏽鋼片從頭到尾都要接受測試,原材料從內到外要非常均勻,然後鋼鐵含量要符合標準,如果標準出現偏差,直接影響鋼鐵的堅韌度,最終影響的是刀片質量。

修理部依然有熟練的老師傅令破損的軍刀修繕如新

摺疊軍刀主刀片的生產步驟有7步,每一步完成都會有質量檢測,最終刀片的不鏽鋼片硬度必須達到56RC(硬度單位),不鏽鋼中鉻,碳,鉬,釩的含量百分比都有明確標準。其他剪刀,鋸子,螺絲刀和開瓶器以及彈簧的硬度又各有不同。上述任何一個指標達不到,就無法保證工具的功能性。之後,口袋摺疊軍刀的刀片的厚度標準不容0.2毫米的誤差,否則刀片沒法被裝到把手裡。

最大的挑戰是要如何將22個工具裝配成一把口袋摺疊軍刀,這其中的關鍵是8個彈簧和24個承壓點,裝配精準,一把8層厚瑞士軍刀的彈簧可承受300公斤壓力。8個品質過硬的小彈簧是摺疊軍刀的每一個部件能輕鬆打開和閉合的關鍵。

「正宗的瑞士軍刀應該可以輕鬆打開並完美合上,並伴隨一聲清脆的『Bang』」。卡爾四世用口袋裡那把舊舊的瑞士軍刀展示給我看。卡爾四世有10個兄弟姐妹,他本人出生在維氏大樓裡,四五歲候就收到了第一把瑞士軍刀作為禮物。父親卡爾三世曾對他說:「我們有很多競爭對手,在西班牙,德國和美國,但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區別就在於『精準性』」。

「1884年公司創建的時候,所有的軍刀都是手工製造,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祖父(卡爾二世)的時候,公司就開始引入自動化儀器生產,挑戰就變成如何使用機器,依然保持精準。維氏成功之後,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會成功,我爸爸總說:我們沒什麼秘密,我們的生產和標準都很簡單,但我們專注於每一個生產細節。」他很喜歡用「細節」這個詞。

裝配環節靠熟練的技工,細節是一把軍刀流暢使用的關鍵

「我爸爸(卡爾三世)相信細節最重要。他要求一把口袋軍刀中的每一個工具都可以長時間工作。為了每一個工具都能有效使用,刀片和開瓶器需要使用不同材質的不鏽鋼進行生產。公司內需要有一個專門的實驗室,為每種材料做實驗。」

「我第一次去美國時,看美國人買機器,然後用機器切割生產刀具,一個機器的使用壽命是5到7年,當機器不再工作時,就重新換一批機器。我們買一個機器,從買下那天開始,就開始研究怎麼讓這個機器更有效率更精準地工作。這樣一來,機器的壽命會更長,試用期間效率也更高。」卡爾四世對新浪財經說。

維氏每個切割刀片的機器都要耗資5萬美元左右,價格昂貴,而且刀具生產,尤其是口袋軍刀的生產工具是一個很窄的生產領域,所以很難在市場上買到現成的生產工具。於是,在維氏的工廠中,25%的機器可以直接在市場上買到;另外25%需要買來再進行改裝;剩下一半的生產機械都在維氏的「廠內廠」進行生產,從噴漆到大小塑料部件都可以自給自足。因此,工廠內有強大的工程師團隊,既負責生產機器或是部件,也要負責所有機器的維修和維護,以保證機器可以達到極高的精確度。

三、故事之外:永遠不要依賴銀行借款


色彩繽紛的塑料軍刀刀殼,以及廚具的刀把都是在維氏瑞士總部自己的『無人工廠』中製造完成

在維氏公司創立的前一個世紀,只有刀具,口袋摺疊軍刀和廚房用刀。35年前,卡爾三世和四世父子倆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能在長期內保持成功?

「因為我們的軍刀不斷被仿製,軍刀這種產品又是被隱藏在口袋或是書包裡的。我們希望讓品牌的可視度更高一些,1989,我們開始製造手錶。手錶是第一種衍生產品,之後才引入了戶外,旅行和服裝系列。這種品牌多元化的好處是提升了維氏品牌的曝光度。

我在與德國以及瑞士的企業接觸中發現,凡是家族企業,很多都不願意向銀行借貸,他們相信慢生長,不急躁。於是我也問了卡爾四世同樣的問題,就是他們有沒有向銀行借過錢。

卡爾四世對這個問題感觸很深。他坦言公司創立之初應該曾有過銀行借款。但到了第三代,也就是他父親的時代,公司從未向銀行借過一分錢,當然他也不依賴銀行。

「我上高中時,父親送了我一本書,其中有兩句話被他專門劃了重點,第一句是『你經營一家公司,永遠不要依賴借款,尤其是銀行借款,因為銀行永遠是晴天送傘,雨天收傘』。父親買下的每一個機器,包括在2005年收購另一家瑞士軍刀生產商Wenger,都是用公司的儲備款買下的,沒有銀行借貸。第二句:『經濟周期和困難時期永遠都會存在。在好的時候你需要有資金儲備,用來應對困難時期』。」卡爾四世說。

每一把瑞士軍刀都要經過最終的人工質量檢測才能出廠

「我們只有賺了錢,才開始建新樓或是購買新機器,不願意對銀行有依賴。現在就是困難時期,我們剛結束了一輪投資:更新廠房,購買新機器。」

從1884年至今,埃爾森納家族傳了四代人,他本人今年58歲,公司現在所有重要決定都由董事會決定,董事會的五名董事就是他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任何決定只要有3票同意,一個決議就會通過。當然,在第三代的時代,卡爾四世的父親一個人就可以拍板。

2000年的時候維氏設立了自己的基金會,這也是為了幫助公司更為可持續的長遠發展,不會在企業傳承時候傷害到家族的利益。基金會的角色就如同一個普通的股東,因為公司利潤會重新投入到公司的發展中去,家族的成員並不享受分紅。對於任何一位家庭成員來說。如果想獲得經濟回報,就必須要努力工作才能得到。

「對於我們的家庭來說,我們要保證下一代依然有維氏的激情。第五代有24個子孫,我很自信肯定會有一位適合做第五代舵手。如果我的兒子卡爾五世可以做公司主席,我會很自豪,但更自豪的是公司選對人,一直成功下去。」卡爾四世說。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MES百科會儘量標註每篇文章的作者,但某些文章因年久或經多次轉載而無從追溯,還望諒解。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瑞士軍刀都公開生產流程了,為什麼還是沒人能仿造出來
    瑞士是一個奇怪的國家,本身國土面積不大,卻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也是世界上最為穩定的經濟體之一。瑞士武裝中立,所以世界上很多國際性的組織也把總部設在瑞士。提起瑞士,大家會想到瑞士銀行、瑞士鐘錶,當然還有本文的主角---瑞士軍刀。
  • 如何做到公開生產流程和標準,卻無懼被模仿?
    絕大部分為中國製造維氏集團CEO卡爾-埃爾森納四世(Carl Elsener)面前的桌子上就放著這樣一堆「假瑞士軍刀」。拋去刀具本身的功能性不說,例如開瓶器打不開酒,刀片削不了木頭,他告訴我假瑞士軍刀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把輕鬆打開和關閉。刀具算不上是什麼高科技產品,為什麼照貓畫虎也達不到效果?
  • 在瑞士軍刀展覽館裡展出的假貨,絕大部分為中國製造
    在瑞士軍刀展覽館裡展出的假貨,絕大部分為中國製造維氏集團CEO卡爾-埃爾森納四世(Carl Elsener)面前的桌子上就放著這樣一堆「假瑞士軍刀」。拋去刀具本身的功能性不說,例如開瓶器打不開酒,刀片削不了木頭,他告訴我假瑞士軍刀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把輕鬆打開和關閉。刀具算不上是什麼高科技產品,為什麼照貓畫虎也達不到效果?
  • 你用瑞士軍刀是真的維氏瑞士軍刀麼
    7年後的1891年,瑞士刀具行業公會創建成立,發起人正是這個卡爾-埃爾森納(Karl Elsener)。誰也沒能想到的是,這個鞋匠的兒子也由此創立了一個風靡世界一百多年的品牌——瑞士軍刀。十九世紀末期,瑞士軍隊使用的軍刀都必須統一從德國Solingen地區大量購買,卡爾·埃爾森納頗具雄心地將目標對準了這一龐大的軍隊採購上。
  • 瑞士軍刀為什麼有個「軍」字? 有什麼意義呢?
    瑞士軍刀為什麼有個「軍」字? 有什麼意義呢?時間:2015-12-25 09:3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瑞士軍刀為什麼有個軍字? 有什麼意義呢? 一說到瑞士,很多人自然會想到瑞士鐘錶,不過也不要忘了還有一樣東西是和瑞士這個國度僅僅聯繫在一起的,這便是瑞士軍刀。
  • 每天生產45000把瑞士軍刀,Victorinox的六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很多人都用過瑞士軍刀(Swiss Army knives),或對它標誌性的十字盾牌(Cross & Shield)logo 印象深刻。這種口袋萬用刀擁有130年歷史,最初由Karl Elsener在1897年為瑞士軍隊發明。
  • 維氏瑞士軍刀
    他們各自生產的瑞士軍刀大同小異,在商標上的區別是維諾斯是盾牌中嵌瑞士十字國徽,而威戈是圓角正方形中嵌十字,另外在其主刀下端都分別刻有各自的名稱Vivtorinosswitzerland及 WengerDelemontSwitzerland,沒這些刻字的絕對不是正宗的瑞士軍刀。談到瑞士軍刀價格,自然是不低的。
  • 瑞士維氏牌軍刀
    當時的瑞士軍刀有木製的手柄(今日多為塑膠和金屬制),並僅有兩種工具,分別是螺絲起子,和開罐器。在1897年時,Karl Elsener發明了新的彈簧,瑞士軍刀才開始能夠裝進比較多的工具。1890年代是瑞士軍方開始使用瑞士自製刀子的年代,過去他們都採用德制的刀子。
  • 每天生產45000把瑞士軍刀,關於 Victorinox 的六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很多人都用過瑞士軍刀(Swiss Army knives),或對它標誌性的十字盾牌(Cross & Shield)logo 印象深刻。
  • 瑞士軍刀是如何製造的?
    瑞士軍刀是世界最知名的工具之一,每年的生產量為一千萬把,但是一個工廠是如何以如此精確的標準每天生產出45000把軍刀呢?瑞士軍刀有著近130年歷史,由Karl Elsner先生於1891年首次交付給瑞士軍方。
  • 好物之走進瑞士丨 瑞士軍刀Victorinox:人在江湖,怎能不擁有一把硬核的瑞士軍刀?
    因此,每一個戶外愛好者包裡都有一把瑞士軍刀。那麼瑞士軍刀究竟有什麼神奇力量能讓探險者脫離困境呢?在自帶「鋼鐵」基因的維氏詞典中,只要不為自己設限,萬物皆可硬核。面對一次次困境,瑞士軍刀都有強大的能力幫助人們渡過難關,給予人們冒險的勇氣。
  • 瑞士軍刀——不僅功能多
    瑞士冠軍瑞士軍刀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功能多,一把常用的瑞士軍刀適合野外考察、旅行探險、旅遊度假、宿營駐紮等多種應用環境,並且方便攜帶,是工具之王。標準瑞士卡瑞士生產這種多功能型便攜道具的廠商有很多,但公認最正宗的瑞士軍刀則來自於「維氏」Victorinox和「威戈」Wenger兩大品牌的產品,他們都是很早便想軍方供應這種道具的廠商,歷史已有100多年。
  • 多功能刀具=瑞士軍刀?NO!不是什麼刀都能叫瑞士軍刀!
    有人說:「是男人就愛瑞士軍刀。」無論是代表著探索精神的愛德蒙·希拉蕊爵士,還是創造出人類頂尖科技的NASA航天員們,在他們的背包中或者說是家中,一定有一把鑲嵌著瑞士紅盾十字的軍刀。1909年是瑞士軍刀極其重要的一年,這一年, Elsener的母親去世了, Elsener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決定在每一把瑞士軍刀上都刻上一個嵌入紅色纖維手柄刀面的十字外加盾牌。這也成了瑞士軍刀獨一無二的標誌。
  • 瑞士軍刀為何這麼紅百年品牌「大揭秘」
    市面上的軍刀很多,但你知道哪一種才能稱為「瑞士軍刀」嗎?維氏(Victorinox)現在是世界上唯一的瑞士軍刀品牌。注意,不是「之一」,是「唯一」!其他品牌的軍刀,哪怕是產於瑞士,都只能叫「類瑞士軍刀」。原因嘛,很簡單,維氏是瑞士陸軍唯一刀具供貨商。
  • 瑞士軍刀的前世今生
    1940年代,駐歐洲的美軍相當喜愛這種多用途的小刀,但因不會發德語Offiziermesser的音(德文原意為"軍官刀"),便稱此刀為Swiss Army Knife(瑞士軍刀)。目前Victorinox依然在供應瑞士軍方這種小刀。
  • 瑞士軍刀最經典款式,維氏瑞士軍刀照明瑞士卡質量好嗎測評
    維氏在1997年推出了瑞士卡,在有百年歷史的瑞士軍刀產品中是一個年輕的產品系列,但也可以說是維氏瑞士軍刀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瑞士卡改變了維氏瑞士軍刀的基本形狀和結構,比傳統瑞士軍刀更加便攜,外觀還更顯時尚。
  • 小小瑞士軍刀為何這麼貴?
    說起瑞士軍刀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了,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就那麼一把小刀就那麼貴呢,而且還有那麼多人買!
  • 石家莊市民反映迷你瑞士軍刀不能帶上火車 違禁物還有啥
    但是幾天前,石家莊的主先生在乘坐火車時,安檢人員告訴他,「鑰匙串上的那個小瑞士軍刀也不能帶」。只有5.8釐米長的迷你冠軍瑞士軍刀本不在管制刀具之列,為何也不能帶上車呢?這讓主先生很是不解。    市民反映:5.8釐米長的瑞士軍刀不讓帶上火車    「我去火車站坐火車,可是安檢人員說我鑰匙串上的瑞士軍刀是危險品,不能帶上車。」近日,燕趙都市報熱線接到了市民主先生的電話,在電話中,主先生向燕趙都市報記者反映了自己在石家莊火車站進站乘車時的遭遇。
  • 維氏瑞士軍刀英雄系列,讓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同時,對於喜歡戶外旅行的朋友來說,除了一些基本的戶外裝備,好用的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把多功能的小軍刀放在身上用來防身和切割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戶外總有許多危險和未知的存在,有它在我們也能安心不少。那麼,無論是居家也好,戶外旅行也罷,工具齊全的瑞士軍刀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幫手,而在軍刀的品牌選擇上,維氏家的軍刀可以稱之為真正的瑞士軍刀。
  • 瑞士軍刀品牌哪個正宗,維氏瑞士軍刀菁英怎麼樣
    應該說,每個男人都有一個軍刀的夢,作為軍刀的翹首,瑞士軍刀一直以功能強大、方便耐用而著稱,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維修檢測,還是野外旅遊,甚至危險關頭,一把優秀的瑞士軍刀都可以滿足使用要求,不會在關鍵時候出現「掉鏈子」的情況,所以在全世界贏得了很多人的信賴。